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與經濟的關係

2021-03-04 04:20:24 字數 6094 閱讀 9064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貨幣發展與演變貨幣的形成是商品交換髮展的需要。而商品交換的最初形式是物物交換,物物交換的最高形式是固定某種商品作為交換的中間物,人們只能換取中間物,才能以中間物來交換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而這中間物便具有一定的貨幣特性:

交換媒介、價值尺度。貨幣形式與中間物的區別,僅僅在於金或銀這種金屬穩定地取代了中間物的地位。不管是作為交換的中間物,還是作為貨幣的**,都有這樣一個重要特性:

本身都有價值。由具有稀缺性的自然資源的***作為貨幣,其產量的增長必將遠遠落後於全世界物品產量的增長。因此,由***作為貨幣較適合於生產力水平低下的社會。

但隨著生產力水平提高,物品產量的增長,而**的增量少,則**水平會普遍下降,造成通貨緊縮,制約經濟的發展。不是**滿足社會的發展,而是經濟被迫去適應**的增量。按照凱恩斯貨幣理論,作為價值尺度的貨幣具有兩種職能。

其一是交換媒介或支付手段,其二是價值貯藏。而弗裡德曼把貨幣定義為「購買力的暫時棲息所。」從中看出,貨幣本身代表一定的價值,但這個價值卻是會變動的。

如果相同量的貨幣表示的價值增大,則貨幣升值,我們可以稱之為貨幣貯藏價值增大。在中國古代,人們根據經驗,知道**作為貨幣其價值會增大,便不僅將它當成價值尺度,而且將它視為具有增值潛力的投資產品(或財富)。因而,許多商人或富人把擁有的***如**埋在地窖裡,而暫時離開了流通領域。

如果相同量的貨幣所代表的價值減少,則貨幣貶值,我們可以稱之為貨幣貯藏價值減少。如在當代社會中許多國家的嚴重通貨膨脹,使得紙幣作為貨幣大幅貶值。人們不僅不願貯存貨幣,反而將過去貯存的貨幣用之於流通。

因此,**作為貨幣時,隨著經濟的發展,**水平普遍會下降,貨幣升值,使貨幣的貯藏價值增大,導致人們減少消費,貯存更多的貨幣,貯存貨幣的增大,使流通貨幣進一步減少,則**進一步下降,貨幣的貯藏價值更大……如此反覆的迴圈,使貨幣的最本質的功能,即價值尺度和交換媒介的職能受到嚴重削弱,而價值貯藏職能又被極大的強化。由於貨幣的升值,實際利率必然**(實際利率=貨幣的升值率+名義利率),導致投資的下降,經濟發展受到制約。在19世紀最後三分之一時期,由於**產量增長遠遠落後於全世界物品的增長,造成全世界**水平普遍下降,經濟長期蕭條。

由於**作為貨幣的侷限性,出現了銀行券,首先是與***等值的銀行券,後來銀行券的發行量超過***的存量。由於銀行券只是**的代表,且與****在一起,隨時可以兌換其代表的**量,因此,是**垂簾聽政,銀行券只是傀儡。從本質上講,**是真正的貨幣,因而,我們稱之為金本位制。

最初美元只是一種銀行券,代表固定**量。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美元代表的**量逐漸減少,無力維持美元與**按固定比例兌換。直到最後,美元與**完全脫鉤。

這時,**只是一種商品,而非貨幣;美元成為真正的貨幣,由央行控制其發行量,人為地決定其稀缺性並規定為貨幣。這時的美元就是紙幣,是一種貨幣符號,本身沒有價值。然而,在歷史上卻出現過一幕鬧劇:

為了對付30年代的世界經濟危機,2023年7月,西方國家通過了「懷特方案」,即所謂的「佈雷頓森林國際貨幣協議」。而懷特計劃則力圖恢復**的作用,以確定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領導權。這是經濟上的復僻行為,逆經濟規律而動。

根據協議,美元平價規定為35美元等於1盎司**,各國貨幣的單價盯住美元,各國貨幣當局有責任通過**干預維持這一平價。可以看出,雖然以紙幣作為貨幣,但作為紙幣的美元卻與****在一起,按固定比例自由兌換,貨幣沒能擺脫價值的束縛,不能適應經濟的發展。在2023年10月,發生了一次美元危機,金價一度漲至一盎司41.

5美元;2023年11月至2023年3月又爆發了一次美元危機,金價一度漲至45美元。美元的連續貶值,其實是貨幣擺脫價值束縛的過程。直至2023年8月15日,尼克松不得不宣佈:

美國不再用**購回外國**銀行持有的美元。至此,宣佈了佈雷頓森林貨幣體制的終結。縱觀貨幣的發展歷程,其實就是貨幣不斷掙脫其本身價值的過程。

由於有價值的貨幣很難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出現了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的歷次經濟週期中,危機爆發通常首先表現在貨幣金融領域裡:銀行擠兌,**枯竭,銀根奇緊,股價猛跌,許多銀行和工商企業只是由於週轉不靈紛紛倒閉。這一時期,基本上以**作為貨幣或以按固定比例兌換的銀行券作為貨幣的金本位制。

所以經濟危機首先表現在貨幣金融領域裡,反映出有價值的貨幣嚴重阻礙甚至破壞經濟的發展。貨幣發展歷程表現為:①貨幣不斷掙脫其本身價值的過程:

從本身有價值的貨幣至本身價值逐漸削弱至本身沒有價值的過程。②從貯藏價值增大到貯藏價值減弱的過程:貨幣從有很強的保值和升值能力轉化為很弱的保值能力,而至於貶值的過程。

③從束縛經濟的發展逐步轉化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過程。從貨幣的發展可以看出,貨幣從本身有價值的貨幣發展到本身無價值的貨幣,這便是貨幣演變的規律。貨幣演變的規律是指貨幣的變化使交易成本遞減,表現為更大限度滿足人們的需要:

節約人們的體力、腦力,給人們的經濟生活帶來更多方便,增進人們的福利等。貨幣的變化滿足這一要求:①有價值的貨幣如金銀需要花費大量的勞動去開採加工。

而得到的物質主要用之於流通的貨幣,而不是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物品。這實質上是勞動價值的浪費。因為換用沒有價值的紙幣同樣可達到商品交換的目的。

因此,採用有價值的貨幣對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②有價值的貨幣如金銀由於屬於稀缺的自然資源,其**很難滿足經濟增長的需要,往往造成通貨緊縮,嚴重製約經濟的發展。而紙幣由**壟斷髮行,可以根據經濟活動的需要,而增減其供給量,以適應經濟的發展。

③由於商品的交換是按比例進行的,這種比例可以表達成數字。因此,換用紙幣及紙幣上的數字能更方便地表達這種比例。④相對金銀而言,紙幣的攜帶和流通更加方便、準確。

二、比較紙幣和**作為貨幣對經濟的影響由紙幣取代**作為貨幣是貨幣演變的必然規律。那麼作為紙幣雖然克服了**作為貨幣所引起的通貨緊縮,而制約經濟的發展,但是紙幣並非盡善盡美。紙幣的發行是由**控制的,其**量最終是由人來決定的。

因而,存在著極大的主觀性。雖然,很容易解決通貨緊縮的問題,卻極容易引起通貨膨脹。自從紙幣擺脫價值束縛作為貨幣以來,通貨膨脹便成為市場經濟的洪水猛獸,成為**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通貨膨脹引起的經濟混亂和財富的無序再分配等制約經濟的發展。各國**把控制通貨膨脹作為**主要的職能之一。紙幣容易引起通貨膨脹有其主、客觀因素。

客觀因素:紙幣本身沒有價值;主觀因素:紙幣**量是由人為控制的。

而人為控制的貨幣**量卻沒有與市場經濟相一致的客觀標準。主觀、客觀之間存在著一個混亂的介面,這便是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作為貨幣與紙幣作為貨幣正處於兩個極端,一端是通貨緊縮,一端是通貨膨脹:

**的升值能力越強人們更趨向於貯存更多的**,而貯存的**越多,交易用的**越少,則**的價值更大,**的升值能力更強,…。如此反覆的迴圈,似乎有使**價值無限增大的趨勢。其實不然:

如果**不制約經濟的發展,**的價值確有無限增大之勢。正是由於**作為貨幣對經濟有制約作用,即當經濟發展時,**價值增大,**作為貨幣的實際利息率(實際利息率=貨幣的升值率+名義利率)自然提高,必然導致投資的減少,使經濟蕭條,**增大的價值便又回落,使經濟處於原有狀態或低速增長狀態。紙幣的**量是人為控制的,當紙幣的**過多時,引起通貨膨脹,當通貨膨脹到一定程度時,紙幣的貶值較大,人們便不相信紙幣的貯藏價值職能,把曾經用於貯存的紙幣也用之於交易,重新回到流通領域,這樣流通領域的紙幣增多了,紙幣貶值更嚴重,通貨膨脹更大,人們便更不相信紙幣的貯藏價值的職能…如此反覆迴圈,紙幣有貶為零的趨勢。

其實不然:如果**不斷增加貨幣發行,有可能紙幣分文不值。通常情況是,當**發現通貨膨脹過大時,會限制紙幣發行,那麼紙幣的總量會受到控制,物價受到了限制。

如果通貨膨脹太嚴重,紙幣將失去作為貨幣的功能,人們將採用物物交換的形式(或者以他國貨幣作為流通手段)。通貨膨脹過大,不僅引經濟的混亂,而且人們不相信貨幣的基本職能,寧願回到物物交換的狀態,失去貨幣的交換媒介作用。那麼,投資就很難組織起來,投資會大幅減少,經濟處於蕭條狀態。

可見,以有價值的**作為貨幣會引起通貨緊縮→貨幣價值增大→貯藏價值增大。當貨幣的貯藏價值過大時,人們就會回到物物交換的商品經濟形式;而以無價值的紙幣作為貨幣會引起通貨膨脹→貨幣貶值→貯藏價值減少。當貨幣的貯藏價值過小時,人們同樣會回到物物交換的商品經濟形式。

因此這兩種形式於經濟發展都是不利的。

三、對經濟學觀點的評析①對古典「兩分法」的說明貨幣能制約經濟的發展。當**作為貨幣其**量的增量按比例遠低於商品增量時,經濟發展受阻;當紙幣作為貨幣其**量的增量按比例遠大於商品的增量時,經濟發展亦受阻。所以,作為古典主義的「兩分法」,即貨幣與商品互不影響的觀點是錯誤的。

②對菲利普斯曲線的解釋菲利普斯曲線描述了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關係:當失業率較高時,通脹率便較低;而當失業率上升時,通脹率便會下降。菲利普斯曲線是菲利普斯在2023年根據英國近一百年的長時期內的經驗資料得出來的。

從時間上來看,大約是1858-2023年之間。而這一歷史時期是以**作為貨幣的金本位制,由於貨幣本身有價值,造成通貨緊縮,阻礙經濟的發展。如果由於**開採技術的提高或偶然發現新的金礦,或採用復本位制等因素,那麼就會出現貨幣**量的增加,一方面,會使物價**,出現通貨膨脹,另一方面,會使投資增加,就業增加,則失業率降低。

因此,菲利斯曲線是在貨幣本身有價值的條件下出現的一種特殊現象。但絕不是一種普遍適用的規律。比如70年代以來,這時作為貨幣的紙幣已擺脫了價值的束縛,也擺脫了通貨緊縮的困擾,然而,通貨膨脹成為各國**最棘手的經濟難題。

通貨膨脹不僅沒有帶來就業,反而出現了經濟衰退,失業率增大的現象,即所謂的「滯脹」。可見經濟的發展會帶來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卻不一定促進經濟的發展。③ 關於mv=py在mv=py式中,v是否變化,如何變化,在學術界至今尚無定論,本人傾向於貨幣流通速度v雖非固定不變,但短期內變化不大。

正如弗裡得曼的觀點:在mv=py數量方程中,m的變化主要作用於py,又由於m的變化不會引起v的較大波動,我們能夠根據貨幣**量的變化**名義國民收入會發生的變化。假如v不變,m的變化引起py的變化,我們以有價值的**作為貨幣和無價值的紙幣作為貨幣分析這種變化:

1.當以**作為貨幣而引起通貨緊縮時,如果m增大,必將促進經濟的發展,那麼y必然增大,成為主要方面,而p變化小,為次要方面。(m↑)v=p(y↑),即貨幣會引起國民財富增加。

2.當以無價值的紙幣作為貨幣引起小幅通貨膨脹時,如果m增加,則不能促進經濟的發展,那麼p必然增大,成為主要方面,而y變化很小,為次要方面。(m↑) v=(p↑) y,只是引起更大的通貨膨脹。

因此,是否增加m決定於經濟是否處於通貨緊縮階段。

四、政策評價可見,**作為貨幣引起的通貨緊縮和紙幣作為貨幣引起的通貨膨脹都會對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紙幣取代**作為貨幣雖然解決了通貨緊縮問題,卻帶來了通貨膨脹問題。通貨膨脹是紙幣本身有的問題嗎?

是否會有另外一種形式的貨幣,既沒有**作為貨幣的升值特性,又沒有紙幣的易貶值特性呢?回答這樣的問題只能從紙幣的特性上找答案:紙幣的供給是人為因素決定的,具有極強的主觀性。

通貨膨脹從本質上講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並非紙幣的本質特性所決定的。到目前為止,人們尚未找到經濟對貨幣的客觀需求與紙幣的人為供給之間的一種正確的自動調節的關係,即隨經濟的發展,gdp增大,紙幣自然增多;隨經濟的蕭條,gdp減少,紙幣隨之減少。相反,在擺脫了**作為貨幣對經濟的制約作用後,很多經濟學家及**卻企圖利用貨幣(紙幣)來調節經濟、發展經濟,從一個極端又走向一另一個極端。

從過去的經驗上看,凱恩斯的財政赤字政策除了導致通貨膨脹外對巨集觀經濟是無效的,雖然,在短時期內似乎取得過成效,但這種成效的取得可視為短期的偶然,在長期不僅無效,而且有害,甚至可以說貽害無窮。因為產生的高通貨膨脹會使經濟混亂且長期蕭條。而弗裡德曼倡導的貨幣主義,即「唯有貨幣起作用」的觀點是很難令人信服的。

從理論上講,當以有價值的**作為貨幣引起通貨緊縮時,增加流通的貨幣量,必然會促進經濟的發展。而以本身無價值的紙幣作為貨幣時會引起通貨膨脹,而這時再增加貨幣量,必然會造成更大的通貨膨脹,不僅不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反而會引起經濟的混亂,阻礙經濟的發展。貨幣主義從歷史中得出結論,而這一結論確實比較適合歷史,即以**作為貨幣的時代;而現實中,以無價值的紙幣作為貨幣而產生的經濟現象與他的結論背道而馳,因而導致了貨幣主義在政策主張上的邏輯混亂或矛盾:

一方面,「唯有貨幣起作用」,即增加貨幣促進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現實中增加貨幣則通脹率增大,阻礙經濟的發展。因此貨幣主義提出一個折衷的政策主張:「單一規劃」。

既強調要增加貨幣**,又擔心貨幣**過多,即根據一國潛在生產能力會有的增長率(美國為3.5%左右),由貨幣當局公開宣佈,在比如五年左右時期內,貨幣**量增長率固定不變地保持在適應潛在實際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所必需的水平。但很明顯,貨幣主義在貨幣的**量上存在很強的主觀因素,它可能會導致貨幣緊縮,也可能導致通貨膨脹,但可以肯定,不會出現大的貨幣的升值或貶值,對控制通貨膨脹卻是有利的。

五、結論:貨幣最本質的作用是交換媒介和價值尺度,企圖用貨幣來調節經濟,發展經濟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基於對貨幣的認識,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最好的貨幣或貨幣政策是能最大限度的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資本與貨幣的關係貨幣與資本的區別與聯絡

貨幣正是資本最初的表現形式。商品流通是資本的起點。商品生產和發達的商品流通,是資本產生的歷史前提。商品流通的結果產生了貨幣,而貨幣正是資本最初的表現形式。在資本主義社會裡,一切新資本都以貨幣形式出現在商品市場 勞動市場或貨幣市場上,經過一定的過程,這個貨幣就轉化為資本。但是貨幣本身並不就是資本。必須...

請問貨幣供給和市場利率的關係貨幣供應量與利率到底是什麼關係?

利率是貨幣供求的 貨幣 量減少,貨幣資金的 就會上升,這是市場調節的現象。通貨膨脹是由於貨幣供給大於貨幣需求造成的物價 的現象,處於通貨膨脹中的國家通過調高利率 存款準備金率 等措施,增加 銀行的貨幣回籠,使貨幣供求趨向平衡,這是一種政策調節的現象 在貨幣銀行學中,利率是資金的使用 流動性過剩,則錢...

什麼是貨幣經濟,貨幣是什麼經濟學概念

貨幣 currency,ccy 是度量 的工具 購買貨物的媒介 儲存財富的手段,是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貨幣是什麼經濟學概念 西方經濟學的貨幣定義 貨幣是任何一種被普遍接受為交易媒介 支付工具 價值儲藏和計算單位的物品。貨幣就是貨幣行使的職能。注意 這裡特別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