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賣藝的情景,阿炳賣藝的故事

2021-05-26 21:49:04 字數 4558 閱讀 4957

1樓:買夏侯菡

他整天帶著墨鏡,操著胡琴,賣藝度日

人物生平

阿炳(12張) 阿炳

阿炳,生於清光緒十九年(202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無錫雷尊殿旁「一和山房」。後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其父華清和為無錫城中三清殿道觀雷尊殿的當家道士,擅長道教**。

華彥鈞3歲時喪母,由同族嬸母撫養。8歲隨父在雷尊殿當小道士。開始在私塾讀了3年書,後從父學習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

12歲已能演奏多種樂器,並經常參加拜懺、誦經、奏樂等活動。18歲時被無錫道教**界譽為演奏能手。 22歲時父親去世,他繼為雷尊殿的當家道士。

後因交友不慎,沾染上**、吸毒的惡習,34歲時雙目先後失明。為謀生計,他身背二胡,走上街頭,自編自唱,說唱新聞,淪為街頭藝人。40歲時,與寡婦董彩娣同居。

每天下午在崇安寺三萬昌茶館門前圍場演唱。他敢於切中時弊,抨擊社會黑暗,用人們喜聞樂見的說唱形式吸引聽眾。一二八事變發生後,他又編唱《十九路軍在上海英勇抗擊敵寇》的新聞,並用二胡演奏《義勇軍進行曲》。

在抵制日貨的運動中,他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激發人們的愛國熱忱。他的許多新聞唱出了群眾的心聲,深得一般市民的喜愛。每天晚上還走街串巷,手操二胡,邊走邊拉,聲調感人。

蜚聲國際樂壇的《二泉映月》,就是這一時期創作的。日軍侵佔無錫後,阿炳和董彩娣一同到雙方老家避難。不久赴上海,在崑曲班仙霓社擔任琴師,彈奏三絃,並在電影《七重天》中擔任表演群眾角色盲人。

這時他創作的《聽鬆》,是一首氣魄豪邁、情感充沛的二胡獨奏曲,傾吐著不願當亡國奴的愛國主義熱情。**28年重返錫城,再操舊業。他每天上午去茶館蒐集各種新聞,回來構思創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館門前演唱;夜間在街上拉著二胡,演奏他創作的《寒春風曲》。

他的琴藝十分高超,可將琵琶放置在頭頂上彈奏,還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說話、嘆息、歡笑以及雞鳴狗叫的聲音。抗日戰爭勝利後,曾禁止他在崇安寺的固定場所說唱新聞。**36年,他肺病發作,臥床**,從此不再上街賣藝,在家以修理胡琴為業,艱難度日,度日如年。

2023年4月23日無錫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樂曲獲得新生。2023年暑期,****學院師生為了發掘、研究和儲存民間**,委託楊蔭瀏教授等專程到無錫為他錄製《二泉映月》《聽鬆》《寒春風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 華雪梅精通各種樂器和道家**。

而阿炳幼時便表現了罕見的**天賦,在他10歲那年,父親便教他迎寒擊石模擬擊鼓,練習各種節奏(後成為當地有名的司鼓手)。12歲那年,阿炳開始學吹笛子,父親經常要他迎著風口吹,且在笛尾上掛鐵圈以增強腕力,後來索性將鐵圈換成了秤砣;阿炳在學二胡的時候,更加刻苦,琴絃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繭,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壯得多,這與他常年練習分不開的。17歲時,阿炳正式參加道教**吹奏,他長得一表人才,還有一副好嗓子,被人們譽稱為「小天師」。

2023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終年57歲。 阿炳故居(19張)

編輯本段人物評價

阿炳阿炳的一生如戲劇般充滿情節的跌宕。據說他生平唯一留存下來的影像,只有一張日偽統治無錫時期「良民證」上的標準照。相片裡那個帶著盲人眼鏡,形容枯瘦的中年人,在一頂破氈帽下面的面孔,透著生活的艱難和滄桑。

也許命運給阿炳的磨難,正是成就他那些動人心魄樂曲的緣由。這個華清和的私生子,生來就被剝奪了家庭慈愛的權利。當他的生母無奈地以結束自己的生命來抵抗世俗的歧視,這個孩子性格中一些隱祕的部分已經可見端倪。

在外寄養幾年的少年迴歸生父華清和的身邊,他的眼光所見之處,也許有更多的是不解的疑惑。我從資料中知道,他是叫著「師傅」來到當道士的父親身旁。華清和自號雪梅,精通各種樂器。

阿炳勤學苦練,不久就熟練地掌握了二胡、三絃、琵琶和笛子等多種樂器的演奏技藝。此刻阿炳還當自己只是個蒙受好心人照料的孤兒。然而當他長到21歲時,阿炳突然在華清和因病去世前明白了自己的身世。

阿炳主要事蹟(10張) 往後的日子說來也令人唏噓!無錫城中道觀洞虛宮裡雷尊殿的新任當家道士華彥鈞似乎放任自流,吃喝嫖賭甚至吸食鴉片。荒唐的生活帶來荒唐的結果:

因為梅毒侵害他瞎了眼睛,喪失對道觀的控制。流落街頭後,族人安排江陰的農村寡婦董彩娣來照顧他。世事就是這樣矛盾。

痛苦絕望中的阿炳沒有破罐子破摔。再往後的日子裡,一個說唱時事,在街頭賣藝,以「瞎子阿炳」聞名的創作型民間藝人新生了。有一篇當時見證人的回憶文章說,日本人侵佔無錫後,阿炳和董彩娣曾外出避難,在上海的崑曲班仙霓社擔任彈奏三絃的琴師,其間甚至還在當時拍攝的電影《七重天》裡表演了一個群眾角色。

阿炳在這個賣藝為生的時期創作了他最為動人的樂曲。圍繞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流傳有許多故事,我在偶然中讀到其一個,說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黎鬆壽孩童時期和阿炳是鄰居,少年時喜好二胡,在演奏技法上常常得到阿炳的點撥。後來他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民樂系。

一天天很冷,他在老師琴房外活動手指,隨手拉了支阿炳教他的樂曲。一曲終了,過來一個人訊問他拉的是什麼曲子。老師告訴他,這位問他的先生是從****學院來的楊蔭瀏教授。

黎鬆壽說這樂曲是家鄉一個民間藝人教的,沒名字。楊蔭瀏說這曲子好,還說他們正在收集民樂,要用剛從國外進口的鋼絲錄音機錄下這樣好的民間**。黎鬆壽和楊教授約好,回到家鄉一直等到9月份,楊蔭瀏和曹安和兩位教授才來到無錫。

這次他們帶來的任務是錄製無錫的道教**。等錄完這些道教**,黎鬆壽堅持請他們去錄阿炳的樂曲。等阿炳拉完一曲,楊蔭瀏教授輕聲問這曲子的名字,阿炳說沒名字。

楊教授說沒名字不行,要想一個。阿炳接著說那就叫《二泉印月》吧。楊教授又說,《印月》這名字跟廣東**重了,要不叫映月,無錫有映山湖麼,阿炳說,好,你的學問大,就聽你的。

對這件事情,黎鬆壽先生在他的回憶文章裡說:2023年9月2日,我和妻子陪著楊蔭瀏、曹安和兩位先生找阿炳錄音,那天從晚上7點半才開始錄。錄音的時候,阿炳因為身體很不好,手 阿炳

勁也不夠,琴也是臨時找的,所以錄音儲存下來的《二泉映月》並不是效果最好的。阿炳的最後一次演出是2023年9月25日,也就是錄音後的第23天,好像是無錫牙醫協會成立大會的文藝演出。阿炳支撐著病體出門,由於他走得慢,到會場時演出都快結束了。

我扶著阿炳走上舞臺,坐在話筒前面。這是阿炳平生第一次面對話筒演出,也是惟一的一次。阿炳一開始是彈琵琶,後來臺下有人叫著要阿炳拉二胡,我和妻子就叫阿炳注意身體,不要拉。

阿炳說了一句:「我給無錫的鄉親拉琴,拉死也甘心。」接著就拉起了他不知拉了多少遍的《二泉映月》。

我記得滿場都是人,連窗戶上也站滿了人。演出結束的時候,臺下掌聲和叫好聲不斷,阿炳聽見就脫下頭上的帽子點頭示意。 80多年前,無錫街道的上空常常飄揚著阿炳賣藝乞討所奏響的琴聲。

他的即興演奏,不僅成就了《二泉映月》這支自述式的悲歌,更主要的是它擺脫了那種賞玩式的心態,上升為一種與我同在的共命運感。對人世的關懷,對自我的思考,以及遭受的磨難,使一些人很容易地把他和貝多芬相提並論。不是說人活著多麼艱難,或者古人掛在嘴邊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而是真切的自己的行為。

一部偉大的作品是一部心靈史,它折**人之所以要站立的原因。我在阿炳**裡常常感覺到的,在那一瞬間,就是能分清許多是非。我記憶裡有過一段介紹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的文字,說他在第一次聽到《二泉映月》這首樂曲時流著眼淚告訴別人:

「像這樣的樂曲應該跪下來聽。」 阿炳因為2023年那次錄音保留了他創作的六首樂曲:即今天已為世人所熟知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聽鬆》.《寒春風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這是一件萬幸的事情。

作為民間藝人,他艱苦的一生也許只是有史以來無數血淚人生其中的一次。幸好他有了一個機會,不僅能夠用自己的雙手,用音符來表達,還能借助**這種工具來感染其他的心靈。

編輯本段軼聞趣事

人們稱阿炳是三不窮:人窮志不窮(不怕權勢);人窮嘴不窮(不吃白食);人窮名不窮(正直)。 在無錫城裡,有個地主**家中的一個13歲丫頭,阿炳知道後,馬上把此事編詞演唱,揭露地主的罪惡之舉,激起民憤,嚇得那個地主外逃好幾個月都不敢回家。

有一次,國民黨軍閥湯恩伯要阿炳給他的十三姨太唱生日堂會,阿炳斷然拒絕,遭到一頓毒打,可阿炳毫不屈服,並編了唱詞,拉起二胡痛罵他們。

編輯本段**作品

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以「二泉映月」為樂曲命名,不僅將人引入夜闌 阿炳

人靜、泉清月冷的意境,聽畢全曲,更猶如見其人——一個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在向人們傾吐他坎坷的一生。 繼短小的引子之後,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隨後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宮音作結,呈微波形的旋律線,恰似作者端坐泉邊沉思往事(片段1)。第二樂句只有兩個小節,在全曲中共出現六次。

它從第一樂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開始。圍繞宮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靜,開始昂揚起來,流露出作者無限感慨之情(片段2)。 進入第三句時,旋律在高音區上流動,並出現了新的節奏因素,旋律柔中帶剛,情緒更為激動。

主題從開始時的平靜深沉逐漸轉為激動昂揚,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生活感受和頑強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綽注的經常運用,使**略帶幾分悲惻的情緒,這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將主題

2樓:阿寶月露

他整天帶著墨鏡,操著胡琴,賣藝度日

阿炳賣藝的故事

3樓:凮起雲湧

**28年重返錫城,再操舊業。他每天上午去茶館蒐集各種新聞,回來構思創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館門前演唱。夜間在街上拉著二胡,演奏他創作的《寒春風曲》。

他的琴藝十分高超,可將琵琶放置在頭頂上彈奏,還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說話、嘆息、歡笑以及雞鳴狗叫的聲音。

抗日戰爭勝利後,曾禁止他在崇安寺的固定場所說唱新聞。**36年,他肺病發作,臥床**,從此不再上街賣藝,在家以修理胡琴為業,度日如年。

盲人阿炳故事簡介,盲人阿炳故事簡介

阿炳原名叫華彥鈞,1893年出生,華彥鈞3歲時喪母,由同族嬸母撫養。8歲隨父在雷尊殿當小道士。開始在私塾讀了3年書,後從父學習鼓 笛 二胡 琵琶等樂器。12歲已能演奏多種樂器,並經常參加拜懺 誦經 奏樂等活動。18歲時被無錫道教 界譽為演奏能手。阿炳從小刻苦鑽研道教 精益求精,並廣泛吸取民間 的曲調...

阿炳有哪些名曲?阿炳還有哪些音樂作品。

二胡曲 二泉映月 聽松 寒春風曲 和琵琶曲 大浪淘沙 龍船 昭君出塞 六首。華彥鈞 1893 1950 即阿炳,出生於無錫市,民間 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是中國傑出的一位民間 家。阿炳刻苦鑽研道教 精益求精,並廣泛吸取民間 的曲調,一生共創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間樂曲。其父華清和為無錫...

阿炳和二泉映月的,阿炳和二泉映月的資料

2011 5 22 19 17 滿意回答 阿炳,本名華彥鈞,民間 家。生於清光緒十九年 1893年 1950年 江蘇無錫人。後雙目失明,人稱 瞎子阿炳 其父華清和為無錫城中三清殿道觀雷尊殿的當家道士,擅長道教 華彥鈞幼喪母,由同族嬸母扶養。8歲隨父在雷尊殿當小道士。開始在私塾讀了3年書,後從父學習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