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宗教的異同點請問我國四大宗教是什麼?

2021-03-04 05:40:35 字數 5646 閱讀 9346

1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道教: 清淨無為

**教: 神愛世人

伊斯蘭教:信真主、信天仙、信經典、信使者、信後世、信前定**教和伊斯蘭教都是一神教,**教是信上帝,伊斯蘭教是信真主;道教是供三清,佛教講的是眾生平等,眾生都可以作佛

2樓:一名京人阿勇

佛教出自一個覺悟的靈魂,發覺自性善良、仁慈、智慧、關切眾生的苦難經歷與原因。

道教出自易經,闡述自然變與不變的規律,叫人順其自然來掌握規律,遵守無形的道德約束,修身養性。

伊斯蘭教出自先知收到天使傳信,叫人遵守天主制定的嚴格法律約束,淨化心靈來遵從真主教誨。

**教出自猶太教的基本教義或稱舊約,成型於耶穌出世之後,以聖經預言為信仰體系的根本。造成聖經歷時一千多年,卻記載了上帝創世以來的一些大事件,包括對未來新世界的預見。近兩千年來已經傳遍世界各地。

宗教的目的都是同樣的,設法將人類造就成為值得養育和值得欣賞的天地傑作與萬物之靈。

3樓:辟支佛智空

什麼是佛?

佛是思想,佛

是智慧,佛是諸法,佛是生命,佛是身心,佛是靈魂,佛是天,佛是地,佛是自然,佛是眾生,眾生是佛,(佛是醒悟的眾生,眾生是未醒悟佛),佛是一切,一草一木皆為佛,佛無處不在,佛無處不有,我們為佛而生存,佛為我們而存在,佛是遍佈於宇宙間真實的本體,存於萬有中的根源,佛永遠在我們及眾生的心田,我是佛,你是佛,一切皆為佛,就是你想不想佛,想見佛就在眼前與心間,不想見佛時.差之百千萬億裡乃至百千萬億那由它及啊增祗的其更遠。

佛就是思想.智慧.生命.身心.靈魂.天地.自然.眾生.科學的.合理.和平的人類社會生活。

4樓:孤獨的新嬉皮士

佛教、道教都是好的勸人向上

而伊斯蘭教、**教都是虛偽自私殘暴的宗教

5樓:嗡阿吽

共同點 諸惡莫做 眾善奉行

不同點 自淨其義 是諸佛教

6樓:百度使用者

7:12 所 以 無 論 何 事 , 你 們 願 意 人 怎 樣 待 你 們 , 你 們 也 要

7樓:匿名使用者

古埃及、兩河流域、印度、中國的古代文明被世界公認為「四大古文明」。但是,四大古文明形成的機制、所走的道路模式、特徵都不盡相同。相互間特徵異同的比較,有助於我們理解中國古代文明形成模式的特點與實質。

(一)埃及

埃及文明起源以尼羅河為依託。尼羅河是一條狹長條帶狀的通道,其間沒有破碎的地理單元,為交通和行洪提供暢通的孔道,人們在這條狹長的流域範圍內依賴尼羅河定期氾濫而生存。尼羅河定期氾濫為埃及定居農業造就了高投入和高回報的生境,促使埃及社會的複雜化,表現為在公元前2023年,埃及出現的城鎮政體,各自控制著氾濫平原的某一條帶[1]。

這種多元的地方中心並沒有力的地理屏障,為建立統一的政體在地理環境上鋪平道路。同時,狹小的生存空間,促使野心勃勃的地方統治者極力通過統一活動擴大自己的支撐區,導致統一集權機制的形成,終於在公元前3100-2023年,由上埃及國王孟尼斯實現統一,埃及文明形成。(二)兩河流域

西亞地區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有兩條大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下游沖積平原受乾旱少雨環境控制,充沛的兩河水為灌溉農業提供了唯一的生機。但實際上由於底格里斯河平時水位過低,汛期水位由過高,流速快,實難利用灌溉,所以聚落主要集中在幼發拉底流域。

灌溉是當地的經濟生活的命脈。

前2023年前後,烏貝德人疏浚幼發拉底河擺動故道成為運河,建立灌溉網路,客觀上要求超出單個聚落等級之上的社會組織出現,社會複雜化,表現為聚落形態的複雜化——社會人口、聚落向中心聚落凝聚合並。當公元前4000紀中葉,這一凝聚過程完成時,伴隨著周圍聚落的消失,城市出現。這種城市包容著一個政治、經濟和宗教中心,專業分工的市民居住在城牆內,發展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這就是所謂的城邦,與我們所說的「早期國家」有著重大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大方面。

(1)「原始民主制」

因為灌溉體系是兩河流域社會發展的根本命脈,早在史前時期原始農村公社階段,灌溉權利就成為一種公社成員平等享受的生存權利。當外來移民加入兩河社會,不得不犧牲自己的人格、尊嚴和勞力來換取原住民公社所允許的灌溉使用權時,外來人就自動成為社會的下層[2]。兩河流域社會如此層級化,實質上是族群整體的等級化,而不是趨向與階級分化的、少數統治者的集權化。

所以,當城市凝聚成功後,原上層農村公社成員帶著他們的灌溉權成為市民,而少數軍事領導精英在政治、宗教和經濟上的特權沒有得到長足的發展,城邦的政治生活當然是以大家族族長為代表的、體現全體市民意願的「原始民主制」。所以,兩河的城邦,究其本質乃是「等級化家族公社式的城堡政體」,同以早王朝、埃及古王朝為代表的早期階級國家有著重大的區別。所以城邦是否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早期國家的一種形態之一,值得三思!

(2)政體的碎裂化

幼發拉底河流域內的小區域有地理破碎的侷限,因此形成的多元政體同樣也是碎裂化的——城邦——各城市控制自己周圍的一小片地區,未能馬上形成尼羅河那樣的集權性政治大一統。另一方面,「等級化家族公社式的城堡政體」脫胎於原始農村公社民主制,從本質上抑制了集權的發展,因而不可能形成政治大一統,政治格局必定是碎裂化的。

(3)王權的晚出

直到公元前2900-2023年前後早王朝時期,佔有肥水良田的大家族,不斷從敗落家族手中買進土地,經濟的壯大成為他們政治上壯大的後盾,形成社會的鉅富貴族領導層,真正階級分化意義的社會轉變才正式出現,奠定了王權確立的基礎。這才是真正意義的早期國家。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國家的出現的根本動因是大家族靠買進土地而實現,頗有封建主義色彩。

公元前2371-2023年,出自閃米特語系族群的薩根,利用宗教和正規常備軍,開始征服各城邦的戰爭,或因其舊政,或委派官吏,徹底打破舊的城邦各自為政的體制,形成統一的、扼守歐亞、亞非大陸交通咽喉的**帝國。

一個世紀以後,蘇美爾人建立的大帝國被扎格羅斯人建立的烏爾第三王朝所取代。

兩河流域文明起源採取的是類似蘇秉琦先生所謂的「續生型」模式[3],從城邦到早王朝,從蘇美爾文明的大帝國到烏爾第三王朝的過渡,都不是同一族群、文化、社會、甚至文明程序的自然演化,而是中斷後的一個完全不同的後續。是「一串臘腸、粉腸相串聯的香腸模式」。

(三)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2600-2023年,今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出現了「城市文明」,覆蓋250,000平方英里的土地。城市規劃正規嚴謹,是經濟和政治中心,出現統一的文字、神話、象徵符號等,但缺乏戰爭征服的跡象,似乎是**和政治聯盟。城牆有可能有防洪功能。

jonathan mark kenoyer等認為這些城市可能是城邦,既不是酋邦,也不是受國王或任何集權把頭的控制。商人、地主和宗教領袖等精英構成聚落的領導層[4]。宗教服務於維繫城市的各種社群。

公元前2023年以降後600年間,由於河流的改道,**路線的廢棄,原先的**-政治聯盟的文明被輕而易舉地侵蝕而衰落,文明中心向今印度北部的恆河流域。這時印度-雅利安人從禮教、語言和文化方面全面取代原生文明。

印度河谷文明的全貌遠沒有弄清,就目前的資料看,也可能是一種「續生型」模式[5]。(四)中國文明的特色

中國文明起源是以黃河、長江、遼河三大流域為單獨發展基礎,在多樣性的生態環境裡造就了不同文化選擇的文明起源多元中心。各中心社會複雜化的具體機制不盡相同,北方半乾旱半溼潤地區,灌溉水利工程大約是社會複雜化的機制,處於**帶溼潤氣候帶的長江流域則以洪水控制體系為社會分層的機制。不論南北地區,由於社會內部分層由來已久,加上中國文明起源主要集中在東部二級臺階以下的平原地區,實際無大的地理阻隔和大的破碎地理單元,政體傾向於至少在文化區內的集權化。

所以,中國文明過程更趨向於從酋邦社會向成熟的早期國家過渡,不大有機會進入到兩河流域式的「原始民主制」城邦。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面向太平洋,背倚歐亞大陸,幅員遼闊,發展空間絕對比尼羅河和兩河流域要寬廣的多。因而中國的文明模式更容易傾向於中心輻射型,而不是埃及和兩河香腸式的模式。

中國曆來以農業為經濟基礎命脈,**在古代一直未能佔領社會經濟主體的地位。因此中國文明程序中,「城市革命」可能不是最首要的。因此中國缺乏形成古印度「城市文明」的土壤。

隨著龍山時代堯、舜、禹酋邦在黃河從黃土高原向華北大平原跌落的出口上穩穩地站住腳跟後,黃河在此無法隨意擺動又給黃河中游帶來可**的豐富的水利。這個文明起源的中心之一,選擇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穩步前進。而長江中游石家河文化、下游良渚文化和早先的遼河流域紅山文化,因選擇了非可持續發展道路而先後崩潰或原地踏步,最終促成以黃河中游一枝獨秀的局面形成。

中國文明一體化程序正式啟動,中國文明蛛網式核心輻射型模式誕生。

中原文明核心形成後,採納大河文化心態,匯聚千流,吸納百川,使中原文化具有水一樣優良的融合性、滲透性。開禹貢九道,將原各文明起源中心的優秀精華吸納於中原,集四方成就之大成,方使中國文明生生不熄。禹貢九州的分劃、五服、九牧、十八嶽的官僚體制充分顯示出中原文明核心輻輳八方的外交型行政管理手段,同埃及內向型官僚體制迥然不同。

中國文明起源地區的生態環境的多樣化,造就了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一體化後又長期地充分保留了地方文化的多樣性,從文化、政治、宗教、思想、哲學等諸多方面為文明核心源源不斷地提供多樣化的養分,以保持中國文明經久不衰的生命力,這是埃及、兩河甚至印度所缺乏的,這也正是中國文明這個唯一一個從誕生之日至今從未被打斷的文明成功的祕訣。

8樓:曹典之

都是以善為本,有人說,好象水一樣,道教不徹底

9樓:劍之藍

相同點:都是迷信

不同點:不同的國家的人創造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阿彌陀佛......

請問我國四大宗教是什麼?

11樓:三年離歌

我國四大宗教是道教、佛教、**教、伊斯蘭教。

1、道教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2023年曆史。

道教的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

2、佛教

佛教本是外來宗教,但傳入中國後,經過若干年的發展,如今已經徹底中國化了,對於國人的影響十分巨大。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的形象,但實際上印度信奉最廣的是印度教,而非佛教。

3、**教

所謂**教,是對奉耶穌**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統稱。**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較小教派。

現在**教傳播十分廣泛,全世界有二十多億信徒,是所有宗教中擁有信徒最多的。至今主要發達國家,除了日本,都是**教文化主導的國家。

4、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從阿拉伯傳入的,通過漫長的歷史變遷後,如今中國國內的伊斯蘭教和以前也大不一樣了,已經擁有了很多中國的東西在裡面,伊斯蘭教也使得我國和阿拉伯的關係更加親密了。伊斯蘭教主要傳播於亞洲、非洲,以西亞、北非、西非、中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最為盛行。

擴充套件資料

世界三大宗教**教、伊斯蘭教、佛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此三種宗教之所以能成為前三大,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三個各自被一部分國家列為國教的宗教,如**教在歐美的一些國家、伊斯蘭教在中亞、西亞和北非一些國家、佛教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分別被列為國教。

上述宗教裡:**教包括三大流派:即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其中新教與天主教信徒較多,東正教教徒相對較少;伊斯蘭教包括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派別,其中遜尼派佔多數;佛教則有南傳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三大派系。

三大宗教中,以**教人數最多,伊斯蘭教次之,佛教最後,雖然人數各有不同,但是各個宗教的信徒都是平等的。雖說是三大宗教,但三大宗教提倡和平共處,可以相互交流文化。慈悲,博愛,和平,是這三大宗教的真諦。

同時這也是所有宗教的共同目標。

有沒聽說過四大宗教

世界四大宗教中確定的是三者 第一為 教,第二是伊斯蘭教,第三是印度教版。至於第四者,權兩者可選一 道教與佛教。有一組資料比較直觀地衡量出這幾個宗教在全球的影響力 教21億,伊斯蘭教13億,印度教9億。而道教與佛教人數相當,都為3億左右。世界四大宗教是肯定的。不應該丟了中國的道教。佛教 教 天主教 伊...

世界四大宗教產生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1 教 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教主要分三大派系 天主教 或稱羅馬公教 新教 或稱 新教 耶穌教 和東正教。教的形成和發展 教源於巴勒斯坦的猶太教。在公元3年,羅馬人征服巴勒斯坦,對猶太人進行殘酷鎮壓。為此,猶太人多次起義,起義失敗使一些人寄希望於宗教,期待 救世主 出現,來拯救受苦的教民。猶...

為什麼中國的道教不被列為世界第四大宗教

約翰福音 1 1 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1 2 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1 3 萬物是藉著他造的 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1 4 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1 5 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1 6 有一個人,是從 神那裡差來的,名叫約翰。1 7 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