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行為學試題,幫忙做一下,組織行為學試題,幫忙做一下

2021-06-20 19:20:17 字數 3300 閱讀 9180

1樓:匿名使用者

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15題)

1、組織行為學的基礎學科是( abc )。

a.社會學 b. 社會心理學 c. 心理學 d. 經濟學

2、人的知覺一般包括( abcd )階段。

a. 刺激 b. 選擇 c. 組織 d. 行為反應

3、人的心理特徵和品質的總和是( b )。

a. 性格 b. 個性 c. 特性 d. 氣質

4、 個性發展階段論是( c )提出的。

a.弗洛伊德 b. 馬斯洛 c.埃裡克森 d.皮亞傑

5、 丹尼爾•卡茲認為態度有( abcd )功能。

a.工具性 b. 自我防禦功能 c. 價值表現功能 d. 認識功能

6、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最高階的層次是( a )。

a. 自我實現的需要 b. 尊重的需要 c. 生理需要 d.社交需要

7、( bd )屬於過程激勵理論。

a. erg理論 b. 期望理論 c. 雙因素理論 d. 公平理論

8、由於( abcd )會形成群體。

a. 地位需要 b. 安全需要 c. 自尊需要 d.情感需要

9、群體成員遵從群體規範的原因主要有( abcd )。

a.個人因素 b.盲從 c.狀況因素 d.群體內關係

10、在信任的維度中最重要的是( b )。

a.能力 b.正直 c.開放 d.忠誠

11、下圖所示「小道訊息」傳播方式屬於( d )。ge

ba f h

c i

a.單串型 b.饒舌型 c.機率型 d.集聚型

12、權力可以通過( abcd )發生影響。

a.恐怖手段 b.盲目崇拜 c.傳統觀念 d.共同決定

13、影響領導效果的因素有( abc )。

a.授權 b.性別 c.追隨者的情況 d.民族文化

14、 ( abcd )能夠激發組織變革。

a.勞動力素質變化 b.技術不斷進步 c.產品迅速老化 d.知識**

15、管理者在處理變革阻力方面可採取( abcd )策略。

a.教育和溝通 b.參與 c.促進和支援 d.談判或強制

主觀題部分:

一、簡答題(每題2.5分,共2題)

1、態度的三個成分是什麼?請分別予以敘述。

1)感情成分,是態度的物件所激起的情感反應

2)認知成分,是指一個人對事物或事件所具有的觀念

3)行為成分,是指一個人對一種態度物件所表示的行為的傾向.

2、在菲德勒理論中,三種主要的情景因素是什麼?請分別給予解釋。

1)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係,是指上下屬對其領導人的信任,喜愛,忠誠程度以及領導者對下屬的吸引力.

2)工作和任務結構,是指下屬擔任工作的明確程度.

3)地位和權力,是指與領導者職位相關聯的正式職權以及領導人從上級和整個組織各方面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及決策的正確程度.

組織行為學試題及答案

2樓:創客吳豆寶

第一個問題:對於態度的定義最早是斯賓塞和貝因(2023年)提出,認為態度是一種先有

主見,是把判斷和思考引導到一定方向的先有觀念和傾向,即心理準備。

邁爾斯(2023年)指出,態度的機構涉及三個維度:情感、行為意向和認知。即態度的abc機構。

認知因素就是指個人對態度物件帶有評價意義的敘述。敘述的內容包括個人對態度物件的認識、理解、相信、懷疑以及贊成或反對等。

情感因素就是指個人對態度物件的情感體驗,如尊敬——蔑視,同情——冷漠,喜歡——厭惡等。

意向因素就是指個人對態度物件的反應傾向或行為的準備狀態,也就是個體準備對態度物件做出何種反映。

態度是個體對特定物件(人、觀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穩定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傾向蘊含著個體的主觀評價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傾向性。

第二個問題:弗倫奇和雷文在他們研究的過程中共確定了五種基本權力,他們提出了典型的權力類別模型,這個模型恰恰折射出權力的真正**。

3樓:

組織行為學案例分析主要從三個層次下手——個體層次,群體層次,組織層次。個體層次包括勝任力,人格,態度價值觀,激勵,動機等;群體層次包括領導,結構,團隊,權力與政治等等;組織層次包括人力資源管理等。

4樓:絕薆

態度是個人對某一物件所持有的評價與行為傾向。態度由認知、情感、意向三部分組成。

5樓:匿名使用者

統馳調誠狗誕綱託類腫

案例分析:辦公室裡來的年輕人(組織行為學),請大家幫忙解答一下以下幾個問題,非常感謝。 10

6樓:白羊楊永翠

總結出來就是個人的力量拗不過群體趨勢,最後導致大家都一樣的安於現狀,無所事事,無所作為。很多時候我們在社會上生存也是一樣,不論什麼,只要是大多數人贊同的,即使是錯的,也會成為主流,這就是社會的怪圈。

組織行為學試題及答案需要,行為,動機有什麼聯絡

7樓:笨笨熊**輔導及課件

行為由動機決定,動機來自需要。但這句話不能反過來理解:有了某種需要, 就有某種動機,有某種動機就有某種行為。

事實上,有某種需要不一定就產生某 種動機,要使需要產生動機,首先需要要達到一定的強度,人在每時每刻都有多 種需要同時存在,但其強烈程度不同,只有需要的強度達到一定程度,才能轉化 為動機。當人們的需要還處於萌芽狀態時,以模糊的形式反映在人們的意識中並 產生不安之感,這就稱之為意向,意向還不足以被人意識到,隨著需要的不斷增 強,人們開始比較明確地知道,是什麼事情使自己感到不安,並意識到可以通過 什麼手段來滿足需要,這時,意向轉化為願望,需要的強度達到強烈的程度,便 成為內推性因素;其次環境中還要有能使需要得到滿足的目標,即外拉性因素時, 才能引發動機。此外,即使同一需要,在不同的誘因作用下也可能產生不同的動 機。

有某種動機不一定就會引發某種行動。因為一個人同時可以有許多的需要和 動機。一般而言,多種需要在特定時間和空間內,其中一種需要是最強的,被稱 為主導需要。

在這種主導需要驅使下會出現多種動機,但只有一種最強的動機— —優勢動機實際產生行為。

為什麼說組織行為學是一門 與人類直覺互補?

當今社會,管理者日益認識到單靠技術性技能很難取得成功,良好的人際技能必不可少,研究 人際技能 的這門學科就被稱為 組織行為學 組織行為學研究個體 群體和結構對組織中行為的影響,然後運用這些知識和規律提高組織的績效和滿意度。換言之,組織行為學是一門研究人在組織中做什麼,以及他們的行為如何影響組織績效的...

大家誰能介紹一下,君行國際義工組織的的活動有參與過的麼

太巧了,舉手回答!我暑假剛去了君行巴厘島的專案,到機場後有點陌生,但是有專人接機,安全感更高一些,完全沒有不舒適的感覺,後續的專案進行的也都很愉快,不僅支教,還參觀了很多當地的景點,超值的啊 這個就是說我同學之前參加過我感覺還是不錯的吧。回來他跟我說感覺挺好的。大家誰能說下,君行國際義工值得去參與麼...

求學過邏輯學的各位幫忙做一下這次的考試題(第三題)

我做出來了,嘿嘿,累死我了,兩個導遊都是乙村的說的統統都是假話 真實的名次是李四專第一,王五屬第二,張三第三。分析如下 首先可以肯定這兩個導遊都不是甲村的,因為甲村人只說真話,甲村人只會說自己是甲村人不可能說自己是丙村人,兩導遊都說自己是丙村人證明他們都不是甲村人,然後他們不可能是丙村的,如果是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