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什麼意義,佛教在現實中能實現的意義有多少

2021-03-04 00:25:10 字數 5350 閱讀 1798

1樓:8萬4千法門

1 學佛一定是愈學愈歡喜,所謂法喜充滿、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2 迷惑、煩惱、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這總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點,一個月比一個月好,能夠做到一個月比一個月好,那我就很恭喜你。為什麼?

你的功夫得力了,非常得力。

3 如果你說你一個星期比一個星期好,那我就可以說,你這一生決定成佛,沒話說,決定成佛。一個星期比一個星期進步,這還得了嗎?這不得了!

這是我們要努力的。就是我們的煩惱、習氣、妄想、執著要逐漸地減輕,心一天比一天清淨,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智慧增長,對人、對事的看法不一樣了,處理起來也不相同。

4 有很多很用功的人,我教他念經,一天念十遍。唸了一年多來見我,他說是不一樣,妄念少了,現在好像是聰明瞭。為什麼?辦事情很順利,講話也不會顛三倒四了,處理事情好像也很有條理。

5 心清淨,智慧現前,你看看,

一、兩年效果就收到了,所以,我們要懂得一門深入!學佛有什麼好處?「佛法德用」。

這個德跟得到的「得」是一個意思,古時候這個德是通用的。你所得到的是什麼?是「大覺」,得到的是智慧。

6 智慧起作用,起作用就太多太多了,歸納成兩大類,一類是「大慈」,一類是「大悲」,常講大慈大悲。大慈是「利樂有情」,我快樂,我也要幫助大家都快樂,這是大慈,這是佛法的用處;大悲是「教化眾生」,悲心就是憐憫心。

7 佛大慈大悲,普渡眾生、幫助眾生、成就眾生,令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成就無上菩提。我過去迷惑顛倒,得到佛法的啟示,才能夠恢復自性的清淨光明,我得到這個好處!

8 世間有許多人還沒有得到好處,機緣成熟了,機緣成熟就是他肯接受、肯相信、肯依這個方法去修行,我要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他們,讓他們統統都能夠得到好處,統統都能夠離苦得樂,統統都能法喜充滿!這就是學佛!

2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行善吧,但是也不用像唐僧一樣的善的都傻了。

佛教在現實中能實現的意義有多少?

3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一同**一下你的問題。我不敢說自己對於佛教有多懂,就是一個普通凡人,不敢以高姿態來回答。可能需要說的多一些。

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著生存的壓力。這是我們司空見慣的。而佛教對於世間現象有著一套世界觀理解。

這一點上由於我本人並沒有親自做到透徹的所見所證,所以僅能以一些感觸來解釋。就是說我還是以眼耳鼻舌的程度來認識世界,而且也以這些感官確定世界的狀態從而自己作出判斷。

但是世界到底是否是我眼耳鼻舌感知的狀態呢?舉一個例子,一個事物在執行,而我們往往憑藉自己的經驗來推測其前景。那麼這個前景就是我們願望的前途。

比如做生意。恐怕沒有人願意主動的虧損。凡是做生意,都是以營利為目的。

而且在投資以前相信絕大多數生意人都會認真預算過。但凡開張營業者基本上都有著自己似乎很靠譜的計劃和推算。

但是至於生意之後會不會沿著自己設想的軌跡取走,那就不敢保證了。我們所推測的僅僅是我們頭腦根據感官資訊而設想的前景。像追求女孩子,看到心儀的女孩,我們憑感覺去主動搭話,獻殷勤,所謂的討歡心等等。

然後心裡想如何留下好印象,然後如何第一次牽手,接著如何發展等等。但是前景一定是這樣的執行下去嗎?那就不一定了。

否則怎麼會有那麼多為感情而煩惱的人呢?這個情感生活我們並不排斥它,而是通過這一點來感悟從而關聯到佛教的一些成分。

而以佛教的一些觀點來理解,那麼是我發展的前景是由諸多元素合作產生的。而非我們單憑自己的習慣理解來把握的。我們僅僅是世界裡諸多元素的一部分,包括我們的思維方式等等。

一切都有規律的進行。我想有錢,感覺上我需要如何的去做一件事情,然後得到收入,但其實是因緣成熟讓我在一個時期裡見到了錢。我可以把握的生意攤位擺好,但是顧客什麼時候到而且做成一筆交易並不是我能把握的。

所以至於什麼時候能得到這筆錢,其實並不是我的主管把握。那麼我追求女孩子,女孩子是否能夠認可我,最後成為我妻子以及我子女的母親這都不是我把握的。

由此看來似乎有些消極。但是佛教的觀點中又提及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我之所以能看到錢裝進我的腰包,是因為我曾經的某一個行為使得我今天見到了錢裝進我的腰包。

這就可以理解為「因果」。我向山谷喊了一聲,然後我聽到了回聲。對於一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其中夾雜著很多元素。

每個元素的作用都導致了結果的狀態。自己是什麼時候與妻子相識的。我曾經在**與她相識的。

我當初為什麼要到那裡去。一步一步都有原因。由此我們以感官深入最後形成了命運的軌跡。

關鍵在於為什麼這些原因出現了。我為什麼在那一年出生等等都有其原因。由此我們也就知道了「原因」對於「後果」的感召。

那麼經過佛教觀念的剖析,對於「因」和「果」有一定的對等解析。也就是說當初我做到了一件事情,其導致的後果就是我後來見到了錢。但這個錢不會平白無故出現在眼前,而是需要一些「緣」來促成。

或是做成一筆生意,或是買了一次彩票等等。所以,如果根本沒有「因」在前,即便不斷的加大「緣」也無法有「果」。這就是100個人買彩票,卻不能100個人都中獎。

100個人都去做同樣的生意,得到的結果卻不一樣。100個人都去追女孩,卻不能都成功。

但是「理」雖然似乎是可以理解了。我們卻還是有「習氣」在。他比我賺錢多,我就認為我做的行業不好。

他比我走得順,我就認為他家裡有背景等等。我們凡人就是這種習氣。包括我本人也是這樣,我雖說可以體會到「理」。

但是我的「習氣」依然很重。但要思考的是為什麼他的家有背景而我的沒有。這才是問題所在。

所以本來在「理」上可以說通。但是卻很難甘心。我們還是會憑著感官去判斷。

所以說迴歸安寧其實並不容易。所以才會有「修行」。並不是說我信佛,就意味著我安寧,那是不負責任的。

我信佛意味著我通過自己的經歷以佛理來理解分析,而且在一次次不斷經歷後得到的一種感觸從而真正的把心放平穩。也就是說「理」通了,「習氣」也平下來了。而這是通過「修煉,修行」來實現的。

我們所學的道理與現實生活以及身邊經歷遭遇的碰撞,從而剖析,再感悟,從而對於道理有更深刻的體會,這就是修行。

所以說所謂「修行」並不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佛與現實生活也不應該割裂。並不是說一談到學佛就是出家,不嫁不娶,不食人間煙火等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緣。在生活中我做了一個行為,我在做這個行為的時候的心念是怎樣的。心念決定了行為的屬性,行為屬性決定了後果的狀態。

舉個例子來說,我見到一個落難的美女,我拿出錢給她,幫助她。這時候我的心念是什麼樣的。我是希望她擺脫困境而幫助她。

還是因為她美麗,希望她對自己愛慕而去幫助她。這兩種心念直接影響了「幫助人」這一行為的根本屬性。一個是善。

而另一個則是有企圖。那麼善所感找的後果自然是正面的。而有企圖所感找的後果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表面看一件善事,其實是否真的善就不一定了。

當然,出家修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一般人也沒有這個魄力。還別說自己有多大的責任和義務。恐怕自己如此乾淨純粹的放下是很不容易的。

我們很多時是習氣影響我們的判斷。比如說我學佛,知道行善等等。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善人。

但是如果我非常需要錢,好不容易掙到了10000元錢,本來很高興。卻偏偏遇到了一個比我還苦的一個人,他更需要錢。那麼我會不會把我這剛到手的10000元給他?

這是非常考驗人的。我不給那當然是我有私心,我給一部分說明我有一定的慈悲心,與私心相互作用從而有限的行善。如果自己毫不猶豫的將所有錢都給出去,那才是真正的慈悲。

也就是說能做到這個境界在自認為自己是善人。這需要修煉。而其實福果往往就是**於這樣的行為。

因為如此才種下了一個大的善因。而我們平時多數都是不好不壞的狀態。因為我們本身就是一個善惡參半的人。

再往下一個問題是您提到以德報怨以及遇歹徒的例子。我是這樣看的。這確實很難,以德報怨其實是一種修行的方式。

如先前所說,「理」通了,「習」還在。那麼如何讓「理和習」平衡起來呢?這就需要在「習」上加以控制。

所以持戒,忍辱都是對治習氣,磨練內心的行為。因為心念決定了行為的性質。習氣對於心念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

把握了習氣,就可以平穩心念,從而直接影像行為的興致。

別人誤會我的時候,我的情緒怎麼樣?我如果知道對方只是不理解,而我不應憤怒甚至詛咒。那麼這就需要以忍辱心去控制自己的習慣性的惡念。

由此不至於自己做出惡行來。由此不斷磨練自己的心胸,外界對於自己內心的干擾就會有所減輕。

至於歹徒持刀。這個問題需要具體分析。當事情面臨時,還是先前所說,心念決定了行為的性質。

如果不能阻止歹徒行惡或開殺戒。我們在「應對」時的心念是什麼,這很重要。看看之前幫美女的思維模式來分析這個問題,我想會有更輕鬆些的感受。

恕我這裡不多說了,我怕言語中有可能被無毒的從分從而導致遺憾的結果。

再下一個問題,所謂「列強行徑」。當然,當今世界「列強行為」司空見慣,而且我們中國也曾深刻的受其侵害。就這些現象,其實行為者是以政-志形態來解決問題。

「政-志」以其侷限性來處理事情,自然也充滿了侷限。以一種強力手段來應對參差不齊的社會,這是典型的國家觀念。即便所謂的「敏煮」國家,也並不能包容所有的不同意見。

在行事中必然有人犧牲。這是「政志」,不是「德治」。而且「米國」也不允許宗教干涉政志,而且,只要是沾染了政志,那麼就不會再是純粹的問題。

這就好比我國政-府對於**問題的立場與西方國家不同的原因。西方強調是宗教問題,而我國政-府則強調這不是單純的宗教問題,而是有相當大的政志含量,或者說就是政志問題。其政志屬性決定了我國**不可能以宗教立場來應對。

但是我們可以這樣來品味。為什麼這樣一個時代被我們趕上了。經常我們會聽到「這年頭如何如何...

」的感慨。但是我想同樣應該思考,為何「這年頭」偏偏被自己趕上了。必有因緣。

最末,自我幻想其實並不是對於宗教這個概念。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情節都是真正的自我幻想。我們可以回味。

我們絕大多數人祈禱時都是祈求福果。恐怕很少有人主動求煩惱的。我們做事情也都是力求想好的方向發展。

但是,煩惱雖然沒有求,但還是會發生。為什麼我不求卻也會來呢?因為這個煩惱就是自己的,不想要也是自己的。

因緣具足就把麻煩擺在面前了。由此我們再回頭分析福果是否也是求來的呢?如果福果註定是自己的,即便不求也同樣是自己的,因緣具足也會意外的成熟給自己帶來驚喜。

我們每一次感受的歡喜其實都是福果的顯現。而「修學」就會讓我們知道「福和禍」的根源。從而知道取捨的方法。

求福,就種下能見到福的因。避禍,就停止種下惡因。但是並不是說我只要開始種下福因,惡果就不會發生了。

過去的惡因如果因緣具足還是會把麻煩擺在面前。但斷除惡果的唯一方法只有停止惡因而轉為廣種善因。

但是這是就世間而言。我們如果更深層的認識。福果具足時是什麼狀態?

有了錢,似乎優越感十足,佔有別人的資源,損害別人的利益,行賄殺生。有豔福,則沉迷女-色甚至行-淫-墮胎。有了權勢,氣壓他人,自高自傲。

由此這些「福」變成了造惡的溫床。造惡的後果可想而知。那麼由此看來,享受世間的「福」往往「禍」的因很容易種下了。

那麼這個「福」其實就不是真正的「福」了。而「禍」則恰恰是惡因的結束。由此「福非福」「禍非禍」,這其中體現出「空性」的道理。

我沒有過多的瞭解,僅僅是談了一下個人的感受,我也承認其中部分文字在回答其他問題時應用過。旨在針對類似的問題成分。我們不妨互相開眼界。

我們很多時說自己學佛也不敢說沒有迷信,在我看來迷信也是一個過程。從迷信到正信。

學佛法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學佛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什麼意義

佛法不是求人,而是求自己。從另外一個方面認識自我,認識世界,也給與精神一個寄託。也讓我們方便的了學習佛家的思想,對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佛法是心地法門,唯有心能轉業。佛法不從外求,佛法從內心求 自心性中求,有求必應。佛法稱為內學,其原理就是 華嚴經 說的 一切法唯心所現 唯識所變。依佛學的觀點,觀察...

西方經濟學的現實生活意義西方經濟學的現實意義

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許多地方借鑑了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今後還會如此。大國的崛起 就是全面的向外國學習經驗和教訓的典範。中國只有認真學習發展中國家的歷史經驗,才能又好又快的發展。當然,必須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博弈聖經 經濟學的定義 經濟學是輸贏與均衡在公共空間裡的概念 1 亞當斯密 英國 國富論 斯...

和字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字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和 h 動 1 調和 調治 調適。如 和味 調和食物的滋味 和羹 五味調和的羹湯 和弱 調和抑制 和通 調和 和暢 2 和解 息爭而歸和平。與楚以和。西漢 司馬遷 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 名 兩個以上數相加的總數。如 五和七的和是十二 介 1 與 跟 with 如 和人群一同去 2 向 對 跟 to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