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學習熱處理這門技術,哪位大蝦教教應該看什麼書入門那

2021-09-12 09:26:32 字數 5912 閱讀 7549

1樓:匿名使用者

熱處理基礎知識摘錄如下:退火--淬火--回火

退火---淬火---回火

一.退火的種類

1. 完全退火和等溫退火

完全退火又稱重結晶退火,一般簡稱為退火,這種退火主要用於亞共析成分的各種碳鋼和合金鋼的鑄,鍛件及熱軋型材,有時也用於焊接結構。一般常作為一些不重工件的最終熱處理,或作為某些工件的預先熱處理。

2. 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主要用於過共析的碳鋼及合金工具鋼(如製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鋼種)。其主要目的在於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併為以後淬火作好準備。

3. 去應力退火

去應力退火又稱低溫退火(或高溫回火),這種退火主要用來消除鑄件,鍛件,焊接件,熱軋件,冷拉件等的殘餘應力。如果這些應力不予消除,將會引起鋼件在一定時間以後,或在隨後的切削加工過程中產生變形或裂紋。

二.淬火時,最常用的冷卻介質是鹽水,水和油。鹽水淬火的工件,容易得到高的硬度和光潔的表面,不容易產生淬不硬的軟點,但卻易使工件變形嚴重,甚至發生開裂。而用油作淬火介質只適用於過冷奧氏體的穩定性比較大的一些合金鋼或小尺寸的碳鋼工件的淬火。

三.鋼回火的目的

1. 降低脆性,消除或減少內應力,鋼件淬火後存在很大內應力和脆性,如不及時回火往往會使鋼件發生變形甚至開裂。

2. 獲得工件所要求的機械效能,工件經淬火後硬度高而脆性大,為了滿足各種工件的不同效能的要求,可以通過適當回火的配合來調整硬度,減小脆性,得到所需要的韌性,塑性。

3. 穩定工件尺寸

4. 對於退火難以軟化的某些合金鋼,在淬火(或正火)後常採用高溫回火,使鋼中碳化物適當聚集,將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工。

加熱缺陷及控制

一、過熱現象

我們知道熱處理過程中加熱過熱最易導致奧氏體晶粒的粗大,使零件的機械效能下降。

1.一般過熱:加熱溫度過高或在高溫下保溫時間過長,引起奧氏體晶粒粗化稱為過熱。

粗大的奧氏體晶粒會導致鋼的強韌性降低,脆性轉變溫度升高,增加淬火時的變形開裂傾向。而導致過熱的原因是爐溫儀表失控或混料(常為不懂工藝發生的)。過熱組織可經退火、正火或多次高溫回火後,在正常情況下重新奧氏化使晶粒細化。

2.斷口遺傳:有過熱組織的鋼材,重新加熱淬火後,雖能使奧氏體晶粒細化,但有時仍出現粗大顆粒狀斷口。

產生斷口遺傳的理論爭議較多,一般認為曾因加熱溫度過高而使mns之類的雜物溶入奧氏體並富集於晶介面,而冷卻時這些夾雜物又會沿晶介面析出,受衝擊時易沿粗大奧氏體晶界斷裂。

3.粗大組織的遺傳:有粗大馬氏體、貝氏體、魏氏體組織的鋼件重新奧氏化時,以慢速加熱到常規的淬火溫度,甚至再低一些,其奧氏體晶粒仍然是粗大的,這種現象稱為組織遺傳性。

要消除粗大組織的遺傳性,可採用中間退火或多次高溫回火處理。

二、過燒現象

加熱溫度過高,不僅引起奧氏體晶粒粗大,而且晶界區域性出現氧化或熔化,導致晶界弱化,稱為過燒。鋼過燒後效能嚴重惡化,淬火時形成龜裂。過燒組織無法恢復,只能報廢。

因此在工作中要避免過燒的發生。

三、脫碳和氧化

鋼在加熱時,表層的碳與介質(或氣氛)中的氧、氫、二氧化碳及水蒸氣等發生反應,降低了表層碳濃度稱為脫碳,脫碳鋼淬火後表面硬度、疲勞強度及耐磨性降低,而且表面形成殘餘拉應力易形成表面網狀裂紋。

加熱時,鋼表層的鐵及合金與元素與介質(或氣氛)中的氧、二氧化碳、水蒸氣等發生反應生成氧化物膜的現象稱為氧化。高溫(一般570度以上)工件氧化後尺寸精度和表面光亮度惡化,具有氧化膜的淬透性差的鋼件易出現淬火軟點。

為了防止氧化和減少脫碳的措施有:工件表面塗料,用不鏽鋼箔包裝密封加熱、採用鹽浴爐加熱、採用保護氣氛加熱(如淨化後的惰性氣體、控制爐內碳勢)、火焰燃燒爐(使爐氣呈還原性)

四、氫脆現象

高強度鋼在富氫氣氛中加熱時出現塑性和韌性降低的現象稱為氫脆。出現氫脆的工件通過除氫處理(如回火、時效等)也能消除氫脆,採用真空、低氫氣氛或惰性氣氛加熱可避免氫脆。

幾種常見的熱處理概念

幾種常見熱處理概念

1. 正火:將鋼材或鋼件加熱到臨界點ac3或acm以上的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後在空氣中冷卻,得到珠光體類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2. 退火annealing:將亞共析鋼工件加熱至ac3以上20—40度,保溫一段時間後,隨爐緩慢冷卻(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卻)至500度以下在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

3. 固溶熱處理:將合金加熱至高溫單相區恆溫保持,使過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體中,然後快速冷卻,以得到過飽和固溶體的熱處理工藝

4. 時效:合金經固溶熱處理或冷塑性形變後,在室溫放置或稍高於室溫保持時,其效能隨時間而變化的現象。

5. 固溶處理:使合金中各種相充分溶解,強化固溶體並提高韌性及抗蝕效能,消除應力與軟化,以便繼續加工成型

6. 時效處理:在強化相析出的溫度加熱並保溫,使強化相沉澱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強度

7. 淬火:將鋼奧氏體化後以適當的冷卻速度冷卻,使工件在橫截面內全部或一定的範圍內發生馬氏體等不穩定組織結構轉變的熱處理工藝

8. 回火:將經過淬火的工件加熱到臨界點ac1以下的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隨後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卻,以獲得所需要的組織和效能的熱處理工藝

9. 鋼的碳氮共滲:碳氮共滲是向鋼的表層同時滲入碳和氮的過程。習慣上碳氮共滲又稱為氰化,目前以中溫氣體碳氮共滲和低溫氣體碳氮共滲(即氣體軟氮化)應用較為廣泛。

中溫氣體碳氮共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鋼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勞強度。低溫氣體碳氮共滲以滲氮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鋼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 調質處理quenching and tempering:一般習慣將淬火加高溫回火相結合的熱處理稱為調質處理。調質處理廣泛應用於各種重要的結構零件,特別是那些在交變負荷下工作的連桿、螺栓、齒輪及軸類等。

調質處理後得到回火索氏體組織,它的機械效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體組織為優。它的硬度取決於高溫回火溫度並與鋼的回火穩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關,一般在hb200—350之間。

11. 釺焊:用釺料將兩種工件粘合在一起的熱處理工藝

回火的種類及應用

根據工件效能要求的不同,按其回火溫度的不同,可將回火分為以下幾種:

(一)低溫回火(150-250度)

低溫回火所得組織為回火馬氏體。其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鋼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其淬火內應力和脆性,以免使用時崩裂或過早損壞。它主要用於各種高碳的切削刃具,量具,冷沖模具,滾動軸承以及滲碳件等,回火後硬度一般為hrc58-64。

(二)中溫回火(350-500度)

中溫回火所得組織為回火屈氏體。其目的是獲得高的屈服強度,彈性極限和較高的韌性。因此,它主要用於各種彈簧和熱作模具的處理,回火後硬度一般為hrc35-50。

(三)高溫回火(500-650度)

高溫回火所得組織為回火索氏體。習慣上將淬火加高溫回火相結合的熱處理稱為調質處理,其目的是獲得強度,硬度和塑性,韌性都較好的綜合機械效能。因此,廣泛用於汽車,拖拉機,機床等的重要結構零件,如連桿,螺栓,齒輪及軸類。

回火後硬度一般為hb200-330。

鋼的氮化及碳氮共滲

鋼的氮化(氣體氮化)

概念:氮化是向鋼的表面層滲入氮原子的過程,其目的是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以及提高疲勞強度和抗腐蝕性。

它是利用氨氣在加熱時分解出活性氮原子,被鋼吸收後在其表面形成氮化層,同時向心部擴散。

氮化通常利用專門裝置或井式滲碳爐來進行。適用於各種高速傳動精密齒輪、機床主軸(如鏜杆、磨床主軸),高速柴油機曲軸、閥門等。

氮化工件工藝路線:鍛造-退火-粗加工-調質-精加工-除應力-粗磨-氮化-精磨或研磨。

由於氮化層薄,並且較脆,因此要求有較高強度的心部組織,所以要先進行調質熱處理,獲得回火索氏體,提高心部機械效能和氮化層質量。

鋼在氮化後,不再需要進行淬火便具有很高的表面硬度大於hv850)及耐磨性。

氮化處理溫度低,變形很小,它與滲碳、感應表面淬火相比,變形小得多

鋼的碳氮共滲:碳氮共滲是向鋼的表層同時滲入碳和氮的過程,習慣上碳氮共滲又稱作氰化。目前以中溫氣體碳氮共滲和低溫氣體碳氮共滲(即氣體軟氮化)應用較是廣。

中溫氣體碳氮共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鋼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勞強度,低溫氣體碳氮共滲以滲氮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鋼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熱處理應力及其影響

熱處理殘餘力是指工件經熱處理後最終殘存下來的應力,對工件的形狀,&127;尺寸和效能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當它超過材料的屈服強度時,&127;便引起工件的變形,超過材料的強度極限時就會使工件開裂,這是它有害的一面,應當減少和消除。但在一定條件下控制應力使之合理分佈,就可以提高零件的機械效能和使用壽命,變有害為有利。

分析鋼在熱處理過程中應力的分佈和變化規律,使之合理分佈對提高產品質量有著深遠的實際意義。例如關於表層殘餘壓應力的合理分佈對零件使用壽命的影響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重視。

一、鋼的熱處理應力

工件在加熱和冷卻過程中,由於表層和心部的冷卻速度和時間的不一致,形成溫差,就會導致體積膨脹和收縮不均而產生應力,即熱應力。在熱應力的作用下,由於表層開始溫度低於心部,收縮也大於心部而使心部受拉,當冷卻結束時,由於心部最後冷卻體積收縮不能自由進行而使表層受壓心部受拉。即在熱應力的作用下最終使工件表層受壓而心部受拉。

這種現象受到冷卻速度,材料成分和熱處理工藝等因素的影響。當冷卻速度愈快,含碳量和合金成分愈高,冷卻過程中在熱應力作用下產生的不均勻塑性變形愈大,最後形成的殘餘應力就愈大。另一方面鋼在熱處理過程中由於組織的變化即奧氏體向馬氏體轉變時,因比容的增大會伴隨工件體積的膨脹,&127;工件各部位先後相變,造成體積長大不一致而產生組織應力。

組織應力變化的最終結果是表層受拉應力,心部受壓應力,恰好與熱應力相反。組織應力的大小與工件在馬氏體相變區的冷卻速度,形狀,材料的化學成分等因素有關。

實踐證明,任何工件在熱處理過程中,&127;只要有相變,熱應力和組織應力都會發生。&127;只不過熱應力在組織轉變以前就已經產生了,而組織應力則是在組織轉變過程中產生的,在整個冷卻過程中,熱應力與組織應力綜合作用的結果,&127;就是工件中實際存在的應力。這兩種應力綜合作用的結果是十分複雜的,受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成分、形狀、熱處理工藝等。

就其發展過程來說只有兩種型別,即熱應力和組織應力,作用方向相反時二者抵消,作用方向相同時二者相互迭加。不管是相互抵消還是相互迭加,兩個應力應有一個佔主導因素,熱應力占主導地位時的作用結果是工件心部受拉,表面受壓。&127;組織應力占主導地位時的作用結果是工件心部受壓表面受拉。

二、熱處理應力對淬火裂紋的影響

存在於淬火件不同部位上能引起應力集中的因素(包括冶金缺陷在內),對淬火裂紋的產生都有促進作用,但只有在拉應力場內(&127;尤其是在最大拉應力下)才會表現出來,&127;若在壓應力場內並無促裂作用。

淬火冷卻速度是一個能影響淬火質量並決定殘餘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一個能對淬火裂紋賦於重要乃至決定性影響的因素。為了達到淬火的目的,通常必須加速零件在高溫段內的冷卻速度,並使之超過鋼的臨界淬火冷卻速度才能得到馬氏體組織。就殘餘應力而論,這樣做由於能增加抵消組織應力作用的熱應力值,故能減少工件表面上的拉應力而達到抑制縱裂的目的。

其效果將隨高溫冷卻速度的加快而增大。而且,在能淬透的情況下,截面尺寸越大的工件,雖然實際冷卻速度更緩,開裂的危險性卻反而愈大。這一切都是由於這類鋼的熱應力隨尺寸的增大實際冷卻速度減慢,熱應力減小,&127;組織應力隨尺寸的增大而增加,最後形成以組織應力為主的拉應力作用在工件表面的作用特點造成的。

並與冷卻愈慢應力愈小的傳統觀念大相徑庭。對這類鋼件而言,在正常條件下淬火的高淬透性鋼件中只能形成縱裂。避免淬裂的可靠原則是設法儘量減小截面內外馬氏體轉變的不等時性。

僅僅實行馬氏體轉變區內的緩冷卻不足以預防縱裂的形成。一般情況下只能產生在非淬透性件中的弧裂,雖以整體快速冷卻為必要的形成條件,可是它的真正形成原因,卻不在快速冷卻(包括馬氏體轉變區內)本身,而是淬火件區域性位置(由幾何結構決定),在高溫臨界溫度區內的冷卻速度顯著減緩,因而沒有淬硬所致&127;。產生在大型非淬透性件中的橫斷和縱劈,是由以熱應力為主要成份的殘餘拉應力作用在淬火件中心&127;,而在淬火件末淬硬的截面中心處,首先形成裂紋並由內往外擴充套件而造成的。

為了避免這類裂紋產生,往往使用水--油雙液淬火工藝。在此工藝中實施高溫段內的快速冷卻,目的僅僅在於確保外層金屬得到馬氏體組織,&127;而從內應力的角度來看,這時快冷有害無益。其次,冷卻後期緩冷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降低馬氏體相變的膨脹速度和組織應力值,而在於儘量減小截面溫差和截面中心部位金屬的收縮速度,從而達到減小應力值和最終抑制淬裂的目的。

不知道您滿意不?

我想學習內功,哪位前輩教教我,我想學習內功,誰能教我一下

我又一種練了保證你馬上見效 有本內功很有名的!欲練此功揮刀自宮!這本葵花寶典!保證見效!我想學習內功,誰能教我一下?20 伍柳仙蹤 大成捷要 都是可以參考一下的,相對來說比較易懂.網上的功最好別練.首先抄說一下,說沒有內功的人絕對bai是因為沒見過吃不到葡萄du說zhi葡萄酸的人!內功是絕對存在的,...

我想學習一門技術

編輯本段 cad系統的功能 1 設計元件重用 reuse of design ponents 2 簡易的設計修改和版本控制功能 ease of design modification and versioning 3 設計的標準元件的自動產生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stan...

我想學習技術,不知道學什麼好,我想學點技術 但是不知道學什麼好

與千百種美食相遇,與千百個人相識,與千百種人生相知相惜。中國餐飲行業伴隨經濟發展,不僅成為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提升的見證,也逐步成為擴內需 促消費 穩增長 惠民生的支柱產業。世間萬物,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學技術要掌握幾條原則 1,根據自己喜好 自己喜好,就會有學習動力,也會日積月累。2,根據自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