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跟道的區別,佛與道的區別

2021-08-11 09:26:21 字數 8967 閱讀 1869

1樓:匿名使用者

道學的產生同樣如此。道學的產生比佛學較早,早在先秦以前道家就形成以老莊為代表的學術。道家的修持方式在先秦以前的仙道和東漢時產生的黃老道中初具雛形。

道教的經典《道德經》所闡發的道體論,既是宇宙本體論又是生命本體論。老子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生髮的根源和本體,生命既能從道生出發來又有返回到道中去。所謂得道,也就是返本歸根,從個體生命返回到生命的本源中去。

還虛合道,出有入無,才是生命的永恆歸宿。為求長生,道教以及之前的各種修持方術都把昇仙作為修持的目的。為此,道教的傳說中有十洲三島的仙境,還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古仙得道之處,都是有別於塵世的修仙聖地。

自古以來,還有不少經過實修而得道的真人,如王子喬、赤松子、王玄甫、三茅真君、八仙、北七真、南五祖等。秦始皇時的方士徐福渡東海求長生靈藥的記載,也就是在這種追求超越生命的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可見,沒有對生命修煉的執著追求,就沒有道學和佛

首先,從道體論出發,道家所生命看成是道的外化,因此《道德經》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易經》指出: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性命圭旨》則說:"大道生天生地,天地生人生物。

天地人物,一性同體。天有陰陽,地有剛柔,物有牝牡,人有男女。"從這個意義上說,道和生命本來就是同一個東西,人的生命之所以存在著生死本來就是道的外化和流行。

道生生不已地外化、流行,生命也就必然生生不已地外化、流行。

道教也有帶濃厚中國本土文化色彩的生命層次論。這就是四神說,即識神、元神、聖神、玉神。識神相當於佛教的前六識。

元神又分為陰神和陽神。陰神相當於末那識、陽神則相當於阿賴耶識,而聖神和玉神,則是生命的更高層次,是修真到極高境界才能證到的存在。

在回答生命能否永恆的問題上,道教從道體論出發,認為,順著道的外化而延則死,逆著道的外化而返則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道教建立了修真的理論,一切外丹和內丹的方法都是修真的具體途徑。修真的目的則是長生住世,最終實現生命的永恆。

佛教曰解脫,道教言飛昇,都是為了解決人類內心深處的死亡焦慮,超越生死,以求得肉體生命的長壽和精神生命的永恆。但由於文化根源的關係,佛道生命觀又存在著明顯的差別,這種差別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一是透悟生命的角度不一樣。佛教的生命觀從緣起論出發,強調生命的因果聯絡,強調生命的依他性、強調自性本空,是以內在的體驗去銓釋生命。如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八識的依據就是人的感覺,是佛教先賢在深沉的禪定中對生命所作的解析。

而道教的生命觀是講對待,是從性(先天的自性)和命(後天的肉體)的對立統一中去銓釋生命。黃元吉《樂育堂語錄》說:"無性則命無由生,無命則性無所立。

漫說盡性即可至命,須知立命乃可了性。"

二是超越生命的途徑不一樣。由於佛道生命觀的出發點不一樣,他們超越生命的途徑也就不一樣。《性命圭旨》說:

"禪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越大覺,其義高;老氏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長生,其旨切。"佛教因為注重生命的因果聯絡,注重生命的內在體驗,因而也就不重視外在的形體。在修持方法上注重性功,在禪定中明心見性,求得智慧。

道教因為注重性命的對立統一,則講究性命雙修。道教的各種修持方法特別是內丹功都是把性命雙修當成一個根本原則。

三是對待生命的態度不一樣。生,於佛教曰苦,於道教曰樂。佛教既然是幻性命以超大覺,必然不重視人的現世,如佛教有人生八苦之說。

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取蘊苦(色、受、想、行、識)。佛教甚至把人的肉體看成可以拋棄的臭皮囊。

而道教恰恰相反。"夫人之所貴者生,生之所貴者道,人之有道,若魚之有水"(司馬承禎《坐忘論》)。道教的重人貴生有兩方面的意義:

(一)是即身成道,現世的人身是成道之基;

(二)是長生即是道教仙道理想、養生哲學的基礎和目標,這與佛教重來世、求解脫是不一樣的。

現實的人生由於我執的障礙,必然短視人生的意義。最典型的思想就是即時行樂,因為人生不再,人死燈滅。所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就是這種思想的詩意表露。

而即時行樂的思想就使人永不滿足慾望的追求,同時也造成了種種惡業,帶來了種種人生煩惱。如隨著當代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隨之而來的是當代人的精神的匱乏。緊張、焦慮、空虛、煩惱始終伴隨著人類;環境的壞滅,文化與集團利益的衝突,時刻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這種惡性迴圈不是單純依靠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能夠解決的,而佛道生命觀恰恰是對治這種惡性迴圈的一劑良藥。

只有從根本上透悟生命的因果,通過生命的修煉消除無明與我執,才能變惡性迴圈為良性迴圈。從佛道兩家的生命觀來看,道教更加人性化,通過對人生命的改造,脫胎換骨,實現生命的超越,擺脫慾望的折磨,進入大自在、大幸福的境界。

2樓:匿名使用者

佛重修心;

道在修身。

佛教認為人身一具臭皮囊,棄之無礙;

道教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損壞不得!

.......

3樓:匿名使用者

佛倡不生,道求不死。佛家以不生達不滅,以此脫離輪迴,因為佛教的“四諦”中闡釋人生皆苦。道家則是求的長生久視,不死不滅,重生貴生,並闡明“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4樓:甘望亭鬆璧

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說“道”---並非我們口頭上所說的那個樣子,更不是“道教”所幻想的所謂神仙。老子所說的道,實際上就是宇宙的客觀存在,其存在的形式就是陰陽之間的對立,互補,互相轉化。由於陰陽始終是互動的,所以莊子歸納老子的學說為“相對論”。

大也無窮,小也無窮,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道的修煉,並非一般道教那樣修煉成神仙,老子並沒有說修神仙,那都是後人的虛託演繹。但老子的確在修煉中感悟到“道”的存在,這就是氣功態中的“虛室生白”,他感悟到了宇宙的本相,隨有五千言傳世。

佛與佛教是不同的,前者是哲學概念,後者是社會學概念。佛教可以簡單的看作是社會人----和尚的生活方式;而“佛”卻是人類對世界和宇宙的看法,就是我們所說的“禪”。佛學認為世界或宇宙的存在,就是“禪”---這個“禪”,可以用修練達到第八識(阿萊耶識),能感知到禪的存在,也就是宇宙的本相。

由此可見佛與道,在認識宇宙的過程中是殊途同歸的。只是他們採取的方法不同,對宇宙的描述也有所不同:道對宇宙的描述更為具體或辯證唯物一些;佛(禪)對宇宙的看法,較為抽象且又辯證唯心一些。

然而,我認為無論是所謂的唯物或唯心,其實都是宇宙的一種存在--精神和物質都是宇宙本相固有的存在,陰陽互補,缺一不可。

在**佛與道的問題時,必須固定在哲學範疇內研究,不應該與社會學中的道教和佛教混為一談。否則越弄越糊塗,就搞不清是人還是鬼了!

佛與道的區別

5樓:匿名使用者

請問在哲學範疇內佛與道的區別是什麼?

其實道與佛的區別,主要在於對宇宙認識上的方法不同---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說“道”---並非我們口頭上所說的那個樣子,更不是“道教”所幻想的所謂神仙。老子所說的道,實際上就是宇宙的客觀存在,其存在的形式就是陰陽之間的對立,互補,互相轉化。由於陰陽始終是互動的,所以莊子歸納老子的學說為“相對論”。

大也無窮,小也無窮,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道的修煉,並非一般道教那樣修煉成神仙,老子並沒有說修神仙,那都是後人的虛託演繹。但老子的確在修煉中感悟到“道”的存在,這就是氣功態中的“虛室生白”,他感悟到了宇宙的本相,隨有五千言傳世。

佛與佛教是不同的,前者是哲學概念,後者是社會學概念。佛教可以簡單的看作是社會人----和尚的生活方式;而“佛”卻是人類對世界和宇宙的看法,就是我們所說的“禪”。佛學認為世界或宇宙的存在,就是“禪”---這個“禪”,可以用修練達到第八識(阿萊耶識),能感知到禪的存在,也就是宇宙的本相。

由此可見佛與道,在認識宇宙的過程中是殊途同歸的。只是他們採取的方法不同,對宇宙的描述也有所不同:道對宇宙的描述更為具體或辯證唯物一些;佛(禪)對宇宙的看法,較為抽象且又辯證唯心一些。

然而,我認為無論是所謂的唯物或唯心,其實都是宇宙的一種存在--精神和物質都是宇宙本相固有的存在,陰陽互補,缺一不可

6樓:匿名使用者

宋仁宗問“道高還是佛大“?

昔年宋仁宗皇帝駕設早朝,會聚文武兩班朝賀已畢,詔選天師上殿禮畢問曰:“寡人要想皈依道釋二門,未知何教為尊,哪教為大,你與寡人細講明白,若道大,朕皈依道,佛大朕皈依佛”。

天師奏曰:“道乃三教一貫,只是各人行體相不同,故分三教,自古皇天無二道,聖人無二心,何異乎有大小?”

仁宗曰:“既然不分大小,待朕再問國師。”

又宣國師上殿禮畢問曰:“寡人要想皈依道釋兩教,不知何教為尊。”

國師奏曰:“我釋為大,道門最小。“

天師聞言答曰:“你既要論其大小,我們當主公講個明白,我將道家出世根苗說來你聽,自混沌未分,鴻蒙未剖之時,虛無一點靈氣結成一團元光,為無極之主乃化元始天尊,二化靈寶道君,三化太上老君,我老君一氣化三清,三清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凝結而生萬物住陰抱陽,生天生地生人生仙,生生化化無窮無盡。我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是玄中萬法教主,歷代帝王之師也,一陰一陽之謂道。

未見說一陰一陽之謂佛,古今雲天道地道人道鬼道,怎麼不說天佛地佛人佛鬼佛,修道學道訪道邦有道,那個說修佛學佛訪佛邦有佛。自開天闢地,三皇治世,五帝為君,以至列國典章書籍未見有甚麼和尚釋教之說,你佛家從何起根,**為大,你又說來。”說得國師無言可答,憤怒就走,天師上前扯主說:

“國師既要論其大小,當到主公正好表明根源,有何功勞,**該大從頭說來,然何憤怒而去?吾再略說道家飛昇成道者你聽:

太上老君跨青牛飛昇,

軒轅皇帝跨火龍飛昇,

丁寧子跨白鶴飛昇,

計然子跨金蟬飛昇,

淮南子煉丹藥服食飛昇,

列仙子乘伏龍飛昇,

金蟬子跨青鸞飛昇,

楊武子成龍飛昇,

文仲子四十二口飛昇,

許旌陽三十二口拔宅飛昇,

其餘難以說盡。自古帝王明君都是拜道為師,哪有拜佛為師。

堯王拜廣成子為師,

舜王拜赤松子為師,

禹王拜真定子為師,

湯王拜尹喜子為師,

文王拜姜子牙為師,

周易王拜袁天罡為師,

漢高祖拜張良為師,

光武拜鄧中華為師,

劉玄德拜孔明為師,

唐高祖拜徐茂公為師,

我大宋太祖皇帝曾拜苗先生為師,

太宗皇帝拜陳摶為先生賜號希夷先生。

歷代安邦定國功蓋天下,你佛家功在**,德利何人,出自何時,然何不言?”

天師又曰:“佛是太上老君四十三化,化一金人,遊至西域番邦胡地天竺國,從空墜下番王金殿莫能識認 ,議名曰佛開化此國吃齋唸佛,男女向善,才立佛教。後至漢明帝夜夢西方來一金人,身背一展弓,斜插二支箭,天明設朝宣召文武上殿圓夢,因言此兆是一佛字,人言西方有佛,我主登基洪福當現,莫非西方之佛要來吾中國,此祥瑞兆也,故而才修寺院興佛教塑佛象,天下寺院修齊功果圓滿,無人看守香火 敬禮佛象。

皇后娘娘奏曰:“我主龍恩,萬歲將天下犯人赦釋提在寺院削去頭髮,改名僧人看守佛祖香燈賴佛逃生,故曰僧人,皇恩赦釋因名釋教與佛何干,自稱和尚是佛門** ,後至梁武帝遵從釋教,拜志公和尚為師,將江山丟舍,後來餓死在臺城,有詩為證:樑帝當日拜志公,失吊江山一場空,後因臺城飢餓死,那是和尚保駕功。

我道家七十二位祖師,留下七十二樣手藝養人度日,救濟群生。

太上老君留下金木水火土,萬物運用時刻行之。

少陽祖師留下打造金銀銅鐵錫器等項。

軒轅黃帝留下棉花造衣。

陳平子留下紡線。

玄女娘娘留下織布。

歧伯留下地。

赤松子留下修橋鋪路。

孫真人留下醫道療病。

楊武仙師留下畫工。

鄭元子留下塑泥象。

吳道子留下丹青。

房玄真人留下船舟渡人載物。

姜瑞先生留下蓋房造碾磨。

洞賓先師留下做黃酒。

蒼頡先師留下字跡。

廣成子老祖留下計法。

華陀先師留下收水接骨連皮削匠。

文伯仙師留下燒磚瓦造壺器。

徐庶留下地雷火炮。

孔明留下火攻戰策。

徐茂公留下槍刀箭。

魯班留下石木二匠修房造屋。

陳摶老祖留下雕工刻像。

雷震子留下打洞。

田真人留下造筆墨。

蔡倫仙師留下造紙。

鄧通先生留下造錢。

白皮先師留下皮匠消造皮貨。

杜康仙師留下造酒。

葛洪仙師留下靛苗。

文仲子留下面。

無量祖師留下打油點燈。

黃石公留下陰陽二宅三略兵法。

姜子牙留下六韜兵書。

王禪老祖留下飛騰破陣。

孫賓留下燒炭造靴襪。

真定子留下篾匠。

魯公真人留下燒壇罐。

雷公真人留下燒瓷器碗盞。

靜修真人留下做傘造鍋。

劉蟾仙師留下天平戥子。

羅真人留下剃頭。

梅葛二仙留下染房造胭脂顏色染布。

武夷子留下定尺秤。

淮南子留下做豆腐熬糖。

織波祖師留下絲絹造羅篩。

西陵仙女治綢緞。饒仙師治甲子。

婁景仙師治地支定時辰。

袁天罡留下算命卜卦。

**仙師留下看相。

周公留下羅盤。

鄭庭子留下篩子簸箕。隸首留下算盤。

神農留下草藥。

劉仙子留下車輦。

其餘難以說盡,想我道家留下七十二行手藝,養人濟世生財利用。你僧家又留下什 利人濟物之事來的,……你佛家留下生老病死苦……。我道家留下金木水火土養育群生,自天子至於庶人諸般形色,誰不是五行所生也。

有詩為證:五行聚來天地根,包羅永珍及群生,諸般皆是五行氣,天地陰陽從此生。

你佛家論說起來還從我道門所出。

太上元始天尊十大**設立佛教後,留下七十二門引人,入門男女不迷真性。

太上大**玄曜真人化為毗盧佛,

二**紫虛真人化為燃燈佛,

三**太極真人化為彌勒佛,

四**玉鼎真人化為藥師佛,

六**玄皇真人脫化阿彌陀佛,

七**寶相真人脫化文殊菩薩,

八**慈航真人脫化觀音菩薩,

九**普賢真人脫化普賢普薩,

十**保玉真人脫化地藏普薩。

元始天尊**設立釋教各分十位,具受玉帝勅旨封為佛,本是天尊一氣發生三友分為三教,世人不知阿彌陀佛是什麼出身,乃是西域天尊一氣發生六**玄皇真人,脫化淨梵國王宮中為摩那太子,甲午年四月初八降生,長至十歲親舍皇宮入山修道,四十九年方成佛祖出於西域,回國後真法傳於中國,祥光現於周朝,金身夢於漢帝,聞玉帝封為西方極樂世界,鎮守西方化度眾生超度亡魂,又在靈山說法感動眾生,男女皈依佛門禮懺法華金剛。

我祖太上老君恐怕眾生迷昧,真性失其寂滅,又使尹喜真人化度眾生,參玄悟道方成正果。”

天師這篇言詞,說得釋家國師僧人羞愧難當,無有半言回答,合十而退,文武喝彩,稱道為尊!

宋仁宗皇帝御筆讚道:三教內中道為尊,上古原是天地根,生人生仙生世界,立玄化釋定乾坤。

聖駕回宮,文武散班。

節錄(四川灌縣青城山上清宮東華殿)

道歷四七零九年

佛和道的區別,佛道與仙道的區別?

道家 氣功,煉丹,學符咒.現存的最大道教派別 天一道 茅山道 全真道 辰州道 其中天一道和茅山道相似,以符咒行氣為主,可以在家修行 簡單說可以結婚 主要供奉太上和鬥姥 全真和辰州道派以煉丹和修煉氣功為主.主要重盛玉皇和王母 以上是道家略說 佛教,相信人為一切之主,一切唯心造.講究脫離輪迴,清淨平等正...

何為儒?和佛道的區別在哪?崇尚什麼?怎麼修

儒,曉天地之陰陽,修自身之正氣。儒泛指是有大智慧,有品德的人。所以它的定義較為廣闊。而佛家,斷妄念,雜念,一心念佛,一生侍佛。道教不只是求長生的方術之教,而是有一套高深哲學理論 高尚政治理想的 以善道教化天下為己任的 和儒佛並列的真正的人為宗教。納百家之長,修身養性,時刻反省自己,是否有害人之心,是...

釋迦牟尼與阿彌陀佛的區別是啥,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有何區別?

區別如下 一 地位不同,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 佛陀 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釋迦牟尼不是其本名,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意義是 釋迦族聖者 阿彌陀佛,又稱無量清淨佛 無量光佛 無量壽佛等 藏傳佛教稱為月巴墨佛,在大乘佛教信仰中,他是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佛。二 成佛時間不同,釋迦牟尼,一般來說來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