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翻譯成漢語快點

2021-08-04 13:33:08 字數 6021 閱讀 5871

1樓:加油奮鬥再加油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翻譯成現代漢語是:小事用心學習了卻丟棄了大的重要的道理, 我沒看出來他有明智的地方。

出自《師說》。作於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這篇文章是韓愈寫給他的學生李蟠的。《師說》是一篇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的論說文。

此文抨擊當時“士大夫之族”恥於從師的錯誤觀念,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同時,也是對那些誹謗者的一個公開答覆和嚴正的駁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師,不應因地位貴賤或年齡差別,就不肯虛心學習。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證,申明求師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時人實不應背棄古道。

譯文: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可以)依靠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

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從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最終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早於我,我(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生在我後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於我,我(也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

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想要人沒有疑惑難啊!古代的聖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跟從老師而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於聖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能成為愚人,大概都出於這吧?(人們)愛他們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於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塗啊!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斷句的,不是我所說的能傳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難問題的。

(一方面)不通曉句讀,(另一方面)不能解決疑惑,有的(句讀)向老師學習,有的(疑惑)卻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我沒看出那種人是明智的。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類人,(聽到)稱“老師”稱“**”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譏笑人家。

問他們(為什麼譏笑),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覺得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了。”唉!

(古代那種)跟從老師學習的風尚不能恢復,(從這些話裡就)可以明白了。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們不屑一提,現在他們的見識竟反而趕不上(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

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齡十七,喜歡古文,六經的**和傳文都普遍地學習了,不受時俗的拘束,向我學習。我讚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途徑,寫這篇《師說》來贈送他。

2樓:clara小白

小的事情要學習,大的事情反而放棄了,我看不出他明白事理啊。

3樓:孤男vs寡女

只學習小的,容易的,大的,難的,都遺漏了,放棄了。我看他也不是一個明智的人啊。

4樓:嗯_桑小葚

from 師說

小知識要學,大道理卻丟掉了,我看不出他們的明智

這是直譯法

5樓:

小的學了,大的卻丟了。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

6樓:軍琲瓃

小聰明而沒有大學問的人,我沒有見他能明白的。

7樓:常青苑主

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忽略,我看不出他們有什麼明智的哦!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文言文翻譯

8樓:匿名使用者

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

9樓:匿名使用者

小的事情要學習,大的事情反而放棄了,我看不出他明白事理啊。 這句話出自莊子的《逍遙遊》 意思是 水不夠深,那就沒有能夠擔負大船的力量 風不夠大,那就沒有能夠承載翅膀的力量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fǒu)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翻譯

10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句讀要問老師,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願問老師;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

11樓:zzz小草

不理解書本上的字句,有的請教老師,這是小方面的學習:不能解決疑難問題,有的卻不跟老師學習,這是把大的方面放棄了。我沒看出這種人是明白事理的。

12樓:i馬踏東胡

翻譯出來肯定面目全非,這種文言文就不該被翻譯出來。

13樓:楊其灰

這不是英語......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翻譯

14樓:澤畔清音

1.小的事情要學習,大的事情反而放棄了,我看不出他明白事理啊。

2.這句話出自莊子的《逍遙遊》

意思是 水不夠深,那就沒有能夠擔負大船的力量風不夠大,那就沒有能夠承載翅膀的力量

15樓:匿名使用者

小的方面去學習,大的方面卻遺漏了,我並未見他的明事理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況且水積攢得不多不深,那麼它也不能把大船浮起來

16樓:六脈daniel神劍

學習了小的知識而遺漏了大的方面 我看不出有什麼明智的“且夫"是發語詞 可不譯

積水的深度不夠 那麼就沒有力量承載大船

逍遙遊 哈哈 懷念~

17樓:匿名使用者

學到的很少,失去的很多,我沒有看他很明智,況且積累的水不多,它載大船也在不動。

翻譯: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18樓:匿名使用者

一、譯文

不知句子停頓要問老師,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願問老師;小的方面學習了大的卻丟了。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

二、出處

唐代文學家韓愈的《師說》。

三、創作背景

《師說》是韓愈的一篇著名**。據方成珪《昌黎先生詩文年譜》考證,此文作於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這一年,韓愈35歲,任國子監四門博士,這是一個“從七品”的學官,職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壇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導的“古文運動”也已經開展,他是這個運動公認的領袖。這篇文章是針對門第觀念影響下“恥學於師”的壞風氣寫的。

擴充套件資料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祕書郎韓仲卿之子。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

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文”,故稱“韓文公”。

19樓:含羞草

不知句讀要問老師,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願問老師;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

20樓:泥寄竹時女

這是韓愈

《師說》裡面的句子,意思:(古文中是沒有斷句的,即沒有標點符號)斷句都不知道,迷惑就不能解開,去(向老師)請教吧,小聰明而沒有大學問的人,我沒有見他能明白的。

你這句話本身就句讀之不知喲,按我的理解,或師焉就為句號,非逗號,如果是逗號,前面惑之不解就應該為句號

21樓:girl天空

一方面不會斷句,另一方面有疑惑無法解決。有時候(指斷句)請教老師,有時候(指解惑)不請教老師,就可能會導致只學到了小知識(指斷句)而忽略了學習大道理(指解惑),這樣的人我沒看到他有多明智。

22樓:匿名使用者

給你個參考,句子讀了卻不知道他的意思,疑惑不能解決,或者教,或者不交,小的方面學習了卻遺漏了大的方面,我沒有看見他的明智。只是字面直譯。

23樓:醉荷春

不知句讀要問老師,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願問老師;小的學了,大的卻丟了。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

24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不理解書上的字句,向老師學習,有的不能解決疑難問題,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不學,我沒看出那種人是明智的。

25樓:廛里人

斷句都不會,書中的道理就讀不明白,你究竟該學習這道理呢還是否定這個道理呢。膚淺的學習而錯過了真正的知識,我沒看到這是明智的。

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翻譯

26樓:褚仕力

不知句讀要問老師,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願問老師;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

27樓:匿名使用者

一、譯文

不知句子停頓要問老師,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願問老師;小的方版面學習了大的權

卻丟了。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

二、出處

唐代文學家韓愈的《師說》。

三、創作背景

《師說》是韓愈的一篇著名**。據方成珪《昌黎先生詩文年譜》考證,此文作於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這一年,韓愈35歲,任國子監四門博士,這是一個“從七品”的學官,職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壇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導的“古文運動”也已經開展,他是這個運動公認的領袖。這篇文章是針對門第觀念影響下“恥學於師”的壞風氣寫的。

擴充套件資料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祕書郎韓仲卿之子。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

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文”,故稱“韓文公”。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古今異義

28樓:demon陌

這句話裡古今異義的詞語是“小學”。

古代的意思是:小的方面學習;今天的意思是:教育小學生的教育機構。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出處:師說

《師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篇議**。文章闡說從師求學的道理,諷刺恥於相師的世態,教育了青年,起到轉變風氣的作用。文中列舉正反面的事例層層對比,反覆論證,論述了從師表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於師”的陋習。

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鬥爭精神,也表現出作者不顧世俗獨抒己見的精神。全文幅雖不長,但涵義深廣,論點鮮明,結構嚴謹,說理透徹,富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29樓:極風荷

不好意思,題目看到的晚了一點。

這句話裡古今異義的詞語是“小學”。

古代的意思是:小的方面學習;今天的意思是:教育小學生的教育機構。

滿意請採納,謝謝。

句讀知不知,惑之不解,惑師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翻譯

30樓:虞馥賢

不知bai道文句,不能解決疑惑,有的人向

du老師學習,有的人卻不向

zhi老師求教,小的方dao面內學習,大的方面丟棄,我看不出他們有什容麼明智的呀.

要點: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這屬於古漢語中的否定句賓語前置.按現代漢語即“不知句讀,不解疑惑”.

2、或-不定代詞,相當於“有的人”.

3、小學而大遺-“小”小的方面,指“句讀之不知”;“大”指“惑之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