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當中二十四節氣的排列有沒有順序呢,每隔多少天為一節氣

2021-04-03 11:22:22 字數 5002 閱讀 1774

1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簡介

立春: 在每年公曆2月4日前後。中國習慣把它作為春季開始的節氣。

雨水: 在每年公曆2月19日前後。此時農村開始備耕生產。

驚蟄: 每年公曆3月6日前後為驚蟄。 "過了驚蟄節, 春耕不停歇"。 北方進入驚蟄,春耕大忙便開始了。

春分: 每年公曆3月21日前後太陽到達黃徑0°時為春分。 這時陽光直照赤道, 南北半球得陽光平均,所以晝夜幾乎等長。

清明: 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為清明。 此時中國黃河流域及大部地區的氣溫開始升高, 雨量增多, 春暖花開,天空清澈明朗, 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 另流行掃墓活動。

穀雨: 在每年公曆4月20日前後。 "雨生百穀"道出了穀雨節氣的由來。 穀雨是北方春作物播種、出苗的季節。

立夏: 中國習慣把立夏作為夏季的開始,一般在公曆5月6日前後

小滿: 每年公曆5月21日前後為小滿。 顧名思義, 小滿是指夏收作物子粒將要飽滿成熟的意思。 小滿後, 北方各地的小麥就要熟了,而黃淮流域的冬小麥將開鐮收割。

芒種: 芒種表示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季節, 一般在每年公曆6月6日前後。

夏至: 每年6月21日前後為夏至。 夏至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 同時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

小暑: 在每年公曆7月7日左右。一般小暑後就要數伏(伏指初伏、中伏和末伏。 它是從夏至後第三庚開始的), 所以小暑標誌著一年最炎熱的季節就要到來了。

大暑: 在公曆7月23日前後。 顧名思義,大暑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

立秋: 在每年公曆8月8日前後。 中國習慣上把這一天作為秋季開始。

處暑: 在每年公曆8月23日前後。 處暑是反映氣溫由熱向冷變化的節氣。

白露: 在每年9月8日前後,白露指氣溫降低,並出現露水。

秋分: 在每年公曆9月23日前後。 "秋分秋分,日夜平分"。 此時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

寒露: 在每年公曆10月8日前後。 寒露一到,華北地區便開始進入深秋, 原野一片金黃,是秋遊的好時節; 而東北地區則呈初冬景象, 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卻仍鬱鬱蔥蔥。

霜降: 每年公曆10月23日或24日。 霜降表示氣候漸漸寒冷,北方地區已出現降霜或開始有霜。

立冬: 每年公曆11月7日前後為立冬。 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的節氣。 這時,黃河中下游地區即將結冰。

小雪: 在每年公曆11月22日前後。它表示已經到了開始下雪的季節。 此時,東北、內蒙古、華北北部地區氣候寒冷。

大雪: 每年公曆12月7日前後。 一交大雪,黃河流域的冬小麥進入了休眠期。

冬至: 每年12月22日前後為冬至。 冬至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 這天晝最短, 夜最長。 冬至過後便是"數九"了。

小寒: 在每年公曆1月6日前後。 這時正值"三九"前後, 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嚴寒時期。

大寒: 在每年公曆1月20日前後。 大寒為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最冷的時期。

節氣與公曆(陽曆)有著密切關係。 我國民間流行有"節氣歌"一首: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15天為一個節氣.

2樓:匿名使用者

立春:2月4日前後,謂春季開始之節氣。 雨水:

2月18日—20日,此時春去秋來,氣溫開始回升,空氣溼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驚蟄: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蟄伏土中的冬眠生物開始活動。

驚蟄前後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1日(或22日),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

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將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每年4月5日前後,氣溫回升,天氣逐漸轉暖。

 穀雨:4月20日前後,雨水增多,利於穀類生長。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萬物生長,欣欣向榮。 小滿:

5月20日或21日交「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此時顆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 芒種:

6月6日前後,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藏種子。 夏至:

6月22日前後,日光直射北迴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後,入暑,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大暑:23日前後,正值中伏前後。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熱」,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穫季節。 處暑:

8月23日或24日,「處」為結束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結束,天氣將變得涼爽了。由於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 白露:

9月8日前後,由於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溫下降很快,天氣涼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後,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

 寒露:10月8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為「寒露風」。

 霜降:10月23日前後為「寒露」,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霜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冬至:

每年11月7日前後。 小雪:11月22日前後為「小雪」節氣。

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氣味迅速下降,降水出現雪花,但此時為初雪階段,雪量小,次數不多,黃河流域多在「小雪」節氣後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後。

此時太陽直射點快接近南迴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 每隔15天一個節氣。

3樓:匿名使用者

有順序,一般是從春天開始算起,如我們小學老師教我的: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個節氣大約相隔15至16天!

4樓:匿名使用者

是15-16天一個節氣··當然有順序了··

5樓:匿名使用者

我只知道是由立秋開始的

6樓:後魁福依秋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兩個節氣,隔15天一個。

一年的二十四節氣分別是什麼?這些節氣又是怎麼按照順序排列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中國「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國際氣象界,這一已有千年歷史的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8樓:匿名使用者

24節氣分別為,順序排列如下: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詞語釋義:

節氣可作兩個意思理解:

一、二十四節氣中的一類。從小寒起,太陽黃經每增加15°為另一個節氣。計有小寒、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二十四節氣。稱十二節氣。

二、二十四節氣的泛稱。節氣一般是按農曆算出來的。

地球每365天5時48分46秒〔精確〕,圍繞太陽公轉一週,每天24小時還要自轉一次。由於地球旋轉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來講,太陽直射在北緯23.

5度時,天文上就稱為夏至;太陽直射在南緯23.5度時稱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經到了夏、冬兩季的中間了。一年中太陽兩次直射在赤道上時,就分別為春分和秋分,這也就到了春、秋兩季的中間,這兩天白晝和黑夜一樣長。

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齊稱「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

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

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節氣都是指的時刻,即太陽黃經等於15度時,便是清明節。

歷史起源: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小滿至、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漢武帝時,落下閎將節氣編入《太初曆》之中,並規定無中氣之月,定為上月的閏月。

二十四節氣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個節氣和12箇中氣,一一相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在公曆中它們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物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反應季節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稱八位;反應物候現象的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反應氣候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1]

一年裡的二十四節氣都有什麼,一年二十四節氣都是什麼?

為了充分反映季節氣候的變化,古代天文學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 土圭 測日影法來確定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並根據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的由來。立春 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謂春季開始之節氣。雨水 每年的2月1...

為什麼把一年分為四季和月二十四節氣

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曆法。傑出的天文學家郭守敬提出 歷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 的正確主張,創制了簡儀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觀測儀器,主持了全國範圍的天文測量。他主持編訂的 授時歷 一年的週期與現行公曆基本相同,但問世比現行公曆早300年。北宋科學家沈括提倡改革歷日制度,按節氣定月,以立春為元...

有關一年四季的成語,關於一年四季的成語

春 紅杏出牆 柳嚲鶯嬌 春深似海 百花齊放 百花爭豔 鬥色爭妍奼紫嫣紅 萬紫千紅 花紅柳綠 花嬌柳媚 柳暗花明 柳鶯花燕柳昏花螟 綠草如陰 綠肥紅瘦 桃紅柳綠 繁花似錦夏 赤日炎炎 綠樹成蔭 揮汗如雨 蟬聲陣陣 烈日當空 電閃雷鳴暑氣逼人 酷暑難耐 烈日炎炎 驕陽似火 汗流浹背 蟬不知雪簟紋如水 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