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為1 25000的地形圖圖上方格的長寬分別是多少釐米

2021-04-20 01:08:06 字數 1888 閱讀 7022

1樓:匿名使用者

用實際長寬分別乘1/25000

2樓:匿名使用者

圖上距離除以實際距離等於比例尺

1:500,1:1000,1:2000等地形圖的比例尺精度分別是多少

3樓:就是月醬

1:bai500,1:1000,1:2000等地形圖的比du例尺精度分別是zhi0.05m,0.1m,0.2m。

確定測圖dao比例尺的主要因素是在回圖上需要表示的答最小地物有多大;點的平面位置或兩點距離要精確到什麼程度,為此就需要知道比例尺精度,

通常人眼能分辨的兩點間的最小距離是0.1mm,因此,把地形圖上0.1mm所能代表的實地水平距離稱為比例尺精度。

測繪1:1000比例尺的地形圖時,地面上量距的精度為0.1mm×1000=0.

1m。拓展資料: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

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圖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一般來講,大比例尺地圖,內容詳細,幾何精度高,可用於圖上測量。小比例尺地圖,內容概括性強,不宜於進行圖上測量。

4樓:匿名使用者

通常人眼抄能分辨的兩點間的最小距離是0.1mm,因此,把地形圖上0.1mm所能代表的實地水平距離稱為比例尺精度。 用公式表示為:ε =0.1 m,m為比例尺的分母。

1:500,的比例尺精度是:0.

1x500=501:1000,的比例尺精度是:0.

1x100=1001:2000,的比例尺精度是:0.

1x2000=200

1:50000比例尺的地圖,圖上一釐米實際現地距離是多

5樓:等待楓葉

圖上一釐米實際現地距離是500米。

解:令比例尺1:50000是圖上一釐米比x米。

因為1米=100釐米,那麼x米=100x釐米。

那麼可列比例方程為,

1:50000=1釐米:100x釐米

解方程可得x=500

即比例尺1:50000是圖上一釐米表示500米。

擴充套件資料:1、比例尺的使用方法

根據地圖上的比例尺,可以量算圖上兩地之間的實地距離;根據兩地的實際距離和比例尺,可計算兩地的圖上距離;根據兩地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可以計算比例尺。

2、比例的性質

若a:b=c:d(a、b、c、d≠0),該比例則有如下性質。

(1)比例的基本性質

ad=bc,即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2) 交換律

交換比較,結果仍然相等,即b:a=d:c、 a:c=b:d、c:a=d:b

(3)結合律

a:(a+b)=c:(c+d) ( a+b≠0,c+d≠0)、 (a-b):(a+b)=(c-d):(c+d) ( a+b≠0,c+d≠0)

6樓:橋樑abc也懂生活

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1÷1/50000=50000釐米=500米比例,數量之間的對比關係,或指一種事物在整體中所佔的分量,還是技術製圖中的一般規定術語,是指圖中圖形與其實物相應要素的線性尺寸之比.在數學中,比例是一個總體中各個部分的數量佔總體數量的比重,用於反映總體的構成或者結構.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甲數比乙數是3:1

甲如果是3,乙就是1

甲如果是9乙就是3

甲如果是3a,乙就是a

7樓:魑魅魍魎寅

就是50000釐米=500米

8樓:匿名使用者

1釐米×50000=50000釐米=500米

圖A比例尺為1 10000000,圖B是圖A放大了四倍後的新圖,則圖B的比例尺為多少?為什麼

圖b是圖a放大了四倍後的新圖 按這個說法,是圖形放大為4倍,圖形裡的線條的長度是放大為2倍,因此,圖b的比例尺應該是 1 5000000。整體放大,比例尺不變!依然還是1 10000000 這種放大,是把整個圖形變大了,但是比例尺並沒有變,還是1 1000000 圖b的比例尺為 1 10000000...

1 50000比例尺地形圖上的外圖廓上標有的數字是什麼意思?勞煩各位指點

圖廓內標註的是大地經緯度座標值,縱向為緯度值b,橫向為經度值l。經緯網最西南角在北緯24度30分,東經114度15分。圖廓外標註的是投影平面直角座標值,縱向為x座標值,橫向為y座標值,單位為公里。如圖紅圈中x座標值為2715km 2715000m,為該點到赤道的距離。y座標值為19830km 198...

地形圖邊上的數字是什麼意思地形圖邊上的數字是什麼意思

地形圖邊上的數字種類繁多,要與周圍的符號結合起來才能判斷數字的意思。看地形圖口訣 地圖方位 面對地圖看,上北下是南,左西右為東,地圖方位已辯明。地圖符號顏色識別 綠為林地藍為水,地貌 公路棕色繪 其它符號都用黑。等高線顯示地貌特點 等高閉合是規律,彎曲形狀象現地,線多山高線少低,坡陡線密坡緩稀。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