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尊貴的顏色是什麼,中國古代最尊貴的顏色

2021-03-04 00:28:16 字數 5531 閱讀 5536

1樓:小紅帽變成狼

中國古代最尊貴的顏色是黃色,凌駕於所有

顏色之上。

黃色成為最尊貴的顏色是從隋朝時期才開始的,在此之前並沒有很嚴格的顏色等級制度。

自隋以來,帝王的確也著黃色,起初僅是因為黃色為日常所通服,為取方便的緣故。如《舊唐書》所稱:「隋代帝王貴臣,多服黃文綾袍,烏紗帽,九環帶,烏皮六合靴。

百官常服,同於匹庶,皆著黃袍,出入殿省,天子朝服亦如之,惟帶加十三環以為差異,蓋取於便事。」

白話譯文:隋朝的帝王貴臣,多是穿黃色的衣袍,帶烏紗帽,九環帶,腳穿烏皮六合靴。百官的常服,也是穿著黃袍,進出大殿,皇上的朝服也是如此,只是皇上帶十三環以區分開來。

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當時屬於帝王的「黃」,其實和普通黃色系還不完全相同,而是其中一種色澤略深,黃中偏赤的「赭黃」、「赤黃」。這種選擇可能還和隋文帝個人喜好有關,便是兩唐書多次提到的「隋文帝喜服赭黃文綾袍」。

到唐代因隋舊制,皇帝繼續「以赭黃袍、巾帶為常服」,「天子袍衫用赤黃」,以及「皇帝柘黃袍衫」,就一直被沿用下去了。

直到清代,帝后朝服顏色才明確調整為我們所熟悉的明亮度最高的「明黃」,凌駕於所有顏色之上,皇子及貴妃、妃用略偏赤黃的「金黃」,非特賜禁臣庶使用。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古代從顏色上區分貴賤:

中國古代把顏色分為正色和間色兩種,正色是指青、赤、黃、白、黑5種純正的顏色,間色是指紺(紅青色)、紅(淺紅色)、縹(淡青色)、紫、流黃(褐黃色)5種正色混合而成的顏色。

正色和間色成為明貴賤、辨等級的工具,絲毫不得混用,比如孔子曾說「紅紫不以為褻服」,不能用紅色或者紫色的布做家居時的便服。

南北朝時期創立了五等官服制度:朱、紫、緋(深紅色)、綠、青。以唐代為例,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四品著深緋色,五品著淺緋色,六品著深綠色,七品著淺綠色,八品著深青色,九品著淺青色。

武則天當政時期,有一個叫傅遊藝的**擅長拍馬屁,一年之間自青而綠而朱而紫,時人號為「四時仕宦」。而白居易的著名詩句「江州司馬青衫溼」,被貶官後的詩人只有穿「青衫」的資格。

參考資料:人民網--古代黃色如何成為最尊貴顏色 皇帝為什麼穿黃袍?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中國社會中,身份是有顏色的,不同的色彩對應的是不同的身份。反過來,不同的身份,也有不同的色彩。身份色彩體現的綱常倫理、尊卑等級,不可僭越,這就是儒家們所熱心制定和維護的禮法。

皇帝壟斷了黃色。不過黃色成為皇帝的專用色,是從隋唐之際開始的。從此一直到溥儀滾出紫禁城為止,一千多年的時間,大自然造化的黃色,成為皇帝的禁臠。

皇帝為什麼壟斷黃色呢?因為黃色是太陽的色彩,而皇帝就是人間的太陽。明朝禁止臣民用黃,所有的黃,包括柳黃、明黃、薑黃諸色都禁止民間使用。

清朝甚至禁止與黃色接近的香色、秋香色、米色等。乾隆時期皇帝的一則措辭嚴厲的詔令說,民間如有違反,加罪論處。只有皇帝特別恩賜的才可用,如黃馬褂之類。

末代皇帝溥儀在他的回憶錄中說,在他作為遜帝,權威僅僅在紫禁城中有效的日子裡,還因為發現他弟弟溥傑的衣袖中有一種什麼黃色而嚴加斥問,嚇黃了年幼溥傑的小臉蛋。

高階**壟斷了紫色、紅色。杜甫詩中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只有達官顯貴才可以用硃紅色的大門,不但老百姓不能用,低階**也不能用。

唐朝規定,三品以上的**和親王的官袍是紫色,五品以上是硃色。這就是把飛黃騰達的人形容為「大紅大紫」的原因。明朝取消了幾百年來最為高貴的紫色,以紅色代替,規定一至四品緋色,緋色就是紅色,從此,鮮豔的大紅色是黃色之後的最高貴的色彩。

大紅大紫的鮮亮色彩被中高階**壟斷了,給下級**剩下的就是一般的色彩了。唐朝規定五品六品的低階**只能穿綠色,八品九品是青色;明朝規定五至七品青色,

八、九品綠色,基本打了個顛倒。但無論青色還是綠色,都是並不鮮亮的色彩。白居易《琵琶行》寫道,「坐上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白居易當時被貶謫,當了江州司馬,是一個品級低下的小官,只能穿黑糊糊的青衫,不但沒有面子,而且情緒也很糟糕,以致一個歌女的一曲琵琶,就勾起他滿腹淚水。

只有**才有資格用紫色、紅色的服飾,所以,官迷們對於紫紅深懷渴望期盼之情。白居易寫詩說,「吾觀九品至一品,其間氣味都相似。紫綬朱紱青布衫,顏色不同而已矣。

」從這種說法也可以看出,他的心理並不平衡,不過自我安慰而已。對於低階**的豔羨,富有人情味的皇帝大概也考慮到這種心理,因此在嚴格不同身份等級**服飾色彩的規範的同時,又格外開恩,制定了「借緋」、「賜緋」、「借紫」、「賜紫」制度。所謂「賜」和「借」,無非是說,雖然按照你的官品,你還沒有資格用這個色彩,但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開恩賜給你這個資格,或者開恩權且借你這個資格,使用這種色彩。

以白居易為例,唐制,沒有達到穿紅袍資格的都督、刺史等**,可以「借緋」。白居易當上忠州刺史就享受了「借緋」的待遇,他羞澀地說:「假著緋袍君莫笑。

」到了50歲那年,他終於真正熬夠了服緋的資格,如願以償地穿上了大紅袍,他得意地說:「五品足為婚嫁主,緋袍著了好歸田。」一副衣錦還鄉,功成名就,志得意滿的樣子。

不過緋色上面還有更高貴的紫色,當官一場,沒有穿上紫袍,總是遺憾。大和元年,白居易拜祕書監,散官為中大夫,官品是從第四品下,不具備穿紫袍的品位,但皇帝開恩「賜紫」,白居易自豪地說:「勿謂身未貴,金章照紫袍。

」作為人臣,能夠穿上紫袍,是尊貴之極了。紫袍之上,就只有黃袍最尊貴,可那是皇帝專用的,人臣,除非謀反,想都別想。事實上,皇帝開恩,不管「賜」什麼「借」什麼,都不會出現「賜黃」「借黃」這樣的制度,皇帝專用的黃色是絕不出借的,絕不許他人染指的。

**壟斷了色彩,留給老百姓的基本上就只有最黯淡、最難堪、最普通的色彩了。在歷史上,老百姓的衣服總以本色為主,因為印染技術低而成本高,老百姓奢侈不起。所謂本色,就是說做衣服的紡織品原料的本來色彩是什麼,它就是什麼顏色。

古代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麻布的本色就是灰白色的,所以老百姓也叫「白衣」。老百姓除了穿麻布,還穿用牛毛織成的褐,由老百姓而當官,就叫做「解褐」。實質上褐不但是牛毛織成的衣服,而且也是做這種衣服的原料牛毛的自然顏色。

「衣褐」也就是老百姓的身份標誌。

灰白和褐色不過是老百姓生活困難,穿不起光彩鮮豔好衣服的不得已選擇,但國家也規定這些顏色是老百姓法定的不可改易的顏色。宋太宗就明確規定各色胥吏、平民、商賈、工匠、占卜以及不隸屬於官府的民間藝人,其衣裝顏色,一律只能使用白與黑。因此,「皁隸」成為胥吏之類賤民的別稱,「青衣」也成為婢女的代稱。

這樣的規定基本上延續到帝制末年。

像低階**豔羨高階**的大紅大紫一樣,富有的老百姓也豔羨**的服飾器用的亮麗色彩,千方百計要追逐模仿的。這種模仿破壞了儒家和皇權精心設定的綱常倫理和身份等級,是僭越逾制,要被嚴加追究。但法網還是禁不住人們對色彩斑斕生活的嚮往,色彩逾制也是歷史上常見的事。

不過千萬不要認為國家對於身份色彩的制度只是一紙具文,到溥儀**為止,中國老百姓誰也不敢服用皇家專用的黃色,就是明證。

3樓:匿名使用者

明黃色!皇帝穿,暗黃色,皇后太后什麼的穿

中國古代最尊貴的顏色

4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中國社會中,身份是有顏色的,不同的色彩對應的是不同的身份。反過來,不同的身份,也有不同的色彩。身份色彩體現的綱常倫理、尊卑等級,不可僭越,這就是儒家們所熱心制定和維護的禮法。

皇帝壟斷了黃色。不過黃色成為皇帝的專用色,是從隋唐之際開始的。從此一直到溥儀滾出紫禁城為止,一千多年的時間,大自然造化的黃色,成為皇帝的禁臠。

皇帝為什麼壟斷黃色呢?因為黃色是太陽的色彩,而皇帝就是人間的太陽。明朝禁止臣民用黃,所有的黃,包括柳黃、明黃、薑黃諸色都禁止民間使用。

清朝甚至禁止與黃色接近的香色、秋香色、米色等。乾隆時期皇帝的一則措辭嚴厲的詔令說,民間如有違反,加罪論處。只有皇帝特別恩賜的才可用,如黃馬褂之類。

末代皇帝溥儀在他的回憶錄中說,在他作為遜帝,權威僅僅在紫禁城中有效的日子裡,還因為發現他弟弟溥傑的衣袖中有一種什麼黃色而嚴加斥問,嚇黃了年幼溥傑的小臉蛋。

高階**壟斷了紫色、紅色。杜甫詩中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只有達官顯貴才可以用硃紅色的大門,不但老百姓不能用,低階**也不能用。

唐朝規定,三品以上的**和親王的官袍是紫色,五品以上是硃色。這就是把飛黃騰達的人形容為「大紅大紫」的原因。明朝取消了幾百年來最為高貴的紫色,以紅色代替,規定一至四品緋色,緋色就是紅色,從此,鮮豔的大紅色是黃色之後的最高貴的色彩。

大紅大紫的鮮亮色彩被中高階**壟斷了,給下級**剩下的就是一般的色彩了。唐朝規定五品六品的低階**只能穿綠色,八品九品是青色;明朝規定五至七品青色,

八、九品綠色,基本打了個顛倒。但無論青色還是綠色,都是並不鮮亮的色彩。白居易《琵琶行》寫道,「坐上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白居易當時被貶謫,當了江州司馬,是一個品級低下的小官,只能穿黑糊糊的青衫,不但沒有面子,而且情緒也很糟糕,以致一個歌女的一曲琵琶,就勾起他滿腹淚水。

只有**才有資格用紫色、紅色的服飾,所以,官迷們對於紫紅深懷渴望期盼之情。白居易寫詩說,「吾觀九品至一品,其間氣味都相似。紫綬朱紱青布衫,顏色不同而已矣。

」從這種說法也可以看出,他的心理並不平衡,不過自我安慰而已。對於低階**的豔羨,富有人情味的皇帝大概也考慮到這種心理,因此在嚴格不同身份等級**服飾色彩的規範的同時,又格外開恩,制定了「借緋」、「賜緋」、「借紫」、「賜紫」制度。所謂「賜」和「借」,無非是說,雖然按照你的官品,你還沒有資格用這個色彩,但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開恩賜給你這個資格,或者開恩權且借你這個資格,使用這種色彩。

以白居易為例,唐制,沒有達到穿紅袍資格的都督、刺史等**,可以「借緋」。白居易當上忠州刺史就享受了「借緋」的待遇,他羞澀地說:「假著緋袍君莫笑。

」到了50歲那年,他終於真正熬夠了服緋的資格,如願以償地穿上了大紅袍,他得意地說:「五品足為婚嫁主,緋袍著了好歸田。」一副衣錦還鄉,功成名就,志得意滿的樣子。

不過緋色上面還有更高貴的紫色,當官一場,沒有穿上紫袍,總是遺憾。大和元年,白居易拜祕書監,散官為中大夫,官品是從第四品下,不具備穿紫袍的品位,但皇帝開恩「賜紫」,白居易自豪地說:「勿謂身未貴,金章照紫袍。

」作為人臣,能夠穿上紫袍,是尊貴之極了。紫袍之上,就只有黃袍最尊貴,可那是皇帝專用的,人臣,除非謀反,想都別想。事實上,皇帝開恩,不管「賜」什麼「借」什麼,都不會出現「賜黃」「借黃」這樣的制度,皇帝專用的黃色是絕不出借的,絕不許他人染指的。

**壟斷了色彩,留給老百姓的基本上就只有最黯淡、最難堪、最普通的色彩了。在歷史上,老百姓的衣服總以本色為主,因為印染技術低而成本高,老百姓奢侈不起。所謂本色,就是說做衣服的紡織品原料的本來色彩是什麼,它就是什麼顏色。

古代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麻布的本色就是灰白色的,所以老百姓也叫「白衣」。老百姓除了穿麻布,還穿用牛毛織成的褐,由老百姓而當官,就叫做「解褐」。實質上褐不但是牛毛織成的衣服,而且也是做這種衣服的原料牛毛的自然顏色。

「衣褐」也就是老百姓的身份標誌。

灰白和褐色不過是老百姓生活困難,穿不起光彩鮮豔好衣服的不得已選擇,但國家也規定這些顏色是老百姓法定的不可改易的顏色。宋太宗就明確規定各色胥吏、平民、商賈、工匠、占卜以及不隸屬於官府的民間藝人,其衣裝顏色,一律只能使用白與黑。因此,「皁隸」成為胥吏之類賤民的別稱,「青衣」也成為婢女的代稱。

這樣的規定基本上延續到帝制末年。

像低階**豔羨高階**的大紅大紫一樣,富有的老百姓也豔羨**的服飾器用的亮麗色彩,千方百計要追逐模仿的。這種模仿破壞了儒家和皇權精心設定的綱常倫理和身份等級,是僭越逾制,要被嚴加追究。但法網還是禁不住人們對色彩斑斕生活的嚮往,色彩逾制也是歷史上常見的事。

不過千萬不要認為國家對於身份色彩的制度只是一紙具文,到溥儀**為止,中國老百姓誰也不敢服用皇家專用的黃色,就是明證。

中國古代神話族譜,中國古代神話中哪個神仙最最厲害?

中國的神話傳說很多,其中涉及的神仙也很多,按照希臘神話那樣,中國神話裡的神仙也可以分為遠古的神和後來的神仙。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與道教有很大的淵源,東晉葛洪建立了道教的神仙體系,於是中國的神仙也有了森嚴的等級,這正好對應了當時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所以我個人認為中國的遠古神仙與後來的神仙可以從這裡算做一...

中國古代商人最智慧的經商十訣,中國古代10鍾經商方式?

我個人認為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孫子兵法都是實用性高 用途廣泛的奇書 一 知地取勝,擇地生財 二 時賤而買,時貴而賣 三 見端知未,生財 四 薄利多銷,無敢居貴 五 雕紅刻翠,留連顧客 六 以義為利,趨義避財 七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八 奇計勝兵,奇謀生財 九 居安思危,處盈慮方 十 擇人任勢,用人以誠...

中國古代詞風的分類是什麼中國古代詩歌分類表

詞基本分為 婉約派 豪放派兩大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 李煜,晏殊,柳永,秦觀,周邦彥,吳文英,李清照,納蘭性德,晏幾道,姜夔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蘇軾,辛棄疾,岳飛,陳亮,陸游等。現有雅 俗詞之分 明代徐師把詞的形式概括為 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婉約派的風格特點 婉約,婉轉含蓄之意。婉約詞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