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有效應忘了大家幫幫我,心理學有一個效應忘了大家幫幫我

2021-05-01 22:42:44 字數 4151 閱讀 9329

1樓:天真無邪2小姐

期望效應,或者是羅森塔爾效應。

其實體現的就是暗示的力量。就是一個人若相信自己,不停的暗示自己能成功,提高對自己的要求,那其成功的可能性會變得非常大。

羅森塔爾的實驗:2023年的一天,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助手們來到一所小學,說要進行7項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蹟出現了:

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2樓:塵迷了紫眸

樓主您好,應該是羅森塔爾效應。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在中文中也被譯為期望效應。

以下是羅森塔爾效應的產生原因。

一是期待者的威信。期待者的威信可以給被期待者以信心,使他們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一般而言,期待者威信越高,越容易產生羅森塔爾效應。

二是期待結果的可能性。一般來說,期待結果估量後自認為實現可能性較大,而且這種期待結果對自己又有意義,那麼,羅森塔爾效應產生的可能性就很大。

三是這一效應是按「憧憬——期待——行動——感應——接受——外化」這一機制產生的。這就是說,期待者對期待物件產生美好的憧憬,並出現具體的期待結果,還要為這種期待付出具體的努力實踐,如給予積極的評價、肯定、表揚、幫助、指導等行動,使被期待者感受到期待者對自己的特殊的關懷和鼓勵,並從內心上接受期待者的種種愛心和幫助,以致做出相應的努力,把內在的潛能激發出來,達到了期待者所期望的結果。這一過程中有一環節出現差錯,都會影響到羅森塔爾效應的產生或強度大小。

綜上,是我的答案。

3樓:匿名使用者

期望定律

期望定律告訴我們,當我們懷著對某件事情非常強烈期望的時候,我們所期望的事物就會出現。 如果一個人有自信心,對自己懷著期望,他就會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

4樓:紅蜘蛛

可以叫吸引力法則,也可叫期望效應,在全神貫注想一件事的時候,心理暗示會引導你做出有助期望實現的舉動。

5樓:匿名使用者

皮格馬利翁效應或者羅森塔爾效應

6樓:齊逸姿

是指墨菲定理麼?

根據「墨菲定理」:

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7樓:匿名使用者

皮格馬利翁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期望效應

8樓:匿名使用者

自我實現預言也叫期望效應,建議你看看行為心理學

9樓:匿名使用者

自我實現預言

【詞語解釋】當你對一件事進行預言或者解釋之後,你往往就會把事情的發展按照自己預言和解釋的方向推進,結果預言就這樣自己兌現了自己。

預言的自我兌現, 自我兌現的預言.

10樓:番禺王敏全

期望效應

有一次,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到一個學校裡做完調查後,劃了一部分名單告訴班主任,這些學生很有發展潛力,但要求班主任不要告訴學生。一個學期後發現這些學生進步很快。其實這些學生都是隨便劃出的,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又叫期望效應。

它告訴我們,真誠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終會結出預期的果實。平時,班主任要對學生充滿信心,寄予厚望,使這種真誠的期待成為學生髮展的動力和方向。

11樓:石家莊寶信模具

吸引力法則

你可以參考朗達?拜恩的《祕密》這本書,裡面就講到了這個法則。

12樓:王偉陽

期望效應 心裡的投入會帶動實際的行動,從而夢想成真~!

有一種心理學效應,忘了什麼名了就是越想怎樣,事情越

13樓:

有些事!越想做好就越做不好!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有心固然是好的,但是卻不要事事追求完美。有些事,你越想做好,你越做不好!

這世上,有太多的事與願違!有句玩笑話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傷心,不要難過,因為明天生活還會繼續欺騙你!」

聽的人,何時能體會說的人的心酸!

有些事,若沒做成,有一種原因,真的讓人心疼,又真的讓人覺得可憐!那就是「你太想做好了!」

為了周全的計劃絞盡腦汁,為了可能的結果戰戰兢兢,為了即將的困難畏首畏尾!時間磨沒了曾經的激情,也沒了做下去的`勇氣!無疾而終,都能給自己找到一個不錯的理由!

堅持下去的,要麼自信滿滿,要麼不置可否!我相信,能點開這篇文章的大部分朋友,都是後者,有過類似的體會,想知道是不是有人和自己產生共鳴!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奇怪的場景,越是想要的越得不到,越是不想要的反而越容易出現。

就好像很多時候我們翻遍角落,想要找一樣東西時,死活找不到,卻往往在不經意間,出現在你眼前。

14樓:

默頓所提出的"馬太效應",原來是指科學界學術出版方面的問題

有一個心理學效應,忘了名字

15樓:一介布衣郎

狄德羅效應,是由抄18世紀法國有個哲學家叫丹尼斯·狄德羅發現。狄德羅效應是一種常見的「愈得愈不足效應」,在沒有得到某種東西時,心裡很平穩,而一旦得到了,卻不滿足。

18世紀法國有個哲學家叫丹尼斯·狄德羅。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質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可他穿著華貴的睡袍在書房走來走去時,總覺得傢俱不是破舊不堪,就是風格不對,地毯的針腳也粗得嚇人。

於是,為了與睡袍配套,舊的東西先後更新,書房終於跟上了睡袍的檔次,可他卻覺得很不舒服,因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就把這種感覺寫成一篇文章叫《與舊睡袍別離之後的煩惱》。200年後,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朱麗葉·施羅爾在《過度消費的美國人》一書中,提出了一個新概念——「狄德羅效應」,或「配套效應」,專指人們在擁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後,不斷配置與其相適應的物品,以達到心理上平衡的現象。

附註:想起來是因為自己原來看過《讀者》一篇相關的文章。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有一個心理學效應忘了叫啥 100

16樓:傻話瞎說

這不就是體驗效應嗎。想法和實際對號後,才知道自己的能力與適合。叫體驗效應。

17樓:命運的連鎖反應

嘗試效應。你不試試,你怎麼知道可不可行呢?

一個心理學效應忘了名字!

18樓:骸雪的

破窗效應還是蝴蝶效應

19樓:雨笙

這個效應名稱應該是叫阿倫森效應,明明能力不足以勝任,卻顧及面子堅持下去,即使漏洞百出!

20樓:古龍幼晴

杞人憂天,裝腔作勢,附庸風雅,濫竽充數

麻煩大家幫我找一些**效應**原理之類的,越多越好,最好有大量心理學的!

21樓:匿名使用者

蓮花效應

比馬龍效應

科里奧利效應

狄德羅效應

圍城效應

俄狄浦斯情結

登門檻效應

陀螺效應

青蛙效應

羊群效應

木桶效應

馬太效應

冷島效應

熱島效應

鯰魚效應

蝴蝶效應

多米諾骨牌效應

破窗效應

溫室效應

霍桑效應

泡菜效應

非零和效應

酒·汙水效應

反饋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羅森塔爾效應」)

世界盃效應

空間效應

世界機床工業產業集聚效應

溫室效應

光電效應

世界第一橋的「串聯」效應

網路效應

美人效應

小世界效應

品牌效應

莫扎特效應

多普勒效應

首因效應

等等等等

去看看吧

我感覺我心理有問題 大家幫幫我

朋友,這是青少年時期常有的心理階段,這說明你是個非常要強的好學生,當然,這種心理既是負擔又是動力,可以慢慢的調節。你可以這樣做,上課時專心聽講,放學後該放鬆就放鬆。每次不要可以去詢問別人的考試情況。加強鍛鍊,多看些喜劇類電影,多和身邊的朋友溝通,多和自己的父母溝通。以後你上了大學才會明白,中國的教育...

青少年心理問題大家幫幫我,我感覺我心理有問題 大家幫幫我

如果你的母親是那種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的話,建議你和母親開誠佈公的談一次,把你的問題反映一下。你的問題主要有兩點一點是沒有足夠的生理健康知識,第二點是心理問題。這個世界上壞人有沒有,肯定有,多不多,一定是不會太多,這些恐懼 憂慮 甚至是慾望都需要的到疏導,不然對你交友 學習 人生感官都有較大影響。這個時...

懂心理學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進來幫幫我。關於跟父母,學習

朋友你好。其實也沒有什麼,整理哈你的思想。好覺得。你自己想要什麼這次想要去讀書,是真正想去嗎。反正考慮好。下決心。給你爸爸好好說。輕言細語。也帶點嬌。可能會說動他。要向他保證你要好好讀書。如果他 說。1你一時說讀,一時不讀,優柔寡斷。你就說。爸爸。那是我以前沒有考慮好。而且我們也小,你應該要理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