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讀後感,大神們幫我寫寫吧啊得

2021-05-13 00:12:06 字數 4859 閱讀 8593

1樓:匿名使用者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還是自己寫吧。

2樓:匿名使用者

摘錄他人的。。。。。。。。。

歷滄桑而彌新

—讀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有感

眾所周知,蔡元培是一個偉大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學者,但更多的情況下,他是以一個教育家的身份來面對大眾的。我也更傾向於把他看成是一個教育家,尤其是當我讀到這篇《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時,我的這種想法就更加堅定了。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大的震動,也引發了不少的感觸,讓我不斷地進行反思,反思之後,產生了一些想法,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

作為一名普通的學生,我是講不出多少高深的哲理和原理來的,所以我只談談我的一些切身感受和想法。

現在已經是2023年年末,距離這篇演說發表之日已逾87年了,這段日子不算短了,但重溫這篇演說,我覺得它一點也不過時,它可謂「字字珠璣」,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我想它對今天的教育仍有良多的教益,可稱得上是歷滄桑而彌新。

在這篇演說裡,蔡先生「以三事為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礪德行」,「三曰敬愛師友」,並且「茲所計劃者二事」:「一曰改良講義」,「二曰添購書籍」。這五點要求,可謂五枝利箭射向現實教育的軟肋。

首先,要「抱定宗旨」。蔡先生分析了大學與專門學校的區別,他認為「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而不是為了養成資格,更不是為了做官發財。要達做官發財的目的,可入專門學校,如法律學堂等。

而現在大家考入大學為的就是功名利祿,學問值幾個錢?看到這,我不由想起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政法大學,理工大學,工業大學,郵電大學,農業大學等等,最典型的是最近北京廣播學院改名為「中國傳媒大學」,這些學校既不具備學科的普泛性,目的也不是為了「研究高深學問」,為什麼叫「大學」?叫「學院」不是挺好嗎?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為了面子上好看,名稱好聽些,可人家「麻省理工學院」聞名世界,學術成就卓越,可沒有為了面子上好看而改名稱為「麻省理工大學」,人家的光輝形象也沒有任何的損失。說到這,是蔡先生錯了嗎?還是當今的教育**錯了呢?

倒讓我拿不準了。

「平時則放蕩冶遊,考試時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我進入大學已經兩年半了,所見所聞,甚覺失望,原因就是不少同學像上面所講的。平時東遊西逛,今日網咖泡一晚,明日舞廳玩一天,後天郊遊,課呢?

能逃就逃;書呢,能不看就不看;最熱心的是球賽,最關心的明星的緋聞。不說本專業外博覽群書,就是本專業內的不少必讀書也是聞所未聞,摸也未摸。要說學問,確實是沒有多少。

到考試時,那可不得了了,天天追在老師屁股後面套題,影印大量筆記,起早貪黑開始忙。有些老師也比較慈悲,會給你劃比較小的範圍,你只需在考試前幾天背一下,就可以輕鬆過關,分數甚至是比整天孜孜不倦攻讀的學生還要高,讓人不平。另外,各種額外的加分也讓一部分同學費盡心思。

「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既可藉此活動於社會。」我常常想,時光已經過去87年了,今日某些學生之所為怎麼跟蔡先生的描述是如出一轍呢?怎麼就沒有一點兒進步,反而愈演愈烈呢?

有多少學生整日昏昏然於校園,關鍵時刻走後門,藉以混一文憑,以求將來找份好工作,好掙大錢。「研究高深學問」之宗旨早已經被拋入爪哇國了。還有今日考研室火爆異常,而在這浩浩蕩蕩的考驗大軍裡,又有幾人是為研究學問呢?

大多不過混一文憑而已。

而孜孜求學者,翻看其中書,大部分卻是英語書,此為何故?準備過四六級,考託福,考gre.。有調查說,現在大學生課餘時間用在英語上的時間佔60%,而專業課只佔40%。

這倒讓我想起了蔡先生在第一次教務會議上就該英語為漢語來做為會議用語了。今日對於英語的學習是否過熱了呢?假如現在魯迅,陳景潤處在現在的話,他們也必定為學英語而大傷腦筋,為過四,六級而費盡心思,哪還有時間去研究學術呢?

中國也許會少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和一位優秀的數學家,而多了兩位平庸的人。

「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誰說不可呢?當今社會「著名」腐敗分子哪一個著名學府畢業的,又哪一個不是當年叱吒風雲的學生幹部呢?

現在大學裡的學生會,各社團已成了準官僚的培訓基地,腐敗的預演場。經過校園裡的「廝殺」,他們已是熟諳「官場」一道,走上政界能不如魚得水,飛黃騰達嗎?蔡元培先生的這句話可謂是一針見血。

接著,蔡先生說:「二曰砥礪德行」,蔡先生一向是溫和的,可在這裡他卻激憤地指出「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品德教育本來就是中國教育永遠的傷痛。

在中小學裡品德教育就是背條條框框,根本沒有實質的效果,而在大學裡,又根本得不到重視,每個大學裡倒是都開一門「思想道德修養」課,主旨是好的,可是又有多少學生僅僅是為了混學分。在這門課上得到了什麼呢?沒有人會問。

前幾年的時候,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校訓的學校的學生劉海洋是怎樣厚德載物的吧:將濃硫酸殘忍的潑向動物園幾隻無辜的熊身上。這種人實在是可怕,他們是社會的危險分子,誰也無法保證他們有一天不會將硫酸潑向人。

但他們的頭上卻寫這兩個字「精英」,讓我們是徒呼奈何?這個社會實在是太重「智」而忘了「德」。

魯迅當年曾經諷刺的「國罵」在大學裡是極為流行的,國民劣根性在大學生身上體現得很明顯。又由於網路的廣泛使用,使多少原本在小圈子裡使用的粗俗詞語氾濫。當你漫步在景色優美的校園的時候,耳邊卻傳來一聲又一聲的髒話時,你的心中一定很不是滋味。

記得蔡元培先生說過,英國之大學在於養**格,德國之大學專重學問,美國之大學兼及實用。而中國的大學愣是將前二者拋在一邊,專重實用,將大學辦成了職業培訓所,而人格之養成卻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故必有卓絕之士,以身作則,力矯頹俗」。蔡先生這點算是說錯了。現在的大學生早已不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大學生了,大學也早已不再是理想主義的大本營,而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一個堅實的據點。

普遍不關心政治,不關心人民的疾苦是這裡的特色,他們所關心的只是娛樂圈裡的雞毛蒜皮。某地煤礦死傷幾百人,某架飛機失事,某地爆發大**,這些他們統統不關心。而某明星大腕遇車禍才上一點皮,他們卻如喪考妣。

生活在這樣的世間真是讓人心痛。每晚,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必定是nba球賽,是娛樂圈的八卦新聞。遙想五四先賢,嚮往的是國富民強,反觀現實,讓人泫然。

當然,確實也有一些身在校園,心憂天下的真正具有知識分子品格的老師和學生,我對他們是極為敬重的,但遺憾的是他們的數量實在是太少了,看成是鳳毛麟角,而且他們的處境也不是很好。由於不善迎逢,敢講真話必然會遭到某些人的嫉恨。比如餘傑當年就曾經因為《醜陋的大學生》而差點被學校開除。

連古代的儒家知識分子都知道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敢於直言,心憂天下民眾之疾苦。而現在的青年學生又有幾個有這樣的胸懷呢?指望這樣一代會產生一些偉大的思想家實在是太樂觀了?

「三曰敬愛師友」。蔡先生到北大就職的時候,向歡迎他的勞工摘帽鞠躬以表敬禮的行動仍然人深深地感動。「教員之教授,職員之任務,皆以圖駐君求學便利,駐君能無動於衷乎?

應以誠相待,敬禮有加。」這段肺腑之言讓人為現狀憤然。

「同學同處一室,尤應互相親愛,孰可以收切磋之效。」切磋學問是好事,而現在同學之間切磋的是電腦遊戲,娛樂新聞,nba新聞等等。「敬愛師友」也早已經是異化了的「敬愛師友」。

與老師套近乎,為的是考試時老師能給一些面子,與同學關係鐵,是為了在校園時間好社會網路。悲哉,本應是單純的一心想學的學生竟鬼到這種程度,讓人不由得脊背發涼。

「茲所計劃者二事」,「一曰改良講義」。現在已無所謂講義不講義,反正是有課本,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而已。「細枝末節,以及精旨奧義,或講師口授,或自行參考」,也道出了不少治學的門徑。

想起了五四時北大名師雲集,陳獨秀,胡適,周氏兄弟等學貫中西,揮灑自如,氣吞萬里如虎的氣概來,而辜鴻銘,黃侃等人的學問也是深不可測,講課更是妙趣橫生。讓後來我輩唯有羨慕之意。

「二曰添購書籍」。現在大學裡面子工程層出不窮,而購書一事則大喊經費緊張。「將來書籍滿架,可旁稽博採,無虞缺乏矣」,蔡先生的願望可是不大好實現啊!

現在每個大學都宣稱自己的圖書館有多少多少萬卷藏書,但這些書到底有多少可以被學生們利用呢?眾所周知,各圖書館之書甚舊,有不少甚至是文革期間出的大批判的書,而新書則很少,有的則連一套完整的《魯迅全集》都找不到。我曾觀魯迅《**舊聞鈔》,見先生所列參考書目甚多,於是在圖書館查詢,終無所見。

先生所用之書亦非冷僻之書,在其同輩學者的學術著作中也常見其名,而現在卻鮮見亦。最可惡的是新書上架速度極慢,例如錢理群先生的《與魯迅相遇》在書出版之後將近一年才在圖書館裡見到,要看新書,只得自己去買。而真正的讀書人一般都是囊中羞澀,節衣縮食買書也賣不了多少,況且現在書價又高,實在是讓讀書人無奈。

行嗎??可以的話請給分!!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中從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任選一個方面寫100字感受

3樓:婉兮奈何

1.「抱定宗旨」。當年北大有無心向學、只為升官發財而讀書、在學校混文憑的學生,現在這樣的學生更多。

選科不是選自己喜歡、真正想讀的,而是選發展前景好的;報考大學專業也一樣,只看熱門不熱門,出來工資高不高,不看適合不適合自己。功利至上,只為升官發財而讀書。在學校混日子的就更不用說了,平時無所事事,放蕩冶遊,考試則開夜車,臨時抱佛腳,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甚至作弊、抄襲,樣樣都來。

所以無論大學還是中學,所有的學生只要進了學校,都必須首先「抱定宗旨」,認真學習。

2.「砥礪德行」。蔡元培說當時社會風俗敗壞,道德淪喪,「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我覺得現在也好不了多少,物慾橫流,拜金主義思潮盛行,敗德毀行的事情,一樣到處都有。

正如作者說的,「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連大學生都很難避免被流俗汙染,更何況我們中學生?現在的中學生拍拖早戀、抽菸酗酒、沉迷遊戲、打架鬥毆等現象都有,甚至很普遍。所以,蔡元培的「砥礪德行」,對我們仍有極為重要的教育意義。

不說「力矯頹俗」,起碼要品行端正吧。希望我們都能像蔡元培所說的,砥礪德行,以正當之娛樂,代替不正當之娛樂,追求無虧於道德、而又有益於身體的娛樂方式和業餘愛好,做一個健康正派、品行端正的中學生。

3.敬愛師友」這一條也很重要。我們這一代人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是「小公主」「小皇帝」,自小養尊處優慣了,惟我獨尊的優越感很強,比較自私,也比較自大,很多人不懂得尊重人,連最基本的禮貌也不會。

在學校不懂得尊重老師,也不懂得與人相處,學生之間不要說互相勉勵、互相促進,連平等交往、友好相處也不容易。所以「敬愛師友」,是做一個好學生的最基本要求。

北京大學校徽的校徽簡介,北京大學校徽含義是什麼?

北京大學校徽由魯迅先生於1917年8月設計完成。北大 兩個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 北 字構成背對背的兩個側立的人像,而 大 字構成了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於,要 以人為本 校徽的象徵意義在於,北大當肩負開啟民智的重大使命。北京大學在2007年修改了標誌,在魯迅先生設計校徽圖案的基礎上,進...

北京大學內的景點介紹,北京大學校園內的標誌景點是什麼?

1 邱德拔體育館,位於北京大學校內東南地區,毗鄰中關村大街,規劃用地面積約171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6900平方米,可以容納8000個觀眾。2 百週年紀念講堂,位於北京大學校內,佔地面積5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672平方米。地下1層,地上主體3層,群房2層,觀眾廳高約6層,建築最高處為34....

北大校訓是什麼,北京大學校訓是什麼

北大從來沒有什麼校訓。不過,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甫上任,便向學生提出十句話,在全校引起熱議,有學生形容是新的校訓。第一句話 結交 倆個朋友 一個是圖書館,一個是運動場 到運動場鍛鍊身體,強健體魄 到圖書館博覽群書,不斷的 充電 蓄電 放電 第二句話 培養 兩種功夫 一個是本分,一個是本事 做人靠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