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鶯傳和西廂記的區別是什麼,《鶯鶯傳》和《西廂記》出現兩個完全不同結局的原因你認為是什麼? 希望能夠具體分析說明一下

2021-05-08 02:29:32 字數 3985 閱讀 3912

1樓:

1、作者不同

《鶯鶯傳》為唐傳奇中著名的愛情短篇**,由唐代詩人元稹創作;後來元代王實甫據此改編成雜劇《西廂記》。

2、故事發展的結果不同

《西廂記》中崔鶯鶯和張生情投意合,再加上身邊人的幫助,縱然兩個人歷經艱難險阻,但最終還是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是個圓滿的結局。

然而《鶯鶯傳》講述的卻是一個男人拋棄妻子的故事。張生和崔鶯鶯互相產生了愛慕之情,但張生雖然內心喜歡崔鶯鶯,但是根本就沒有考慮過以後要娶她。而崔鶯鶯明明知道張生的真實想法,但是由於被愛情衝昏了頭腦,還是義無反顧。

後來的張生考取功名,為了仕途拋棄了她。

3、所表達的思想不同

《西廂記》歌頌的是年輕男女的愛情。

而《鶯鶯傳》真實地反映了崔鶯鶯克服猶豫、動搖而終於背叛封建禮教的曲折過程。但是,她在思想上又始終未能徹底擺脫社會、出身、教養所加給她的精神桎梏。

2樓:妄與梔枯

1、創作年代不同

《鶯鶯傳》是唐代傳奇**。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是元代雜劇。

2、作者不同

《鶯鶯傳》由元稹編撰。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是元代王實甫創作。

3、主人公結局的不同

《鶯鶯傳》主要講述的是貧寒書生張生對沒落貴族女子崔鶯鶯始亂終棄的悲劇故事。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張君瑞)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衝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

「西廂」題材表現出強大的藝術生命力,為後世作家頻頻翻創

出現瞭如宋趙令畤《商調蝶戀花鼓子詞》、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董西廂》)、元王實甫《西廂記》及明清時期大量的同題材戲曲作品。陳寅恪讚歎說:「如《鶯鶯傳》者,初本微之文集中附庸**,其後竟演變流傳成為戲曲中之大國鉅製。

」董解元將三千多字的傳奇文發展敷衍成新的西廂故事,寫出了由14種宮調193套組曲組成的長達八卷五萬多字的藝術精品《西廂記諸宮調》,對《鶯鶯傳》進行了再創作。

從內容而言,它把一個寒門閨秀的愛情悲劇改編成為情節曲折動人的才子佳人式的愛情佳話;從形式而言,它把一篇唐代文人創作的傳奇文改編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講唱藝術形式,為後代西廂題材作品進一步向戲劇方向的演變傳播打下了基礎。

因此無論是思想性還是藝術性,它都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個西廂故事流本,實現了對元本的根本性突破與改造。

《鶯鶯傳》的主要矛盾是由崔張二人各自的追求與思想觀念的差異造成的。《鶯鶯傳》中,張生見到鶯鶯「顏色豔異,光輝動人」,就想買通紅娘與鶯鶯私合;當紅娘勸其「因德而求娶」,即派媒人通過正當途徑來求婚時,張生答曰「若因媒氏而娶,納采問名,則三數月間,索我於枯魚之肆矣」。

張生既愛鶯鶯之美色,又難捨功名;他與鶯鶯的婚姻障礙在於唐代社會的門第觀念與自身的思想約束,是其自身「情」與「志」的矛盾造成了鶯鶯的悲劇,而重功名輕別離的選擇,正是唐代士子文人的真實寫照。

《董西廂》以愛情作為婚姻的基礎,賦予西廂題材以新的生命力,使之具有了積極的社會意義;從維護禮教及「女人禍水」的說教上升到追求婚姻自由、反對禮教的時代高度,批判了「始亂終棄」的思想和男尊女卑的觀念;以崔張相偕出走**終獲美滿團圓,代替了傳奇中鶯鶯被離棄的悲劇性結局。

作品矛盾衝突的性質也由《鶯鶯傳》中張生對鶯鶯的始亂終棄,演變為爭取戀愛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同家長之間的矛盾衝突。

《董西廂》在情節模式上的巨大突破,方式之一是在借鑑整體情節結構的基礎上,根據傳奇中的隻言片語,憑藉想象加以衍化,使情節複雜紛紜、搖曳多姿。如《鶯鶯傳》中關於崔家遇難、張生解難之事,只有短短一句,「張與蒲將之黨有善,請吏護之,遂不及於難」。

而《董西廂》裡則被敷衍成包舉二卷的重頭戲「白馬將軍發兵解救普救寺」,包括「寺僧退兵、賊兵欲搶鶯鶯、鶯鶯欲自殺、法本求張生相救、張生請杜確相助、杜確殺孫飛虎收叛軍」等一系列情節,讀來險象環生,極具感染力。

為達到改編目的,作者提煉增加了佛殿初逢、月下聯吟、兵圍普救寺、張生害相思、長亭送別、村店驚夢、張生及第、鄭桓投階等等系列情節;又如鶯鶯問病、勘問紅娘、鄭恆進讒等情節,《鶯鶯傳》中均未見,應該是作者在前人創作基礎上豐富發展而來。

總之,通過對傳奇情節的提煉改造,重新構制合成,《董西廂》為後世嬗變作品創制了基本雛形,成就了西廂題材的經典地位。

3樓:冷侃娛文

一、不同:

1、情節不同。《鶯鶯傳》中鶯鶯是孀婦,區別與後來作品中的少女;對於張生,鶯鶯最終是「自薦枕蓆」主動示愛;張生曾幾次赴長安,應為趕考;鶯鶯彈琴,張生竊聽;當張生再次赴京時,鶯鶯已預感自己與張生終是分別,預感悲劇;張生最終對鶯鶯是「始亂終棄」,當與友人談及此事時,又斥鶯鶯為「必妖於人」的「尤物」,足見其薄情。

《西廂記》中張生對鶯鶯的感情是非常主動的,主動向紅娘介紹自己的基本情況;張生與鶯鶯的初次正面接觸是其偷聽鶯鶯焚香禱告,張生吟詩試探,鶯鶯回之;張生與鶯鶯初次交歡,是鶯鶯寄詩約定的;張生赴京趕考是因為崔老夫人不招白衣女婿,被迫去的;張生最終是中得狀元。《西廂記》與《董西廂》都深入對人物的情態、心理活動進行了細緻描寫,《鶯鶯傳》則不具備此特色。

2、結局不同。《鶯鶯傳》最終以張生的「始亂終棄」悲劇結尾,鶯鶯委身他人,張生另娶。《西廂記》張生中得狀元,除授河中府尹,娶得鶯鶯,有情人終成眷屬。

3、語言不同。《鶯鶯傳》語言文法嚴謹,書面語運用廣泛,突出敘事內容。《西廂記》語言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點,不同人物風格不同;劇本大量運用俚語、俏皮話,呈現文采與本色相生,藻豔與白描兼備特點。

二、簡介:

1、《鶯鶯傳》是唐代傳奇**,由元稹編撰。原題《傳奇》。主要講述的是貧寒書生張生對沒落貴族女子崔鶯鶯始亂終棄的悲劇故事。

2、《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又稱「北西廂」,元代中國戲曲劇本,王實甫撰。書中的男女主角是張君瑞和崔鶯鶯。

《西廂記》中無不體現出素樸之美、追求自由的思想,它的曲詞華豔優美,富於詩的意境;是我國古典戲劇的現實主義傑作,對後來以愛情為題材的**、戲劇創作影響很大。

4樓:匿名使用者

鶯鶯傳,是比較早一點的版本,屬於唐傳奇,個人認為它的思想性質是比較落後的,裡面作者為了替張生遺棄崔鶯鶯的無恥行徑辯解開脫,竟罵崔鶯鶯為「尤物」、「妖孽」、說她「不妖其身﹐必妖於人」~~~很無恥吧。

至於西廂記,則是據鶯鶯傳改編的戲曲,結局做了大修改,有情人成雙,比較圓滿,但也因此而更不符合現實,不過,單就文學性上來講要比前者要高很多。

5樓:梓妤媽媽若惜

西廂記就是根據鶯鶯傳改寫的,鶯鶯傳成書比西廂記要早,其實就是作者元稹自己的故事。

6樓:匿名使用者

一樣的。名不一樣而已。都講一個故事的。

《鶯鶯傳》和《西廂記》出現兩個完全不同結局的原因你認為是什麼? 希望能夠具體分析說明一下 20

7樓:上官明軒

西廂記實際所表現的精神內涵是對元代社會狀況的真實反映。元代統治者對宗教採取保護和推崇的態度,這樣元代就形成了多元化的趨勢。宋代作為統治地位的程朱理學就受到了衝擊。

但是這一時期程朱理學的也在繼續發展著。蒙古鐵蹄踏破了中原文化,採取民族壓迫政策,人分四等,作為漢人處於被壓迫的地位,這樣漢族中的名門望族對封建統治就更進一步推崇了。所以說老夫人對鶯鶯的家教一直十分嚴格,鶯鶯的真是天性也一直被埋沒。

而鶯鶯傳反映了唐代門第觀念森嚴和讀書人為了功名利祿而拋棄舊情人的趨勢心裡。對於鶯鶯最後被情人和整個社會所遺棄的痴情怨女的不幸遭遇,作者進行了真實,細緻,深刻,詳細的描寫。但是寫作的動因並不是為她們的不幸鞠一把同情淚,暴露封建社會的殘酷罪行,而是在於辯解男主角的負心,為這種始亂終棄的罪行尋找理論根據。

所以結局必須是這樣的。作者那裡本身就出了問題。

其實此後不光是王實甫,很多文人對這個題材都進行各種體裁的創作,思想內容,觀點也進行了修正,但都是傾向同情鶯鶯,對張生的始亂終棄進行譴責。王西廂正是進一步發展了這種觀點,追求婚姻自主,反對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個性解放,渴望自由,嚮往理想生活。而對於這一切衝破思想禁錮,精神奴役的願望,往往都已愛情作為發端,以追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所為起點。

所以作者認為只有建立在愛情基礎上的婚姻才是健康的 合理的。否定了那種不以當事人的意願「有情」為條件的,建立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基礎上的封建包辦婚姻制度。作者的思想與元稹的思想不同,創作出的作品結局也自然不同。

不知道說這些夠用了麼?可以補充。

望採納。

王實甫雜劇《西廂記》中的鶯鶯形象具有哪些性格特點

崔鶯鶯是著名的元雜劇四大愛情劇之一的 西廂記 中的女主角,是作者王實甫傾盡心血著力塑造的一個反封建禮教,追求幸福的愛情生活,爭取婚姻自由的封建禮教叛逆者的光輝形象。在崔鶯鶯身上反映了封建禮教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體現了人性的復甦和覺醒,寄託了人民群眾對美滿幸福的愛情生活的美好願望,成為千餘年來,廣大青...

“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的意思是什麼

釋義 身邊的外鄉人越來越多,似乎讓我快要覺得鄉音都要改變了,卻怨嘆山裡的黃鶯的聲音還像故鄉的一般。出處 漫書五首 創作年代 唐 原文 節選 長擬求閒未得閒,又勞行役出秦關。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溪邊隨事有桑麻,盡日山程十數家。莫怪行人頻悵望,杜鵑不是故鄉花。翻譯 原來打算定居過平靜的日子,...

喜歡和愛的區別是什麼,喜歡和愛的區別是什麼啊?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 記著,你愛他,就必須接受他的一切,甚至他的缺點。不信任對方,經常以懷疑的口吻盤問對方,這種互相猜忌的愛情就只有分手下場。關心的程度正好表現你對對方的重視程度,間或打個 給對方關心地問候一句 工作辛苦嗎?又或者傳呼他 天氣涼了,記得多加點衣服 這些關心未必有實際用途,但起碼能令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