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的故事手抄報,有關數學家的故事,做手抄報

2021-05-05 14:40:07 字數 6012 閱讀 5978

1樓:無敵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於使他成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週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週三有餘",不過究竟餘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覆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

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 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曆法的嚴重誤差,並勇於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製成功了《大明曆》,開闢了曆法史的新紀元.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採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於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於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恆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為卡瓦列利原理, 但這是在祖氏以後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為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為"祖?原理".

2樓:可愛精靈

數學家的故事——蘇步青

蘇步青2023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裡。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

可量,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

「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

」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

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

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2023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準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

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數學家的墓誌銘

一些數學家生前獻身於數學,死後在他們的墓碑上,刻著代表著他們生平業績的標誌。

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死於進攻西西里島的羅馬敵兵之手(死前他還在主:「不要弄壞我的圓」。)後,人們為紀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內切於圓柱的圖形,以紀念他發現球的體積和表面積均為其外切圓柱體積和表面積的三分之二。

德國數學家高斯在他研究發現了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法後,便放棄原來立志學文的打算 而獻身於數學,以至在數學上作出許多重大貢獻。甚至他在遺囑中曾建議為他建造正十七邊形的稜柱為底座的墓碑。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

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於使他成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週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週三有餘",不過究竟餘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覆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

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 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曆法的嚴重誤差,並勇於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製成功了《大明曆》,開闢了曆法史的新紀元.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採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於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於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恆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為卡瓦列利原理, 但這是在祖氏以後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為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為"祖?原理".

3樓:匿名使用者

素材

有關數學家的故事,做手抄報

4樓:匿名使用者

g5.1 q1什麼意思

g5.1 q1什麼意思

長時間一一匯廣告費就到家不參加啥關係什麼超級是v經常哦看到公司電腦開啟

5樓:匿名使用者

一天,雷鋒將頭髮理了,被人看見了,拿刀砍了三刀後變成了一個數學家

6樓:考級的

嗯孩子給你您明末你明明你明明你明明民

7樓:匿名使用者

華羅庚(1910.11.12—1985.

6.12.),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式論等多方專面研究的創始人屬和開拓者。

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運算元」、「華—王方法」等。

數學家的故事,手抄報。

8樓:匿名使用者

1.陳景潤不愛玩公園,不愛逛馬路,就愛學習。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髮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髮店去了。

理髮店里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髮。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

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髮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

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手錶,才十二點半。

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髮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髮了。

理髮員叔叔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

快來理髮!」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裡看書,他能聽見理髮員叔叔喊三十八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裡,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髮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才想起理髮的事兒來。

他一摸口袋,那張三十八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著哩。但是他來到理髮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2. 阿基米德

敘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頂純金的皇冠,因懷疑裡面摻有銀,便請阿基米德鑑定。當他進入浴盆洗澡時,水漫溢到盆外,於是悟得不同質料的物體,雖然重量相同,但因體積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據這一道理,就可以判斷皇冠是否摻假。

3.華羅庚(1910.11.

12—1985.6.12.

),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式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運算元」、「華—王方法」等。

4.2023年屈居於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他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使他在哥德**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

這一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徵引。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2023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研究哥德**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 ·威爾(a?weil)曾這樣稱讚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1930 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裡看一本《科學》雜誌。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

」周圍的人搖搖頭,「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人們面面相覷。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

「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教過什麼大學啊!他只念過初中,聽說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

熊慶來驚奇不已,一個初中畢業的人,能寫出這樣高深的數學**,必是奇才。他當即做出決定,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

從此,華羅庚就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系助理員。在這裡,他如魚得水,每天都遊弋在數學的海洋裡,只給自己留下

五、六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說起來讓人很難相信,華羅庚甚至養成了熄燈之後,也能看書的習慣。他當然沒有什麼特異功能,只是頭腦中一種邏輯思維活動。

他在燈下拿來一本書,看著題目思考一會兒,然後熄燈躺在床上,閉目靜思,開始在頭腦中做題。碰到難處,再翻身下床,開啟書看一會兒。就這樣,一本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看完的書,他一夜兩夜就看完了。

華羅庚被人們看成是不尋常的助理員。

第二年,他的**開始在國外著名的數學雜誌陸續發表。清華大學破了先例,決定把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提升為助教。

幾年之後,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可是他不願讀博士學位,只求做個訪問學者。因為做訪問學者可以衝破束縛,同時攻讀

七、八門學科。他說:「我到英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

華羅庚沒有拿到博士學位。在劍橋的兩年內,他寫了 20 篇**。論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其中一篇關於「塔內問題」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論被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

華羅庚以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的精神,獻身於他所熱愛的數學研究事業。

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100字左右)

一九五三年,科學院組織出國考察團,由著名科學家錢三強任團長。團員有華羅庚 張鈺哲 趙九章 朱冼等許多人。途中閒暇無事,華羅庚題出上聯一則 三強韓 趙 魏,求對下聯。這裡的 三強 說明是戰國時期韓 趙 魏三個戰國,卻又隱語著代表團團長錢三強同志的名字,這就不僅要解決數字聯的傳統困難,而且要求在下聯中嵌...

數學家的故事簡介,數學家的小故事簡短

內容簡介 本書是南充市八中校本教研教材,經幾年試用後已初步成型。書中介紹了歷史上一些傑出數學家的感人故事和生平成就,有助於學生感受前輩大師嚴謹治學 鍥而不捨的探索精神。作者簡介 孫劍,男,漢族,四川嶽池人,本科學歷,中學高階教師,1985年5月於成都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8月參加工作。曾被評為南充...

數學家的故事,十個數學家的小故事

1.阿基米德與國王下棋,國王輸了,國王問阿基米德要什麼獎賞?阿基米德對國王說 我只要在棋盤上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十六粒 按這個倍增的比例放滿整個棋盤的64個格子就行。國王以為要不了多少糧食,可一個糧倉的米還擺不完一半的棋格子,全部擺滿後,你知道國王究竟付出了多少米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