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五斗糧,不當孩子王,這話什麼意思

2021-05-23 15:29:16 字數 1559 閱讀 1799

1樓:虎虎財經

這句話是社會對教師職業的一種觀點。認為只要有能生存的其他能力就不要選擇老師這個行業,暗含對教師行業艱辛的無奈。

當然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

教師這個行業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擔,在社會中處於重要的地位,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受人尊重。是一個高尚的職業,值得我們去追求。

教師這個工作確實很辛苦,尤其是一些貧困地區教師的工資待遇水平和工作環境水平都比較低。但是對於一名教師而言,這份職業不單單是物質層面上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追求,同時也是我們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一種表現方式。

既然選擇成為教師,就應該做到愛崗敬業,不能因為苦和累就消極怠工,心生退意。這也是教師職業道德對教師的本質要求。總之,教師職業有著本身獨特的魅力,不能因為偏見就放棄成為教師。

擴充套件資料

教師不是聖人,不能也不應該用聖人的標準去苛求老師。

老師也要生活,也要養家餬口。但去掉教師頭上的「光環」,並不意味著就是去掉教育的使命。教師的職業特點就是,如果教師僅僅是滿足生活,對得起工資,不觸碰職業規範的底線,就不可能是一個真正合格的教育者。

中國人愛說「將心比心」,如果一個老師僅僅是抱著「我領工資我工作」,僅僅是不體罰學生、不遲到曠課,卻沒有愛心,沒有責任心,不願意為學生有哪怕是一點點「八小時以外」的「付出。

2樓:

說句實話,大多尊重教師都停留在口惠而實不至的畫餅充飢的階段。每年除了在教師節前後,對教師進行象徵性地慰問,或者獲得少許的實惠外,老師尤其是農村老師,常年與貧窮相伴。因此我們的俗語中才有了【「家有三鬥糧,不當孩子王」】這樣讓人寒心的說法,老師雖是「靈魂的工程師」,不只是應有其基本的生存權,而且他們還應該有權利活得更好,至少應超過社會平均生活水平,但事實卻遠不是這樣。

我們不必與西方發達國家教師地位相比,我們承認我們的國情,人口多,底子薄,家底窮。那麼我們能否與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如我們的朝鮮作一比較呢?朝鮮中小學教師已超過20萬,即便是從世界範圍內看,這個師生比也是較多的,但就是這樣,他們還是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培養、考核、晉級、獎勵教師的制度,而且教師的工資普遍高於同工齡同學歷其它行業的工資。

更可貴的是,整個社會有著良好的尊師風氣!

與我們忽略教師的地位和利益相聯絡的是,教師因生活的窘迫,地位的低下,不安心教書育人的工作,跳槽改行,下海經商,在我們的生活中,已不是什麼新聞。你可以說,在哪怕是我們目前這個準市場經濟的情況下,人人都應該有選擇工作的自由和生活方式,何況教師在本人的利益得不到兌現,地位得不到保障的時候,棄教書而另謀高就,實在無可非議。就個人而言,這無疑是能說得過去的,但對整個社會的進步和可持續發展而言,卻蘊藏著巨大的危險。

3樓:小飛俠

一樓解釋的那叫什麼呀,不知道就別亂講嘛。

「家有五斗糧,不當孩子王」,是說但凡能吃上口飯,就不當老師。孩子王是指老師。劉寶瑞老先生有段相聲,忘記是啥名字了,裡面就有這一句。

4樓:喜夕夕夕夕夕喜

以前農村認為老師是個不好做的職業 孩子難管 錢又少

只要家裡不是窮到一定地步是不願意當老師的

5樓:諾詩依依

富人不會同孩子們玩耍,有心高氣傲的感覺。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故事呢?

45 飲湖上初晴雨後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46 鄉村四月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州,子規聲裡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47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

您有《嗟來之食》《不為五斗米折腰》《程門立雪》《圯上老人》的翻譯嗎

慚愧!我沒有這些翻譯。lsy1234mi8回答得不錯,你可參閱他的。不為五斗米折腰 原文 不為五斗米折腰 出自哪首詩?陶潛傳 即記載陶淵明生平事蹟的傳記。晉書 和 宋書 均有 陶潛傳 都對陶潛的生平 主要活動和文學作品進行了介紹,內容略有不同。原句 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 吾不能為五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