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歐洲會出現中世紀這樣黑暗的時期

2021-09-14 20:15:22 字數 5841 閱讀 6009

1樓:憶君詩

羅馬帝國的覆滅,之後的時期各國之間的領土戰爭頻繁,導致生產力的下降,人民生活貧困。

另一方面來說,這一時期的宗教統治嚴酷,也是他稱之為黑暗時代的原因。

西方**教文明一直對別的文明採取滅絕措施;在這一點上;西方文明遠不如伊斯蘭教文明。在西班牙就可以看出兩者的差異;**教文明對伊斯蘭教和猶太教採取的是滅絕政策;除了伊斯蘭教建築無法砸爛以外;**教文明所採取的空前恐怖的措施是現代人無法想象的;西特勒也沒有做到這一點。而伊斯蘭教卻容許**教和猶太教存在;這就是所謂純粹的結果;也是歐洲中世紀黑暗的原因。

2樓:喜歡烤肉

這是必然事件

古羅馬與古希臘的文明雖然發達,但終究是人類對自然的表層認識,沒有上升到實驗階段,因此到中世紀時,人們依然對自然,對科學有不清晰的認識。而教會正是利用了人的這一特點,用宗教——這一人類解釋自然的最原始方法——來進行統治。

另外,歐洲的封建**統治力量較為弱小,沒有同中國一樣,形成強大的**集權制,從而也使教會有機可乘

除上述兩點外,教會統治也可以說從某種程度上延續了古希臘,古羅馬的文明——他們繼承了古希臘,古羅馬的神學體系,並加以發揚光大

3樓:請叫我教父

吉本 羅馬帝國衰亡史

一些關於羅馬帝國衰落的書和**,挺多的

4樓:暗羽飄

**教在君士坦丁時期成為國教,此後在狄奧多西時期古希臘羅馬多神教勢力基本上被徹底**,此後就是**教統治與腐化時期,古希臘羅馬文化也隨著羅馬帝國的人格墮落和國家衰亡而消失了

5樓:匿名使用者

羅馬在蠻族的不斷打擊下而崩潰。蠻族文水平極低,羅馬文化未得到發展和完全繼承。所以說舊文化衰落新文化為形成。才會出現中世紀。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日耳曼族的侵入,使羅馬帝國崩潰。因此造成了文明的中斷和倒退。應該是必然的。

為什麼說中世紀是歐洲的黑暗時期

7樓:夕陽戰刀

因為中世紀時期是歐洲最為混亂的時期,也是其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全面停滯發展的時期,當時的歐洲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被稱為黑暗時期.

1、政治的黑暗、政權的分散:自羅馬帝國衰亡後,中歐、西歐被來自東歐的日耳曼民族統治,日耳曼民族又有很多種族,因此相互征伐不斷,如法蘭克帝國、神聖羅馬帝國、英格蘭王國、教皇國等等,這些國家相互征伐、動亂不已,而且中世紀時期雖然是歐洲的封建時期,但卻不集權、不統一,類似分封制的封建制度導致封建國家缺乏強有力的基礎,例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僅僅是一個稱號而已.而封建地主又對百姓盤剝,加之戰亂不斷、瘟疫橫行,民不聊生.

2、宗教的干涉:這一時期的**教對各國的干擾極強,甚至對政權的建立、穩定都十分重要.宗教嚴格的控制文化教育、人們的生活:

一方面他們嚴格要求中下層教士及普通百姓,另一方面,上層教士又和封建勢力相勾結,腐敗沒落,壓榨百姓和人民,中世紀的宗教裁判所又有極大的權力,可以處死他們所認為的異端分子,由於思想、科學被嚴格控制,這一時期的歐洲思想、文化、科學鮮有成就.

3、經濟的沒落,由於盤剝嚴重、科技落後,這一時期的經濟幾乎沒有發展,沒有進步就代表了落後;

4、瘟疫盛行:宗教的干涉,科技的落後,醫學的不發達,導致瘟疫的盛行,540年~590年查士丁尼瘟疫導致東地中海約2500萬人死亡;2023年到1350的鼠疫導致歐洲約2500萬人死亡,災難極大地打擊的了歐洲的經濟、政治甚至人口的發展.

簡而言之,這一時期的歐洲百姓生活在一種暗無天日,毫無希望的生活裡,所以被稱為黑暗時期.

8樓:棋盤上的小棋子

中世紀(middle ages ;公元476~公元1640)

中世紀(約公元476年—公元202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由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開始計算,直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公元2023年)之後,資本主義抬頭的時期為止。“中世紀”一詞是從15世紀後期的人文主義者開始使用的。這個時期的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

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紀或者中世紀的早期在歐美普遍稱作“黑暗時代”,傳統上認為這是歐洲文明史上發展比較緩慢的時期。

中世紀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2023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這一時期的歷史。封建制度的形成、發展和解體是這一時期歐洲歷史的主線。但是世界各國封建社會的發展是不平衡的,當西歐在5世紀剛剛進入封建社會的時候,中國已經走完了約2023年封建社會的歷程。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一直到公元9世紀,絕大多數的近古(late antiquity)學者都按照聖奧古斯丁的觀點,認為人類是處於歷史的第六個階段也是最後一個階段,即《聖經》在“啟示錄”裡預言的“末日”,故而有黑暗之意;一個被歷史學家普遍接受的說法是,“中世紀黑暗時代”這個詞,是由十四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學者彼特拉克所發明的。他周遊歐洲重新發掘和出版經典的拉丁和希臘著作,志在重新恢復源本羅馬古典的拉丁語言,藝術和文化,對自公元四一零年羅馬淪陷以來的變化與所發生的,認為不值得研究。

人文主義者看歷史並不按奧古斯丁的宗教術語,而是按社會(學)的術語,即通過古典文化,文學和藝術來看待歷史;所以人文主義者把這900年古典文化上發展的停滯時期稱為“黑暗的時期”。

彼特拉克把歐洲歷史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古羅馬與古希臘時期;二是“黑暗時期”。人文主義者們也相信,總有一天羅馬帝國會再次興起,重新恢復古典文化的純潔性。

14世紀末與15世紀初,人文主義者們認為一個現代時期(modern age)已經開始了,所以從邏輯上來講,一個“中世紀”已經形成了。

因此,自起人文主義者起,歷史學家們對“黑暗的時期”和“中世紀”也多持負面觀點。在16世紀與17世紀時**教新教徒的宗教改革中,新教徒們也把天主教的腐敗寫進這段歷史中。針對新教徒的指責,天主教的改革者們也給出了一幅與“黑暗的時期”相反的圖畫:

一個社會與宗教和諧的時期,一點也不黑暗。而對“黑暗時期”許多現代的負面觀念是來自於,17、18世紀啟蒙運動中的康德和伏爾泰的作品中。

19世紀初, 浪漫主義運動轉變了這種對“黑暗的時期”負面一邊倒的趨勢。它給出了一幅祥和的圖畫: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紮根於大自然的生活;同時也迴應啟蒙運動中的理性主義以理性完全超越感性的作法,以及由正在興起的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環境破壞與汙染。

浪漫主義者對待“黑暗時期”的觀點,仍可以在今天的一些慶祝那個時期文化活動與節日中,通過所展示出來的風俗與發生的歷史事件中看到。

浪漫主義運動後的19世紀下半葉,考古學取的了很大的進展,許多不為以前的學者所知的歷史文獻與文物被挖掘和整理出來。而2023年發現的公元625年左右的薩頓骺(sutton hoo)寶窟,以及中世紀研究的著名學者查理哈斯金(charles h. haskins)的研究發現,使得“黑暗時期”看上去不再是一個合適的詞彙。

20世紀中葉以後,在英語國家中的專業學者文獻裡,“黑暗時期”這個詞漸漸地消失。

查理哈斯金寫道:“歷史的連續性排除了中世紀與文藝復興這兩個緊接著的歷史時期之間有巨大差別的可能性,現代研究表明,中世紀不是曾經被認為的那麼黑,也不是那麼停滯;文藝復興不是那麼亮麗,也不是那麼突然。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之前,有一個類似的運動,即便它不是那麼廣傳。

所以,原來的“中世紀黑暗時期”現被改為專指公元410年(或455年)到公元754年(或800年)這段歐洲歷史。

9樓:

沒有黑暗的一千年。可以看“別傻了,這10件事在歷史上根本沒發生過”,還有美術史上也有佐證。《外國美術史》中世紀美術:

現在則一般認為中世紀是一個極其豐富、複雜而又富有創新的時代,孕育了現代歐洲。

為何歐洲中世紀被稱為黑暗時期

10樓:離我遠點

1、從政治上來說,西羅馬帝國滅亡後,這裡再難有一個強有力的統一政權來領導,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這裡都陷入了割據混戰的局面

2、除此之外,羅馬教廷對人們的思想進行了嚴密的監視與控制。宗教裡原罪、禁慾與救贖的觀念,使得人們寄望於彼世,對於當下的生活則充滿了虛無之感

3、再加上封建主的重重盤剝,百姓為生計所苦。

中世紀時期經常被描繪成一個“無知和迷信的時代”,“宗教的言論置於個人經驗和理性活動之上”。這是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留下來的遺產,在那個時候,學者們將他們的知識文化與中世紀時期的文化相對照。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把中世紀看作是文明衰落的時期。

啟蒙學者認為理性優於信仰,因此將中世紀視為無知和迷信的時代。事實上,關於中世紀的爭論很多,曾經“黑暗時代”等同於“中世紀”,2023年後,這個術語更多的限於“中世紀早期“。

11樓:黎約踐踏

中世紀(約公元476年—公元202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由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開始計算,直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公元2023年)之後,資本主義抬頭的時期為止。“中世紀”一詞是從15世紀後期的人文主義者開始使用的。這個時期的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

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紀或者中世紀的早期在歐美普遍稱作“黑暗時代”,傳統上認為這是歐洲文明史上發展比較緩慢的時期。

中世紀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2023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這一時期的歷史。封建制度的形成、發展和解體是這一時期歐洲歷史的主線。但是世界各國封建社會的發展是不平衡的,當西歐在5世紀剛剛進入封建社會的時候,中國已經走完了約2023年封建社會的歷程。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一直到公元9世紀,絕大多數的近古(late antiquity)學者都按照聖奧古斯丁的觀點,認為人類是處於歷史的第六個階段也是最後一個階段,即《聖經》在“啟示錄”裡預言的“末日”,故而有黑暗之意;一個被歷史學家普遍接受的說法是,“中世紀黑暗時代”這個詞,是由十四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學者彼特拉克所發明的。他周遊歐洲重新發掘和出版經典的拉丁和希臘著作,志在重新恢復源本羅馬古典的拉丁語言,藝術和文化,對自公元四一零年羅馬淪陷以來的變化與所發生的,認為不值得研究。

人文主義者看歷史並不按奧古斯丁的宗教術語,而是按社會(學)的術語,即通過古典文化,文學和藝術來看待歷史;所以人文主義者把這900年古典文化上發展的停滯時期稱為“黑暗的時期”。

彼特拉克把歐洲歷史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古羅馬與古希臘時期;二是“黑暗時期”。人文主義者們也相信,總有一天羅馬帝國會再次興起,重新恢復古典文化的純潔性。

14世紀末與15世紀初,人文主義者們認為一個現代時期(modern age)已經開始了,所以從邏輯上來講,一個“中世紀”已經形成了。

因此,自起人文主義者起,歷史學家們對“黑暗的時期”和“中世紀”也多持負面觀點。在16世紀與17世紀時**教新教徒的宗教改革中,新教徒們也把天主教的腐敗寫進這段歷史中。針對新教徒的指責,天主教的改革者們也給出了一幅與“黑暗的時期”相反的圖畫:

一個社會與宗教和諧的時期,一點也不黑暗。而對“黑暗時期”許多現代的負面觀念是來自於,17、18世紀啟蒙運動中的康德和伏爾泰的作品中。

19世紀初, 浪漫主義運動轉變了這種對“黑暗的時期”負面一邊倒的趨勢。它給出了一幅祥和的圖畫: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紮根於大自然的生活;同時也迴應啟蒙運動中的理性主義以理性完全超越感性的作法,以及由正在興起的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環境破壞與汙染。

浪漫主義者對待“黑暗時期”的觀點,仍可以在今天的一些慶祝那個時期文化活動與節日中,通過所展示出來的風俗與發生的歷史事件中看到。

浪漫主義運動後的19世紀下半葉,考古學取的了很大的進展,許多不為以前的學者所知的歷史文獻與文物被挖掘和整理出來。而2023年發現的公元625年左右的薩頓骺(sutton hoo)寶窟,以及中世紀研究的著名學者查理哈斯金(charles h. haskins)的研究發現,使得“黑暗時期”看上去不再是一個合適的詞彙。

20世紀中葉以後,在英語國家中的專業學者文獻裡,“黑暗時期”這個詞漸漸地消失。

查理哈斯金寫道:“歷史的連續性排除了中世紀與文藝復興這兩個緊接著的歷史時期之間有巨大差別的可能性,現代研究表明,中世紀不是曾經被認為的那麼黑,也不是那麼停滯;文藝復興不是那麼亮麗,也不是那麼突然。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之前,有一個類似的運動,即便它不是那麼廣傳。

所以,原來的“中世紀黑暗時期”現被改為專指公元410年(或455年)到公元754年(或800年)這段歐洲歷史。

歐洲中世紀有哪些職位,歐洲中世紀軍隊的官職是什麼?

完完全全一大片職業 單是鐵匠就分制甲匠和做工具以及有能力做好劍等等好幾種,如果想要列全那幾乎是扯 匠,兵,農,君。歐洲中世紀軍隊的官職是什麼?農民步兵 騎士侍從 騎士 相當於現在一等兵 領主 最多相當於現在連長 營長間 貴族 公侯伯子男 國王 教皇 那時沒有所謂管理制度的軍官,只有分封的頭銜,例如 ...

歐洲中世紀的封建制度有何特點,歐洲中世紀的封建制度有何特點?

中世紀的典型社會制度,可以用以下一句話來概括 封君封臣以及農奴制度等形成的複雜系統。在18世紀,孟德斯鳩的 論法的制度 中便已經對中世紀的封君封臣制度 采邑制和農奴制有了深刻剖析 到了19世紀,人們繼承之前的啟蒙思想,興起歷史法學派 歷史經濟派,用以分析那個時代的各種封建制度 進入20世紀初以後,學...

中世紀歐洲文學的基本特點,中世紀文學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毫無疑問,歐洲中世紀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使得封建地主階級與農奴之間的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封建地主階級的文化形態與農民階級文化形態的對立,是中世紀歐洲新質文化和文學性質的決定性因素。但也要看到,歐洲中世紀文學是歐洲多種文明與文化相融合的產物。這種融合首先體現在眾多蠻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上。據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