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的董永之妻是誰?他的家室呢

2021-03-04 08:21:19 字數 5680 閱讀 3483

1樓:匿名使用者

瞎扯.還七仙女.

真正的董永是沒有妻子的.因為他實在是孝順,感動所有人.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搞了個七仙女的故事.

2樓:匿名使用者

七仙女家室都是神仙

傳說銀河的來歷也與此有關

3樓:天海聞汐

迷茫按說他是孝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應該有妻室……

可就是不知道真實的是誰

4樓:匿名使用者

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可謂家喻戶曉。2023年,這個傳說有賴於黃梅電影《天仙配》而大揚於天下。2023年10月26日中國郵政局發行的一套郵票《民間傳說———董永與七仙女》,更是擴大了這個傳說在當代生活中的影響度。

但是,自古以來,人們對傳說中的兩個主人公董永與七仙女的**則不甚清楚。董永一角是**於歷史人物還僅是傳說人物?唐宋以來,博興、孝感、丹陽、東臺、通州、蒲州、河間等地都稱有董永遺蹟,可見人們並不認為董永是可考的歷史人物。

至於七仙女,至今仍有人將之混同為織女,到頭來,董永與牛郎之間的關係便難以理清。

董永遇仙傳說發生於東漢中葉,支援這個結論的可靠材料過去只發現了三條,第一條見於東漢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修建的今山東嘉祥縣境內的武樑祠石刻,該石刻上有董永孝養父親的畫像,但是畫像中還沒有出現仙女的蹤影。第二條是魏曹植樂府詩《靈芝篇》:「董永遭家貧,父老無財遺。

舉假以供養,傭作致甘肥。責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

」第三條見於東晉幹寶《搜神記》卷1:「漢董永,千乘人。少偏孤,與父居。

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董永上工的路上遇到一個女子,那女子要與他成親,董永推脫不了,便一同來到主人家。

婦人「能織」,「一旬織縑百匹」。幫助董永償清債務後,便與之告別了。臨行之時,她向董永交了底:

「我,天之織女也,緣君至孝,上帝令我助君償債爾。」

其實,董永是實有其人的。筆者發現,歷代史料中至少記錄了四個名叫董永的人。第一個董永記在《漢書》卷17《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中。

有一個叫做董忠的人,因為告發別人的一個陰謀而立功,被漢宣帝封為高昌壯侯。後來他的兒子董巨集、孫子董武又相繼為侯。西漢末年,董武為王莽所廢。

幸運的是,27年之後,東漢光武帝為了收買人心,復封被王莽所廢的西漢故侯時,建武2年(公元26年)高昌侯***(玄孫)董永又被朝廷找到,再度封侯。《漢書》明確記載,董永生活於「千乘」(今山東青州,即高昌侯國所在地),與《搜神記》所記完全一致:「漢董永,千乘人。

」因這條材料記在《表》中,且非常簡略:「侯永紹封」,歷來不為人所知。第二個董永生活在東漢末年。

最早記下這個董永名姓的材料首見於南宋人婁機所撰的《漢隸字原》卷1:「孟鬱堯廟碑陰。碑雲:

刊碑勒諜。碑皆載仲氏父祖兄**孫所歷所終之官,獨有一董永為異姓。」若此碑文所錄不誤,可以確定,公元167年左右今山東曹縣(濟陰)之地有一位大約五十上下的鄉紳董永其人。

第三個董永在唐代,《新唐書·孝友傳》記載河間有一個孝子董永,曾受到朝廷旌表。第四個董永在宋代,《宋史·董槐傳》的傳主董槐是南宋的名相,他的父親叫董永。

以上四個董永,只有兩漢之間的那個董永最有可能是傳說主角的歷史原型。董武被廢后不久,正逢亂世,山東猶受其害,董武父子生活艱難自不必說,即所謂「董永遭家貧,父老無財遺」。所謂「遭」家貧,只能說明原先董永並不家貧,後來因發生變故,所以致貧;如若原就貧寒,父老豈有「遺財」?

董永在貧寒中能「舉假以供養,傭作致甘肥」正是他孝行的體現。

高昌侯董永與傳說中的董永之間至少有五點重要的吻合之處:(一)二人姓名相同。(二)從時間上看,前者與武樑祠壁畫,曹植、幹寶的記載均不矛盾。

(三)從地點上看,前者與武梁祠畫像題記、幹寶《搜神記》所記完全一致,皆為「千乘人」。(四)二人都與「孝」有關。儘管高昌侯董永的孝行只是筆者的推測,但「孝」作為高昌侯的傳家寶卻是史實,所以這種推測有合情合理的一面。

(五)二人的生活條件有相似之處。高昌侯董永在父親被廢之後、自己未封之前,有27年的貧寒生活經歷;傳說中董永家境本來似乎不貧,後來才破財。因此可以認為,董永遇仙傳說極有可能是以兩漢之間的歷史人物高昌侯董永行孝、封侯的史實為材料,雜糅東漢時期的神仙觀念而形成的。

因後人不知它的歷史淵源,所以在傳播過程中,逐漸失真,以致到了東晉時,幹寶只聽說董永「少偏孤,與父居」的故事,而對他的家世則一無所知了。

至於七仙女,曹植之詩稱她為「神女」,《搜神記》中她自稱「天之織女」。而在《搜神記》成書的東晉時期,牛郎織女的傳說已經成熟並得到廣泛的傳播。今存晉代到唐代的董永遇仙傳說材料幾乎是空白,也許正好說明牛女傳說的巨大影響抑制了董永傳說的傳播。

之所以會這樣,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既然牛郎已經與織女結緣,那麼董永怎能再與之結為夫婦呢?

敦煌殘卷《董永變文》是一篇重要的文獻。變文有一個重要的變化是,織女已經從一個演變成三個了!董永的兒子董仲長到七歲,受人羞辱,要找母親,一個道士孫賓告訴他說:

「阿耨池邊澡浴來,先於樹下隱潛藏。三個女人同作伴,奔波直至水邊旁。脫卻天衣便入水,中心抱取紫衣裳。

此者便是董仲母,此時縱見小兒郎。」織女變成三個的契機,一方面是為了與牛女傳說劃清界線,另一方面也是以天上星象為依據的。織女星本有三顆,位於銀河岸邊,三星呈三角形排列。

雖然有了三個織女,到底還不能與牛郎之妻截然分開,也不能確認哪一個織女是董永之妻。到了宋代,這個問題才得以徹底解決。

明代人所編的一部載錄宋元舊話本的**集《清平山堂話本》在中國早已失傳,20世紀初由日本傳回國內,書中儲存著一篇完整的話本**《董永遇仙傳》。董永的兒子董仲舒為了尋母,道士嚴君平指點道:「難得這般孝心。

我與你說,可到七月七日,你母親同眾仙女下凡太白山中採藥,那第七位穿黃的便是。」董永所遇的仙女第一次成了「七仙女」。從此之後,明清以來的各種地方戲中,董永所遇的仙女都叫七仙女了。

織女一下子變成了七位,那麼在天上,她們又是什麼星宿的化身呢?

筆者發現,在中國古代星象學中,天上以「七星」命名的一共有十三組:北斗七星、紫微垣華蓋七星、太微垣常陳七星、天市垣七公七星、東方亢宿折威七星、北方女宿扶筐七星、北方危宿車府七星、西方奎宿外屏七星、西方奎宿天溷七星、西方昴宿昴七星、南方鬼宿天狗七星、南方星宿星七星、南方軫宿青丘七星。這些星宿都有自己的特定功能,其中北方女宿扶筐七星的功能是:

「東七星曰扶筐,盛桑之器,主勸蠶也。」(《晉書·志一》、《隋書·志十四》)、「扶筐七星,為盛桑之器,主勸蠶也,一曰供奉後與夫人之親蠶。明,吉;暗,凶;移徙,則女工失業。

彗星犯,將叛。流星犯,絲綿大貴。」(《宋史·志三》)

得名較遲的「扶筐七星」,首見於《晉書》,而《晉書》、《隋書》均為唐人所修,則此星大致得名於六朝之後。唐宋時期,扶筐七星的主功能是非常明確,為人間桑蠶、紡織的主星神。因七星相圍如採桑之提筐,所以得名「扶筐」,即「盛桑之器」。

《宋史·志三》還說:「織女足常向扶筐,則吉;不向,則絲綿大貴。」元人所修的《宋史》對之記錄甚明,可知當宋末元初扶筐七星主桑蠶之功能在民間定有流播。

而首出七仙姑的《董永遇仙傳》正出於宋元之際。可知,扶筐七星的紡織功能及吉凶預兆上的反映正是七星姑形成的星辰源典。這種民俗認定與宋元話本《董永遇仙傳》中首次出現七仙女身影在時間與寓意上都是非常吻合的。

因此,唐宋之後,民間觀念中織女與七仙女才能不相混同,牛女傳說與董永傳說則自然分離開了。

不過,今天民間觀念中的所謂「姑兒星」,其實指的是昴七星(昴星團),但在唐宋時代,這種觀念還沒有形成。唐代人張守節的《史記正義》說:「昴七星為髦頭,胡星,亦為獄事。

明,天下獄訟平;暗為刑罰濫。六星明與大星等,大水且至,其兵大起;搖動若跳躍者,胡兵大起;一星不見,皆兵之憂也。」可能是,後來人們因為找不著「七仙女」的星宿身份,便將之附會到看上去擠成一團的昴七星身上。

5樓:浪將

董永祠墓

董永祠墓,在東臺市臺南鎮興圩村,原祠分南、北二殿,北殿神龕內供奉董永泥塑像,兩殿之間有東西廂房。祠後為花牆圍成的墓園,園內蒼松翠柏、綠草紅花,中間土墓,石碑上刻有"漢董孝子諱永墓"。明正德七年,鹽法御史朱冠、分司謝貴修墓並重建孝子祠,"設社學於此,分司送生儒在堂,迪本鄉**"。

明人陸原博題董孝子祠曰:千年遺事青山在,冢草萋萋帶淚痕。環佩不歸雙鳳杳,白雲長日護溪村。

明萬曆四年,水利道僉事黃猷吉在董孝子祠南殿內,供奉北宋范文正公仲淹(西溪鹽倉監),胡文定公令儀(江淮轉運使),張文靖公綸(江淮發運副使)三賢塑像,北殿重塑董永像,改名"忠孝祠",忠褒"三賢",孝揚董永。明世宗時曾任右僉都御史的凌儒題三賢祠詩曰:捍禦勳名仰大賢,齋心今日拜祠前。

魚鹽地僻千年產,桑拓村成萬井煙。水國衣冠瞻瑞日,海濱耕鑿戴堯天。先憂久負平生志,獨對春風思惘然。

其實,董永確有其人。據劉積蘭《彭城堂筆記》所載:董永,乃西漢時人,家境貧寒,為僱傭餬口。

山東青州貧女七妹,隨父逃荒至西溪,見董永賣身葬父,身受苦辛,很為同情,便以身相許。成婚後,董永仍為傭工,七妹將自己從故鄉帶來的蠶子孵化,採桑養蠶織絹,為董永償債,後勞累去世,遺有一子,鄉人附會董永賣身葬父,孝感上天,派七仙女下凡,讓董永留存一脈,即重返天庭。民間傳說,越傳越廣,西漢成帝時的劉向,最早在他的《孝子圖》中作了記載,"賣身葬父"列為二十四孝之一。

三國時的曹植,也在他的〈靈芝篇〉中作了同樣記載。其詩曰:董永遭家貧,父老財無遺。

舉假以供葬,傭作自免餒。債家填門至,不知用所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

《東臺縣誌》的記載,就更具體了:"漢董永,西溪鎮人。父亡,貧無以葬,從人貸錢一萬,以身作傭。

葬後,道遇一婦人,求為永妻。永與俱詣錢主,令織絹三百匹以償,甫一月畢,辭永去。曰:

我玉帝七女也,緣君至孝,帝命我代為織絹。言訖,凌空去。今西溪鎮,永與父墓並在焉。

"這個記載與晉朝幹寶的《搜神記》所述大同小異。當然,七仙女下凡與賣身葬父的董永結婚,這是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的事。但是,這個神話傳說如此廣泛流傳,卻反映了勞動人民不滿封建統治的壓迫和剝削,憧憬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

同時,也反映了以齊紈魯縞名聞天下的山東農民,歷經天災與戰亂,紛紛南徙江淮,帶來了先進的絲織技術,促進了江淮一帶蠶桑生產發展這一歷史事實。董永墓的東北方向,即十八里河口北岸,有一株高大挺拔、古樸蒼勁的老槐樹,樹旁有一"福德正神廟",傳說董永和七仙女,在此由老槐樹為媒,土地神主婚,拜天地成親的。由此向東約兩華里,便是董水和七仙女為了還債,在曹員外家幹活的曹家大院。

傳說七仙女為尋找淡水煮絲,用金釵插地點化出來的那口繅絲井猶在院中。井口有園形石欄,"口小而中巨集深,味極甘,大旱不涸。每至春深,井生草,根長丈餘,人以為仙蹟。

"明天順年間,巡檢李誠在井上建六角亭,泰州分司褚世喧題詩刻石,詩曰:天女常辭金井欄,至今果水尚清寒。博興瀛海爭傳處,嘆煞從來孝子難。

曹家大院東南方有條肝腸河,傳說是玉帝差神將捉拿七仙女返回天庭前,勒令她在此沐浴,清洗肝腸及凡間俗氣,不遠處還有一條辭郎河,傳說這裡是最後隔開董永和七仙女,雙雙在此哭別的地方,河邊還有一年後七仙女送子給董水的"舍子頭"。清詩人沈聃開題辭郎河詩:孝子丹忱格昊六,傳聞仙媛締塵緣。

一日織縑三百匹,持向主人償萬錢。功成事畢辭郎去,縹緲雲並不知處。千秋明月照西溪,緱氏山頭鶴未歸。

董永墓的東南方,還有個鳳凰泉,相傳為七仙女下凡沐浴的地方。2023年,蘇北石油勘探隊在此架井鑽探,果然探出了一眼溫泉。鳳凰泉的井深2200米,水溫36.

6一4l.3℃,日噴水量140多噸。經專家測定,泉水含有鋰、鐵、錳、鋅等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

不少人喝了或是洗過澡,居然治好了多年不愈的疾病。於是,村委會建了水塔、浴室。辦起了旅社、商店,引來了四面八方的遊客,2023年,香港大業織造****董事長沈炳麟先生也慕名而來,他喝著甘甜的泉水,沐浴在清澈的"鳳凰池"中,讚不絕口。

他慷慨捐資10多萬元,請上海園林設計院設計,建成一所佔地十

六、七畝的溫泉療養院。院內松柏青翠,花草繁茂,曲徑通幽,假山、竹亭、水榭錯落其中,景色宜人。登樓遠眺,療養院四周河港縱橫,葦柳搖曳,一派水鄉風光。

在西溪,與董永和七仙女有關的地名有50多處,每年都有眾多的中外遊客前來觀光尋古。

中國傳統的「二十四孝」是指哪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應該是指 二十四孝圖 上所描繪的二十四個故事一 孝感動天 二 親嘗湯藥 三 齧指痛心 四 百里負米 五 蘆衣順母 六 鹿乳奉親 七 戲綵娛親 八 賣身葬父 九 刻木事親 十 行佣供母 十一 懷橘遺親 十 二 埋兒奉母 十 三 扇枕溫衾十 四 拾葚異器 十 五 湧泉躍鯉 十 六 聞雷泣墓 十 ...

二十四孝好男人標準,新二十四孝標準的內容是什麼

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孝順父母,關心老婆,愛護子女,能賺錢,會理財。會教育子女,懂生活。品德高尚,氣質上佳有情調。這種男人已經絕種了。找個一般的就行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新二十四孝標準的內容是什麼 新 24孝 行動標準 1 經常帶著愛人 子女回家 2 節假日儘量與父母共度 3 為父母舉辦生日宴會 ...

《二十四孝圖》的來歷是什麼,《二十四孝圖》中孝道故事的名稱是什麼? ?

所謂 二十四孝圖 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閱讀 二十四孝圖 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 老萊娛親 和 郭巨埋兒 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孝 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