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凝神入竅是什麼意思啊 真有這種練法嗎

2021-08-20 17:12:12 字數 1980 閱讀 6469

1樓:

這是 武當張三丰內丹養生祕法-凝神入竅章第二章裡的練法. 太上雲(謹遵山西增改),吾從無量劫來,觀心得道,乃至虛無。無觀心者,非觀肉團之血心。

若觀此心,則有血熱(抄本熱作凝)火旺(抄本火旺作氣滯)之患,不可不慎也。「

謹按:太上觀心,核屬三觀,蓋即內觀、外觀、遠觀也。人心雖妄,當於此心之後,而退藏之。

妙用無窮,皆基於此。其法蓋以觀虛、觀無、且觀靜寂耳。如是觀若勿觀,箇中玄竅始開。

若一雜有意念,其弊亦莫測。故有不可不慎之戒。「

「人有心三,曰人心、道心、天心。人心者,妄心也。道心者,照心也。天心者,元關祖竅,氣穴是也。太上觀心者,以道心而普照天心也。」

入竅觀心之法:凝神、定息、清虛、自然。六根大定,百脈平和。

將向來夾脊雙關所凝,潛入命府,謂送歸大冶牢封固。命門一竅即臍後一寸二分,天心是也,一名神爐,又名坤爐,而息之起,息之止,在此一穴。按:

自氣穴起息,狀如爐煙,隨吾呼吸。仍不外乎黃庭為之主張者,蓋有元神也。

現在廣東惠州羅浮山的 蘇華仁道長就在傳授這種功夫.你搜 "合道堂蘇華仁" 就可以看到了

2樓:西江月明人未知

凝神入竅是修行入門的一個步驟,當修到念頭差不多全靜下來後,練的人就會察覺到自己腦袋中有個東西一下活了起來,這叫心死神活。在此之前,是既無可凝之神,也無可入之竅,後面就是循序漸進的事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只有出竅 沒有入竅 有凝神 就是思想高度集中在一點上 排除雜念 精氣神最終會合一

**到高深出竅 陰神是鬼神 陽神是仙

4樓:匿名使用者

排除雜念,精神集中於大腦松果體,忘記時間和空間,忘記肉體存在!有一定危險,易走火入魔!

道家內丹功中初步下手的凝神入氣穴,神如何凝?如何入氣穴?

5樓:

練功不能用平時的思維和意思,要用萬念俱泯,一靈獨覺,的那個「靈覺」所謂凝神入氣穴,就是用靈覺照著呼吸,一息都不要放過,

靈覺照呼吸是為觀照,然則入氣穴者,乃是入丹田乎?入玄關乎?

就像明月照山崗,只「照著」它就是,卻不干擾它,這就是修道練功的最好方法.「凝神入氣穴」是所謂「功境」,練功到了一定火候,就會有感覺,神氣充足,自然達到的,不是所謂方法,就像觀光一樣,攻夫到了就能看見。

如果你還是不明白你就找個**教吧.廣州合道堂的蘇華仁道長就在傳找個功.挺厲害的.

很多人學. .你可以通過搜尋 廣州合道堂 找到他們.

有個 qq群是他們的 159438083

6樓:匿名使用者

道家內丹初步是築基與修身 沒有凝神入穴 亂練是會死人的 再說功夫沒到根本看不到氣穴 只能將意念放在穴道周圍而已 還只能輕著 重了一樣出問題 還有周天不通你就不要想著修丹了 不可能的

7樓:匿名使用者

閉眼,深呼吸, 什麼的不要想,細細感受身體每一部分。

8樓:

神,本心,你能作到嗎?

9樓:保持沉默

氣穴之說,恍恍惚惚其中有真,此乃氣穴。

現實中真的有道家法術嗎

10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別說虛無縹緲的法術。

就連武當派那些武功都是不實用的花架子,真打起來,會被散打運動員輕鬆擊倒。更沒法跟外國那些壯漢拳擊手對抗。所謂的四兩撥千斤,也完全撥不動。

如果你不相信,我給你舉個例子:4、5歲的小孩,你照他的肚子猛踹一腳,前提是不許逃跑,他用什麼巧勁才能化解你的攻擊?答案是,差距太大,無法化解。

11樓:瘋狂的馬花疼

真有道家法術~抗戰還需要8年?一秒就決絕了。國家怎麼不發展法術呢?搞什麼科技呢!裝神弄鬼的東西!

12樓:戰彩孔孟君

就算世間所有人不信

至少我是相信有道者真的會法術的

凝神靜氣的意思是什麼,凝神靜氣的解釋

意思是使精神凝聚,使心氣平和。讀音 n ng sh n j ng q 解析 凝神是指精神集中。示例 當面對人生困境感到心煩意亂的時候,應當凝神靜氣,冷靜思考,方能取得成功。擴充套件資料1 近義詞 平心定氣 讀音 p ng x n d ng q 解釋 心情平和,態度冷靜。2 反義詞 失魂落魄 解釋 形...

靈魂出竅是真的嗎 靈魂出竅是什麼意思

要靈魂出竅,說難不難,說易不易。有一些事三歲孩兒都知道,但是八十老翁也做不到。靈魂出竅的技法來自禪定的甚深禪定力。佛教的修行,道教的修行,外道印度教的修行都離不開禪定的。禪定九次第的七次第列出如下 初住 心只有些許穩定。只一回兒,心便想到別處去了,你注意到心的漂浮,可將心找回來。注意心念,又散失,又...

入禪是什麼意思

入禪即為入定 入定即入於禪定。有時得道者的示寂,也稱為入定。定為三學 五分法身之一,能令心專注於一境。可區分為有心定 無心定等種。有為佛道修行而入定者,亦有為等待多年後將出現於世的聖者而入定者。若欲入定者出定,以向其人彈指為佳。據 大唐西域記 載,摩訶迦葉受佛遺囑,入定於雞足山中 清辯論師則沒身於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