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鬧花燈是怎麼回事,元宵節鬧花燈的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2021-05-28 06:49:38 字數 3082 閱讀 8092

1樓:爭霸天下第一關

是一種元宵習俗。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

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在山西的縣城一級城廓甚至鄉,鎮中,這些居民集中地,繁華熱鬧區,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

其他習俗:

1、耍獅子

耍獅子在襄垣極為普遍, 是人們農閒節下進行遊藝娛樂的傳統專案 之一。 用竹子、 木料、 布、 油漆做成獅頭, 用布和麻、 毛等做成獅身獅尾。

2、扭秧歌

扭秧歌,是我國北方漢族民間喜聞樂見、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是我國第一批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專案之一。它的前身是農民在插秧時的一種歌詠活動,起源於農業生產勞動。每年春耕時,農家的婦女兒童數以十計,一起到田裡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聲一響,「群歌競作,彌日不絕」,稱之為「秧歌」。

2樓:易緣天驕

正月裡來正月正,元宵節裡鬧花燈。」這是民間的習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元宵節鬧花燈的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3樓:都都

據傳,鬧花燈的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

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

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群眾自發的活動。

自從元宵節張燈之俗形成以後,歷朝歷代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梁簡文帝曾寫過一篇《列燈賦》,其中寫道:

南油俱滿,西漆爭燃。

蘇徵安息,蠟出龍川。

斜暉交映,倒影澄鮮。

辭賦描繪了當時宮廷在元宵節張燈的盛況。

隋煬帝時,每年正月十五都要舉行盛大的晚會以招待萬國來賓和使節。據《隋書·**志》記載:元宵慶典甚為隆重,處處張燈結綵,日夜歌舞奏樂。

表演者達三萬餘眾,奏樂者達近兩萬人,戲臺有四公里長,遊玩觀燈的百姓更是不計其數。數萬人通宵達旦,盡情歡樂,熱鬧非常。

到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在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燈樓達二十多間,高約五十米,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4樓:匿名使用者

花燈起源於漢代,盛於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間。

道教以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合稱三元節。漢武帝崇拜「太一神」,上元晝夜燃燈,稱元宵節,也叫元夕、元夜,泛稱正月節。東漢時佛教傳入,正月十五廟中眾僧觀佛舍利、燃燈,以示對佛的尊重。

隨著蠟燭和燈籠成為方便的移動光源,這些宗教儀軌流入民間後很快世俗化,元宵燃燈演變為群眾性娛樂活動。

唐代元宵節開始興旺,不僅處處掛燈,還建起燈輪、燈樓和燈樹,出現了盛況空前的燈市。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東京汴梁的元宵節,要在皇宮前高搭綵棚和燈山,入夜,畫有神話故事和市井百態的燈山大放異彩,御街兩廊之下有各種雜技和藝術表演。南宋遷都臨安後,元宵節依舊是「家家燈火,處處管絃」,各色燈具「凡數千百種,極其新巧,怪怪奇奇,無所不有」,較汴梁有過之而無不及。宋代還出現了上元節「猜燈謎」活動,供人們燈下沉吟,以遣雅興。

明清時期,宮廷在紫禁城內放燈,燈節日期也相應延長,後來還增加了「百戲」的內容。

花燈又名燈籠,起源於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

花燈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也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現代社會多於春節、元宵等節日懸掛,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5樓:s時光不棄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

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群眾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太原一帶,太谷縣的燈是很有名氣的。太谷的燈,以品種繁多、製作精巧、外觀引人出名。

由於經濟的繁榮,科學的發達,文化的進步,清徐地區的正月十五鬧花燈的聲勢,在繼承民族傳統的基礎上,規模巨集大,花燈樣式繁多,聲、光、電現代化裝置運用程度空前。從鄉村到城市,每家每戶每條大街小巷都是花燈薈萃,爭奇鬥豔。

元宵節鬧花燈形式是什麼?

6樓:紅紅紅紅貨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據傳,鬧花燈的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

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

元宵節鬧花燈的習俗,在隋代以前已經見於文字記載。據《資治通鑑》第一百七十五卷中記載:

以近世風俗,每正月十五夜,燃燈遊戲,奏請禁之。曰:竊見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戲朋遊,鳴鼓聒天,燎炬照地。

竭資破產,競此一時。盡室並孥,無問貴賤;男女混雜,緇素不分。

每年正月十五的夜晚,人們都在大街上盡情狂歡,鼓聲震天,火光照地。人們不惜錢財,比花燈的規模和精巧。而且家中所有的人,也不分主僕,不論貴賤,不管男女,一切等級、性別、貴賤的界限全部打破,一切隔閡全部消失,剩下的只是歡歌笑語同花燈了。

正月十五鬧花燈風俗的興起時間,大約在550年至580年之間。從這一習俗產生的時間、地域及風俗內容來推測,它的興起與佛教的流傳有關。

《涅槃經》說,如來佛死後火化,將其舍利子裝在精美的罐中,安放在金床上。佛門**一邊散花一邊奏樂,並每繞城一步點燃一盞燈,以此來表示對如來佛的悼念。

但《涅槃經》沒有明確記載這些悼念活動就在正月十五進行。《西域記》所說的僧俗共同**舍利放光的習俗,則明確說是正月十五。

元宵節鬧花燈的傳說,元宵節鬧花燈的由來

一?你一池0,你的,我的人生一定要,我們,我的人生是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的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的一個人在家的,我的人生是一個人在家嗎,你要的就是這樣對。一個人一種人體健康有益生活就是這麼樣都可以讓我們更新一下自己了。你要我去找你們的時候去看看吧,你的人生就要活的快樂時光。你要我怎麼做什麼?在這個城市有你的心...

元宵節的詩詞,描寫元宵節的古詩有哪些 元宵節古詩詞精選

1 正月十五夜 唐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2 青玉案 元夕 南宋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 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提起寫元宵節的詩詞,這兩首是最具代表性的。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始自...

元宵節是幾月幾號,今年元宵節是幾號

您好。元宵節,又稱上元節 小正月 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 夜 為 宵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 元宵節 根據道教 三元 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 上元節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