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氣五味與中草藥的關係,四氣五味與中草藥的關係

2021-08-09 03:27:08 字數 4649 閱讀 7210

1樓:風之聖焱

藥物中的辛、甘、酸、苦、鹹五種不同之滋味,不同的藥味,具有不同的**作用。此外,尚有淡、澀二味,習慣上淡附於甘,酸與澀功效相似,不另立淡澀,仍以五味為主。

1、辛味 口嘗有麻辣或清涼感,有的具香氣,能發散解表、行氣活血、溫腎壯陽,適用於外感表症、氣滯血瘀症、風寒痺症、腎陽虛虧症等。如荊芥、紫蘇、陳皮、木香、當歸、鬱金、韭菜子、蛇床子、菟絲於等。

2、甘味 口嘗味甜,能調和脾胃、補益氣血、緩急止痛,適用於機體虛弱,功能不足之症,和某些拘急攣痛,並能調和藥性,如甘草、黨蔘、熟地、飴糖、黃精、枸杞子等。

淡味 能滲溼利水,**水腫、洩瀉、淋濁、癃閉、小便不利等症,如茯苓、豬苓、澤瀉。

3、酸(澀)味 具收斂、固澀作用,適用於自汗、盜汗、久瀉脫肛、尿頻失禁、遺精帶下、崩漏下血等症。如龍骨、牡蠣、山茱萸、赤石指、禹餘糧、罌粟殼、桑蝶蛸、覆盆子、芡實、蓮子、金櫻子、陳棕炭、仙鶴取等。

4、苦味 能清熱解毒、燥溼、瀉火、降氣、通便,適用於熱症,溼熱症、癰腫瘡瘍、喘咳、嘔惡等症,如山梔、大黃、黃連、苦蔘、杏仁、厚朴等。

5、鹹味 能軟堅散結、瀉下通便、平肝潛陽,適用於大便祕結、瘰癧痰核、癭瘤、肝陽頭痛眩暈,如海藻、昆布、芒硝、肉蓯蓉、羚羊角、石決明等。

氣(性)、味是藥物效能的兩個方面,兩者密切聯絡,共存於一體之中,決定著藥物不同的功能和主治,因此,必須把氣和味兩者結合起來分析,才能做到對藥物的全面認識和正確使用。如同性藥物有五味之差,同味藥物各有四氣之不同,同一溫性藥物有辛溫(蘇葉、生薑),酸溫(五味子、山萸肉)、甘溫(黨蔘、白朮)、苦溫(蒼朮、厚朴)、鹹溫(蛤蚧、肉蓯蓉);同一辛味藥物有辛寒(浮萍)、辛涼(薄荷)、辛

溫(荊芥)、辛熱(附子)、辛平(佩蘭)。性味組合相同的同類藥物,其主要作用大致相近,如蘇葉、荊芥、蔥白均辛溫,都有發汗解毒的作用。性味不同的藥物,功效有別;性同味異、味同性異功效上有相同和相異之點,如同為寒性之藥,它們共同之處為清熱,由於味異而不同之點更多,梔於苦寒清熱瀉火、涼血解毒,蘆根甘寒清熱生津,浮萍辛寒疏散風熱、利水退腫;地龍鹹寒清熱定涼,通痺平喘,五倍子酸寒

收斂降火。又如同為甘味之藥,共同之處均有補益作用,然黃芪人蔘甘溫補氣、石斛、天花粉甘寒清熱生津,柏子仁甘平養心安神。更有一性而兼兩種以上味者,體現了藥物作用的多面性,如桂枝辛甘溫,當歸甘辛溫,按藥物功效之主次,藥物的味亦有一定的序列。

在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如何研究中藥的作用,僅僅依據藥物的四氣五味是遠遠不夠的,各種藥物的作用,都是它含有成分的生理效應,是有一定的物質基礎的,如辛味藥含揮發油、皁甙,甘味藥含糖類及一些營養物質,酸味藥含有機酸等,苦味藥含生物鹼、黃酮類物質,鹹味藥含有一些無機鹽類物質,所以必須引進現代藥化、藥理等科技知識加以研究、整理、提高。

2樓:匿名使用者

中藥所具有的四氣對疾病的**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知道,人是一種恆溫動物,所以,在正常情況下人體需要通過產生熱能和散熱之間的平衡調節來保持體溫的恆定。當內外界因素擾亂人體內在平衡,導致疾病發生後,人體的產熱和散熱的平衡往往也會遭到破壞,如果產熱多於散熱,那就會出現發熱、功能亢進等症狀,而如果散熱多於產熱,那麼會出現畏寒,功能衰退等症狀,這也意味著疾病往往可以分為兩大類,那就是熱證和寒證。中藥所具有的四氣就是用來糾正疾病狀態下人體的寒熱失衡情況的。

寒涼藥可以抑制人體的新陳代謝,減慢臟腑器官的活動和血液迴圈,所以用來**熱症;溫熱藥可以增加人體的新陳代謝,加快臟腑器官的活動和血液迴圈,所以用來**寒證。

中藥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上說“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說的就是藥物四氣對寒熱證的**作用。在學習和認識中藥時,首先要理解和掌握的也就是四氣,只有瞭解了藥物的基本特性,我們才能更好地使用這些藥物。

比如對於寒邪侵入人體,凝固血液導致的淤血和熱邪侵犯人體、煎熬血液導致的血淤,在選用活血化淤藥時就需要考慮藥物所具有的寒熱效能。對於寒邪引起的血淤,就要選擇效能溫熱的活血藥,如紅花、桂枝、艾葉等;對於熱邪引起的淤血,就要選擇效能寒涼的活血藥,如赤勺、丹皮、丹蔘等。如果選反了,不但起不到活血作用,反而會導致病情加重。

明明是血淤藥,為什麼活血藥下去沒有效果呢?這就是沒有重視藥物寒、熱、溫、涼的氣的緣故!這就是中藥四氣的作用和意義。

味就是味道,也就是味蕾對中藥的感覺,一般來說,主要有酸,苦,甘,辛,鹹五種,所以也稱為“五味”,其中有些藥物沒有特殊的味道,中藥稱之為淡味,由於其味道不顯,因而中醫常把淡味並付於甘味,還有些藥物具有澀味,由於澀與酸常並存而類似,所以中醫又把澀味並附到酸味之中,在習慣上仍然稱為“五味”。

中藥所具有的五味又有什麼作用和意義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芥末?吃時往往會有明顯的“通鼻竅”感覺,這就說明芥末味辛具有開通、發散的作用,比如說平時受點風寒,鼻塞流涕,頭痛惡寒,這是熬上一碗薑湯,乘熱喝下,再蓋上被子出一身汗,人就會感覺輕鬆很多,這就是利用了生薑溫味辛的特點來發散風寒。除了辛味的開通,發散的作用,中藥在實踐中發現,酸味具有收斂、澀滯的作用,苦味藥具有瀉火、澡溼的作用,甘味藥具有補益,和緩的作用,鹹味藥具有瀉下、軟堅的作用,淡味藥具有利水滲溼的作用。

根據這個理論,我們可以從藥物的味道上來推測和發現藥物的作用,如酸棗仁、五味子這些藥物都具有酸味,所以能起到收斂止汗的功效;如黃連、黃柏這些藥物都具有苦味,所以能起到清熱燥�墓πв蝗緇啤⒌巢巍⑹斕亍四蹢m子這些藥物都具有甘味,所以能起到益補身體的功效;如芒硝、牡蠣、食鹽這些藥物都具有鹹味,所以能起到瀉下通便或是軟堅散結的功效;茯苓、薏仁這些藥物具有淡味,所以能起到利水滲溼的功效,等等。

中醫認為,五味除了各自具有不同的功效之外,還和人體的五臟具有密切的關係。具體來說,酸味可以入肝,苦味可以入心,甘味可以入脾,辛味可以入肺,鹹味可以入腎。五味和五臟的關係,是中醫的一大發明創造,牢記五味入五臟的關係,對**疾病有很大的幫助!

3樓:

四氣、五味均是反映中藥效能的概念。

四氣即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它反映藥物在影響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方面的作用傾向,是說明藥物作用性質的重要概念之一。藥性寒熱溫涼,是從藥物作用於機體所發生的反應概括出來的,是與所治疾病的寒熱性質相對應的。能夠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物,一般屬於寒性或涼性,如黃芩、板藍根對於發熱口渴、咽痛等熱證有清熱解毒作用,表明這兩種藥物具有寒性。

反之,能夠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藥物,一般屬於溫性或熱性,如附子、乾薑對於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脈沉無力等寒證具有溫中散寒作用,表明這兩種藥物具有熱性。

五味的本義是指藥物和食物的真實滋味,辛甘酸苦鹹是五種最基本的滋味。而五味的實際意義,一是標示藥物的真實滋味,二是提示藥物作用的基本範圍。

辛:能散、能行,有發散、行氣、行血等作用。如麻黃、薄荷、木香。

甘:能補、能緩、能和,即有補益、緩急止痛、調和藥性、和中的作用。如人蔘、飴糖、甘草。

酸:能收、能澀,即有收斂固澀作用。如山茱萸、五味子。

苦:能洩、能燥,如大黃瀉下通便,梔子、黃芩清熱瀉火。

鹹:能軟、能下,有軟堅散結和瀉下作用,如芒硝瀉下通便。

4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1)四氣也稱四性,指寒、涼、溫、熱四種藥性。其中,寒、涼和溫、熱是性質不同的兩類藥性,而寒和涼、溫和熱只是存在著程度上的差異,涼次於寒,溫次於熱,這是根據藥物作用與機體產生的反應和**效果而概括出來的。凡能**熱性病證的藥物,便認為其具有寒涼的性質。

寒性藥和涼性藥屬陰,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作用;溫性和熱性藥物屬陽,具有溫裡、敵寒、助陽、通絡等作用。此外,還有一些藥物的性質介於寒涼和溫熱之間,稱為平性,對寒證和熱證都可應用。

(2)五味

指酸、苦、甘、辛、鹹五種不同的藥味。不同的藥味有不同的**作用。

①酸味含有有機酸和鞣質。有收斂、固攝作用。如石榴皮能澀腸止瀉。

②苦味含有生物鹼和苷類。有清熱燥溼、洩降作用。如黃連能燥溼瀉火,大黃能瀉熱通便等。

③甘味含糖。有補養、和中、緩急作用。如甘草能調和藥性等。

④辛味含揮發油。有發散、行氣、行血作用。如木香能理氣,細辛能發汗解表、止痛等。

⑤鹹味含礦物質。有軟堅、散結、瀉下作用。如昆布、海藻能軟堅治痰結等。

⑥其他有的藥物具有淡味和澀味。淡味有滲溼利尿的作用,如茯苓能利尿除溼。澀味有收斂止汗、固精止瀉等作用,如訶子能澀腸止瀉等。

5樓:

果然厲害,還是中藥好使呀!

什麼是中藥的“四氣五味” ?

6樓:善雯南婉然

中藥素有“四氣五味”之說,“四氣”指藥物的寒、熱、溫、涼四種特性,又稱“四性”。

寒涼和溫熱是兩種對立的藥性,而寒與涼、熱與溫之間只是程度的不同。一般寒涼藥多具清熱、解毒、瀉火、涼血、滋陰等作用,主治各種熱證。溫熱藥多具溫中、散寒、助陽、補火等作用,主治各種寒證。

另外還有平性,即藥性平和。

中醫根據藥物的四性辨證用藥,熱者寒之、寒者熱之只是總的原則,而病人的證候表現,又分表裡寒熱。表寒之證只能治以表熱之藥。如麻黃、桂枝、防風、羌活之類辛散溫熱之品,解表散寒,而不宜溫裡散寒的附子、乾薑之藥。

裡寒之證,

只能治以溫裡散寒的辛熱之品,如附子、乾薑、肉桂、呉萸之類,若誤用之,或無功效,或使病證變得更加危重,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五味原指藥物的辛、甘、酸、苦、鹹五種味道,後發展成為表述中藥藥用功能的說法。最初藥物的味道是依據口嘗藥物的真實滋味,如黃連、黃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烏梅、木瓜之酸等。後來則是根據藥物的功用來確定藥味了,如辛味具有發散的作用,中藥葛根口嘗並不具備辛味,但是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於**表證,所以在本草書上就把葛根的藥味確定為辛味。

“四氣五味”是中藥學的基本理論之一,性與味顯示了藥物的部分效能,也顯示出有些藥物的共性。只有認識和掌握每一藥物的全部效能,以及性味相同藥物之間同中有異的特性,才能全面而準確地瞭解和使用藥物。

中醫五味偏好與五臟關係,中醫中的五味和五臟是怎麼對應的?

您好 同氣相求,鹹如腎,如果該人喜歡吃鹹的,一方面是腎不足以求補 另一方面,腎中相火,以求自滅。這種情況對於腎功能檢查,不一定會有異常,可去中醫門診讓專家診斷後用藥。所謂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如果特別嗜好某一口味,那麼說明他對應的五臟確實不太正常,利用這種口味來調和補益臟腑。同時,如果吃的太過,也...

五味子的功效,五味子的功效和食用方法?

五味子性溫,味甘 酸,歸肺 心 腎經,適用於氣津兩傷,陰血不足,久瀉不止等症。現在向您介紹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和食用方法。1 五昧子可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常用於改善和緩解氣虛津傷,體倦多汗,氣短心悸,肺氣不足或肺腎兩虛所致的喘咳,或喘咳日久,肺氣耗傷 腎氣不固,遺精,尿頻,久瀉不止等症。五...

五味子泡水喝的功效,五味子泡水喝有什麼功效

1 五味枸杞水治失眠。五味枸杞水很適合工作繁忙,無暇煲煮食療湯的人服用。每天只要將一些枸杞和五味子放入保溫杯內,即可隨泡隨飲,直至藥味全無。此茶有助於養心健腦,堅持飲用,失眠症狀可大大改善。2 五味子西洋參茶保肺滋腎。本茶適宜於肺氣陰兩傷,腎水不能上承所致的咳嗽 胸悶 口渴不欲飲 乏力食少等。3 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