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嗟闊兮,不我活兮。是什麼意思,于嗟闊兮 不我活兮 什麼意思?

2021-10-06 10:57:23 字數 5279 閱讀 1926

1樓:仲迎波

《詩經·邶風·擊鼓》 意思是: 可嘆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之年難回家鄉

2樓:天地人

出自《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譯文] 擊鼓聲鏜鏜(震於耳旁), (將士們)奮勇演練著刀槍。 土牆和漕城修築正忙, 惟有我隨軍遠征到南方。 跟隨孫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亂的)陳、宋二國, 回家的心願得不到允可, 心中鬱郁憂愁不樂, (我卻)身在何方,身處何地?

我的馬兒丟失在**? 到**(才能)將它尋覓? 到那(山間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離離合合, (無論如何)我與你說過。 與你的雙手交相執握, 伴著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嘆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之年難回家鄉。

可嘆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信約竟成了空話。

于嗟闊兮 不我活兮 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邶風·擊鼓》原文譯註

『咀華廬』整理

題解: 衛國兵士,遠戍陳宋,久役不得歸,懷念妻子,回憶臨行與妻子訣別之詞。

原 文 譯 文 注 釋

擊鼓其鏜1,

踴躍用兵2。

土國城漕3,

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4,

平陳與宋5。

不我以歸6,

憂心有忡7。

爰居爰處8?

爰喪其馬?

於以求之9?

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10,

與子成說11。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12,

不我活兮13。

于嗟洵兮14,

不我信兮15。 敲鼓聲音響鏜鏜,

鼓舞士兵上戰場。

人留國內築漕城,

唯獨我卻奔南方。

跟從將軍孫子仲,

要去調停陳和宋。

長期不許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營紮寨有了家,

繫馬不牢走失馬。

叫我何處去尋找?

原來馬在樹林下。

「無論聚散與死活」,

我曾發誓對你說。

拉著你手緊緊握,

「白頭到老與你過」。

嘆息與你久離別,

再難與你來會面。

嘆息相隔太遙遠,

不能實現那誓約。 1.鏜(tánɡ堂):鼓聲。其鏜,即"鏜鏜"。

2.踴躍:雙聲連綿詞,猶言鼓舞。兵:**,刀槍之類。

3.土國:或役土功於國。漕:地名。

4.孫子仲:衛國大夫。

5.平:和也,和二國之好。謂救陳以調和陳宋關係。陳、宋:諸侯國名。

6.不我以歸:即不以我歸。

7.有忡:忡忡。

8.爰(yuán元):本發聲詞,猶言"於是"。喪:喪失,此處言跑失。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有不還者,有亡其馬者。

9.於以:於何。

10.契闊:聚散。契,合;闊,離。

11.成說:成言也猶言誓約。

12.于嗟:即"吁嗟",猶言今之哎喲。

13.活:借為"佸",相會。

14.洵:遠。

15.信:一說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說誓約有信。

【賞析】

《毛詩序》雲:「《擊鼓》,怨州籲也。衛州籲用兵**,使公孫文仲將而平陳與宋。

國人怨其勇而無禮也。」鄭箋以《左傳·隱公四年》州籲伐鄭之事實之。姚際恆《詩經通論》以為「與經不合者六」,此實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師伐陳,衛人救陳」之事,在衛穆公時。

今以為姚說較《毛序》為合理,姑從姚氏。

第一章總言衛人救陳,平陳宋之難,敘衛人之怨。結雲「我獨南行」者,詩本以抒寫個人憤懣為主,這是全詩的線索。詩的第三句言「土國城漕」者,《鄘風·定之方中》毛詩序雲:

「衛為狄所滅,東徙渡河,野居漕邑,齊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營宮室。」文公營楚丘,這就是詩所謂「土國」,到了穆公,又為漕邑築城,故詩又曰「城漕」。

「土國城漕」雖然也是勞役,猶在國境以內,現在南行救陳,其艱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從孫子仲,平陳與宋」,承「我獨南行」為說。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猶之可也。詩之末兩句雲「不我以歸,憂心有忡」,敘事更向前推進,如芭蕉剝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寫安家失馬,似乎是題外插曲,其實文心最細。《莊子》說:「猶繫馬而馳也。

」好馬是不受羈束、愛馳騁的;徵人是不願久役、想歸家的。這個細節,真寫得映帶人情。毛傳解釋一二句為:

「有不還者,有亡其馬者。」把「爰」解釋為「或」,作為代詞,則兩句通敘營中他人。其實全詩皆抒詩人一己之情,所以

四、五兩章文情哀苦,更為動人。

第四章「死生契闊」,毛傳以「契閥」為「勤苦」是錯誤的。黃生《義府》以為「契,合也;闊,離也;與死生對言」是正確的。至於如何解釋全章詩義。

四句為了把叶韻變成從aabb式,次序有顛倒,前人卻未嘗言及。今按本章的原意,次序應該是:

執子之手,與子成說;「死生契闊,與子偕老。」

這樣詩的韻腳,就成為abba式了。本來「死生契闊,與子偕老」,是「成說」的內容,是分手時的信誓。詩為了以「闊」與「說」叶韻,「手」與「老」叶韻,韻腳更為緊湊,詩情更為激烈,所以作者把語句改為現在的次序。

第五章「于嗟闊兮」的「闊」,就是上章「契闊」的「闊」。「不我活兮」的「活」,應該是上章「契闊」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會也。

」「于嗟洵兮」的「洵」,應該是「遠」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闊」的「闊」。「不我信兮」的「信」,應該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說」而言的。兩章互相緊扣,一絲不漏。

詩凡五章,前三章徵人自敘出征情景,承接綿密,已經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後兩章轉到夫妻別時信誓,誰料到歸期難望,信誓無憑,上下緊扣,詞情激烈,更是哭聲幹霄了。寫士卒長期征戰之悲,無以復加。

(郭晉

4樓:匿名使用者

可嘆如今散落天涯,恐怕有生之年難回家鄉。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解釋給它的意思,要詳細的,最好舉例!

5樓:仰春蘭

《詩經·邶風·擊鼓》原文譯註 『咀華廬』整理 題解: 衛國兵士,遠戍陳宋,久役不得歸,懷念妻子,回憶臨行與妻子訣別之詞。 原文譯文註釋 擊鼓其鏜1, 踴躍用兵2。

土國城漕3, 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4, 平陳與宋5。 不我以歸6, 憂心有忡7。

爰居爰處8? 爰喪其馬? 於以求之9?

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10, 與子成說11。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12, 不我活兮13。 于嗟洵兮14, 不我信兮15。 敲鼓聲音響鏜鏜, 鼓舞士兵上戰場。

人留國內築漕城, 唯獨我卻奔南方。 跟從將軍孫子仲, 要去調停陳和宋。 長期不許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營紮寨有了家, 繫馬不牢走失馬。 叫我何處去尋找? 原來馬在樹林下。

「無論聚散與死活」, 我曾發誓對你說。 拉著你手緊緊握, 「白頭到老與你過」。 嘆息與你久離別, 再難與你來會面。

嘆息相隔太遙遠, 不能實現那誓約。 1.鏜(tánɡ堂):

鼓聲。其鏜,即"鏜鏜"。 2.

踴躍:雙聲連綿詞,猶言鼓舞。兵:

**,刀槍之類。 3.土國:

或役土功於國。漕:地名。

4.孫子仲:衛國大夫。

5.平:和也,和二國之好。

謂救陳以調和陳宋關係。陳、宋:諸侯國名。

6.不我以歸:即不以我歸。

7.有忡:忡忡。

8.爰(yuán元):本發聲詞,猶言"於是"。

喪:喪失,此處言跑失。爰居爰處?

爰喪其馬:有不還者,有亡其馬者。 9.

於以:於何。 10.

契闊:聚散。契,合;闊,離。

11.成說:成言也猶言誓約。

12.于嗟:即"吁嗟",猶言今之哎喲。

13.活:借為"佸",相會。

14.洵:遠。

15.信:一說古伸字,志不得伸。

一說誓約有信。 【賞析】 《毛詩序》雲:「《擊鼓》,怨州籲也。

衛州籲用兵**,使公孫文仲將而平陳與宋。國人怨其勇而無禮也。」鄭箋以《左傳·隱公四年》州籲伐鄭之事實之。

姚際恆《詩經通論》以為「與經不合者六」,此實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師伐陳,衛人救陳」之事,在衛穆公時。今以為姚說較《毛序》為合理,姑從姚氏。 第一章總言衛人救陳,平陳宋之難,敘衛人之怨。

結雲「我獨南行」者,詩本以抒寫個人憤懣為主,這是全詩的線索。詩的第三句言「土國城漕」者,《鄘風·定之方中》毛詩序雲:「衛為狄所滅,東徙渡河,野居漕邑,齊桓公攘夷狄而封之。

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營宮室。」文公營楚丘,這就是詩所謂「土國」,到了穆公,又為漕邑築城,故詩又曰「城漕」。「土國城漕」雖然也是勞役,猶在國境以內,現在南行救陳,其艱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從孫子仲,平陳與宋」,承「我獨南行」為說。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猶之可也。詩之末兩句雲「不我以歸,憂心有忡」,敘事更向前推進,如芭蕉剝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寫安家失馬,似乎是題外插曲,其實文心最細。《莊子》說:「猶繫馬而馳也。

」好馬是不受羈束、愛馳騁的;徵人是不願久役、想歸家的。這個細節,真寫得映帶人情。毛傳解釋一二句為:

「有不還者,有亡其馬者。」把「爰」解釋為「或」,作為代詞,則兩句通敘營中他人。其實全詩皆抒詩人一己之情,所以

四、五兩章文情哀苦,更為動人。 第四章「死生契闊」,毛傳以「契閥」為「勤苦」是錯誤的。黃生《義府》以為「契,合也;闊,離也;與死生對言」是正確的。

至於如何解釋全章詩義。四句為了把叶韻變成從aabb式,次序有顛倒,前人卻未嘗言及。今按本章的原意,次序應該是:

執子之手,與子成說;「死生契闊,與子偕老。」 這樣詩的韻腳,就成為abba式了。本來「死生契闊,與子偕老」,是「成說」的內容,是分手時的信誓。

詩為了以「闊」與「說」叶韻,「手」與「老」叶韻,韻腳更為緊湊,詩情更為激烈,所以作者把語句改為現在的次序。 第五章「于嗟闊兮」的「闊」,就是上章「契闊」的「闊」。「不我活兮」的「活」,應該是上章「契闊」的「契」。

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會也。」「于嗟洵兮」的「洵」,應該是「遠」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闊」的「闊」。「不我信兮」的「信」,應該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說」而言的。

兩章互相緊扣,一絲不漏。 詩凡五章,前三章徵人自敘出征情景,承接綿密,已經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後兩章轉到夫妻別時信誓,誰料到歸期難望,信誓無憑,上下緊扣,詞情激烈,更是哭聲幹霄了。

寫士卒長期征戰之悲,無以復加。 (郭晉稀)

逆風兮,順風兮,無阻我飛颺是什麼意思

別人放棄,自己還是堅持,他人後退,自己還是向前,眼前沒有光明和希望,自己還是努力奮鬥。這種精神,是一切偉大人物成功的原因。而我,已墮落太久。不是那個面對沒有希望的深淵仍告訴自己 永遠不對夢想說不!的我了 不是那個面對模擬考黑色分數仍較勁的對自己的心說 要創造時間的奇蹟!的我了 更不是那個面對所有挑戰...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是什麼意思

力拔山兮氣來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自 這句話的意思是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氣世上無人能比。但時局對我不利啊,烏騅馬跑不起來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 是西楚霸項羽在進行必死戰鬥的前夕所作的絕命詞。垓下歌 中既洋溢著無與倫比的豪氣,又蘊含著滿腔深情 既顯示...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是什麼意思啊

力氣尚可如抄拔山一般 氣魄世襲上無人可比。即使到了大戰完全不利的時刻,烏騅馬還是沒有棄我而去但是就算它不跑跟著我又能怎樣呢?我項羽敗局已定,結果也都是死路一條,它也將成為勝利者的胯下之馬 虞姬正如烏騅馬一樣,捨不得又能怎麼辦呢?以前看過林漢達先生所著 西漢故事 裡邊有他翻譯的 垓下歌 覺得不錯。回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