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中世紀的羅馬天主教會是封建主

2021-03-30 15:30:52 字數 4202 閱讀 2883

1樓:as14150防桃

(1)原因:維護歐洲反動的封建統治;阻礙西歐國家實現民族統回一;對人民

答群眾的欺詐和無恥掠奪;阻礙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損害世俗王權和貴族的利益。(5分)

(2)原因:中世紀的西歐,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處於壟斷地位;新興資產階級力量相對弱小。(4分)

(3)實質:否定了教皇和教會的權威。(2分) 意義:揭開了歐洲宗教改革的序幕。(2分)

試題分析:

(1)直接從材料中提取資訊,按政治(凌駕於世俗王權之上、阻礙民族統一)、思想(是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經濟(廣佔地產,欺詐掠奪,阻礙工商業)三個方面歸納概括。

(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回答即可,中世紀的西歐,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處於壟斷地位;新興資產階級力量相對弱小。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馬丁·路德「九十五條論綱」揭開了宗教改革開始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對羅馬教廷的風潮

點評:本部分作為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以及歷史上重大改革之一,在資本主義發展歷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將是今後高考命題的重點。本部分的重點應放在馬丁?

路德、加爾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背景、內容、特點與意義影響方面。

閱讀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中世紀的羅馬天主教會是封建主階級的統治工具,它給封建制度披上了神聖的外

2樓:暗月烞敬烡郪獸

(1) 原因:維護封建統治;阻礙民族國家的統一;欺詐和掠奪人民群眾;阻

礙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損害世俗王權和貴族的利益。(答對4點即可)

(2)態度:信仰上帝 (信仰得救) (1分)依據:建立民主教會;教會民主化、共和化。(2分)

(3)都認為變法改變了祖宗之法,敗壞了世道人心(1分)。

本質不同。(1分)。商鞅變法中的頑固派是舊的奴隸主貴族的代表,與改革派之間的矛盾是新舊階級、新舊制度之間的矛盾。

王安石變法中的頑固派是封建的大地主、大官僚的代表,與改革派的矛盾是封建地主階級內部的矛盾(4分)。

(4)雷頤:傳統文化的影響。蕭功秦:變法者的心智和變法策略(或者變法者主觀方面的侷限性)。李喜所:整體社會環境。(3分)

雷頤:頑固派的強烈抵制和反對。蕭功秦:

百日之內頒佈大量改革上諭。李喜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環境:

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薄弱。(任意回答一例史實,(1分。其他史實,言之成理即可)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解讀文字史料並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第(1)問從材料一中「羅馬天主教會是封建主階級的統治工具,為封建統治辯護;教會成為西歐國家實現民族統一的障礙。

……而教會的欺詐和無恥掠奪,最終落到人民群眾身上,而且因為天主教會的許多清規戒律對工商業發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貴族也站在反對天主教會的行列中來。」等資訊歸納出答案。

第(2)問中第一小問從材料二中「;而在上帝的王國已經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間的王國還能夠仍然從屬於君主、主教和領主嗎」等資訊來歸結答案;第二小問從「加爾文教的信條正適合當時資產階級中最果敢大膽的分子的要求。……加爾文的教會組織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的資訊來歸納答案。第(3)問對應材料三和四,依據材料三「然王制遂滅,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鉅萬,而貧者食糟糠,有強國兼州域,而弱者喪稷」以及材料四中「而其害於朝廷者,則數十百年,滔滔之勢,一往而不反矣」等資訊來歸納答案;第二小問先從階級屬性說明的不同,結合所學聯絡各自變法歷史背景從頑固派代表的階級利益角度綜合歸納答案。

第(4)問對應材料五,第一小問從文字「祖宗崇拜和華夏中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點」來概括雷頤的觀點;從「變法者由於缺乏對改革制約條件和困難客觀冷靜的認識和分析」來歸納蕭功秦的觀點;從「而在於當時沒有出現一個變法成功的整體的社會環境」的角度思考李喜所的觀點;第二小問任選一例結合材料進行論證即可, 雷頤從「頑固派的強烈抵制和反對」角度闡述;。蕭功秦從「百日之內頒佈大量改革上諭」的視角分析;而李喜所則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環境: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薄弱」的角度概括答案。

(15分)【歷史上的重大改革與回眸】材料一 中世紀的羅馬天主教會是封建主階級的統治工具,它給封建制度

3樓:野村美香

⑴ 維護歐洲反動的封建統治;阻礙歐洲國家實現民族統一;對人民群眾的欺詐和無恥掠奪;阻礙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損害世俗王權和貴族的利益。(10分)

⑵ 贊同。(1分)

宗教改革:打擊了歐洲天主教的神權統治,促進了人民的思想解放;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思想**;使語言、文學、藝術、**、教育等諸多領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略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兩幅圖反映了中世紀羅馬天主教會的情況: 圖一 &nb

4樓:湧浩大

(1)因為中世紀的歷史只知道一種形式的意識形態——宗教和神學。在15、16世紀,新興資產階級力量還比較弱小,他們的反封建鬥爭往往採取宗教神學異端的形式。

(2)羅馬教皇兜售贖罪券。因信稱義。

(3)不反對(信仰上帝)。提出了建立民主教會的主張,適應了資產階級激進派的要求。

(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世紀的歐洲,封建割據嚴重,王權衰弱,天主教勢力空前強大,

5樓:百度使用者

(1)天主教會的**統治嚴重阻礙社會進步;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展,為其提供了經濟條件;文藝復興促使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為其提供了思想條件;統一民族國家的出現也為其提供了政治條件。(4分)

(2)主張:分別是因信稱義、先定論。實質:否定教皇的權威或權利(3分

(3)文藝復興運動.宗教改革運動.啟蒙運動。共同原因: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2分)

(4)三權分立學說 (1分) ;美國:2023年憲法;中國:《臨時約法》(4分)

試題分析:第(1)問依據材料一分別從社會、經濟、思想、政治四個角度分析歐洲宗教改革運動出現的主要原因。

第(2)問依據材料二結合教材知識很容易概括此路德和加爾文的核心主張及實質;

第(3)問14—18世紀西歐出現了三次影響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文藝復興運動(14——16世紀)提倡人性,反對神性,倡導個性解放;宗教改革(16世紀)反對天主教會的宗教特權,使人們從宗教枷鎖中解脫出來;啟蒙運動(17——18世紀)公開批判封建**和天主教會,提倡理性,主張自由、平等、人權、民主、法制,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前兩個運動原因是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啟蒙運動興起的原因是資本主義經濟的不斷髮展,所以共同(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第(4)問根據作者孟德斯鳩及材料得知材料四體現的觀點是三權分立,美國2023年憲法規定實行三權分立,2023年《中華**臨時約法》也規定實行三權分立的組織原則。

點評:本題以西歐三次的思想解放潮流為經,主要考查學生記憶教材基本知識的能力,還可以考查:結合文藝復興運動、宗教改革運動、啟蒙運動的內容說明各具有哪些特點、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共同作用。

求解答過程:閱讀下列材料: 材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中世紀的歐洲,封建割據嚴重,王權衰微,天主教勢力空前強大,佔據了支配地位,羅

6樓:幽靈軍團

(1)天主教會的**統治嚴重阻礙社會進步;資本主義興起與發展,為其提供經濟條件;文藝復興促使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為其提供思想條件;統一民族國家的出現也為其提供了政治條件。

(2)羅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贖罪券,激起了各地反對羅馬教廷的風潮,揭開了歐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3)主張「因信稱義」「先定論」。共同點:「信仰得救」。

(4)導火線:亨利八世離婚案。特點:依靠王權自上而下發動;保留了較多天主教的成分。

(5)實質:是一場在宗教外衣掩飾下的資產階級反封建統治的社會運動。

歷史作用:①政治方面:沉重打擊了天主教在歐洲的神權統治,促進了西歐民族意識的高漲和民族國家的發展。

②經濟方面:宗教改革中天主教被剝奪的財產大多落到了新興資產階級手裡,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③思想方面:

它是文藝復興之後歐洲又一場思想解放運動,進一步打擊了教會的權威,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為即將到來的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方面的準備。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 羅馬天主教會擁有龐大的教階機構和鉅額的地產,他們任意擴大十一

7樓:匿名使用者

小題1:原因:羅馬教廷對德意志進行大肆搜刮和掠奪,加重了人們負擔,阻礙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發展;羅馬教廷神化統治、精神**。

主張:信仰得救,教隨國定。(6分)

小題1:新興資產階級;

意義:否定羅馬教皇權威;解放思想;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精神障礙(4分)

閱讀下列材料 (17分)材料一中世紀的羅馬天主教會是封建主階

1 原因 維護封建統治 阻礙民族國家的統一 欺詐和掠奪人民群眾 阻 礙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 損害世俗王權和貴族的利益。答對4點即可 2 態度 信仰上帝 信仰得救 1分 依據 建立民主教會 教會民主化 共和化。2分 3 都認為變法改變了祖宗之法,敗壞了世道人心 1分 本質不同。1分 商鞅變法中的頑固派...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13分)材料一對19世紀上半期的英國

觀點一 工 業文明給社會帶來災難。觀點3分 理由 工業文明給廣大的勞動者帶來苦難,使整個社會 為兩大對立的階級 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分化 生產力發展了,但工人階級喪失勞動權利,產品分配不公平等,人權受到侵犯 工業文明帶來環境的破壞 伴隨著工業文明的西方殖民擴張,給亞非拉人民帶來了災難...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國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聖旨

1 特點 法律是由君主制定的,是君主維護其統治的工具 皇權大於法律 體現了中國古代君主 的法律原則。2分 2 不同 主權在民,人民大眾掌握政權 以法治國,用公眾立法來防止個人 體現了資本主義民主的法制觀念。實踐 1912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頒佈了 中華 臨時約法 它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