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的歷史意義,茶經的歷史意義

2021-03-04 00:23:36 字數 5056 閱讀 3918

1樓:曦月

《茶經》是中國第一部系統

地總結唐代及唐代以前有關茶事的綜合性茶業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書.收集歷代茶葉史料、記述親身調查和實踐的經驗,是中國古代最完備的一部茶書,對茶葉生產的發展起過一定的推動作用!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由中國茶道的奠基人陸羽所著。此書是一部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一部劃時代的茶學專著。

陸羽(733年-804年),字鴻漸,漢族,復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門市)人,唐代著名的茶學專家,被譽為"茶仙、茶聖"。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

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對中國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江南各地,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全唐文》中撰載有《陸羽自傳》。曾編寫過《謔談》三卷。

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

2樓:醉冰軒主

論陸羽《茶經》的歷史價值及其現實意義

作者: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杭州 程啟坤

唐代,中國茶文化進入了興盛期。這種興盛,與文人的推波助瀾是分不開的,其中陸羽的貢獻是最大的。他著述並發表了《茶經》,親自奔赴長江流域的主要茶區,調查研究,品評茶葉,推薦貢茶,創導"陸氏煮茶法"等。

可以說,茶聖陸羽是中國"茶學"學科的創始人。陸羽《茶經》不僅有深遠的歷史價值,而且很多論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就這方面內容進行簡要論述。

一、 陸羽《茶經》的問世是中華茶文化正式形成的標誌

所謂"茶文化",廣義而言,它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有關茶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陸羽《茶經》上、中、下三卷,包括了茶的形態特徵、字源、名稱、藥用價值、茶葉採製用具、製茶方法、烹飲器具、煮茶方法、品飲技藝、唐代中期以前歷史上有記載的茶事、唐代茶葉產地與品質狀況等,內容十分豐富。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茶文化概述與歷史總結。既有物質的東西,也有精神的內容。

在物質方面,《茶經》系統總結提出了採製茶葉需用的十五種工具和茶葉烹飲需用的二十四器。精神方面的有種茶、採茶、製茶、煮茶的技術經驗總結,也有唐代中期以前有關茶事的歷史記載,有人物、有故事、有史實,系統而全面。尤其可貴的是,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使茶文化得到昇華。

歷史發展到了唐代,茶區已擴大,從《茶經·八之出》介紹的茶葉產地來看,唐代茶區已包括現今的四川、重慶、湖北、湖南、陝西、安徽、江西、浙江、江蘇、福建、貴州等省(區)。飲茶已成風俗,上至帝王宮廷,下至百姓平民,還有文人雅士,佛門寺院等都崇尚飲茶。陸羽《茶經》對有關茶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系統地總結。

因此可以說,陸羽《茶經》的問世,是中華茶文化正式形成的標誌。

二、 陸羽《茶經》是唐代中期以前中國茶事的歷史總結

中國在唐代以前,已有茶文化的萌芽,在不少史書中己有一些零星的記載。如公元前2世紀西漢初年成書的《爾雅》中,就有"檟,苦荼"的記述;三國《廣雅》中有"荊巴間採茶作餅"的記載;司馬相如《凡將篇》已把茶列為一味中草藥。到了晉代,更有以茶倡廉、以茶敬客、以茶健身、以茶治病等多種記述。

陸羽《茶經》將這些零星分散的歷史記述,從浩瀚如海的大量史書典籍中尋找出來,一一作了記錄。

陸羽《茶經·七之事》中,引述了49本典籍中有關茶事的記載,記述的人物有幾十個,涉及的茶事有茶的特徵、特性、產地、飲用、保健、藥用、待客、倡廉、代酒、解乏、茶市、茶神活、茶故事、品茶、鑑賞、祭祀等等。內容十分廣泛。除《七之事》之外,《茶經》的其他章節中也有不少歷史記述,如《茶經·一之源》中,講到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的大茶樹,講到茶字字源的歷史記載和茶的五種稱謂。

《茶經·六之飲》中,講到"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楊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滂時浸浴,盛時國朝,兩都並荊、渝間,以為比屋之飲。

"指出了茶的發現與利用,起源於五千年前的神農氏,列舉了歷代與茶有關的歷史人物。因此可以看出,陸羽《茶經》是唐代中期以前中國茶事的歷史總結。

三、 陸羽是"茶學"學科的創始人

現代"茶學",狹義而言,它是"農學"的一個分支,"食品學"的一個方面;廣義而言,"茶學"包括茶的自然科學和茶的社會科學兩個方面。所謂茶的自然科學,包括茶的特徵特性、茶的種植與加工,茶的類別與品質等方面;所謂茶的社會科學,包括茶業的經營管理、茶的經濟**、茶的品飲、茶的文化藝術及其對社會的影響等方面。因此有人主張把傳統的"茶學"擴充為廣義的"茶文化學",作為現代"茶學"的學科。

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茶學"學科包括的範圍是很大的,既有自然科學的內容,也有社會科學的內容。通讀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從"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直至"十之圖"。其內容也是十分豐富的,既有茶的種植加工技術,也有茶的烹飲技藝和文化典故等,基本呈現出了"茶學"的雛形。

而且書名《茶經》,是有關茶的各個領域的綜合性專著。從此,後人在陸羽《茶經》的基礎上,或補充、或模仿,類似著作不少,從而不斷豐富著"茶學"學科的內容。由此看來可以認為,陸羽是"茶學"學科的創始人。

四、陸羽創導的"煮茶法"是中國茶道、茶藝的最早典範

茶道起源於中國,早在三國時《廣雅》中就記載有:"荊巴間採茶作餅,成以米膏出之。若飲,先炙令色赤,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芼之。

其飲醒酒,令人不眠。"這是唐代以前,關於飲茶較全面的記述,具有茶道的雛形。

到了唐代,由於飲茶風俗的形成與普及,中國茶道逐漸形成。陸羽就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系統地總結與提高,在《茶經》中提出了陸氏"煮茶法"。在《茶經·四之器》中,列出了煮飲用具二十四器,提出了煮茶的具體方法步驟。

在《茶經·六之飲》"凡茶有九難"中,提出了煮好茶要重點把握好九個方面,即制好茶、選好茶、配好器、選好燃料、用好水、烤好茶、碾好茶、煮好茶、飲好茶。在《茶經·四之器》"風爐"一節中,指出在風爐爐身上所開的三窗之上,有"伊公羹,陸氏茶"六個字,伊公是指伊尹,商初大臣,善調羹湯;陸氏茶,指的就是陸羽自己的煮茶法,說明陸羽對自己的煮茶法很自信。

所以,唐代封演在《封氏聞見記》中記述:"楚人陸鴻漸為茶論,論茶之功效,並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統籠貯之。遠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幅。

有常伯熊者,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

這一論述,非常明確地指出了,陸羽的煮茶法當時已有相當的社會影響。後來,常伯熊只是在陸羽煮茶法的基礎上加以潤色,當然,這對"茶道大行"也是有幫助的。

因此,作者認為,陸羽創導的"煮茶法"是中國茶道、茶藝的最早典範。

五、陸羽《茶經》若干論述的現實意義

陸羽《茶經》的問世,雖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然而,《茶經》中的若干論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在《茶經·一之源》開頭,就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的記述。

這就說明,那時的巴山、峽川一帶,就有野生大茶樹,這對研究茶樹的起源與發源地都有很大幫助。

2. 在《茶經·一之源》中,"上者生爛石,......下者生黃土";"法如種瓜,三歲可採";"筍者上,牙者次";"葉捲上,葉舒次"等。在《茶經·三之造》中,"茶之筍者,生爛石沃土,長

四、五寸,若薇蕨始抽,......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選其中枝穎拔者採焉。"這些都與現代科學種茶的理論與實踐相吻合,仍然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3. 在《茶經·一之源》中"茶之為用,性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

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充分論述了茶的功效,同時也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這些在現代研究茶的功效與普及茶文化中,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4. 在《茶經·五之煮》中,提出的煮茶要用清潔活水,燒水不能超過三沸,茶與水的比例要適當;在《茶經·四之器》中,提出的要選好茶具,盛茶杯碗要與茶色相匹配等。這些,對於現代茶藝工作者研究如何泡好茶,都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5. 在《茶經·七之事》中,從三皇炎帝神農氏、魯周公《爾雅》直到《本草》,從近50本典籍中歸納出的茶事歷史記載,對現代茶文化工作者研究中國茶文化的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6. 在《茶經·八之出》中,記述了唐代的茶區分佈,並列舉了一些品質好的茶葉產出的地名。這些記載,對現代各地的名優茶開發具有參考意義。

陸羽《茶經》的內容十分豐富,進一步深入研究陸羽《茶經》,將對學習和理解中國茶文化的歷史有幫助;同時,對進一步弘揚中華茶文化,發展茶文化事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陸羽《茶經》光輝永存。

3樓:百度使用者

告訴你,我不知道。。。。。。

茶馬古道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4樓:名字太難起了

茶馬古道的歷史意義是:茶馬古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馬古道是我國歷史上內地農業地區和邊疆遊牧業地區進行茶馬**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線,分川藏、滇藏兩路。

茶馬古道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線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5樓:匿名使用者

參考以下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6樓:子今幽悠

歷史已經證明,茶馬古道原本就是一條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馬幫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與死的體驗之旅。茶馬古道的艱險超乎尋常,然而沿途壯麗的自然景觀卻可以激發人潛在的勇氣、力量和忍耐,使人的靈魂得到昇華,從而襯托出人生的真義和偉大。

不僅如此,藏傳佛教在茶馬古道上的廣泛傳播,還進一步促進了滇西北納西族、白族、藏族等各兄弟民族之間的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增進了民族間的團結和友誼。沿途上,一些虔誠的藝術家在路邊的岩石和瑪尼堆繪製、雕刻了大量的佛陀、菩薩和高僧,還有神靈的動物、海螺、日月星辰等各種形象。那些或粗糙或精美的藝術造型為古道漫長的旅途增添了一種精神上的神聖和莊嚴,也為那遙遠的地平線增添了幾許神祕的色彩。

從久遠的唐代開始,直到二十世紀

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的修通,歷盡歲月滄桑一千餘年,茶馬古道就像一條大走廊,連線著沿途各個民族,發展了當地經濟,搞活了商品市場,促進了邊貿地區農業、畜牧業的發展。與此同時,沿途地區的藝術、宗教、風俗文化、意識形態也得到空前的繁榮和發展。

盧溝橋的歷史意義,盧溝橋有什麼歷史意義

盧溝橋事變的意義主要是體現在我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在與日本帝國主義較量的過程中,盧溝橋事變是一個全面抗日戰爭的標誌,而最後的戰爭勝利無疑是對盧溝橋事變的呼應。盧溝橋事變的意義可以說是十分重大的,對於日本侵略者而言,盧溝橋事變是一個標誌,盧溝橋事變的發生表明了日本侵略者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而盧溝橋事變對...

景文之治的歷史意義,文景之治的歷史意義

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6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漢朝的物質基礎亦大大增強,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同時也是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的養精蓄銳時期。文景之治是指...

長城有什麼歷史意義中國修建長城的歷史意義是什麼?對近代中國有什麼影響?

秦趙燕為何要在北邊修築長城,這要從戰國時期的形勢說起。戰國時期,是我國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時期,諸夏文化與秦 楚 吳 越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統一的趨向日益強烈。當時進行封建改革的魏 趙 韓 楚 齊 秦 燕七國強盛之後,進行兼併戰爭,謀求以武力統一黃河 長江中下游地區。這時,陝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