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挺喜歡佛教的,我想讓自己成為佛教徒,我要怎麼做,要尊尋哪些戒律

2021-04-19 09:29:51 字數 5942 閱讀 9009

1樓:匿名使用者

看您自己的發心

首先,您先去寺院聯絡進行三皈依,也就是皈

依三寶,然內後看自己的容情況持戒,居士一般都是五戒,也就是殺盜淫妄酒。這五戒,可以選擇性的持其中的幾種。

重點是正信佛教,有正知正見,既要和普通的拜拜佛菩薩像的信士有所區別,增進一層,了達經義,還要精進實修,這樣才能得到更多利益,也可以利益他人。

然後就是選擇法門,一門深入,還要多多的看經書,在信佛的前幾年,多讀一些**,基礎打好了,就再專修。

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隨喜你的發心。其次,你必須先搞清楚,自己為什麼要成為佛教徒

回,佛教有哪些地方吸引答你?最後,佛教是講究事理並證的,並非是 單純的道理層面的理解。事情也要做到位。

理事圓融無礙,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佛教徒。例如初期佛教**,出家的受沙彌戒,等到年齡資歷足夠之後,再受具足戒。成為正式的出家**。

在家修行的話,男子叫優婆塞,女子叫優婆夷。你可以自己選擇究竟是出家還是在家。看你的個人因緣了。

在家居士需要受持三皈五戒。五戒分別是 戒殺生,戒偷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飲酒。補充一下:

所謂的出家。這個家不是你現在心中的家庭。而是跳出三界輪迴的那個大大的家。

三界分別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只有潛心修行禪定工夫,才有可能跳出三界輪迴,不在五行中。這個難度還是很大的。

不是輕鬆就能證到的。具體的修行方法,可以閱讀《瑜伽師地論》。推薦你看下三界天人表。

瞭解下自己目前所處的情況。

3樓:匿名使用者

做到五戒十善就好了。佛教就是教導人棄惡從善,發慈悲心,捨己為人。。。。

4樓:j哥

佛教只是一個信仰,心中有佛就可以,不一定要遵循戒律。

5樓:倞剴

不能吃葷,不能近女色,不能跟別人有恩怨,慾望追求不要多,不跟人爭,佛家的人一心像善,信佛讓人開朗,沒煩心事,雖然我們做不到和尚那樣,但我們可以做善事,做我們能力所能及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在心中!

6樓:匿名使用者

1、先看佛經,學佛來初期推薦:《源心經》、《bai金剛經》、《壇經》、四部《du阿含經》zhi、《法華經》、《dao楞嚴經》、《華嚴經》、《地藏經》、《藥師經》、《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維摩詰經》等等;

2、初期看大德的書籍:虛雲大師的《禪修入門》、印光大師的《印光文鈔》等等;

3、行善積德看:《了凡四訓》、《餘淨意公遇灶神記》

7樓:lqj路飛不會飛

入了佛教貌似就不可以入黨了,上面那位說的對心中有佛即可,不必太過刻意,我姑姑一家信佛,但是貌似都沒有入佛教

從佛教的角度,我現在應該怎麼做?

8樓:匿名使用者

只考慮自己的得失,心情,自然是要麼踏入慾望和環境的舒服,要麼就玩去我執離欲然後消沉厭世。佛教除了放下執著,克服慾望之外,還講發菩提心,度天下眾生,這個心念可以說是很多菩薩駐世的動機。所以,對於這樣的疑惑,去試試看看自己能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如何對他人好,併發心為他人而不為自己的慾望,立刻就會充滿動力,因為你會覺得你做的事情都有意義。

這也合乎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如果不想平天下,何須修身精進呢?只執著自己的慾望啊,得失啊,小家子氣,難以稱為大丈夫。

所以,給自己樹立個不為自己,而為社會,世界,別人的理想,是給你精進心的根本。

9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首先要說明白幾個問題。

一,魔自心生,須從心滅。你說家庭環境讓你的慾望太大,從佛教的角度來講,你的六根受六塵所染,以至覆蓋精明元覺,但外因終究是不是決定事物的決定性因素,自己心未靜,肯定會背覺和塵,就像要想讓房間裡的灰埃落定,你就不能再去抖動贓物,要去除煩惱首要六根清淨,非禮勿視,非禮勿聽,「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是第一步。

二,佛教不強制壓抑慾望,但也不是放縱慾望。壓制慾望就像用石頭壓草,用火燒草,後果肯定會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當一個個念頭如潮水般湧來,如何辦哪?

要看住自己的真心,不要跟隨念頭跑,當一個念頭產生,立刻警覺,不要跟著再跑,這樣長期下去你才能真正控制自己的大腦,才知道什麼是真正自治。當知一切念頭"如露亦如電"。正是: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三,要學作佛,首要學會如何做人。 我們只是做自己應該做的,人在這世界有自己的責任,人生如戲,雖明白是戲,但仍然要演好自己的角色,但不住在自己的慾望上。就像在做夢時,我們覺得跟真實生活一模一樣,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在做夢,在夢中,我們為了蠅頭小利而爭,不亦樂乎,等醒來時候,才明白自己在做夢,也可笑自己竟然在爭那些虛幻的東西,誰能肯定現在我們不是在做夢那?

早晚有醒的一天啊。但是我們能借假修真。生活中做自己應該做的,讓自己的責任能夠完成,至於能不能暴富否,能萬世留名否那些並不在意,做完就忘,一笑便休,成功了不喜,失敗了不憂。

把人真正的作成了,才有資格談作佛。

建議你沒事了去佛教的網上看看吧,佛教不是消極的宗教,是一個讓人能夠正面面對人生,面對生死的世界觀與方**,祝你能夠早日解開心結,換句話說,誰綁著你那?

10樓:匿名使用者

3:1不要忘記耶和華的法則(注:或作「指教」),你心要謹守耶和華的誡命。

3:2 因為他必將長久的日子、生命的年數與平安加給你。

3:3 不可使慈愛、誠實離開你,要系在你頸項上,刻在你心版上。

3:4 這樣,你必在 神和世人眼前蒙恩寵,有聰明。

3:5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3:6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3:7 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

3:8 這便醫治你的肚臍,滋潤你的百骨。

3:9 你要以財物和一切初熟的土產尊榮耶和華。

3:10 這樣,你的倉房必充滿有餘,你的酒□有新酒盈溢。

3:11 你不可輕看耶和華的管教(注:或作「懲治」),也不可厭煩他的責備。

3:12 因為耶和華所愛的,他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

3:13 得智慧、得聰明的,這人便為有福。

3:14 因為得智慧勝過得銀子,其利益強如精金,3:15 比珍珠(或作「紅寶石」)寶貴,你一切所喜愛的,都不足與比較。

3:16 她右手有長壽,左手有富貴。

3:17 她的道是安樂;她的路全是平安。

3:18 她與持守她的作生命樹,持定她的,俱各有福。

3:19 耶和華以智慧立地,以聰明定天;

3:20 以知識使深淵裂開,使天空滴下甘露。

3:21 要謹守真智慧和謀略,不可使她離開你的眼目。

3:22 這樣,她必作你的生命,頸項的美飾。

3:23 你就坦然行路,不至碰腳。

3:24 你躺下,必不懼怕;你躺臥,睡得香甜。

3:25 忽然來的驚恐,不要害怕,惡人遭毀滅,也不要恐懼,3:26 因為耶和華是你所倚靠的,他必保守你的腳不陷入網羅。

11樓:匿名使用者

從你提出的問題來看,你顯然並非想信佛.也不可能像樓上所說,燒香打座之類.你是想用佛教的思想來讓自己心態好一點.

我對佛教也不甚瞭解,不過我覺得你的問題不一定非要用佛教來解釋.為什麼你會覺得上班累,人際關係累?從你的表述上看,你的能力也不差,只不過懶了一點,工作上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好,人際關係是不用太在意的.

為什麼會覺得沒有目標呢?因為你不主動啊.難道等著機會乖乖地跑到你身邊麼?

你應該主動做點什麼.

還有,你有一點抑鬱,本來就些情況並不是很嚴重,但是你想不開,可能你現實中的朋友也少,要不你找幾個朋友聊聊,或者找個地方玩玩就過去了.現實總有無奈和痛苦,應該像水一樣流過來又流過去,你也不希望痛苦來了就不走了吧.

你尋求佛教的解釋,也許你把佛教看的太重,看得太高.不過,即使從佛教的角度來說,我們活著也需要認命.你今天這個想不開明天那個想不開,還有時間做什麼事?

所以,好好做你該做的事吧,偶爾會頹廢會沮喪沒關係,忍忍就過去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回答如下:

1,你沒提示你的性別/年紀,所以不知道該具體給你什麼建議.

2,從你所說的情況分析,覺得你是個比較感性的人.

3,建議你有什麼狀況的話,可以去看看心理諮詢師.

再來回答,有關佛教的角度,

佛教裡邊要求**,不管是高僧大德,還是小比丘或者比丘尼,首先要認識到這個世界總體上是美好的.其次,要求大家能分析客觀上某些不好的情況,比如性格脾氣,比如慾念慾望等等,然後再從具體的每一個事情上分析這是如何而來的,該如何去消除.

其實,說起來,你就算入了佛教做**,勢必也不是個好**,因為你可能對佛教沒感情.

不過,有興趣的話,可以以後發訊息給我,或者qq聯絡.

補充一點:

樓主,去看心理諮詢師,並非是因為有什麼毛病而去看病,是因為他們更知道一些如何激勵的方法.

13樓:匿名使用者

從你的敘述看,你對佛教了解極少,如想知道答案,建議再更深的瞭解佛教。

14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人認為修佛最注重是修煉,提升自己的道,不注重他人的行為;有的人認為修佛中修行和度他人(也可說是行善)都是同等重要的過程,兩者不分輕重,我比較贊同後者,主要是從佛性的感覺上判斷的,如果是這樣的,如何理解《大疏》中佛傳道的一些假象呢?如在《大疏》的論介中有提到「人的概念中,大地就是平面的,太陽圍繞著大地而轉。雖然從現代人的角度而言,這些觀念是錯誤的,但在這些相對來說不是很關鍵的問題上,佛陀都不會與世人爭論。

不論地球是圓的還是平的,對希求解脫的人來說並不重要,對修行也不會有絲毫影響。因為這些都是小問題,佛也就無需與世人爭辯,但在重要的關鍵問題上,佛卻非常認真,力圖要推翻世人的錯誤觀點。譬如,我們始終認為有一個「我」的存在,對此,佛就不遺餘力地加以破斥。

佛的說法原則,是抓根不抓枝」以及「釋迦牟尼佛在不同場合談及當初自己是如何發菩提心,如何走上解脫道前後說法之間的偏差,一位**就曾問道:為何從前您說是在某尊佛前發心,現在又說在另一尊佛前發的心呢,而佛的解釋是「因為眾生的根基千差萬別,所以進入佛門的途徑也是各不相同的。在經由不同方法逐步將各類眾生引匯入門之後,最終的解脫道還是隻有一條」我個人的看法是為了讓一些**更容易的進入門道而歪曲真實的理論或抓根不抓枝從短期的效益來講是有意義的,但從長遠的意義來講是很不值得的,給後代學佛的**蒙上了一些不必要的陰影,任何學說抓的是研究中真實的理論,這是最本質的東西,從這些角度來講,佛在度他人這一方面做得不對或是不夠,如果正確的理解這種現象呢?

佛學中的弱點

沒錯,佛教確實存在弱點。而且曾經將就的以不同路線引領世人進入佛境的目的在今天都變味道了。都反而造成了世人的混亂。這一點是必須承認的。

從另一個角度也要說一下,佛學畢竟只是學問,因學習的人的情況不一樣而產生理解的不同畢竟廣泛存在。這也就會產生為什麼有些人入正道了,有些人努力半天也沒明白,有些人反而走向了反面。

但,值得指出的是。佛教也是和其他科學、其他哲學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是有時間和空間的侷限性的,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心靈去體會它對的地方。發而光大、不斷進化下去。

而不應該停留在前人的思想上叫勁!這一點到是現代的學者沒作到的地方,我感到很遺憾。但我想既然你也認識到這一點了,那我們就應該努力去解決,去想辦法讓不僅僅是佛教應該是更多的先人偉大哲學思想在今天得到辨正的昇華,得到凝練與提高,從而為人類造福。

這才是正道!

一些建議

1.人間一切是苦,一切思想是苦,有些苦我們能忍受,所以佛叫我們這個世界為堪忍。舉個例子,愛情都認為是甜蜜,其實深入觀察一下,愛情很苦,神魂顛倒。

只要是慾望,都是苦。所以成佛是沒有愛、取、有,離苦得樂,沒有生、老、病、死。

2.世間人們認為,慾望的滿足才是幸福,因此,不斷地在積極進取,和他人攀比,這是輪迴眾生的天性,叫做業力,這個業力有多大呢?舉個例子,地球的執行就是業力所為,想要改變人們的世俗想法,就象要讓地球停止轉動。

所以,人們認為佛門是消極、懶惰的世界觀,是逃避現實。所以這種世界觀很難為人們接受。其實,修行是大雄,是大丈夫所為,誰能做到當被肢解身體時,不起憎恨的心呢?

3.悟道的過程是漸悟,忽然頓悟,頓悟之後,對人生、世界再沒有困惑,因此沒有煩惱。因為知道有求皆苦。

4.我們每個人的心就是本體,就是道,是一切世界的創造者。精神永恆不滅,物質是生命的依報,通俗說就是生命的附屬品。

如何讓自己喜歡的人成為自己的女朋友

把你的名字改改 努力去追 勇敢說出來 行動是關鍵 光想人家就是別人女朋友咯 看看她是不是對你也有那麼點意思,這是其一 再仔細看看這個女孩子是不是真是你喜歡的型別,這是其二 接下來就是追吧,用你火熱的行動去打動她的心,沒問題,金誠所至,金石為開!先給她來點暗示,看看是否她也喜歡你,如果是就開始行動了,...

父母想讓我從事自己不喜歡的職業,怎麼辦

剛進社會你會發現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樣,勞動力在超過35以後,除非進入管理層,基本就告別高薪職業了,做任何一行都是這樣,沒有什麼好說的,家長無非就是想圖個穩,穩定才有生活質量,出去浪出去闖只能讓你體驗更加黑暗的社會以及遇到更多的機遇,當然,抓住了機遇可能功成名就,但是沒有抓住機遇無異就成了社會閒散人員,...

我想讓自己的心胸開闊點!!

1.首先要想清楚,一個人做到心胸開闊,不單單是為了別人好,也能給自己帶來快樂,減少鬱悶和憤恨。最主要的是,心胸開闊的人愈加容易在社會上取得成功。因為心胸開闊的人更利於抓住大局,更易於全面看待問題,更利於團結他人,更利於合作,更易於得到他人的幫助支援和擁護。2.學會寬容,懂得體諒。這是人的一生中極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