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國曆史被誰統一,結束五代十國統一中原的人是誰

2021-08-04 07:18:28 字數 5079 閱讀 3920

1樓:專注文化知識解答

公元960年,趙匡胤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十國結束,被北宋統一。北宋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1] )與十國(891年~979年)的合稱,從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的歷史時期。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公元960年,趙匡胤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政權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北宋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五代十國時期,政局混亂,政權林立。朝代更替不迭,不過,五代十國上承唐末亂世,下順宋代承平,後周時期,農業發展良好,人口增加。而位於長江下游的南唐經濟發達、文學繁盛,後主李煜的詩詞天賦極高,君臣皆善於吟詩作畫,文學達到一個高峰。

2樓:匿名使用者

被趙匡胤和趙匡義兄弟兩個統一。

中國歷史五代十國時期如果宋太祖趙匡胤不統一全國,當時誰最有可能統一全國?

3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我想委婉地給樓主指出一點錯誤:宋太祖並未統一全國,準確的說,他建立了宋朝,結束了藩鎮割據的亂世局面。當時的全國範疇還包括燕雲十六州等不少土地,而有宋一代,宋朝的歷任皇帝都未能將這些失地收復國有。

至於誰最有可能統一全國,我琢磨來琢磨去,覺得當時其他地方勢力都不具備足以征服其他諸侯國的實力(樓主可以想象戰國七雄時期的戰略局面,所謂非秦不能統一),唯一還能一瞧的就只有南唐,但是從南唐的國力以及幾任君主的魄力來看,南唐是典型的自保有餘,攻略不足的國家,說白了就是欺負一下南邊的小兄弟還行,但是要兼併南北則困難重重。但是如果把時間倒回去,回到後周世宗時期,那可以肯定的說,世宗皇帝柴榮才是最有可能統一全國的人物。從史家的評說來看,柴榮比趙匡胤更為雄才大略,更具帝王風範。

要知道,北宋王朝實際上就是脫胎於柴榮的後周,而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後所做的只是在前任建立的雄厚基礎之上,執行世宗皇帝所擬定的戰略決策。世宗皇帝駕崩之前,曾經率軍收復燕雲十六州的部分失地,痛擊遼軍,戰略形勢一片光明,若非其英年早逝,那麼整個中國的歷史走向都存在被改寫的可能。綜上,世宗皇帝是比較符合樓主要求的最佳人選。

4樓:昊天皇帝

大遼國入主中原。中國淪陷。中國出現第一個大一統的少數民族政權。

這個可以推論啊。一旦遼景宗即位到蕭燕燕臨朝。遼國蓬勃發展。統一中國的只剩下野心勃勃的遼國。

除非南唐李弘冀成功稱帝並且李弘冀國祚命長那麼南唐可以用林仁肇北上統一中國。不要指望那個亡國之君南唐後主李煜。他必定亡國。

5樓:都瑞爾的細腰

單就國力論,首在後周,後周世宗改革後確實為中原第一強國。能統一中國的人也應該在後周的將領中間產生。其次則是南唐,可惜主暗臣弱,被柴榮打得丟了江北、淮南後沒統一全國的實力鳥~。

6樓:江戶川信然

李存勖智勇雙全,其手下以沙陀騎兵為主,然其不能剋制自己的情慾,敗給了自己,柴榮也是一代雄主,但身體太差,南方各國君主,碌碌無為,且南方各國兵,不如北方凶悍,所以,趙匡胤兄弟才取得天下

7樓:匿名使用者

最有可能統一全國的就是周世祖柴榮。柴榮暴死之後,世無英雄。趙匡胤以前只是柴榮的先鋒大將,而且他上臺後沒幾年就被趙二幹掉了。

趙二是個真正的眼高手低的廢物,他大哥不死,收復燕雲十六州也許還有戲。柴榮很有可能也是被他毒死的,那貨真是個奇葩。

8樓:馨予心願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除了趙匡胤,真的沒有具備統一全國實力和智慧的人了。北方的遼國雖然強大,但畢竟是外族,要統一全國談何容易。而在中原之地,確實沒有能與趙匡胤抗衡的對手。

其他國家要麼是太弱小,要麼是缺少人才和英明的君主。

9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還是割據混戰吧。遼國太遠了,北漢人少太弱了,南唐內鬥一直在衰弱。。其他的都是小國。

10樓:潘家

只能是柴榮了,若不是英年早逝,中國早就同意了

結束五代十國統一中原的人是誰

11樓:匿名使用者

五代十國一般是指從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地區相繼出現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同時,在這五個朝代之外,還相繼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十個割據政權,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

中國社會在唐朝滅往後為何會出現如此動盪的局面,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唐朝舊有軍事體制的弊端,各地設立的節度使擁兵自重,安史之亂即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於是在唐帝國政權突然土崩瓦解之際,這些節度使成為無人管轄無人約束的地區性軍事首領,於是造就了一大堆藩國的出現,各節度使之間又相互合縱或者連橫,彼此吞合更為造就了混亂的局面;二是在此期間,一直並未出現一個真正的帝王之才,能囊括海內,一統天下,直到後周世宗柴榮的出現。

於是混亂局面一直持續到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才算基本告一段落。從剛登上皇位之初剷除後周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和駐地在揚州的淮南節度使李重進開始,一直到公元976年正待攻取最後的割據政權北漢時突然駕崩,前後16年時間也並未完成一統江山的壯舉。可是,歷史給予宋太祖的榮譽與評價還是很高,因為他在歷史的大環境中成為了最後的勝者,他黃袍加身,不費一槍一炮當上皇帝也曾為人不齒,但追其根究,歷史其實不然,五代十國短短幾十年歷史中,由軍士鼓譟擁主為帝的事情在趙匡胤之前已成功三起,分別是後唐明宗李嗣源、後唐廢帝李從珂、後周太祖郭威。

郭威無疑是五代十國曆史程序中開天闢地的一代君主,即便放在歷史中也能夠算得上一個好君主,他出身貧苦,即位後不忘百姓(明太祖與之完全不同,就怕別人說他出身寒微,以死論罪),消減賦稅、改革法律、廣開言路、親近賢良、一生在為故國著想,及至臨死,安排後事自己要效仿漢文帝不忘一切從簡,工匠少許,不派宮人守陵,也用不著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獸以辟邪,只要用紙衣裝殮,用瓦棺作槨就可以了,這在古代貴族流行豪華墓葬,甚至是人殉的時代,這樣一個帝王的墓葬甚至都夠不上侯的級別,這是難能可貴的。可是要論作為,他不是最有為的君主,因為他並未建立自己一統天下的信念,面對江河分崩離析,他所缺少的是如春秋戰國末期秦孝公贏渠樑的那種膽魄與勇氣,賈宜《過秦論》裡寫道:「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後周太祖所處的時代與秦孝公相似,無數藩國內爭外鬥,左右鄰邦無不虎視眈眈,而在這種大環境下,秦孝公力排眾議,以身**,一心維護變法強國之路,更是大膽地設想未來秦國將一統天下的遠大目標,後周太祖所做的僅僅只到了秦孝公的二分之一,無論是計劃膽識還是實際的達成都不及,但是歷史都未成全他們,他們無不是為他人的成功做了很好的鋪墊。

秦孝公駕崩之前預料,如果再給他三十年,他一定可以一統河山,實現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統一,然而歷史沒有給他機會,他又再次預料,只要秦國連續兩代不會出現昏君,哪怕只是政績平平的國君,照此情況平穩發展,一樣可以取得一統江山的勝利,他的預料變成了現實。

如果說後周太祖在膽魄意識上都不及秦孝公的話,那麼後周世宗柴榮就是一個秦孝公的翻版,只是他從後周太祖郭威手裡接下的基業遠比秦孝公好出百倍,秦孝公初立之時,若非弱秦地理偏遠再加上一些魏國連連失策,否則早已亡國,而後周則不然,世宗接位之初,後周已是最強大的國家。在這種基礎上,世宗柴榮即位之初就就立下了三十年的巨集志:「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為實現這一巨集偉目標,柴榮僅在他五年多的統治期間內,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南征北戰,揭開了結束**,統一天下的序幕。

周世宗在銳意改革上做出了驚天動地的舉動,這個舉動和秦始皇所做出的「焚書坑儒」稍有類似,卻不盡相同,即史上著名的「世宗毀佛」,「焚書坑儒」更多的帶有貶謫性,而「世宗毀佛」則有明顯的褒揚性,世宗清晰地看出社會動盪的根源,寺廟太多,無人勞作,農業社會無人勞作的後果即是國家疲弱不堪被取代,這就是「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那個南朝,王朝頻繁更迭的原因,五代十國亦是如此,越來越多的寺廟與僧人導致的國家積弱引爆了世宗的神經,於是開始了一場徹底的社會變革,他親口對大臣說過:「你們不要因為毀壞了佛像而產生懷疑,佛用做好事的道理來感化人,如果立志做好人,就是信奉佛,即佛在心中,而那些銅像不是佛。我聽說佛總是使別人得到利益,即使是自己的頭和眼也可以施捨給別人,如果朕的身體可以救濟百姓,朕也不會顧惜。

」世宗比肩歷代君王很大的一點不同還在於領兵打仗,大型戰役必定御駕親征,即便是條件惡劣,危險重重。世宗皇后符氏是一個聰明果然胸懷大志的女人,正是世宗要率兵征討淮南,皇后以為不宜親征,世宗不聽,硬要前往,於是皇后只好同行,時值淮南炎暑夏季,又遭暴雨溽熱,皇后身染重病不久謝世,而世宗也正是在御駕親征契丹的過程中不幸病逝。

古代御駕親征的皇帝不多,有秦始皇嬴政、光武帝劉秀、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清太祖玄燁等等少數,可以看出他們都成為了千古一帝,而後周世宗柴榮幾乎幾乎遇戰必定親征,試問這樣的皇帝,軍前與戰士同生共死怎不是一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千古一帝。

可是,與太祖郭威一樣,歷史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短短五年多,他使後周變得足夠強大到可以一統天下之時,不幸病逝,而在臨死之前不久,他所犯下的僅僅可能是他這一生犯過的唯一一件大錯事,因為「點檢做天子「的一塊木牌,而奪了姐夫張永德的軍權,而同被懷疑的柴榮親外甥李重進同樣被髮配至揚州做節度使,於是我們熟知被頌揚功績的宋太祖趙匡胤大掌兵權,在公元960年某個早晨一陣兵士鼓舞中做起了歷時三百餘年的大宋帝國的開國皇帝,撿了歷史上最大的一個便宜。

其實,歷史總是相似地演變迴圈,正如秦孝公死前預言:「只要秦國連續兩代不會出現昏君,哪怕只是政績平平的國君,照此情況平穩發展,一樣可以取得一統江山的勝利,後周世宗所鋪設的靚麗的康莊大道,只要不是昏庸的繼任者,一樣可以依次前進,統一天下。

《舊五代史》裡對周世宗的評價為:世宗頃在仄微,尤務韜晦,及天命有屬,嗣守鴻業,不日破高平之陣,逾年復秦、鳳之封,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芥,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加以留心政事,朝夕不倦,摘伏辯奸,多得其理.臣下有過,必面折之,常言太祖養成二王之惡,以致君臣之義,不保其終,故帝駕馭豪傑,失則明言之,功則厚賞之,文武參用,莫不服其明而懷其恩也.所以仙去之日,遠近號慕.然稟性傷於太察,用刑失於太峻,及事行之後,亦多自追悔.逮至末年,漸用寬典,知用兵之頻並,憫黎民之勞苦,蓋有意於康濟矣.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

以上對於周世宗的總結較為詳列,縱觀其一生文治武功,堪列五代十國君主第一,為五代十國最有作為的皇帝。

李煜,五代十國時國君,李煜,五代十國時 (什麼)國君,史稱「 」,後因 毒死?

南唐,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 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 蓮峰居士。漢族,彭城 今江蘇徐州 人。天祚三年七月初七,李煜出生在金陵。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 961年 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 違命侯。後在汴京...

五代十國有哪些著名人物,五代十國的名人

柴榮 郭威 石敬瑭 朱溫 劉知遠等。1 柴榮 後周世宗柴榮 921年10月27日 959年7月27日 字號不詳,邢州堯山 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 人。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位皇帝 954 959年在位6年 祖父柴翁和父柴守禮是當地望族。從小在郭威家長大,謹慎篤厚,成為郭威養子。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

五代十國分別有哪些皇帝,五代十國有哪些皇帝

五代 後梁 太祖 朱溫 郢王 朱友球 末帝 朱友貞 後唐 莊宗 李存勖 明宗 李嗣源 閔帝 李從厚 末帝 李從珂 後晉 高祖 石敬瑭 出帝 石重貴 後漢 高祖 劉知遠 隱帝 劉承佑 後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榮 恭皇帝 柴宗訓 十國 吳 太租 楊行密 烈租 楊渥 高祖 楊隆演 睿皇帝 楊溥 南唐 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