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傳統文化需要恢復繁體字嗎,有必要恢復使用繁體字嗎

2021-08-30 13:58:25 字數 3565 閱讀 7123

1樓:羊兒要吃肉咩咩

有必要先從 識繁寫簡 及 繁簡併用 開始,逐步恢復使用繁體字。原因如下:

其一,繁體字有利於儲存和傳揚民族優良文化傳統。

漢字經商代甲骨文、殷周鐘鼎金文、秦代的小篆發展到漢代隸書,直到簡體字出現前,漢字幾乎沒什麼變化。而這件事情最大的意義就是使中國的歷史得以傳承。舉例來說,明清人讀唐宋人的文章沒有任何障礙,因為他們讀、寫的是同樣的文字,但在使用簡體字的現在,卻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讀懂古籍了,其中主要原因是很多人根本就不認識繁體字。

至於漢字自古就有的繁簡併存,則是非常之少,如商代甲骨文,殷、周時期的鐘鼎文也分繁簡不同寫法。

對於民族傳統的繼承來說,朝鮮和韓國就是一個有趣的例子。幾十年前朝鮮主要使用漢字作為其民族的書寫工具,但後來出於民族主義考量,推廣自己的書寫體系。現在很多人都無法正常使用漢字,這對於他們瞭解自己的歷史和閱讀自己的古籍將會造成極大的困難。

2023年我在日本東京大學的東洋文化研究所的圖書館裡看到大量的用漢字書寫的朝鮮古籍,可在學校裡遇到的很多韓國學生卻只會一些簡單的漢字,無法去閱讀自己的民族文獻了,真可謂感慨良多。

其二,簡體字使漢字的「表意性」消失很多。

上世紀50年代簡化漢字時太粗糙,違背了漢字的藝術和科學性。比如「愛」字,繁體字裡有個「心」,簡化後,造成「無心之愛」。

在世界諸種文字中,漢字以其「表意性」而具特色,但是,簡體字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這個體系。從字源來說,有些字應有區別如:「面」、「麵」不分、「發」、「髪」不分。

讀古文就可能發生歧義或無法理解。

繁體字是祖先傳下的正統文字,不僅儲存了文字的優美

其三,繁體字與簡化字相比,在讀、寫甚至領會文字內涵上更具美感。

書法是藝術,儘可發揮繁體漢字之美。

其四,繁體字可以增加民族凝聚力。

秦始皇統一中國,採取「書同文」政策,統一六國文字,對於「中華民族」身份認同的誕生,具有積極意義。2023年以後,中國大陸推廣普通話,對於全國的統一於凝聚具有重大作用。

2樓:壞尐孒

有必要。

由於很多人不認識繁體字,導致對古代文化的繼承形成了阻礙。例如:當你在旅遊北京故宮時,在故宮裡看到很多繁體文章,你想讀這些文章,但由於很多繁體字不認識,對你的閱讀形成了阻滯,無法快速流暢的閱讀,然後你就放棄了閱讀,放棄了閱讀意味著你對這些文字傳達的文化失去了瞭解的機會,對「直接理解古代文化」形成障礙。

使用簡體中文導致古代繁體中文世界和現代簡體中文世界好像有了阻隔,也就是古代文化世界和現代文化世界無法銜接,對文化的傳承造成不利。

很多繁體字既能表意,又能表音。例如:泥鰍的」鰍「,如果一個人不認識這個「鰍」字,可以根據它的結構猜出它的含義和發音,鰍字是由「魚」和「秋」構成,通過左邊的「魚」,可以猜到這個字的含義是一個類似於魚的生物,通過右邊的「秋"可以猜出它的發音是」qiu」。

有些字被簡化以後失去了這種功能,有些字簡化過度了。例如:」廣「字,繁體是」廣「,被簡化成了「廣」,中間和右下部被掏空,整個字失去了平衡感,漢字是方塊形狀,所以也叫方塊字,「廣」被簡化的已經不是方塊字了。

類似的還有「廠",繁體」厰「,相同的問題。這些字簡化後失去了美觀度,你用毛筆寫」廣「,然後寫」廣「,比較一下繁體」廣「好看還是簡體」廣「好看?

有些簡化字簡化的太過於符號化。例如:」言「字旁被簡化成了」訁「,完全變成了符號,類似的例子有很多,仔細去找就能找到。

我以前也反對恢復繁體中文,後來在國外呆了一段時間,在外網上看到很多介紹中國古代文化的文章全都是繁體中文寫的,閱讀了繁體文章(現在我閱讀繁體文章已經沒有阻滯感),感覺完全有必要恢復繁體字,繁體字更加正宗。使用繁體字意味著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完全銜接,沒有阻隔。

很多人反對恢復繁體字是因為自己讀久了簡體字,看繁體文章有阻滯感,沒看習慣覺得不好看等等原因。等你看久了繁體字、瞭解了繁體字你會改變這種觀點(人的審美是可以改變的,事實上繁體字要比簡體字美觀的多)。

本人認為繁體字中有些字的筆畫實在太多,可以嘗試簡化,但不能簡化太多,簡化字不能超過100個(當然,需要簡化多少漢字,要通過國家領導的專業人士評估後決定)。例如:臺灣的」灣「可以簡化。

而且在簡化過程中要遵循造字的規則。

3樓:匿名使用者

沒必要,繁體? 搞笑,簡體簡單明瞭. 繁體寫起來太複雜.

簡體都實行好幾十年了,人民都適應了,是說改就改的嗎? 要是改,要浪費多少時間,多少精力?

恢復繁體,如果恢復繁體了,那是不是要考慮恢復科舉制,恢復文言文形式的對話?

一句話,恢復繁體沒必要.簡體一樣使用

4樓:匿名使用者

沒必要,那些人純粹是閒得慌,真是沒事情做了。

5樓:瓁噷暤

沒有必要 人們使用文字的前提是方便交流

繁體字太麻煩了

有必要恢復繁體字嗎

6樓:小小魚丸最厲害

有必要先從 識繁寫簡 及 繁簡併用 開始,逐步恢復使用繁體字。原因如下:

其一,繁體字有利於儲存和傳揚民族優良文化傳統。

漢字經商代甲骨文、殷周鐘鼎金文、秦代的小篆發展到漢代隸書,直到簡體字出現前,漢字幾乎沒什麼變化。而這件事情最大的意義就是使中國的歷史得以傳承。舉例來說,明清人讀唐宋人的文章沒有任何障礙,因為他們讀、寫的是同樣的文字,但在使用簡體字的現在,卻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讀懂古籍了,其中主要原因是很多人根本就不認識繁體字。

至於漢字自古就有的繁簡併存,則是非常之少,如商代甲骨文,殷、周時期的鐘鼎文也分繁簡不同寫法。

對於民族傳統的繼承來說,朝鮮和韓國就是一個有趣的例子。幾十年前朝鮮主要使用漢字作為其民族的書寫工具,但後來出於民族主義考量,推廣自己的書寫體系。現在很多人都無法正常使用漢字,這對於他們瞭解自己的歷史和閱讀自己的古籍將會造成極大的困難。

2023年我在日本東京大學的東洋文化研究所的圖書館裡看到大量的用漢字書寫的朝鮮古籍,可在學校裡遇到的很多韓國學生卻只會一些簡單的漢字,無法去閱讀自己的民族文獻了,真可謂感慨良多。

其二,簡體字使漢字的「表意性」消失很多。

上世紀50年代簡化漢字時太粗糙,違背了漢字的藝術和科學性。比如「愛」字,繁體字裡有個「心」,簡化後,造成「無心之愛」。

在世界諸種文字中,漢字以其「表意性」而具特色,但是,簡體字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這個體系。從字源來說,有些字應有區別如:「面」、「麵」不分、「發」、「髪」不分。

讀古文就可能發生歧義或無法理解。

繁體字是祖先傳下的正統文字,不僅儲存了文字的優美

其三,繁體字與簡化字相比,在讀、寫甚至領會文字內涵上更具美感。

書法是藝術,儘可發揮繁體漢字之美。

其四,繁體字可以增加民族凝聚力。

秦始皇統一中國,採取「書同文」政策,統一六國文字,對於「中華民族」身份認同的誕生,具有積極意義。2023年以後,中國大陸推廣普通話,對於全國的統一於凝聚具有重大作用。

7樓:匿名使用者

無論是漢字還是拉丁字母,都是不斷簡化的。我們不會寫繁體字並不代表我們看不懂繁體字,至少百分之80的繁體字我雖然不會寫,但是我都能看得懂,所以有必要恢復繁體字嗎?有些人用什麼"愛無心"來攻擊簡體字,照這些人的說法,那還不如直接使用甲骨文,豈不是跟形象,而且繁體字也是由甲骨文簡化而來的喲。

中國是否應該恢復繁體字

弘揚民族精神傳承傳統文化的手抄報

民族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 一 愛好和平 勤勞勇敢 自強不息等作為具體體現的一種精神。它使得中華民族不僅創造了燦爛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 連綿不絕,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同時,作為一個曾經飽受侮辱 國恥的中華民族共和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忘國恥,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民族精神應該是當代青年首當其衝...

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哪個更重要,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哪個更重要

你好傳承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內道德傳承 各種文化思容 想 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 以儒家 莊子,墨子的思想 道家文化為主體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實體系。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 1 華夏文明 2 是中國56個民族文化的統領。而流傳...

開展傳統道德教育教學傳統文化弘揚和傳承校風家風建設等內容心得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良好家風的集中體現,良好家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二者相互體現 相互促進。望採納 以傳統文化弘揚和傳承校風,家風建設為主題寫一篇800字作文 弘揚傳統文化需要循序漸進,對於底蘊深厚的京劇的弘揚更是如此。紅燈記 是現代京劇的代表,其中的經典唱段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要求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