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關於《我與文學》的作文,有沒有一篇關於《我與文學》的作文

2021-05-02 02:31:53 字數 3768 閱讀 5963

1樓:可愛蘿莉爬呀爬

一、 問題的提出

語文固然有語言文學的含義,全國統編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也佔到了約四分之一,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南師附中高中正在使用該教材)中的文學作品更佔有一半以上的篇幅,但就中學語文教育的實際情況看,文學教育一直處於低幼水準,高中學生對文學的隔膜與淺近功利的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文學性缺乏症常常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實在不能讓人樂觀。

如果從整個當代教育體系中藝術教育的匱乏這個大背景來看,我們就不難理解語文教育正在做的與其本身應該負載的功能不相對稱的原因,同時也就不難理解文學教育在語文教育中的的缺乏的必然性。一句話,學習是為了高考,高考不考文學,學它何用?每年的高考作文要求中不是必有「不得寫成詩歌」這一條嗎?

我們不禁要問,如果從能力上來說,一個能夠寫出一篇漂亮的敘事詩與能夠寫出一篇記敘文孰優孰劣真的那麼明顯?再說,一個習慣於用哲理詩的方式來表達思想感情的人卻不得不用枯燥無味的語言寫一篇議**(當然不必枯燥無味,但這樣更為保險,江蘇語文閱卷點主任何永康教授每到一地講座,不是必談「保險文」嗎),這不是趕鴨子上架是什麼?

然而,我們縱使撇開文學教育的修身育人功能不談,僅從高考這一淺近的角度來看,文學教育也到了一個我們必須重視的時刻了。

隨著近年來素質教育的呼聲不斷高漲,高考模式已經順時應勢作了一定的調整,語文試卷的改革也勢在必行,今年已有教育行內行外的多家報刊釋出訊息說2023年的高考語文試卷中作文的比重將佔一半,且要增加對考生作文文學性的要求,這就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新的課題:如何進行文學教育?如何進行應試文學教育?

考,當然就得有一個明確的評分標準,而因為文學教育本身的個性化、非標準化特徵,必然給應試背景下的文學教育帶來極大的難題。要考,又沒有標準,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調和的悖論。

二、 文學教育的特點

文學是藝術範疇,藝術的價值在於個性,甚至在於它的多義性與不確定性,比如同樣的一首詩,讓五十個學生各自獲得與眾不同的理解就是文學的、藝術的,如果非得五十個學生對同一首詩達成絕對一致的認識那就只能是糟蹋藝術,糟蹋文學!正因為此,文學不便於教,不便於考,甚至也不便於學。比如我們在教學中學習一首詩,一篇**,更多的是讓學生知道有這樣的一部作品,就它的常識性問題進行一些介紹與闡釋,以利於學生去理解、領悟其中的藝術性,而恰恰是這部作品的藝術性是我們萬萬不能直接教給學生的。

這樣就給教師教學帶來了難題:你如何啟發學生去感受一部作品的興趣?如何引導學生自己去領悟作品的箇中滋味?

如何把你自己對一部作品的情感穩定藏起來而不致誤導你的學生在領悟這部作品的藝術性之前就已經從你語言中,甚至從你的臉色上判斷這部作品的優劣?更重要的,你如何從更高的角度,從文學史乃至藝術史的高度上去評價學生所作的藝術判斷的高低與優劣。事實上,我們的教師所多的是常識,是對作品字面上的理解,所少是恰恰是對這部作品藝術性的高妙把握。

簡單點兒說,我們通常認為疏通字句,再多讀了幾遍,乃至耳熟能詳,就算完成了文學教育,其實這些都只是文學教育的準備與鋪墊。調動各種藝術手法,聯想,使學生儘可能地進入作品有聲有色的藝術境界之中,於動情處歌泣流連,於沉思中絞盡腦汁,才是入門。入於作品之中,出於作品之外,有所收穫,看人生通透明朗,處世事遊刃有餘,可算過院。

讀得萬卷書,行得萬里路。言由其衷,行不逾矩,見高山而知仰止,望大洋乃悟興嘆,方謂登堂入室。至於汪洋恣肆,至於卓爾不群,至於苦心孤詣,孔孟之後,非敢奢望於今日之教育。

三、 文學怎麼考

但有一點人們似乎很有信心,那就是文學引入高考之後可以考察學生的文學水平,並由此衡量其「素質」,其實恰恰是這一點讓人迷惑。

如果我們認定了高考的分數與一個學生的實際文學水準並無什麼必然的聯絡,那問題就會簡單的多,考就是了,反正是一張試卷,考什麼其實都一樣,都是考學生背書做題猜答案的功夫。但遺憾的是主張將文學引入高考並認為這樣就是素質教育者不在少數,其實這樣只能造成閱卷的更深層次的不公平。

本文不想為所謂的素質教育再添什麼亂,所以放棄「素質」,不談,只想就文學以正面免冠照的形象進入高考後的狀況作點兒猜想。

文學鑑賞題是近幾年來每年高考必考的題目,通常是對一首詩歌「分析正確的一項」,古詩新詩都有,佔3分或6分。但這仍然是我們所說的常識性考試,不是真正的文學性的考試,是文學常識的另一種考法。現代文閱讀理解題中同樣對某一句話「分析正確的一項」,這句話通常是一句具有文學色彩的話,即要求學生透過字面的意義,透過修辭手法看出它本來的意思,這樣的考題如何我們不作評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這個題目也不是文學的考題,它考的是語言。

作文似乎是最應該接近於文學的考題,然而所提供的材料,或者所提供的題目都是毫無文學性可言的,比如「假如記憶力可以移植」,比如「嘗試」,比如「戰勝脆弱」,這樣的材料,這樣的題目本身給考生提供的資訊與文學就完全是兩碼事,再加上所要說的話就是那麼一些,還談什麼文學性?

這樣的回顧對於我們是有益的,因為2023年的高考題再有革命性的變化也只是原有題型變化,最多出現一兩個新題型,增加一兩個新要求,如此而已,因為首先要保持的是高考題型的連續性。畢竟,那是高考,是十三億人的高考。

到底,文學怎麼考,換句話說,怎麼考文學?有如下幾種可能:

一、 體裁上不作限制,可以並且鼓勵寫成**、散文、戲劇和詩歌;

二、 改變供材料作文的形式,提供某種實物或圖形,自由寫作;

三、 考文學鑑賞;

四、 必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與多種修辭手法。

諸如此類,但問題首先不在於考生有沒有經過這些訓練、能不能寫得出來,同樣的,讓那些「文學」去考「不得寫成詩歌」的考題是趕鴨子上架,讓「不得寫成詩歌」前提下教育出來的考生去考什麼「文學」也是趕鴨子上架,或許,更難。而更重要的在於試卷怎麼改,因為上文所說的文學的非標準化特徵必然帶來評分的困難,對於閱卷老師來說,文學是難以把握的,更何況我們有的閱卷老師自己並無文學修養可言呢?考生意氣風發寫了一篇「文學作品」,恐怕命運只會比老老實實寫一篇「記某某某二三事」更不可捉摸。

四、 結束

我們既已知道文學離我們的課堂如此遙遠,我們又知道了文學離我們的考試如此之近,2023年將成往事,我們做了什麼?我們還能做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我與文學

我把心中的祕密告訴文學,把心中的失落交給文學,把我的人生之路鑄造給文學,把眼淚和孤獨扔給文學。文學的色彩是五彩斑斕的,我的生活充滿了文學的色彩。在風中,文學伴隨著我前進,在雨中,文學的浪漫讓我陶醉,我懂得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文學。

飄飄的風中有文學

春天,是一個和煦的季節。她,帶給人溫暖,帶給人歡樂。吻著夾雜著一種歡樂的春風,我,傾訴著自己的心聲。

這股超凡脫俗的飄飄欲仙,把我帶入了文學的世界。舒暢的心把我的心飛揚,讓我敞開自己的心扉,把自己融入文學,把自己的心陶醉在文學中。

秋天的落葉是一種情節。秋天有著縷縷的果香,有著豐收的希望,在田野,在大自然,都是一片金色。秋天的風有著一種風鈴般的悅耳的聲音,這就是秋之聲。我把文學的色彩醞量在明淨的水中。

冬天是一個寒冷的季節。「梅花香自苦寒來」,是我對文學的傾訴。我懂得了文學之路的坎坷,我懂得了堅強。這是冬天蘊涵的一種意志,與風雨抗爭,與嚴寒交戰。

沁沁的雨中有文學

雨是一種帶有神祕的**。仔細聆聽,這就是韻味。在雨中漫步,是一種情調,在雨中跳躍,是一種氛圍。聽雨,感受自然的呼吸。這就是文學。

春天的雨,是溫柔的。喚醒沉睡的大地,綠了莊稼,紅了桃園。我,開始了我的文學之路。

夏天的雨,是粗獷的。一陣陣雨伴隨著閃電雷鳴,匆匆地來又匆匆的去,雨後,是一道道絢麗的風景。我的文學之路,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

秋天的雨,是浪漫的。淅淅瀝瀝地下著,很細很細,像蠶兒在食桑葉,像蠶兒在吐銀絲。猛然回首,我的文學之路,已經結滿了青色的果實。

冬天的雨沉浸在夏雨的粗獷,春雨的溫柔,秋雨的浪漫中,夾雜著風雪飄然而逝。接下它,忽然覺得手真的好涼。它,化在我的掌心裡,化做一縷寒煙。

我對文學,有著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思路,太多的回憶。文學有兩條路,一條,是未來,一條,是過去。回味過去,我會更加努力,展望未來,我將繼續奮鬥。

讀《文學與人生》有感 作文800字

有沒有關於勇敢的作文,有沒有關於勇敢的好的作文開頭

海燕衝破了重重暴風雨,搏擊著海浪,展現自己的雄姿 毛毛蟲夕日破繭而出,蛻變成一隻美麗的蝴蝶,自由地在天空中飛翔 鳳凰最終將身體撲向了火海,燃燒了自己,獲得重生的涅盤 這些動物用它們的行動告訴我們 要想成功或到達某種境界,你就必須要與勇氣打交道.勇敢對於一個人的成功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古往今來,每個成...

有沒有關於油菜花的作文,左右有沒有關於油菜花的作文,600字左右

油菜花的作文 猛然回首間,一大片開得正盛的花朵,吸引了我的視線與情感,放下手中的筆,透過眼前的窗子,陽光下那片油菜花是那樣耀眼,閃亮的金黃連著天邊湛藍的天空,眼前一片明豔.遠遠的望著那片油菜花,它們是那樣繁茂,美麗,似一個金的海洋,花的天地.美麗的色澤中點點綠色顯得生機勃勃,那金色的小花如點點繁星灑...

有沒有關於月亮的作文有關月亮的作文

今天晚上,我坐著車看到了八月十五的月亮。據說十五的月亮不是最圓的,但還是比平常的大些 圓些。那一輪月亮在天空獨秀 它的光很輕,很柔,旁邊有淡淡的雲襯著它 它是那麼的悠然,又是那麼的安詳 彷彿是無瑕的白玉盤,又像是仙宮升起的明鏡,讓人不自覺地,陶醉在它的懷抱裡。一輪明月,很寂靜。我不禁想起李白的詩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