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中國人都幹什麼,端午節要幹什麼

2021-04-22 09:07:32 字數 4112 閱讀 8196

1樓:天狼

端午節為每年抄農曆五月

bai初五,又稱端陽節、du午日節、五月節等zhi;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dao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

你問的應該是習俗吧。至於幹什麼我在加班!

2樓:匿名使用者

吃粽子、賽龍舟、

掛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節要幹什麼

3樓:叫那個不知道

端午節要扒龍舟、掛艾草與菖蒲、食粽、拴五色絲線、打午時水。

各地習俗

1、端午節在廣東自古就是熱鬧隆重、喜慶洋洋的節日。廣東端午節習俗甚多,主要有扒龍舟、食粽、插艾草、睇龍船、龍船飯、龍點睛、拜神祭祖、祈福消災、打午時水、聚午宴、放紙鳶、洗草藥水、浸龍舟水等等。廣東人過端午節很有節味,節俗內容豐富。

南方江河水網縱橫,水上競技活動歷史悠久。

2、江蘇的端午習俗除了划龍舟外,還有節日裝飾則的五毒圖、菖蒲與艾葉、鍾馗像、纏臂的綵線,掛絲線粽、穿五毒衣、戴香包等。節日飲食主要有粽子、雄黃酒、五黃宴等。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3、浙江的端午習俗,吃粽子、祭龍王、競龍舟、懸菖蒲艾葉、拴五色絲、飲雄黃酒、吃五黃、佩香包、採百草等是比較普遍的習俗,但各地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端午節起源與習俗源自中國南方江浙一帶,主要習俗有賽龍舟、吃粽子、懸艾葉菖蒲等。南方地區端午節習俗儲存較完善,也較北方地區氣氛濃厚,各地紛紛舉辦各種規模的賽龍舟活動,家庭也都包粽子全家同吃,雖然不一定代表紀念屈原的意義,但這種習俗一直保留著。家人給孩子手腕纏繞五彩絲線,傳說可以續命,祈盼長命多福。

4樓:富克納斯包裝製品廠

1.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2.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3.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4.懸艾葉菖蒲:民諺說: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5.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

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6.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係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闢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闢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

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類似還有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遊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5樓:山有嘉卉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

節日起源:吳越地區對龍圖騰的崇拜與信仰,屈原,伍子胥等節日活動:賽龍舟、端午食粽、掛艾草菖蒲等

節日飲食:粽子、雄黃酒、五黃等。

6樓:華實藥業****

端午節是全年四大節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

毒時,居三毒之端。端午節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個熱天的開端,五毒蛇開始活躍,鬼魅魍魎也會猖獗,這些都會給人特別是會給無所顧忌又無抵抗能力的孩子帶來災難

7樓:匿名使用者

划龍舟、吃粽子、插艾稿、佩香袋、點艾條、聚午宴、扒龍舟、盪鞦韆、

8樓:匿名使用者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

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

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遊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中國人過端午節主要目的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拜傳統佳節所賜,6月又迎來一個小長假。對於端午節,最激動的可能還是粽子商,終於賣粽子也可以像賣月餅那樣,一年有一次發財的機會了。於是,長期以來只有幾元一個的粽子,也在市面上出現了天價品種,餡料有鮑魚、魚翅不一而足。

但是經過了清明、五一兩次不長不短的假日,大多數人有點納悶,這三天到底該幹什麼?去旅遊時間不夠長,走親戚又嫌太頻繁。尤其是端午節,人們很難想起來,在這個節日除了吃粽子還有什麼特殊活動。

而清明還可以掃墓踏青,中秋可團圓賞月。

如果說韓國人把端午祭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侵犯了中國人的專利,不如說中國人把端午代表的意義遺忘得太久,以至於現在的年輕人連粽子也不會包,更談不上喝雄黃酒防傳染病,掛艾草薰蚊蟲這樣一些端午舊俗了。

回想百年千年之前,中國人的端午未必放假,但是每到此時,家家戶戶包粽子、看賽龍船。他們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在今湖南省東北部)而死的屈原大夫,他苦諫楚懷王勿入秦不果,憾朝中群小肆囂而自投汨羅江,楚民為護屈原之軀不為大魚所噬,乃裹粽餵魚,而演變為後世之賽龍舟及包粽子。這位愛國詩人代表著傳統士大夫的崇高情操——忠貞、愛國。

時隔數千年,現代中國把端午節設為全民休假日,其目的之一應該就是希望傳統文化精神,可以在人們的空餘時間中復興。清明和中秋,都是中國人對家的眷戀之情而凝聚的節日,而端午則是這種精神的延伸,從愛家到愛國,構成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三天的假日只是復興傳統假日的開始,還需要更多的努力來重新喚起人們的文化記憶。好在有了這個開始,即使是天價的粽子也在提醒食客,過端午節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傳承我們的民族文化。

11樓:緋色的星期五

就是為了紀念屈原。因此人們便在端午節這一天吃粽子······不好意思,我才十一歲,只能答到這兒。。。

端午節應該幹什麼,端午節要幹什麼?

你自己知道還問 端午節當然是團圓然後吃粽子啊 不過你不覺得年年這樣很煩嗎 所以今年端午節 我想帶著父母 一起去旅個遊 大家在一起的感覺很好 然後再賣粽子葉 家裡人一起包粽子 一起看電視 吃粽子感覺超爽 賽龍舟 吃粽子 剩下的我就不知道了。賽龍舟 吃粽子 掛艾葉 飲雄黃酒 佩香囊 當然是一家人聚一下吃...

為什麼要過端午節 端午節該幹什麼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起源端午節源於對惡日 即農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 的禁忌,也是祭龍的節日,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雖然中國的端午節常視為紀念楚國詩人屈原與吳國忠臣伍子胥的節日,但不少...

端午節為什麼叫端午節,端午節為什麼要叫端午節?

端午從字面上還有 端五 重五 重午 等名稱。端 古漢語有開頭 初始的意思,稱 端五 也就如稱 初五 風土記 裡說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個五日,頭一個五日就是 端五 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 歲時廣記 雲 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