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渠」「都江堰」,渠和堰都是怎樣的水利措施,它們的不同之

2021-05-02 08:48:22 字數 5109 閱讀 4697

1樓:匿名使用者

都江堰的建立,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誌著中國水利史進人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

都江堰水利工程。歷經2023年而不衰,是當今世界年代久遠、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成功的水利傑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為今用」、碩果僅存的奇觀。

與之興建時間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侖的灌溉系統,以及中國陝西的鄭國渠和廣西的靈渠,都因滄海變遷和時間的推移,或湮沒、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獨樹一幟,有興建源遠流長,至今還滋潤著天府之國的萬頃良田。

都江堰它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洩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它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建立,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

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誌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

鄭國渠是以涇水為水源,灌溉渭水北面農田的水利工程。《史記·河渠書》、《漢書·溝洫志》都說,它的渠首工程,東起中山,西到瓠[hù胡]口。中山、瓠口後來分別稱為仲山、谷口,都在涇縣西北,隔著涇水,東西向望。

它是一座有壩引水工程,2023年到2023年,考古工作者秦建明等,對鄭國渠渠首工程進行實地調查,經勘測和鑽探,發現了當年攔截涇水的大壩殘餘。它東起距涇水東岸1800米名叫尖嘴的高坡,西迄涇水西岸100多米王裡灣村南邊的山頭,全長2300多米。其中河床上的350米,早被洪水沖毀,已經無跡可尋,而其他殘存部分,歷歷可見。

經測定,這些殘部,底寬尚有100多米,頂寬1—20米不等,殘高六米。可以想見,當年這一工程是非常巨集偉的。

關於鄭國渠的渠道,《史記》、《漢書》都記得十分簡略,《水經注·沮水注》比較詳細一些。根據古書記載和今人實地考查,大體說,它位於北山南麓,在涇陽、三原、富平、蒲城、白 水等縣二級階地的最高位置上,由西向東,比降為0.64/00,沿線與冶峪、清峪、濁峪、沮漆(今石川河)等水相交。

將乾渠佈置在平原北緣較高的位置上,便於穿鑿支渠南下,灌溉南面的大片農田。可見當時的設計是比較合理的,測量的水平也已很高了。不過涇水是著名的多沙河流,古代有「涇水一石,其泥數鬥」的說法,當代實測,為171公斤/立方米,鄭國渠以多沙的涇水為水源,這樣的比降又嫌偏小。

比降小,流速慢,泥沙容易沉積,渠道易被堵塞。

渠建成後,經濟、政治效益顯著,《史記》、《漢書》都說:「渠就,用注填閼(淤)之水,溉舄[xì戲]滷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鍾,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因名曰鄭國渠。」一鍾為六石四鬥,比當時黃河中游一般畝產一石半,要高許多倍

2樓:匿名使用者

堰是指擋水的堤壩。。。。。。。。。。渠是指用來引水排灌的水道。。。。。。 這就是兩個不同之處了,你想都江堰就是把水欄在一起的堤壩,而鄭國渠就是一個引水的溝溝。。這樣簡單明瞭。。

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是哪幾個?

3樓:匿名使用者

四大水利工程是:它山堰、鄭國渠、靈渠、都江堰。

一、它山堰

它(tuō)山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水利工程。屬於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鹹蓄淡引水灌溉樞紐工程。

位於浙江寧波市海曙區鄞江鎮它山旁,樟溪出口處。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西南,唐代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由縣令王元瑋建立。

它與國內的鄭國渠、靈渠、都江堰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二、鄭國渠

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一項偉大工程,屬於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 300 餘里(灌溉面積號稱4萬頃)。

鄭國渠在戰國末年由秦國穿鑿。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韓國水工鄭國主持興建,約十年後完工。

三、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

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四、都江堰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

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

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四大水利工程的歷史意義:

一、鄭國渠

鄭國渠修成後,大大改變了關中的農業生產面貌, 用注填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就是用含泥沙量較大的涇水進行灌溉,增加土質肥力,農業,迅速發達起來,雨量稀少,土地貧瘠的關中,變得富庶甲天下 (《史記·河渠書》)。

二、它山堰

如今堰身大部分埋在沙土下,已無引灌作用。它山廟經重新修築後,增設了「它山堰水利陳列館」且在每年的農曆三月三和十月十(傳說王元偉築堰那年正好33歲,十月十日為他的生辰)恢復古廟會。

2023年10月13日凌晨,當地時間12日晚,在法國蒙彼利埃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6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公佈了2023年入選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單。

三、靈渠

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

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四、都江堰

都江堰的建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都江堰的建立,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

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誌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

4樓:冰箱裡的可樂

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它山堰、鄭國渠、靈渠、都江堰。

一、它(tuō)山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水利工程。屬於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鹹蓄淡引水灌溉樞紐工程。位於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西南海曙區鄞江鎮它山旁,樟溪出口處。

唐代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由縣令王元瑋建立。它與國內的鄭國渠、靈渠、都江堰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二、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一項偉大工程,屬於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 300 餘里(灌溉面積號稱4萬頃)。

三、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四、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

都江堰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5樓:木痘j闖乒

歷代興修的水利工程 (1)戰國:秦國的都江堰、鄭國渠. (2)秦:

開通了秦渠、靈渠和江南運河. (3)兩漢:農田水利地區特色明顯.

①黃河流域以營建灌溉渠係為主,著名工程有六輔渠、白渠、龍首渠等. ②江淮、江漢之間以修治天然陂池為主,著名工程有六門陂. ③東南以排水築堤、變溼淤之地為良田為主,著名工程有鑑湖等.

④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築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兒井. (4)三國兩晉南北朝:曹魏興復了芍陂、茹陂等許多渠堰堤塘.

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處,都要通渠灌溉. (5)隋唐:開通大運河有利於農田灌溉.

唐朝設專官管理水利事業,各地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僅江南興建和修復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過了六朝的總和. (6)五代十國:興修水利工程,如安豐塘(南唐)、捍海塘(吳越).

6樓:匿名使用者

都江堰,坎兒井,京航大運河,靈渠

7樓:匿名使用者

芍陂(安豐塘)與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芍陂quèbēi 中國古代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又稱安豐塘。位於今安徽壽縣南。芍陂引淠入白芍亭東成湖,東漢至唐可灌田萬頃。

隋唐時屬安豐縣境,後萎廢。2023年後經過整治,現蓄水約730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4.2萬公頃。

都江堰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鎮,是中國建設於古代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通常認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於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渠 靈渠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距今已2023年,仍然發揮著功用。

鄭國渠 鄭國渠是最早在關中建設大型水利工程的,戰國末年秦國穿鑿,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韓國水工鄭國主持興建,約十年後完工。位於今天的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 300 餘里(灌溉面積號稱4萬頃)。

都江堰古建築的故事,有關都江堰的故事

歷史事件 李冰建立都江堰 秦昭王后期李冰任蜀郡守期間 約公元前276 前251年 在深入調查研究 總結前人治水經驗的基礎上,精心選擇在成都平原頂點的岷江上游幹流出山口處作為工程地點,團結和組織西蜀各族人民,經過艱苦奮鬥,終於在公元前256年前後建成都江堰。實踐證明,歷2000多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

形容「都江堰」的句子有哪些,形容都江堰的句子

1 清人呂元亮的 都江堰 齧山噴怒雪,壘石臥寒雲。禹績真堪補,雙流此地分。2 清人吳文錫 都江堰 龍是何年伏,江流滾滾來。神功名永著,山勢斧分開。作堰敢辭瘁,慰農愧少才。眷言秦太守,一步一低迴。3 陸游 十二月十一日視築堤 江水來自蠻夷中,五月六月聲摩空。巨魚穹龜牙須雄,欲取闤市為龍宮。橫堤百丈臥霽...

都江堰和大運河的主要功能,都江堰和隋朝大運河的主要功能

1 都江堰 防洪灌溉 隋朝大運河 運輸。溝通南北交通 2 都江堰的修建,促進了秦國經濟的發專展,為秦的統一奠定屬了基礎。為修建大運河,隋煬帝過度役使人民,遭到人民反抗,加速了隋朝的滅亡。3 要從國情出發 要經過充分 科學的論證 要以改善民生 促進社會發展為目的 du能 5 這個問題你怎麼看?zhi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