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的種植技術

2021-05-02 10:25:28 字數 5197 閱讀 3875

1樓:好小然

1.茯苓簡介

茯苓為兼性寄生菌,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藥材,被譽為中國傳統藥物的「**」。 茯苓系常用大宗中藥材,可食用亦可入藥。根據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資料提供的資料顯示,該品年銷售量達1000萬公斤,市場需求量大,效益好。

2. 茯苓的生物學特性

① 茯苓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是 22 ℃,菌絲在 15 ~35 ℃都能生長, 23~28 ℃最適, 5~0 ℃生長緩慢, 0 ℃以下停止生長。菌絲能耐 40 ℃以上的高溫,對嚴寒抵抗力也很強。

② 菌絲髮肓要求較乾燥的環境,在含水分 40 ~ 50 %的段木中發肓較好。 要求土壤溼度在 25 %左右,空氣溼度為 70 %左右為宜。形成菌核後,窖內溼度 60 %即可。

③主要營養物質是纖維素, 某些微量元素和灰分物質。

④好氣,菌絲及菌核在生長過程都要求有新鮮空氣**。

⑤土壤以排水良好、疏鬆通氣、沙多泥少的夾沙土(含沙60%~70%)為好,土層以50~80釐米深厚、上松下實、含水量25%、ph5~6的微酸性土壤最適宜菌絲生長,切忌在鹼性條件下培養。

⑥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陽光,強光對它有抑制作用。但從提高地溫和變溫角度看,陽光有一定作用。

3.栽種方法

茯苓菌生長要依賴松木提供養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樹為材料。在生產上主要採用幹段木栽培和樹蔸栽培兩種。

3.1幹段木栽培法

3.1.1備料

每年10~12月選擇直徑300px以上的松樹砍倒,砍去其部分枝條,留下樹尾的樹葉,然後用剷刀按樹的大小鏟去4~5面樹皮(以鏟至木質部為宜),鏟面間要留下兩指寬的樹皮4~5條,從上至下不宜有斷痕,留下的樹皮稱為引線(俗稱「留筋」)。經10~15天,待樹幹晒乾至出現有裂口後將其鋸成長70~2000px的小段,並按「井」字形堆垛於乾燥向陽處。段木垛上蓋草料,垛的四周開好排水溝,地面上撒殺白蟻藥,待敲之發出清脆響聲,兩端無松脂分泌時即可供用。

3.1.2選地整地

茯苓種植場地宜選擇排水良好的東、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為宜。土壤以黃砂土為好,粘土、砂礫土不宜種植,且不宜連作。選好地後,深翻時要除淨雜物,有白蟻危害的地區需用殺白蟻藥進行土壤消毒。

在茯苓接種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塊,徹底除淨雜物,四周挖人字形排水溝。接種前1周按15g/㎡遍撒白蟻粉於窖底及上面覆土層,防治白蟻危害。

3.1.3接種下窖

茯苓接種分春、秋兩季。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進行。桂南、桂東南、桂西地區氣溫回升較早,在清明前後接種較適宜;桂北、桂西北地區宜到立夏前後接種。

一般當氣溫回升,土壤溫度達到10℃以上,料筒(幹段木,以下同)含水量低於25%,用小錘敲擊料筒,發出「咚、咚」的清脆響聲,表明料筒已幹,就可以進行栽培了。敲擊料簡時,如果發出沉悶的響聲,就表明料筒太溼,還需讓其繼續幹燥。最佳栽培時間宜選在農曆2月中下旬至3月份天晴的時間內。

栽培前一天,先要將栽培場地中的塊狀土壤打碎,平整;用0.1%的高猛酸鉀溶液將料筒噴霧消毒,次日便可開始栽培了。

接種前,在整好的種植地內順著坡向開窖,窖深500px,寬40~1250px,長度依段長而定,稍平整窖底,撒上殺白蟻藥並與土拌勻。用菌種接種時,首先,在盛有10斤清潔水的塑料桶內放1湯匙食鹽,搖勻,讓其溶解;將料筒的一個去皮部位呈直線狀用刀或斧砍3個小口,然後,將每2節料筒的砍口部位橫向緊靠;把袋裝或瓶裝的茯苓菌種在盛裝食鹽水的桶內滾動消毒,接種者的雙手也要進行消毒,然後,將盛裝茯苓菌種的塑料袋撕開,把茯苓菌種掰成小塊狀,放在料筒的砍口部位和料筒兩頭的鋸截面處,放藥者在戴上膠手套和口罩後,在料筒上和周圍,再均勻撒上防治白蟻的「滅白蟻藥」,從料筒兩頭剷起細土,輕輕地蓋在料筒上,蓋土厚度10~375px;間隔750px,再栽培下兩節料筒。如此重複進行。

一廂種完,自然就成了田埂狀,要求表面呈魚背形,並蓋上寬幅(規格2m)地膜,壓緊。間隔1250px,再種下一廂。每種完兩廂,與廂平行開挖一條深1000px的排水溝,一塊場地栽培完畢,周圍要開挖深1250px的排水溝。

具體要求是:在栽培時,要從栽培場地的高階向低端進行;一袋茯苓菌種可接種12節料筒,一袋「滅白蟻藥」可撒在12節料筒周圍;每10斤食鹽水可消毒10袋茯苓菌種後,重新更換。一般一畝地需要料筒1776節,茯苓菌種150袋,「滅白蟻藥」150袋。

所有栽培者在進食前,雙手先用清水清洗一遍,然後擦上肥皂,再清洗,最後,用清水將雙手清洗乾淨。

用鮮茯苓塊接種則在段木的上端鋸幾處,將鮮茯苓塊貼上,輕輕摩擦後用手壓緊,用土覆蓋。

3.2樹蔸栽培法

3.2.1備料

利用伐木後留下的樹蔸作材料。在秋、冬季節伐松樹時,選擇直徑12釐米以上的樹樁,將其周圍15m範圍內的雜草、表土剷除乾淨,灌木砍掉,深挖40~50釐米,讓樹樁和根部暴露在土外,然後在樹樁上鏟去4面樹皮,留下4條兩指寬的引線。樹樁下的粗大樹根也可用來栽茯苓,每條樹根鏟皮3向,留3條引線。

根留1~1.5釐米長,過長即截斷不要,使樹蔸得到充分暴晒至乾透。幹後可用草將樹蔸蓋好,防止降雨淋溼。

3.2.2下種

茯苓接種分春、秋兩季。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進行。桂南、桂東南、桂西地區氣溫回升較早,在清明前後接種較適宜;桂北、桂西北地區宜到立夏前後接種。

秋季各地氣溫相差不大,茯苓可在立秋前後接種。 在樹蔸樹根周圍撒下防白蟻藥粉,蓋一層薄土,再接菌種。接種方法有兩種:

①高樁接種法:松樹蔸較高,則在樹蔸近根處鋸一個深10釐米的缺口,將菌種木片緊放在缺口內,捆緊,用溼草紙包住後蓋土。

②矮樁接種法:適於矮樹蔸,在粗根基部側面削去樹皮,並將一根鬆段木(直徑10釐米,長80釐米,留一條一指寬樹皮,其餘削皮至木質部)晒乾後靠在此處,然後把菌種木片緊靠粗根的去皮處和鬆段木上,用松木片覆蓋,壓緊。凡鬆蔸粗則接3~4個種點。

3.2.3覆土

矮樁樹蔸接種後覆土4~7釐米厚,堆成饅頭狀。高樁樹蔸接種後將土堆至接菌種處上面4~7釐米,蔸頂部露出地面。四周應開好水溝,溝兩邊撒一圈白蟻藥粉。

4.田間管理

4.1.查窖補缺 接種後7~10天,便可長出白色的茯苓菌絲,這時應檢查各窖內的菌情,以便及時補缺。

①清晨露水未乾時在種植地內察看,若窖內段木已長有茯苓菌絲,則窖上土乾燥無露水;若窖上有露水,則說明段木未長有茯苓菌絲。②從窖旁把土挖開,發現段木下段已有白色菌絲生長,聞之有茯苓氣味,可確定為茯苓菌絲。如發現死菌和不上菌的茯苓窖,應隔7~10天再檢查1次。

如第2次檢查仍不見茯苓菌絲,才可開窖從其它已上菌的段木中取出1段調到未上菌的窖內。或將未上菌的段木全部挖出,晒乾水分,將剝口重新削過,另接上菌種。③要注意的是,茯苓菌種上菌1個月左右,在木面是見不到菌絲的。

此時,大部分菌絲已入木生長。茯苓接種後1個月,不見基面菌絲,就誤認為不上菌而把段木撬開,會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4.2接種7~10天后,如果發現白蟻,應立即用殺白蟻藥噴灑在白蟻身上或蟻路上,進行防治。

4.3茯苓形成菌核(結苓)後,如發現茯苓露出地面應及時培土,雨季要注意排水。

4.4注意事項

①開好排水溝,雨後及時修溝排水。 ②因雨水沖刷、沙土流失,如筒木外露,要及時培土。 ③要徹底剷除苓場內及窖面周圍的雜草、樹根。

④頭年9~10月和次年3~5月,因茯苓生長快,苓場常會出現龜裂,要少量多次培土,防止茯苓和出地面"冒風",避免日晒炸裂或遭雨淋腐敗。⑤做好苓場防護工作,防止人畜踐踏。

5.採收加工

茯苓一般在接種後8~10個月成熟。判斷茯苓是否成熟的標準是:刨開苓窖如果茯苓的裂痕(裂口)癒合,不見白色苓肉,表皮顏色變成黑色,無白裂花紋;苓蒂已鬆脫,就表明茯苓成熟,即可採收,採收時從距窖1250px處把土刨開,再順序深挖,防止挖破挖漏,保持茯苓完整。。

如果茯苓表皮仍有裂痕(裂口),清晰可見白色苓肉,表皮仍呈棕紅色,幼嫩,就表明茯苓仍未成熟,讓其繼續生長。

將採收的茯苓堆放在室內避風處,用稻草蓋嚴「發汗」5~6天,然後攤開晾1~2天。待水分蒸發後,重新堆起,再用稻草蓋嚴放5~6天后,去皮(或先剝淨鮮茯苓外皮),放入蒸籠內隔水蒸熟至透心,或用水煮熟至透心(煮時要換水3~4次,其標誌是當水轉黑時便換水)。取出用利刀將其切成長×寬×厚=100px×100px×12.

5px的方塊。然後將白塊、赤塊分別擺放在竹蓆或竹篩裡,上覆1張白紙,置陽光下晒至全乾,要注意常翻動。如遇陰雨天可用炭火烘乾,但不可用明火烘烤,避免煙燻使茯苓片變黃,影響產品質量。

6.引申

6.1松樹頭栽培茯苓

用松樹頭栽培茯苓,可節省大量木材,成本降低。且比常用的松樹身栽植結茯苓期長、還可以增產40%左右,質量也比用樹身育出的好。具體方法如下:

一、備料。把新伐又無蟲蛀、無脫皮的松樹根挖出來,斬去橫根,剝皮留筋。剝皮要露出木質部,順樹根將樹皮相間縱削,每條樹根鏟皮3向,留3條引線,然後放在通風、乾燥處堆疊晒乾。

二、造地。茯苓種植場地宜選擇排水良好的東、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為宜。土壤以黃砂土為好,粘土、砂礫土不宜種植,且不宜連作。

三、種植。1. 選好地後,深翻時要除淨雜物,有白蟻危害的地區需用殺白蟻藥進行土壤消毒。

在茯苓接種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塊,徹底除淨雜物。每畝用白蟻藥4~5千克撒於地面,預防白蟻。同時把松樹頭鋸成平截面。

選擇晴天種植。2.開窖擺料。

窖底坡度以20~30度為宜。擺好木料後從下至上覆土並壓緊木料。將選好的茯苓種用削利的竹片切成小塊,貼在木頭和木尾交接的新口處,每10千克木料用種0.

1~0.15千克。培土壓實。

貼種後覆土,畦與畦之間開一條寬750px的排水溝。

四、茯苓種植45~60天,菌絲已基本傳遍木頭,這時應進行第一次鬆土。第二次鬆土在結苓後進行,把苓塊周圍的泥土挖鬆再培上。茯苓膨大時若出現表土爆裂,要及時培土,以免日晒爆裂影響長大。

6.2茯苓病蟲害防治

危害茯苓的病害蟲有很多種,其病原菌主要是木黴、青黴、麴黴等真菌,它們主要危害料筒。另外,軟腐病主要危害茯苓子實體(長成的大茯苓)。

預防方法是:備料時將料筒先在地下墊枕木後碼起,下雨前,最好在料筒上蓋地膜或稻草,以防被雨淋溼。在栽培前一天,用0.

1%高錳酸鉀溶液或1:800的多菌靈懸濁液(水液);將所有料筒噴霧一次,以殺死真菌孢子或菌絲體。如果發現長成的大茯苓表皮軟腐,應及時採收加工。

危害茯苓的害蟲也有很多種,但最大的天敵是白蟻。可以說,能否防治白蟻,是茯苓栽培者能否獲得栽培成功和效益的首要條件。

白蟻的防治方法介紹。

①選冬場時避開蟻源,清除腐爛樹根;

②冬地周圍挖1道深1250px、寬1000px的封閉環形防蟻溝,溝內撒石灰粉或以臭椿樹理於窖旁;

③引進白蟻天敵――蝕蟻菌;

④在苓場四周設誘蟻坑,埋入松木或蔗渣,誘白蟻人坑,每月查1次,見蟻就用「滅白蟻靈」粉劑塗撒在白蟻身上,那麼,白蟻便會中毒相互傳染,最後傾巢死亡。

⑤加呋喃丹防治法 這是一種在栽培茯苓時另加農藥呋喃丹防治白蟻的方法。在栽培茯苓時,先在栽培場地分廂栽培時,每隔1尺遠挖深約375px的小坑,坑中放入枯松樹枝和幹松毛,同時放一塊大拇指大的茯苓菌種,並在松枝松毛周圍均勻地、輕輕地放上10克呋喃丹(顆粒),最後蓋土。覆土後,按前面方法栽培。

如何區分土茯苓和茯苓,土茯苓與茯苓的區別是什麼?

土茯苓和茯苓不是同一種藥物 土茯苓清熱利溼 解毒殺蟲止癢 對於溼熱所致的 病如梅毒 溼疹有很好的療效 茯苓是健脾利溼 常常配伍在益氣健脾的藥方中增強健脾利溼的作用。茯苓是健脾滲溼藥,長在松樹根下,而土茯苓是清熱解毒 利溼消腫藥,茯苓和土茯苓臨床並不完全相同,但會聯合使用。茯苓合適於脾虛 水溼較重的人...

鬆茯苓種植應在什麼樣的天氣

1 海拔高度 茯苓生長宜海拔300 800米。2 土壤與坡度 宜35度以下的向陽坡,並以黃沙酸性土質為好。3 溫度 菌絲髮育及菌核形成適宜溫度24 28 4 水份 下種時段木 樹蔸中含水量低於35 下種后土壤溼度以50 為宜,結苓期土壤乾溼交替為佳。5 有天然生長的功能,在松樹周圍都可以生成。栽培方...

菜瓜種植技術,菜瓜種植技術視訊

菜瓜即葫蘆科 cucurbitaceae 甜瓜屬甜瓜種中適於醬漬的變種。學名cucumismelo l.var.flexuosus naud.別名蛇甜瓜。染色體數2n 2x 24。分佈中近東 南亞及中國。果實棒狀,淺綠色,表面光滑,常彎曲,長30 100cm,果肉緻密,綠白。以嫩瓜加工醃製為主,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