年初七是否叫仁日?如果是的話為什麼那麼叫

2021-12-19 12:09:31 字數 3706 閱讀 3921

1樓:猛者張也

年初七不是仁日,而是「人日」。

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

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道教也認為:「天地先生雞,次狗,次豬,次羊,次牛,次馬,始生人。」此說頗有「進化論」的科學觀念。

漢人東方朔的《佔書》亦云:「歲正月一日佔雞,二日佔狗,三日佔豬,四日佔羊,五日佔牛,六日佔馬,七日佔人,八日佔谷。」因此,民間相信,如果正月初一天晴,是年雞則繁育,陰雨雞則不旺;初二陰晴兆狗;初三日陽晴則兆豬,以此類推。

正月初七如果天氣晴朗,則謂吉祥,主一年出入順利,人口平安,生丁繁衍;若陰晦則兆災患。

在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貼於屏風或窗戶,也戴在頭髮上,因此,「人日」也稱「人勝節」。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人日節的風俗,最早的是,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有的地方,人們用七種新鮮的節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稱為「七寶羹」。

有的地方還有在這天吃春餅卷,攤煎餅,來熏天,企盼天晴。南方還有傳統習俗撈魚生,吃麵條等風俗,都是人們期盼長壽的美好願望。

2樓:

【簡介】

正月初七為人節,源於古神話:女媧開天闢地,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幾經演變,成為漢族吃七樣羮習俗。

【人日】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蝸初創世,造世上生靈萬物,第一日造雞,二日狗,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

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

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攤煎餅】

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並在庭院攤煎餅,「熏天」。

中國傳統習俗:過年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分別幹什麼? 5

年初七為什麼叫人日?

3樓:青島小魚聊創業

正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人日」,即「人類的生日」,這在中國至少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 中國傳統民間稱初七這天為「人日」「人勝節」 或「七元日」。古人認為正月初七以晴為好,寓意人壽年豐,天下大同。

漢時東方朔的《佔書》中就有「初七人日,從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見星辰,人民安,君臣和會」的說法。可見「人日」的說法至少在漢朝時就已流傳了。

在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貼於屏風或窗戶,也戴在頭髮上,因此,「人日」也稱「人勝節」。

人日節也是仕女出遊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大部分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餃子的習俗,寓意著用餃子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

4樓:

日的來歷與傳統中女媧在七日中每日造一生物的故事有關。正月初一是雞日,初二是***x,初三是羊日,初四是豬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馬日,初七是人日,初八是穀日,初九是天日,初十是地日。

農曆正月初七為「人日」,廣州人俗稱「眾人生日」。過去這天早飯時,人們要吃七種菜(芹菜、芥菜、菠菜、青蔥、大蒜等)製成的「七寶羹」和「董天餅」(在露天中煎成)等。人們用五彩絲織品剪**形,或用金箔刻**形,掛在屏風或帳子上。

婦女將刻得小小的人形戴在鬢髮上,既講吉利,又是一種裝飾。

**以前,人日這天青年男女結伴到郊外遊玩,選「人日皇后」,中選者主持一天的活動。年長者則登上觀音山(今越秀山)或白雲山飲酒、吟詩作賦;女的去神廟參神,男的到花地(今芳村區)賞花或拜黃大仙廟。

人日中建國後逐漸消失。

5樓:

人日的來歷

日的來歷與傳統中女媧在七日中每日造一生物的故事有關。正月初一是雞日,初二是***x,初三是羊日,初四是豬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馬日,初七是人日,初八是穀日,初九是天日,初十是地日。

農曆正月初七為「人日」,廣州人俗稱「眾人生日」。過去這天早飯時,人們要吃七種菜(芹菜、芥菜、菠菜、青蔥、大蒜等)製成的「七寶羹」和「董天餅」(在露天中煎成)等。人們用五彩絲織品剪**形,或用金箔刻**形,掛在屏風或帳子上。

婦女將刻得小小的人形戴在鬢髮上,既講吉利,又是一種裝飾。

**以前,人日這天青年男女結伴到郊外遊玩,選「人日皇后」,中選者主持一天的活動。年長者則登上觀音山(今越秀山)或白雲山飲酒、吟詩作賦;女的去神廟參神,男的到花地(今芳村區)賞花或拜黃大仙廟。

人日中建國後逐漸消失。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農曆正月初七(2月24日)是中國傳統習俗中的「人日」,即「人類的生日」,這在中國至少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

據天津市社科院歷史所羅澍偉研究員介紹,中國民間稱初七這天為「人日」、「人勝節」或「七元日」。民間傳說,女媧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羊、豬、牛和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漢民族認為,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

古人認為正月初七以晴為好,寓意人壽年豐,天下大同。漢時東方朔的《佔書》中就有「初七人日,從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見星辰,人民安,君臣和會」的說法。可見「人日」的說法至少在漢朝時就已流傳了。

在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貼於屏風或窗戶,也戴在頭髮上,因此,「人日」也稱「人勝節」。

羅澍偉說,過去,「人日」這天,中國一些地方有「麻稈點天燈」、「用豆熬粥治頭疼」、「婦女遛彎祛百病」、「登高賦詩」等習俗。但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這些習俗多數已消失。

目前,在中國南方一些地區還保有「撈魚生(類似吃生魚片)」的習俗,寓意「越撈越高,步步高昇」;而在中國北方則保有用炒過的大米拌上飴糖,做成球狀或方狀食品食用,叫「響太平」,寓意「太平安康」。

7樓:秒懂百科

人日:每年農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

8樓:油鑊先生

由於七日造人,故初七系人類的生日,是為「人日」,

是日,要尊重人,系古時漢族表達對人格尊重的一個重大節日,其重要性與冬至和年初一等同,所以,官府在該日是不可行刑的。

現在在廣東等地區依然保持著於該日人人要和睦相處,不可罵人,小孩犯事亦不可打罵,家人應當聚集一堂歡慶而不出遠門或追懷先人的習俗,人日的存在,繫上古華夏文明人性關懷的一個證據。

9樓:

在這一天,要用七種蔬菜煮成羹湯,期望來年大豐收,也代表新年告一段落,明天應該打起精神工作。

10樓:

這些都是神話!但在中國比較流行!這就當作是七夕好了!

11樓:自傲小道

因為在初一開始上帝創造萬物初七創造了人

七夕初七另名字叫什麼,七夕初七另一個名字叫什麼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 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傳統民間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改為陽曆7月7日 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七夕節這一天,中國少女主要活動有穿針乞巧 喜蛛應巧 投針驗巧 種生求子 供奉 磨喝樂 拜織女 拜魁星 晒書 晒衣 賀牛生日。...

大年初七夜裡我就來了一隻公雞好嗎

這個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呀!我們只要不相信這些一切都順其自然都會好。如果你要相信,可以用算命的來解一下,我覺得只要快樂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好啊。大公雞預示早起。本來初七就上班了。這說明你今年一定能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的上班,決不會遲到。大年徹二別人家的一隻黑色公雞來我家和我家的公雞打架是什麼兆頭?年初一上午...

香港迪士尼玩的攻略,大年初三去,初七回來。詳細點,門票和住

迪斯尼,玩兒半天我覺得都夠了。如果住宿,大概每個人需要花2000港幣 實在不值得去那個地方呆超過一天,迪士尼年年虧損,原因是太不好玩兒了,香港人都不去了。有很多便宜又好玩兒的地方,哪怕是 屯門 元朗的郊野公園,我都覺得比迪士尼有趣。先說迪士尼樂園,你們說是春節期間去,那時去迪士尼樂園的人肯定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