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鬥蟋蟀的陶器叫什麼,歷史上各朝代陶瓷器有什麼特點

2021-04-11 12:42:53 字數 5449 閱讀 7350

1樓:不曾明瞭

用來飼養鬥蟋蟀的器皿,叫做蟋蟀盆,也稱為蛐蛐罐。蛐蛐罐有瓷制、陶製

、玉製、石回制以及漆器制答

品。而最有價值的,是瓷制和陶製兩種。最早的蟋蟀罐都是由帝王指定的御窯和官窯燒製的,作為貢品專供皇室使用,極少傳至民間。

陶器的歷史

陶器歷史

2樓:起凡網路神捕

中國陶器歷史

3樓:匿名使用者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程序--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

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乾後,用火燒出來的,是泥與火的結晶。我們的祖先對粘土的認識是由來已久的,早在原始社會的生活中,祖先們是處處離不開粘土,他們發現被水浸溼後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晒乾後變得堅硬起來。對於火的利用和認識歷史也是非常遠久的,大約在205萬年至70萬年前的元謀人時代,就開始用火了。

先民們在漫長的原始生活中,發現晒乾的泥巴被火燒之後,變得更加結實、堅硬,而且可以防水,於是陶器就隨之而產生了。陶器的發明,它揭開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與自然做鬥爭的新的一頁,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是人類生產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從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來看,陶器中的精品有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1萬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紅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殼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還有秦代的兵馬俑、漢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產迅猛發展,製陶業趨於沒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種仍然具有獨特的魅力,如宋、遼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壺、琉璃、法花器及廣東石灣的陶塑等,都是別具一格,倍受讚賞。

從地球內部熾熱的熔化物質到寒冷的地表,從危巖幽谷到鋪在行人道上的沙,到處都是矽的化合物。它的確是自然界最廣泛的礦物,也是最值得人們注意的礦物,因此在很久以前人類開始利用它。中國上古時代的製陶工藝,就是利用矽石的極好例子。

1962年,在江西萬年縣大源仙人洞,發現一個距今已有一萬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洞穴。從中發掘出殘陶器90餘片,全是夾砂紅陶,質地粗糙,摻雜著大小不等的石英粒,質鬆易碎。陶片厚薄不等,胎色以紅褐色為主,也有呈紅、灰、黑三色。

器內壁凸凹不平,沒有耳、足等附件。這些情況顯示出當時製陶的原始性。陝西華縣老官臺出土的陶器,也反映了同樣的情況 。

考石發掘充分證明,我國在新石器時代一開始,許多地區就開始了陶器的製作。

中國的仰韶文化距今約

五、六千年,這時的陶器是以紅陶為主,灰陶、黑陶次之。紅陶分細泥紅陶和夾砂紅陶兩種。主要原料是粘土,有的也摻雜少量砂粒。

在仰韶陶器中,細泥彩陶具有獨特造型,表面呈紅色,表裡磨光,還有美麗的圖案,是當時最聞名的。細泥陶反映了當時製陶工藝的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考古上常將仰韶文化稱為彩陶文化。西安市半坡村發掘的彩陶盤也是屬於仰韶文化的產品。

當時彩陶的製作,據分析主要經過四個程式。第一,常選用可塑性和操作性較好的紅土、沉積土、黑土等,經過淘洗和沉濾後成為較純較細的原料。從分析出土的彩陶片來看,泥質比後來的上等陶器並不遜色。

第二,制壞。彩陶壞最初大多是手製。小型器皿是直接捏塑而成的;較大的陶器,其體部壞子,一般採用泥盤築法分兩段制成。

粗壞製成後再裝上頸口,嵌入把手,制壞工序初步完成。其外形圓正規矩,對稱性很強,在器壁外有輪紋存在。這表明仰韶文化時期,已開始出現慢輪製陶。

第三,彩繪和紋飾。一些較精細的彩陶,在彩繪之前,往往將陶壞放入極其細膩的泥漿中,讓它披上一層均勻的陶衣便於上彩。彩繪就是將有色的天然礦物塗繪在陶壞上。

仰韶文化時期陶器的紋飾大多是用帶有花紋的木印板拍印上去的。第四,燒窯。從考古發掘的材料來看,仰韶文化時期的陶窯主要是豎穴窯和橫穴窯。

它們都是由火口、火膛、火道、窯室等所組成,在火膛中燃燒起來的火焰,經火道到達窯室。這兩種窯,由於有了窯室,陶器不是直接在火焰上燒烤,已較原始的篝火式或爐灶式有了很大的進步。分析出土陶片的燒結狀況,彩陶的燒成溫度大約已達950℃。

到了尤山時期(公元前2300年左右,指的是在山東省章丘縣龍山鎮發掘的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遺址),手工業製陶有了巨大進步。制壞方法廣泛使用輪制,造形精美,而且開始用高嶺土製白陶。在這個時期,人們已懂得利用燒成後期,窯內的氣體特性來賦予陶器以各種顏色。

仰韶文化時期,陶器通常在氧化焰中燒成,陶質內的鐵大部分被氧化成**價鐵而呈土紅色。到龍山時期,由於陶窯的改革,人們在陶器即將燒成時,一方面猛加燃料,同時封閉窯頂,致使窯內氧氣不足,陶器就在還原焰中焙燒,陶質內的鐵大部分轉化為低價鐵,使陶器呈灰色或灰黑色。所以龍山文化時期灰陶的產品最多。

在商代出現的刻紋白陶和薄殼白陶,尤為出色。它們質地優良,刻劃精細,造型端正美觀,堅硬耐用。白陶之所以有這些優點,主要由於使用了高嶺土。

高嶺土的主要成分是矽酸鋁,含鐵量低,質料較細,可塑性強,在高溫燒成後,外形潔白美觀。人們對高嶺土的使用和認識,與後來瓷器的發明有一定的聯絡。在陶器的外表若再著一層釉,不僅器表光滑美觀,而且便於洗滌,尤其是儲藏酒類的飲料,不會因滲透而損失。

所以釉陶的出現,表明了製陶工藝的又一大進步。到了商代的中後期,釉陶逐漸增多,表明人們已從無意識地發現釉料發展到有意識地配製釉料。對出土的商周釉陶進行的分析,證明當時使用的釉是石灰釉。

即由石灰石或方解石等碳酸鹽加上一定量的粘土和其它物質配製成的。

古代埃及、希臘、印度、波斯等國的人們也和我們的祖先一樣,在辛勤的勞動中,也都在新石器時代開始出現製陶工藝了。其發展情況和我國的陶器工藝有些類似,這裡就不再講了。

歷史上各朝代陶瓷器有什麼特點

4樓:匿名使用者

商周:幼稚粗糙,保持了陶器的

特徵,式樣很少,不太規整,而原始瓷器多仿陶器的造型。

春秋戰國:

剛勁古樸,多仿青銅器。

東漢:簡單粗疏,青瓷剛剛成熟,品種少,質量比較差。

南北朝至西晉:

渾圓矮胖,許多器物仿動物造型,仿其他質料的實用器物,如仿漆器、銅器等,陶瓷明器更是如此。

東晉:秀骨清象,比西晉瘦長。這個風格從南朝直至隋代。

唐代:渾圓飽滿,顯出勃勃生機。

宋代:修長輕盈,優美清新,秀麗典雅,有些地方顯得精細人微。

元代:厚重粗獷,質樸無華,有些則近乎草率。

明代:敦厚古樸,有唐宋遺風。

清代:輕盈新穎,特別注重創新,因而器型秀麗多姿。

中國古代陶器的歷史淵源

中國陶瓷發展史

5樓:莫冰

中國陶瓷發展史如下:

從傳說中的黃帝堯舜及至夏朝(約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是以彩陶來標誌其發展的。其中有較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肅發現的稍晚的馬家窯與齊家文化等等,解放後在西安半坡史前遺址出土了大量製作精美的彩陶器。

從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間的漢朝,藝術家和工匠們的創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屬為主,陶器受到了更為確切的重視。

六朝時期(公元220年——581年),迅速興起的佛教藝術對陶瓷也產生了相應的影響,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顯痕跡。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70年)被分認為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個偉大時期。陶瓷的工藝技術改進巨大,許多精細瓷器品種大量出現,即使用當今的技術鑑測標準來衡量,它們也算得上是真正的優質瓷器。

陶瓷業至宋代(公元960——2023年)得到了蓬勃發展,並開始對歐洲及南洋諸國大量輸出。以鈞、汝、官、哥、定為代表的眾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窯在全國各地興起,產品在色品種日趨豐富。

明朝統治從2023年開始,直到2023年。這一時期,景德鎮的陶瓷製造業在世界上是絕對最好的,在工藝技術和藝術水平上獨佔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成立以後,各地相繼成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機構,但產品除沿襲前代以外,就是簡單照搬一些外國的設計,毫無發展可言。

擴充套件資料:

陶瓷生產特點:

陶瓷產品的生產過程是指從原料投入到陶瓷產品生產的整個過程。它是勞動者利用一定的勞動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驟,直接或間接地對勞動物件進行作用,使之成為有價值的陶瓷產品的過程。

在陶瓷生產過程中,如陶瓷坯料的平庸性、坯料的自然乾燥等。你也需要大自然的力量。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與自然過程的結合。

一般來說,陶瓷生產過程包括三個基本階段:毛坯製造、成型和燒結。同時,根據陶瓷生產各個階段的不同功能,陶瓷生產過程的組成可分為生產工藝準備過程、基本生產過程、輔助生產過程和生產服務過程。

作為一種大規模的社會化陶瓷生產工藝,與其他一些行業的生產工藝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陶瓷生產工藝是一種低連續性的流水式生產工藝。陶瓷原料從工廠的一端投入生產,經過不斷的加工,最終成為成品。整個過程是複雜的,過程之間的連續性程度較低。

2、陶瓷生產過程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

3、陶瓷生產週期長。陶瓷產品的生產週期是指從原料生產開始到加工結束直至成品生產的全部日曆時間。

4、在陶瓷生產過程中,石膏模型、沉降器、硼板等輔助材料的消耗較大。

5、陶瓷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煤、天然氣、電。

6、運輸是陶瓷企業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陶瓷生產工藝使用的原料種類繁多,生產的半成品、成品及生產的剩餘材料、廢料等,具有大量的運輸能力。

7、陶瓷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煙氣、粉塵、固體廢物和工業廢水嚴重汙染環境。目前,我國陶瓷行業使用的窯爐大多以煤和重油為能源,排放大量煙塵。

因此,企業應嚴格控制煙塵濃度和二氧化硫濃度,使其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儘量採用電阻式隧道窯或氣窯,減少對大氣的汙染。

8、陶瓷生產過程中的低專業化和協作水平。長期以來,陶瓷行業企業要求相互合作的水平不高,大、小、綜合性的「全能」工廠比專業、輔助服務專業化、社會化程度低。

各個不同時期的陶器分別有什麼特點?

6樓:冷眼觀娛樂圈

從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來看,陶器中的精品有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1萬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紅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殼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還有秦代的兵馬俑、漢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產迅猛發展,製陶業趨於沒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種仍然具有獨特的魅力,如宋、遼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壺、琉璃、法花器及廣東石灣的陶塑等,都是別具一格,倍受讚賞.

但是陶器始終是文明初級階段的低階產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註定了它逐漸被歷史淘汰的命運.

瓷器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勤勞智慧的中國先民們點土成金,寫下光輝燦爛的篇章,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亨有盛譽的中華古瓷,已成為世界各大博物館裡的明珠,也將越來越廣泛地成為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的研究物件,並受到廣大收藏家和陶瓷愛好者的珍重.

中國瓷器的發明和發展,是有著從低階到高階,從原始到成熟逐步發展的過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已出現了原始青瓷,再經過1000多年的發展,到東漢時期終於擺脫了原始瓷器狀態,燒製出成熟的青瓷器,這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歷史上古代名人各喜歡過什麼花,古代的大名人喜歡什麼花

北宋詩人林逋 被稱為梅妻鶴子 一生酷愛梅花 歷史上古代名人各喜歡過什麼花?北宋詩人林逋 被稱為梅妻鶴子 一生酷愛梅花 古代的大名人喜歡什麼花 歷史上名人愛什麼花 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逋愛梅 希望能幫到你 梅蘭竹菊 此乃花之四君子 一般均借 四君子 來表現正直 虛心 純潔而有氣節的思想感情品質歷...

我國古代歷史上的第一都有什麼,我國歷史上第一首詩是什麼?

1 最早種植水稻和粟 早在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我國就已經種植水稻和粟。2 最早發明養蠶和絲織 早在距今約四五千年前的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我國已開始養蠶繅絲,防治技術有新的進步。3 用漆歷史最悠久 原始社會河姆渡遺址,就出土過紅漆碗。商周漆器製造已達到較高水平。4 文字的使用 流傳時間...

歷史上各朝代陶瓷器有什麼特點我的古代瓷器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程序 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陶器是用泥巴 粘土 成型晾乾後,用火燒出來的,是泥與火的結晶。我們的祖先對粘土的認識是由來已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