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意義是什麼

2021-03-04 08:10:45 字數 5509 閱讀 4075

1樓:匿名使用者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些基本特徵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程序中全面把握和體現。

***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機統一的。要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來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同時又通過和諧社會建設來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

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

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援,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符合新世紀新階段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實踐需要,符合我國改革發展關鍵時期客觀形勢的要求,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適應我們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面臨的新挑戰和新任務,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的各個方面,深化和拓展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貫穿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的整個過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輔相成,彼此促進,二者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社會和諧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

和諧社會建設,拓展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涵,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理論形態和實踐內容上更加系統和完整,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內在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內容更加有機地聯絡起來。沒有和諧社會建設,小康社會將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小康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階段性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這個過程中的一項戰略任務,並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不斷獲得新的內容和經驗,從而在理論上不斷豐富和完善。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貫穿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整個過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到新的更高的階段提供更加和諧、更加充滿活力、更加穩定有序的社會條件。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貫穿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實踐的整個過程。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最強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科學發展的基本觀點,統籌兼顧的根本要求,是和諧社會建設的指導原則、基本途徑和有效方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和內在要求,沒有社會的安定和諧,很難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在實現科學發展中促進社會和諧,在社會和諧中促進科學發展。

要把它們看作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緊密聯絡、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建設和諧社會,同時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科學發展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貫穿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的整個過程。我們黨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思想,是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大舉措,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認識的深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方面要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好的社會條件和環境,促進經濟效率的提高和生產力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要在防止和克服市場經濟的盲目性和弊端上發揮重要的作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解決的諸多重大問題,如就業問題、社會保障問題、收入分配問題、公共事業問題、社會公平問題等,都是市場經濟本身無法解決的。資本主義國家出於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採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力圖緩和經濟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但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無論如何不能克服由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造成的單個或區域性生產的有組織性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狀態之間的矛盾,無論如何不能擺脫追逐超額利潤的破壞性後果和根本侷限。

所以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是為了避免走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為探索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開闢新的途徑,積累新的經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貫穿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整個過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深化和拓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貫穿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實踐的整個過程。我們黨是在正確判定我國社會所處的歷史方位和黨所處的歷史方位的基礎上,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之間緊密聯絡、有機統一的戰略高度,提出和部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大任務的。這體現了我們黨堅持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與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的高度統一,堅持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高度統一,堅持治國方略與治黨方略的高度統一。

***同志指出,全黨要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著力提高六種本領,即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的本領、管理社會事務的本領、協調利益關係的本領、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本領、開展群眾工作的本領、維護社會穩定的本領。這六種本領是檢驗黨的執政能力高低的重要標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貫穿於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整個過程,為新時期黨的建設增添了新的內容,為使黨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提供了堅強的保證。

2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中藥組成部分,即使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部署,有利於全面推進中國特赦社會主業事業。

第二使社會橫加和諧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切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有利於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抓住和用好我國發扎的中藥戰略機遇期,切實維護和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第三促進社會和諧是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有利於進一步解就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為題,是想哦啊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意義是什麼?

3樓:用日升交替日落

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二、社會更加和諧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切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有利於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

三、促進社會和諧是中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四、社會和諧是應對外部挑戰的重要田間,保持國內安定和諧的社會政治局面,才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抗風險能力,更好的維護國家主權完整。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人為何沒有危機感,一直被欺負?那是因為上面腦子有問題,文明辦、文化部等,都大肆宣傳構建和諧社會,百姓愚鈍,社會才穩定。幾千年傳統思想的根深蒂固,提倡「和為貴」,構建和諧社會,而恰恰就是這種中庸的思想,使中國人的血性一直原地不前,總想著「委曲求全」,「息事寧人」,以為世界是「和平」的,可是大環境卻與中國的和諧社會大相徑庭,這是中華民族的「老病」。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1、構建社

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第一,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任何社會都不可能沒有矛盾,人類社會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進步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唯物史觀揭示了社會的本質、發展動力和發展規律,使人類的社會和諧理想變成了科學。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唯物辯證法揭示了社會系統內各種要素之間的普遍聯絡、對立統一和相互轉化的規律,闡明瞭社會結構、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辯證關係。馬克思主義認為,未來理想社會是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發展的社會,是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是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

這就是說,社會和諧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建設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逐步將其變成我國社會發展的現實目標和具體措施。把社會和諧明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有利於更全面地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有利於更全面地體現黨的奮鬥目標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從而也有利於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好地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它完全符合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要求,是黨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第二,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使社會建設成為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具有同等地位的一個嶄新層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全面發展、全面進步、全面現代化的社會。

黨的十二大明確提出了「三步走」的現代化建設戰略部署,並且提出了包括經濟富強、政治民主、精神文明在內的「三位一體」的現代化建設總體格局。十五大圍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目標,在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的基礎上,制定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綱領,從而使「三位一體」的現代化建設格局更加明晰而深入。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不斷變化的國內格局,黨順應歷史發展和時代變化的要求,在我國處於體制轉軌、社會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正式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命題,強調「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佈局,由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三位一體」深化拓展為包括和諧社會建設在內的「四位一體」。

由此拓展深化了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格局,反映了黨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新認識新發展,進一步充實創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

第三,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是黨執政理念的昇華。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作為一個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只有認真研究和掌握執政規律,不斷完善執政方略,提高執政能力,才能有效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一步體現了黨執政的本質要求。十六屆四中全會把「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黨」作為強調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總體目標之一,要求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證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正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一本質的內在要求。

只有通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廣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全體人民能夠平等友愛、融洽相處,人與自然的關係處於和諧狀態,黨執政為民的目的和要求才能夠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反映了黨對執政規律、執政方略的新認識,為我們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導。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還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第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時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部署,有利於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第二,使社會更加和諧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切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有利於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切實維護和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第三,促進社會和諧是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有利於進一步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會和諧是應對外部挑戰的重要條件,保持國內安定和諧的社會政治局面,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抗風險能力,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加

1 必抄須搞好理論bai武裝,鞏固全黨du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zhi想基礎。2 必須確立以和諧為宗旨的道德評dao判體系。3 通過各種形式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加強社會公德 職業道德 家庭美德的教育。4 必須把握宣傳導向,營造以和諧為基調的 導向和社會氛圍。5 必須促進藝術創作和文藝繁榮,滿...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歷史意義

實現共同富裕 實現小康社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是什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域性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實...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何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 黨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開闢了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新境界,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1 提出構建社 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對 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 社會,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