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死後怎麼葬,少數民族死後怎麼葬?

2021-04-26 17:54:28 字數 5584 閱讀 7633

1樓:宋侯哲自作用鈹

分民族來回答吧:

1回族 傳統採用土葬方式,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一般都採取土葬

2蒙古族 蒙古族的葬式比較多樣歷史上採用過樹葬,蒙古貴族採用密葬法,蒙古族信奉喇嘛教(藏傳佛教)後採取火葬。

3滿族 滿族歷史上採用火葬后土葬(骨灰土葬屬2次葬)現在傳統上是土葬

4藏族,歷史上採用土葬,現在是**,**地區的藏族多實行**,只有凶亡者和一些傳染病亡者被貶用水葬。歷史上四川甘孜及一些草原地區的藏族因缺乏燃料,除農奴主實行火葬、**外,一般人均行水葬

5西南信奉小乘佛教的少數民族一般以火葬為主(例如傣族)其餘少數民族基本為土葬,但一些特殊死亡原因(如難產),或群體(如兒童)也採取樹葬方式(基諾族對非正常死亡(如婦女難產)的喪葬方式。在墳地搭一木架,置棺於上,任風吹雨打,腐爛為止)

6崖葬(懸棺葬)崖葬習俗早在中國古代濮、越、巴、僚、漢等民族部分人中即已盛行。《臨海水土誌》對崖葬已有記載,及至近代,部分壯族、布依族、苗族、瑤族、仡佬族,以及現在貴州西南部的部分苗族和臺灣蘭嶼高山族雅美人都行崖葬。

7中國實行過火葬葬俗的少數民族有羌、彝、白、納西、哈尼、怒、布朗、土、拉祜、瑤等。明清以後,唯羌、彝及少數地區的拉祜、納西等族仍行火葬。此外,藏族的活佛、上層喇嘛或部落頭人實行火葬;傣族土葬、水葬、火葬兼行;赫哲族最普遍的葬俗

2樓:阿里巴巴阿里發

這個不好說,風俗不盡相同,有的樹葬有的火葬有的懸棺有的水葬。

3樓:匿名使用者

樹葬 火葬 懸棺 水葬 土葬 **

4樓:匿名使用者

水葬 ** 土葬 火葬 ……

回民死後怎麼葬

5樓:小俊七七

回民死後一般實行土葬,忌火葬。回族實行土葬,傳說是根據伊斯蘭教關於安拉造化人類始祖阿旦,是由上上造成,死後仍歸於土上而來的,有「入土為安」之說。回族有句俗語說:

「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回回。」這就充分說明了叵族實行土葬, 並且死在**就埋在**。

回族葬禮的主要特點:

1、主張速葬。回族的喪葬根據伊斯蘭教「三日必葬」的規定,一般是早上死,下午埋,晚上死,次日早上埋,最多不能超過三天。個別特殊情況的,也有第四天埋的。

2、從儉節約。回族由於受伊斯蘭教 「葬必從儉」的影響,在處理喪事上,主張薄葬,提倡儉省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回族有一句俗語:

「死後鋪金蓋銀,不如生前厚養孝順。」所以,現在回族辦喪事,一是不用棺,只用三丈六尺白布纏身。

3、一律平等。回族在處理喪事上,無論是地位較高的掌權者。有一定影響和威望的阿訇、學者,還是普普通通的教民,鰥寡孤獨無人照料的人;不管是長壽的百歲老人,還是呀呀學語的幼兒,均無貧富貴賤之分,大小之區別,一律平等。

4、有自己的場地。不管是回族聚居區,還是與漢族雜居區,都有自己圈好的墳地,決不允許別的民族人往裡埋葬,也不到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墳地去埋。

擴充套件資料

回族忌火葬的習俗至今也未改變。

據瞭解,回族有這樣的傳說,說火刑是安拉使用的,只有安拉掌握這個權力,一般人不能用。還說,火刑是罪人死後受刑的地方。另外,還說,伊斯蘭教處理死人不用火刑。

回族由於受伊斯蘭教的影響,逐步形成了人死後忌火葬的習俗。

6樓:匿名使用者

回族的葬禮,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 無論是回族聚居區,還是回漢雜居區,總起來看,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實行土葬,忌火葬。回族實行土葬,傳說是根據伊斯蘭教關於安拉造化人類始祖阿旦,是由上上造成,死後仍歸於土上而來的,有「入土為安」之說。回族有句俗語說:

「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回回。」這就充分說明了叵族實行土葬, 並且死在**就埋在**。

土葬是少數民族和一部分漢族當中普遍實行的一種葬法,它的型別有好幾種。回族的土葬法跟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除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外)的土葬有著本質的區別。 回族的土葬不用棺槨, 由來已久,且至今還保持著。

清咸豐時回族宗教學者藍熙所將 《天方正學》說;「清真殯葬,不需棺槨,以身歸土。因其清淨也。」《陳江雁溝裡丁氏族譜·感紀舊聞》記載,回族喪葬是「殯不以木」。

現在回族人亡後,仍不用棺槨,只是用木板或水艇等來安放屍體,葬後再拿回木板或木匣。

回族忌火葬的習俗至今也未改變,回族為什麼忌火葬呢?據瞭解,回族有這樣的傳說,說火刑是安拉使用的,只有安拉掌握這個權力,一般人不能用。還說,火刑是罪人死後受刑的地方。

另外,還說,伊斯蘭教處理死人不用火刑。回族由於受伊斯蘭教的影響,逐步形成了人死後忌火葬的習俗。

第二,主張速葬。回族的喪葬根據伊斯蘭教「三日必葬」的規定,一般是早上死,下午埋,晚上死,次日早上埋,最多不能超過三天。個別特殊情況的,也有第四天埋的。

清代初回族著名宗教學者劉智在《天方典禮擇要解喪葬篇》說:「按聖教,翌日必葬。蓋謂屍以入土為安,不得久停」。

泉州回族《丁氏族譜祖教說》在反映明朝嘉靖年間丁家喪葬習俗時說,這裡的回族習俗多年來一直是「葬不過三日」。避免停屍過長,腐爛發臭,以保持衛生。

第三,從儉節約。回族由於受伊斯蘭教 「葬必從儉」的影響,在處理喪事上,主張薄葬,提倡儉省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回族有一句俗語:

「死後鋪金蓋銀,不如生前厚養孝順。」所以,現在回族辦喪事,一是不用棺,只用三丈六尺白布纏身。回族這種從儉習俗,不僅現在這樣,過去也是比較注意的。

如泉州回族《丁氏家譜說》,回族亡者 「殮不重衣」,這就明確了回族人死後不穿戴各種衣服等。二是不設靈位,不搞繁文縛節;出殯儀式簡單、安靜,不僱用吹鼓手吹吹打打,也不講究任何排場,埋葬不用殉弊物,不搞什麼紙車紙馬、童男意女等紙涪。送葬中禁止擺設任何祭品,不舉行任何祭典。

第四,一律平等。回族在處理喪事上,無論是地位較高的掌權者。有一定影響和威望的阿訇、學者,還是普普通通的教民,鰥寡孤獨無人照料的人;不管是長壽的百歲老人,還是呀呀學語的幼兒,均無貧富貴賤之分,大小之區別,一律平等。

都是在阿匐的引導下,用水沖洗後,白布纏身,舉行殯禮,最後將屍體抬往墓地安葬。

第五,有自己的場地。不管是回族聚居區,還是與漢族雜居區,都有自己圈好的墳地,決不允許別的民族人往裡埋葬,也不到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墳地去埋。在回族聚居區,有的為了就近方便,還根據地域、家族等情況,分幾個墳地。

回族不信風水,只要乾燥、平穩的地方就可作墳地。凡是回族都可以埋在一起,各佔一穴地,反對多佔地盤。

**人死後的五種葬法

在中國人死後有多少種葬法?

7樓:維真

在中國,人死後基本有四種葬法:

1、土葬:將逝者收斂在棺木裡下葬,墓穴直上直下。(回民墓穴需要打一個偏洞)。

2、火葬:由於城市土地逐漸減少,國家提倡火葬,並頒佈了法律法規。

3、水葬:在海中航行,尤其炎熱的夏天,把死者拋入海中。

4、在雲南、貴州、廣西等地,還有懸棺,為的是防止河水沖刷和盜墓。

5、**:在**少數民族地區的一種葬法,天上的鷹將人吃完。

8樓:匿名使用者

水葬。土葬。喂鷹。。。。。。。。。。。。

我國人死後有哪幾種安葬方式呢?

9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傳統社會的安葬方式主要有土葬、懸棺葬、

塔葬、衣冠冢及火葬、水葬、**。

一、 土葬

土葬是中國古代最標準的葬式,也是世界流行最廣的葬式。華夏之民歷來是一個定居的農業民族,又歷奉偶像崇拜。「非土不立」,以土地為生命之本;土居五行之中,是一個最穩定、最可靠的基礎。

因此,將死者裝入棺中(「千年屋」)、葬入土中是使靈魂得到安息的最好地方,也是地上生活的自然延伸。故舊有俗語「入土為安」。

二、懸棺葬

分佈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是我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奇特的葬俗,懸棺葬的葬地都選在面臨江河湖海的絕壁高崖上,在懸崖峭壁上打洞釘木樁,將棺木置入木樁上;或將棺木放在天然或人工鑿成的懸崖洞之中。

其葬具有兩類:一類為一般棺材;另一類為船棺,長度為2~3米,寬約半米多,形體似一隻船,分為頭、尾和倉3部分,頭尾翹起,倉為棺柩,安放屍體。對懸棺葬的文化解釋不一。

其中有人認為,這與這些居民的臨水生活條件相關。

此外,屍體放在懸巖絕壁的高處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防止人、獸的侵擾;人們可能還以為「彌高者以為至孝」,還相信把懸棺置於巖上,「子孫高顯」,萬事趨吉。這些民族希望通過這種方法讓祖先的靈魂來保佑、降福於他們。

三、塔葬

佛塔用以收藏僧人「舍利」。舍(sè)利,佛教稱釋迦牟尼遺體火化後結成珠狀的東西,佛教徒視為佛祖靈魂所在,奉為神聖之物。後來也指德行較高的僧人火化燒剩的骨頭。也稱舍利子。

僧人行火葬,一般僧人的骨灰有時也安放於塔中,是謂塔葬。塔多為單層,如5、7、9、11、13層,絕少有雙層的,這是受中國奇數為「陽」、偶數為「陰」數文化的影響,陽為剛健,陰為柔弱。

現在,**如**、班禪一類高僧去世後,遺體經過防腐處理後(有時還塗金身)全身葬於專建的塔中,為中國現在所僅見的塔葬方式。

四、衣冠冢

衣冠冢,即葬有死者的衣冠等物品,而並未葬有死者遺體的墓葬。這是因為死者的遺體無法找到,或已葬在另一處,再於此地設衣冠冢以示紀念。

明末袁崇煥,于山海關前線屢挫清兵,清人使反間計,明崇禎帝上當(其中夾雜著朝廷黨爭),將袁凌遲處死,不久明朝亡國。後人憐一代英雄如此冤死,在北京為立衣冠冢,至今猶存。沿海地區,人們對於出海遇難者,也以其衣冠等物建衣冠冢。

孫中山先生2023年3月12日逝世於北京,靈柩暫厝於北京西山碧雲寺後金剛寶座塔中。2023年移葬南京,衣冠則葬於香山碧雲寺,此亦為衣冠冢。

五、二次葬

二次葬,即將死者淺埋,隔一定時候再取出遺骨重新埋葬,有人又稱為洗骨葬、撿骨葬。它源於原始社會,最早在仰韶文化的墓葬中就有大量的發現,考古學上稱「二次葬」。先民對二次葬的認知原因尚不是很清楚。

現代人對它的一種解釋是,先民視靈魂寄居於骨頭而尤其是頭骨中,血緣關係近者,先淺埋待其軀體腐爛後,再將其骨頭葬於一起。

僧人火化後葬入塔中也相當於二次葬。現在,中國推行火葬,又擇地葬骨灰,建立骨灰墓地,實際上也是二次葬。

六、水葬

是中國古代南方一些少數民族曾流行過的喪葬形式。它是將死者投於水中,任其漂流,最終為魚鱉所食。這些民族一般都生活在深谷大河之畔,以漁業為生,他們視江河為自己生命的源泉與歸宿,因而棄死者於其中。

《南史•扶南國傳》:「死者有四葬,水葬則投之江流,火葬則焚為灰燼,土葬則瘞埋之,鳥葬則棄之中野。」由於這一葬式有汙水源,歷朝受到禁止,後來逐漸消失。

航海民族在海上若有人去世,棄屍體於海中是通行的葬式,以防止病菌感染,是謂海葬。

七、**

**,又名鳥葬或露葬,是我國歷史上一些少數民族奉行的葬式,其具體形式各異。**曾以藏族地區最為普遍,它的儀式是:人死後,覆以衣被,獻以酥油,延請喇嘛唸經超度。

出殯時送屍體至喇嘛寺,將屍體肢解並置於專設的**臺上以飼鷲鷹,以被食盡為吉祥,稱為「歸天」。因以喂鳥,故又曰「鳥葬」。我國古代,蒙古族、南嶺以南、契丹族都曾實行過**。

行鳥葬的民族,多以遊牧山地為生,其神話傳說也往往與猛禽大鳥有關。

八、火葬

火葬是一種處理屍體的方式,具體而言是以火把屍體燒成骨灰,然後安置在骨灰甕中、埋於土中、撒於水中或空中,甚至以火箭射上太空。

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其中以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火葬留下舍利子而聞名於世,世界各地的佛教徒紛紛效仿死後火葬的葬式,儒家、伊斯蘭教和**教則盛行土葬。自從二十世紀開始,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以節約稀少的耕地。

現時中國大陸的火葬比例為53%,美國為26%,英國為70%,日本則超過90%。

少數民族姓名問題,少數民族的名字

他們長的也象?隨著民族與民族間的融合,很多習俗都改變了 56個民族不都過年呢嗎?呵呵 你的意思是及百年之後,或者幾千年之後,你就會變成他們那樣,要不讓就是他們變成你這樣?算了吧,這個問題不值得 這個問題,要問他們自己了 不一定,也許他們是被同化的漢人,也許你說的那些姓氏在她們的語言中有其他意思。如壯...

怎樣介紹少數民族,關於少數民族的資料

有很多,你說介紹那種民族?關於少數民族的資料 少數民族是指多民族國家中除主體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除主體民族漢族以外的其餘55個法定民族均是少數民族 佔總人口的。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口密度與內地沿海漢族地區比較,差距懸殊。少數民族的兩個特點 第一,小聚居和大雜居。少數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 ...

中國少數民族優秀文化都有哪些,中國少數民族都有哪些

中國少數民族優秀文化有蒙古族長調民歌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藏戲 貴州侗族大歌 羌年和赫哲族伊瑪堪說唱等。1 蒙古族長調民歌 蒙古語稱其為烏日汀道,意即長歌。蒙古族長調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時期就已經存在,它與草原 遊牧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是蒙古族生產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標誌性展示。其特點為字少腔長 高亢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