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尼卡。誰能提供大,格爾尼卡。誰能提供資料大約800字

2021-04-23 20:47:27 字數 5515 閱讀 7603

1樓:匿名使用者

反戰的思想,反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畫中的內容都反映了大戰對人們的傷害和影響。

格爾尼卡的詳細資料和畢加索的背景,謝謝!

2樓:匿名使用者

《格爾尼卡》,畢加索作,2023年,布面油畫,305.5×782.3釐米,普拉多博物館藏。

格爾尼卡這部作品中燈代表什麼

3樓:我考完了看

把燈比做眼鏡,代表歷史將記錄這一切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燈為"邪眼"代表審訊室的燈光,和敵人的探照燈

5樓:匿名使用者

代表光明,但燈泡就像一個人哭泣的眼睛,寓意著人們期盼光明的心情

畢加索名畫《格爾尼卡》畫面的詳細內容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格爾尼卡》是畢加索最著名的作品,描繪西班牙內戰時期格爾尼卡被德軍轟炸機轟炸為平地的慘景。

前日,30名專家對畢加索名畫《格爾尼卡》做了分析,其中有129處細節發生了變化,他們認為,《格爾尼卡》如果再無限制地到處做展覽將被徹底損毀。

《格爾尼卡》是畢加索最著名的作品,描繪的是西班牙內戰時期。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這幅反戰名畫曾在世界各地展出,此後又在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待過一段時間,據專家說,大部分的損毀是在畫從牆壁上取下來,捲起打包搬運時造成的。

目前,在這幅畫是否要運往格爾尼卡的問題上,西班牙博物館界更是吵得不可開交,巴斯克地區堅持要求展出這幅畫,如果永久收藏不行,那就做短期展覽。

同病相憐

畢加索三名畫被劫後失蹤

相對《格爾尼卡》,另三幅畢加索的作品雖然也遭遇了不幸。上週巴西**找到了上月在光天化日下劫走的畢加索名畫《畫家和模特》,不過,一同被劫的另三幅名畫依舊不知去向。

6月12日,三名劫匪在光天化日之下闖入巴西聖保羅博物館,搶走了畢加索的《畫家和模特》、《米諾陶洛斯、酒鬼和女人》以及另外兩名巴西知名畫家的作品,總價值約在63萬美元左右,另外三幅被盜油畫依舊不知去向。

7樓:紅粉娃娃

2023年4月26日,德國法西斯的飛機對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進行狂轟濫炸。畢加索聽到這個訊息之後義憤填膺,放棄了原本創作的一幅作品,轉而用六週時間就將此畫完成。此畫不是用寫實的手法進行報道,而是採取象徵性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戰爭的罪惡和法西斯的暴行。

一種史詩般的悲壯觸動著觀眾的視覺和心靈。因此,這幅畫成為20世紀美術史上極其重要的作品。

憤怒的畫家畢加索,揮筆創作了大型油畫《格爾尼卡》。七十年過去,這幅傑作已經成為警示戰爭災難的文化符號之一,也使格爾尼卡的悲劇永遠留在了人類傷痕累累的記憶中。

畫面裡沒有飛機,沒有炸彈,卻聚集了殘暴、恐怖、痛苦、絕望、死亡和吶喊。被踐踏的鮮花、斷裂的肢體,號啕大哭的母親、仰天狂叫的求救,斷臂倒地的男子、瀕死長嘶的馬匹……這是對法西斯暴行的無聲控訴,撕裂長空。畫家以半抽象的立體主義手法,以超時空的形象組合,打破了空間界限,蘊含了憤懣的**,成就了史詩的悲壯;在支離破碎的黑白灰色塊中,散發著無盡的陰鬱、恐懼,折射出畫家對人類苦難的強大悲憫。

8樓:匿名使用者

帕勃洛.畢加索(1881-1973)是立體派繪畫的旗手,然而,他的意義不僅在此,他是歐洲現代美術的大師,是本世紀的藝術偉人。他的藝術影響了各種流派的產生和發展,但他自己卻不侷限於某一流派。

他不斷創新,從未滿足過,終生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各種藝術形式。他一生創作的油畫、版畫、雕塑、素描、拼貼等各種形式的作品有六萬多件。2023年初,畢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國的委託,為巴黎世界博覽會的西班牙館創作一幅裝飾壁畫。

構思期間,2023年4月26日,發生了德國空軍轟炸西班牙北部巴克斯重鎮格爾尼卡的事件。德軍三個小時的轟炸,炸死炸傷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爾尼卡化為平地。德軍的這一罪行激起了國際**的譴責。

畢加索義憤填膺,決定就以這一事件作為壁畫創作的題材,以表達自己對戰爭罪犯的**和對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於是這幅被載入繪畫史冊的傑作《格爾尼卡》就此誕生了。這幅畫運用立體主義的繪畫形式,以變形、象徵和寓意的手法描繪了在法西斯獸行下,人民驚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慘情景。

畫面左側,一位悲痛欲絕的母親懷抱因戰爭而死去的嬰兒仰天哭喊,她的身後立著一個恐怖的牛頭,牛臉上流露出殘忍的獰笑。根據畢加索曾在其他繪畫作品中以牛頭表示**的習慣分析,這個牛頭代表了法西斯的殘暴和黑暗。畫的中間部分,一匹被刺傷的馬昂頭張著嘴,發出哀鳴,據畫家本人說,這匹馬象徵西班牙人民,它代表受難的西班牙。

馬的身下躺著一名死去的戰士,他的右手握著被折斷的劍,劍旁有一朵鮮花,這朵花是對死去戰士的悼念。一個婦女從窗子裡探出身體,右手舉著一盞油燈,油燈的左上方有一盞像眼睛似的電燈,燈光像鋸齒一樣射向四周,這些象徵揭露,畫家要將這一切罪惡和黑暗置於光照之下,讓全世界都明瞭。畫面右側,表現了由於轟炸,一個女人從樓上跌下,她舉著雙手,抬頭向上呼救。

整幅畫用黑白灰三色繪成,錯綜複雜的黑白灰色塊造成畫面陰鬱、恐怖,不規則的線條形成的角和弧的交錯,給人一種支離破碎和動亂的感覺,畫面沉重又壓抑,充滿了悲劇氣氛。這幅畫控訴了法西斯的罪惡,對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表示了悲哀和同情。這幅畫曾到挪威、英國、美國各地展出,反響非常強烈.

9樓:匿名使用者

乍看起來,這幅畫在形象的組織及構圖的安排上顯得十分隨意,我們甚至會覺得它有些雜亂。這似乎與轟炸時居民四散奔逃、驚恐萬狀的混亂氣氛相一致。然而,當我們細察此畫,卻發現在這長條形的畫面空間裡,所有形體與影象的安排,都是經過了精細的構思與推敲,而有著嚴整統一的秩序。

雖然諸多形象皆富於動感,可是它們的組構形式卻明顯流露出某種古典意味。我們看見,在畫面正**,不同的亮色影象互相交疊,構成了一個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軸,恰好將整幅長條形畫面均分為兩個正方形。而畫面左右兩端的影象又是那樣地相互平衡。

可以說,這種所謂金字塔式的構圖,與達芬奇(最後的晚餐)的構圖,有著某種相似的特質。另外,全畫從左至右可分為四段:第一段突出顯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強調受傷掙扎的馬,其上方那盞耀眼的電燈看起來好似一隻驚恐、孤獨的眼睛;第三段,最顯眼的是那個舉著燈火從窗子裡伸出頭來的「自由女神」;而在第四段,那個雙臂伸向天空的驚恐的男子形象,一下於就把我們的視線吸引,其絕望的姿態使人過目難忘。

畢加索以這種精心組織的構圖,將一個個充滿動感與刺激的誇張變形的形象,表現得統一有序,既刻畫出豐富多變的細節,又突出與強調了重點,顯示出深厚的藝術功力。

在這裡,畢加索仍然採用了剪貼畫的藝術語言。不過,畫中那種剪貼的視覺效果,並不是以真正的剪貼手段來達到的,而是通過手繪的方式表現出來。那一塊疊著另一塊的「剪貼」圖形,僅限於黑、白、灰三色,從而有效地突出了畫面的緊張與恐怖氣氛。

這幅畫中給人印象深刻的「點燈眼」、和「比目牛」成為日後畢加索的代表形象。

10樓:匿名使用者

詳細資料參考

畢加索的格爾尼卡的馬代表是什麼

11樓:柔軟的堅果

上美術課時老師講過,公牛象徵**,受傷的馬象徵受難的西班牙,閃亮的燈火象徵光明

畢加索的《格爾尼卡》

12樓:匿名使用者

運用象徵性手法表現出悲劇氣氛.是一幅抽象畫.構圖:鬆散零亂,象轟炸後支離破碎的景象.

色彩:黑、白與灰色給人陰森恐怖的感覺,烘托出悲慘的氣氛.

方法:抽象與象徵性相結合,表達作者對法西斯暴行表示強烈**.

《格爾尼卡》是畢加索作於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響及歷史意義的傑作.它用象徵性的藝術手法對30年代西班牙內戰期間德國納粹空軍轟炸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殺害數千無辜平民百姓的事件進行了控訴,有力揭露了戰爭的罪惡和法西斯的暴行.

2023年,西班牙的格爾尼卡小鎮為德國法西斯空軍夷為平地,他聞訊後極為憤慨,就為巴黎世界博覽會西班牙館畫了《格爾尼卡》這幅壁畫,對法西斯暴行表示強烈**。此畫結合立方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表現痛苦、受難和獸性:畫中右邊有一個婦女舉手從著火的屋上掉下來,另一個婦女衝向畫中心;左邊一個母親與一個死孩;地上有一個戰士的屍體,他一手握劍,劍旁是一朵正在生長著的鮮花;畫**是一匹老馬,為一根由上而下的長矛刺殺,左邊有一頭舉首顧盼的站著的牛,牛頭與馬頭之間是一隻舉頭張喙的鳥;上邊右面有一從視窗斜伸進的手臂,手中掌著一盞燈,發出強光,照耀著這個血腥的場面。

全畫用黑、白與灰色畫成。這幅畫描繪了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遭德軍飛機轟炸後的慘狀 .

13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用心可以感受到 畢加索對 暴行的憤怒 對戰爭的紕漏~ 憤慨而憂傷!

14樓:舒曼麗鮮可

《格爾尼卡》,畢加索作,2023年,布面油畫,305.5×782.3釐米,普拉多博物館藏。格爾尼卡

畢加索雖然熱衷於前衛藝術創新,然而卻並不放棄對現實的表現,他說:「我不是一個超現實主義者,我從來沒有脫離過現實。我總是待在現實的真實情況之中。

」這或許也是他選擇畫《格爾尼卡》的一個重要原因吧。然而他此畫的對於現實的表現,卻與傳統現實主義的表現方法截然不同。他畫中那種豐富的象徵性,在普通現實主義的作品中是很難找到的。

畢加索自己曾解釋此畫影象的象徵含義,稱公牛象徵**,受傷的馬象徵受難的西班牙,閃亮的燈火象徵光明與希望……。當然,畫中也有許多現實情景的描繪。畫的右邊,一個婦女懷抱死去的嬰兒仰天哭號,她的下方是一個手握鮮花與斷劍張臂倒地的士兵。

畫的左邊,一個驚慌失措的男人高舉雙手仰天尖叫,離他不遠處,那個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樣地倉惶,以致她的後腿似乎跟不上而遠遠落在了身後。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難者的真實寫照。

畫中的諸多影象反映了畫家對於傳統繪畫因素的吸收。那個懷抱死去孩子的母親影象,似乎是源自哀悼**的聖母像傳統;手持油燈的女人,使人聯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個高舉雙手仰天驚呼的形象,與戈雅畫中愛國者就義的身姿不無相似之處;而那個張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則似乎與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某些戰爭畫中的形象,有著姻親關係。由此可以看出,畢加索不僅是一位富於叛逆精神的大膽創新者,同時也是一位尊崇和精通傳統的藝術家。

乍看起來,這幅畫在形象的組織及構圖的安排上顯得十分隨意,我們甚至會覺得它有些雜亂。這似乎與轟炸時居民四散奔逃、驚恐萬狀的混亂氣氛相一致。然而,當我們細察此畫,卻發現在這長條形的畫面空間裡,所有形體與影象的安排,都是經過了精細的構思與推敲,而有著嚴整統一的秩序。

雖然諸多形象皆富於動感,可是它們的組構形式卻明顯流露出某種古典意味。我們看見,在畫面正**,不同的亮色影象互相交疊,構成了一個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軸,恰好將整幅長條形畫面均分為兩個正方形。而畫面左右兩端的影象又是那樣地相互平衡。

可以說,這種所謂金字塔式的構圖,與達芬奇(最後的晚餐)的構圖,有著某種相似的特質。另外,全畫從左至右可分為四段:第一段突出顯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強調受傷掙扎的馬,其上方那盞耀眼的電燈看起來好似一隻驚恐、孤獨的眼睛;第三段,最顯眼的是那個舉著燈火從窗子裡伸出頭來的「自由女神」;而在第四段,那個雙臂伸向天空的驚恐的男子形象,一下於就把我們的視線吸引,其絕望的姿態使人過目難忘。

畢加索以這種精心組織的構圖,將一個個充滿動感與刺激的誇張變形的形象,表現得統一有序,既刻畫出豐富多變的細節,又突出與強調了重點,顯示出深厚的藝術功力。在這裡,畢加索仍然採用了剪貼畫的藝術語言。不過,畫中那種剪貼的視覺效果,並不是以真正的剪貼手段來達到的,而是通過手繪的方式表現出來。

那一塊疊著另一塊的「剪貼」圖形,僅限於黑、白、灰三色,從而有效地突出了畫面的緊張與恐怖氣氛。

評析畢加索名畫格爾尼卡畢加索名畫《格爾尼卡》畫面的詳細內容是什麼?

油畫 格爾尼卡 是立體主義的領導人畢加索作於20世紀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響及歷史意義的傑作。此畫是受西班牙共和國 的委託,為1937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西班牙館而創作,是表現戰爭題材且具有紀念意義的作品。畫中表現的是1937年納粹德國空軍瘋狂轟炸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的暴行。作為一個具有強烈正義...

格爾尼卡作品賞析,格爾尼卡的畫作賞析

格爾尼卡 是立體派代表人物畢加索的代表作品,畫面描繪了反法西斯大戰期間侵略者轟炸西班牙格爾尼卡小鎮後淒涼 悽慘的畫面。圖中有象徵著侵略者的壯牛,有象徵格爾尼卡小鎮的一匹受傷的馬等等。體現了畢加索當時對光明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畢加索在畫中還勾勒了 自由女神第二代 等象徵,有效的突出了畫面的緊張與...

畢加索的《格爾尼卡》畢加索名畫《格爾尼卡》畫面的詳細內容是什麼?

運用象徵性手法表現出悲劇氣氛.是一幅抽象畫 構圖 鬆散零亂,象轟炸後支離破碎的景象.色彩 黑 白與灰色給人陰森恐怖的感覺,烘托出悲慘的氣氛.方法 抽象與象徵性相結合,表達作者對法西斯暴行表示強烈 格爾尼卡 是畢加索作於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響及歷史意義的傑作.它用象徵性的藝術手法對30年代西班牙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