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在古漢語中有什麼意思,古漢語中的以有什麼意思

2021-03-04 00:12:42 字數 5658 閱讀 7008

1樓:睡完這輩子

有下面的八種意思:

1果實;果子.又寫作「菓」.《訓儉示康》:「果止內於梨慄棗柿之類.」

2結局容;結果.柳宗元《東海若》:「無國無果.」

3成為現實;實現.《桃花源記》:「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4充實;飽.《莊子·逍遙遊》:「三飡而反,腹猶果然.」

5果真;果然.《祭十二郎文》:「吾去汴州,汝不果來.」

6如果.《中山狼傳》:「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

7終於;終究.《左傳·城濮之戰》:「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

8究竟;到底.《教戰守策》:「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古漢語中的「以」有什麼意思?

2樓:大業風雲

1,用,拿,把,將:~一當十。~苦為樂。~身作則。~鄰為壑。~訛傳訛。~往鑑來。

2,依然,順,按照:~時啟閉。物~類聚。

3,因為:~人廢言。勿~善小而不為。不~物喜,不~己悲。

4,在,於(指時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於:~待時機。~儆效尤。

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求。

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前。~內。

8,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得~。

9,古同「已」,已經。

10,太,甚:不~急乎?

11,及,連及:富~其鄰。

3樓:布衣舞清風

古漢語「以」

的用法 (一)「以」,本是動詞,《說文解字》:「以,用也。」《經傳釋詞》:

「《廣雅》曰:以,與也。」動詞「以」意義有二:

1、意為「用」、「依據」。例如: 1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論語·子路》) 2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九章·涉江》) 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左傳·莊公十年》) 例1、2中的「以」譯作「用」,「雖不吾以」即「雖然不用我」。

例3中的「以」譯作「依據」。

2、意為「認為」、「以為」。例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

(諸葛亮《出師表》)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戰國策· 齊策一》) 3、率領。 1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史記·項羽本紀》)

2宮之奇以.其族去虞。(《史記·晉世家》)

(二)「以」的介詞用法 「以」作介詞由動詞虛化而來,主要用法有以下幾種: 1、引進動作、行為所憑藉的工具、條件、身份、依據、標準等,一般可譯為「用」、「拿」、「憑」、「按照」、「憑„„身份」等。例如:

1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列子·湯問》) 3餘船以.次俱進。

(《資治通鑑·赤壁之戰》) 4餘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餘。(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5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所見知所不見。(《呂氏春秋·慎大覽》)

2、引進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或處所。

「以」的這種用法同「於」,一般可譯為「在」、「從」等。例如:  1文以.五月五日生。(《史記·孟嘗君列傳》) 2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漢書·西南夷傳》)

3、引進動作、行為所處置或涉及的物件。 一般可譯為「把」。這裡所說的「物件」,就是指一般句子中的「賓語」。

由於介詞「以」的出現,把賓語提到了動詞之前,而形成一種狀中關係。例如: 1復以.**一人投河中。

(《史記·滑稽列傳》) 2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4、引進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 一般可譯為「因為」、「由於」等。 漢語中的因果關係,既可以用複句來表達,也可以用單句來表達。

用複句形式表達的因果關係,往往是在揭示兩件事之間存在的因果關係;而用單句形式表達的因果關係,卻只是在說明一件事情之所以發生的原因。用單句形式表達因果關係,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用介詞「以」來引進原因。例如:

 1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2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遊褒禪山記》)

(三)「以」的連詞用法 「以」的連詞用法是從介詞用法虛化而來的。「以」的連詞用法和「而」有較多的相同之處,但不能用來表示轉折關係。作為連詞,「以」所連線的多是動詞、形容詞及其短語。

1、表示並列關係 一般可譯為「而」、「又」、「而且」等,也可略去不譯。例如: 1主嚴以.明,將知以.武。

(《戰國策·楚策一》) 2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遊褒禪山記》)

2、表示承接關係 「以」前面的動作、行為,往往是「以」後面的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一般可譯為「而」,或者略去不譯。例如:

1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2餘與四人擁火以.入。(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3、表示目的關係、結果關係 「以」後面的動作、行為,往往是「以」前面的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一般可譯為「而」、「來」、「用來」、「以致」等。例如:

1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陳涉世家》) 2作《師說》以.貽之。(韓愈《師說》) 3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蘇洵《六國論》) 例1、2「以」之後的部分是其前行為的目的,例3「以」之後的部分是其前行為的結果。

4、表示因果關係 「以」表示因果關係,常常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之前。一般可譯為「因為」。例如:

1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僖公三十年》) 2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魏公子列傳》)

5、表示修飾關係「以」表示修飾關係,一般用來連線狀語和中心語,不譯。例如: 1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陶淵明《歸去來辭》) 2倚柱而笑,箕踞以.罵。(《史記·刺客列傳》)

6、連線方位短語,一般不譯。例如: 1由山以.上五六裡,有穴窈然,入之甚寒。(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2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史記·陳涉世家》)

4樓:匿名使用者

以:1、認為,以為。《戰國策 齊策一》:「皆~美於徐公

2、用。屈原《九章 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

3、原因。《列子 周穆王》:「宋人執而同其~」

4.介詞。因為。《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孫臏~此名顯天下」

5、介詞。用。《韓非子 難一》:「~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6、介詞。憑藉。。。的身份,按照。《漢書 張騫傳》:「騫~郎應募使月使

7、介詞,在。。。的時候。《史記 秦始皇本紀》:「(秦始皇)~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

8、連詞。用法相當於「而」《國語 晉語四》:「狐偃,其舅也。而惠~有謀」

9、和「上」、「下」、「東」、「西」等連用,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線。如「~上」、"~東"。

10、通「已」。已經。《史記 陳涉世家》:「固~怪之矣」。

在古漢語中「餘」是什麼意思

5樓:積木木積阿

1《代》我。《核舟記》:「嘗貽~核舟一。」

2《形》多餘的。《論語》:「其~不足觀也已。」

3《形》遺留的。《子魚論戰》:「寡人雖亡國之~,不鼓不成列。」

4《名》盈餘。《論積貯疏》:「苟粟多而有~,何為而不成?」

5《數》表示整數後的不定的零數。《賣炭翁》:「一車炭,千~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詳細字義:

1代詞(1)我,表第一人稱。文選·班彪·北征賦:「餘遭世之顛覆兮,罹填塞之阨災。」文選·陸機·嘆逝賦:「餘將老而為客。」;「~將老」。

2名詞(1)剩下、多餘。周禮·地官·委人:「凡其餘,聚以待頒賜。」同「餘」。

簡體「餘」部分意思的繁體字

(2)某一事情、情況以外或以後的時間。如:「課餘」、「業餘」、「公餘」。唐·孟浩然·行出東山望漢川詩:「雪餘春未暖,嵐解晝初陽。」

(3)大數目或度量單位等的零數,

十、百、千等整數或名數後的零數。如:「三十有餘」、「年四十餘」;十~人。

清·姚鼐·登泰山記:「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明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記》:

「袁(袁可立子袁樞)出家刻十餘種及王覺斯法書以示。」

(4)姓。如宋代有餘靖。

(5)農曆四月的別稱。

3形容詞

(1)多出的、剩下的。如:「餘錢」、「不遺餘力」;剩~。

~糧。~興。~悸。

~孽。節~。~生。

~蔭(指前 人的遺澤,遺留的庇廕)。~勇可賈(gǔ)(還有剩餘的力量可以使出來)。宋·王庭珪·和周秀實家行:

「先輸官倉足兵食,餘粟尚可瓶中藏。」

(2)殘留的、將盡的。如:「餘年」、「餘生」、「餘燼」。

宋·方岳·農謠二首之二:「漠漠餘香著草花,森森柔綠長桑麻。」

(3)其他的。如:「餘念」、「餘事」。

(4)不盡的、未完的。如:「死有餘辜」、「心有餘悸」、「餘音繞樑」。

4副詞(1)以後。如:「他虛心反省之餘,決心改過。」;

《載敬堂集》:「勞餘,猶工餘,勞作之餘。餘,猶後。人之勞作在野,或在坊在肆,或行商,勞餘則休憩於房。」

《江南靖士詩稿·投老》詩句:「幾番途遇無房者,訴道勞餘憩未安。」 「勞動之~,歡歌笑語。」

5動詞(1)剩下、遺留。如:「餘留」。

唐·戴叔倫·屯田詞:「新禾未熟飛蝗至,青苗食盡餘枯莖。」

宋·周邦彥·浪淘沙慢·晝陰重詞:「弄夜色,空餘滿地梨花雪。」

組詞:•餘波[yú bō]

1.江河的末流;2.遺風流澤。

•餘孽[yú niè]

殘存的壞人。

造句:金庸**的情節如錢塘江潮,推波逐瀾,層層遞進,直至轟然拍岸,掀起軒然大波,餘波盪漾,也便終局。

滿月在清理殘渣餘孽的同時,也會昭顯不易察覺的真相。

參考資料

文言文字典:

漢典網:

6樓:匿名使用者

古漢語中「餘」的意思:

飽足,足食得飽

如:餘,饒也。——《說文》

剩下;剩餘

如: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崔顥《黃鶴樓》

剩下的,多餘的

如: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

亦無使有餘。——《呂氏春秋·辯士》。注:「猶多也。」

父有餘(餘)財。——《吳仲山碑》

今也每食無餘(餘)。——《詩·秦風·權輿》

殘留的;遺留的

如:孤嶂秦碑在,荒城 魯殿餘。—— 唐· 杜甫《登兗州城樓》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餘)杯。——唐· 杜甫《客至》

次要的如: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辛棄疾《鷓鴣天》

不盡,無窮

如:一彈再三唱,慷慨有餘哀。——《古詩十九首》

多,表示整數後不定的零數

如:一車炭重千餘斤。——白居易《賣炭翁》

有竹一頃餘(餘),喬木上參天。——唐· 杜甫《杜鵑》

閒暇如:無為也,則用天下而有餘。——《莊子·天道》

第一人稱代詞,我或我的

如:餘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左傳·僖公九年》

餘弟宗玄。——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餘於僕碑。——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此地適與餘近。——明· 袁巨集道《滿井遊記》

又如:餘既為此志。——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農曆四月的別稱

四月為餘。——《爾雅》

古漢語中浮雲是什麼意思在古漢語中餘是什麼意思?

浮雲 f y n 1 floating clouds 2 飄浮在天空中的雲彩 浮雲為我陰,悲風為我旋。元 關漢卿 竇娥冤 3 比喻飄忽不定,未有定處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 送友人 1.飄動的雲。楚辭 九辯 塊獨守此無澤兮,仰浮雲而永嘆。古詩十九首 西北有高樓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周書...

省在古漢語中是什麼意思,課字在古漢語中是什麼意思

省 1s ng 名詞。服裝術語,表示需要縫製進去的部位 錐形省 釘形省版 棗形省。2sh ng 動詞。儉省 節權約,與 費 相對 省錢 省吃儉用。3sh ng 動詞。免掉 減去 省一道工序 這兩個字不能省。4sh ng 名詞。姓。省 字的古漢字形體 5sh ng 名詞。行政區劃單位,直屬 河南省。6...

為在古漢語中什麼意思,為 在古漢語中的幾種意思

陽聲1.做,行,做事 人。時。難。不 己甚 不做得太過分 2.當做,認做 以 認 習以 常。3.變成 成 4.是 十兩 一斤。5.治理,處理 政。6.被 天下笑。7.表示強調 大 惱火。8.助詞,表示反詰或感嘆 敵未滅,何以家 9.姓。去聲1.替,給 民請命。虎作倀。國捐軀。2.表目的 了。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