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我國繼末先人緬懷先烈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一天會進行什麼

2021-03-30 15:30:52 字數 6578 閱讀 6154

1樓:清墨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在冬至後的第108天。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

清明節活動

2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李鵬亞

【篇一:學校清明節活動方案】

學校清明節活動方案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為了貫徹落實市文明辦《關於在清明節期間廣泛開展緬懷祭奠革命先烈活動的通知》精神,中心組織的「四個一」主題實踐活動,我校開展清明節系列活動。

一、活動目的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悠久燦爛,中華民族的祖先勤勞、智慧、勇敢,傳承下不朽的民族精神。他們中華大地的繁榮和富強譜寫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蹟,理應得到後人的敬仰和學習。而清明節就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緬懷祖先、紀念先人的重要節日,是一個意義深遠的日子。

開展此次活動,正是旨在緬懷先人、紀念先賢,弘揚和傳承民族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學習革命先烈為新中國的誕生而英勇獻身的精神,從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讓民族精神薪火相傳。引導我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進一步感受家鄉的文化氣息、精神氣節並從中受到薰陶。並把此次活動與「爭當四好少年」活動緊密結合。

二、活動主題

以「紀念先賢、緬懷先烈、爭當好少年」為主題,廣泛開展祭奠先烈、先人、先賢活動。

三、活動安排

1、召開一次主題班團隊會。各班要在清明期間組織召開以4通過本次教育活動,全體師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今後我園將繼續對小朋友進行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強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3)

3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

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清明節緬懷革命先烈的知識問答

4樓:夏訴街角

是誰在2023年5月挺身而出炸碉堡的?

是誰在朝鮮上甘嶺地區597.9高地陣亡?

邱少雲是怎麼死的?

(我只能想那麼多,抱歉)

5樓:百度使用者

bjkcgjl,chj,lhck.kh.khc

清明節的美文

6樓:鐵血巡洋戰艦

寒食故里」感受清明情結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清明之際,在寒食節發源地山西介休,記者親身感受了一番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寒食清明文化。

傳說寒食節是為紀念春秋時期忠孝節義名臣介子推而設。介子推曾隨晉公子重耳流亡國外19年,有「割股奉君」之舉。重耳即位為晉文公後封賞群臣,唯有介子推功不言祿,攜母歸隱綿山(今山西介休市境內)。

文公綿山覓賢,放火燒山逼介子推出山。母子二人守志不出,抱木被焚而死。文公追悔莫及,規定這天不生明火,只吃冷食。

這便是「寒食節」的最初由來,也是「介休」一名之來歷。當地居民宋建國告訴記者,有關介子推的這一歷史故事在當地家喻戶曉。

隋唐以後,寒食節與清明節漸漸融為一體。歷史幾經變遷,直到如今,每到清明時節,介休當地家家戶戶仍會預備寒食,不僅用來祭拜祖先,也供家人一起食用。

「子推燕」「蛇盤兔」是介休當地居民在清明節用來祭拜先人的「經典」寒食。整個寒食的製作過程精美而獨特:用發酵過的小麵糰做模,在巧手的農婦手中忽而就變成了燕子或兔子的模樣,再用剪刀細細修剪,點上食紅,一個個精緻的「子推燕」「蛇盤兔」便呈現在人們眼前,上鍋蒸制後便可食用。

據瞭解,「子推燕」是專門用來祭奠介子推的供品,故取用「介子推」之名;「蛇盤兔」在當地方言中有「必定富」的諧音,寄託著人們追求富裕、美好生活的嚮往。

居民李金鎖告訴記者,對當地人來說,清明節不僅是個感傷的節日,同時也有著歡快的內涵。在清明前兩日,各家要掃新墓,身在外地的遊子也會回鄉祭拜逝去的親人。清明節前一天則被視作好日子,可以種樹、蓋房或遷墳合葬。

而在節日當天,各家各戶會扶老攜幼去祭拜祖先。

由於擔心食用寒食冷餐會傷及身體,人們紛紛出來活動筋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四月的介休綿山已是春風習習,風景如畫。在這裡,隨處可見踏青、撞鐘、盪鞦韆、放風箏和踢毽子的遊人。

伴隨著悠揚的鐘樂、古樸的祭文,在介子推公祭大典儀式上,一群剛剛獻過花的孩子們嘴裡還在念叨著「功不言祿」等新學到的詞語。詞語的內涵他們未必完全明白,但牢記於心的是一種信念:「學習先賢就要多為國家和民族做貢獻,不求回報。」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有什麼的習慣?

7樓:匿名使用者

1、掃墓祭祖,俗稱「上墳」,每到這一天,及時離家在外的遊子們一般也要回老家給自己去世的親人上墳,掃墓,表示懷念和哀悼,古代就有詩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表示哀悼親人之意。

2、插柳,在北方地區,每到清明節這一天,家家戶戶的大門上面都要插上柳樹的枝條,小孩子們則會編個柳條帽戴在頭上。

3、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4、踏青郊遊,清明時節,春光明媚,景色優美,所以我國多年來一直有著清明節踏青的習慣。

8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

,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9樓:小菜

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戶外活動,像踏青、郊遊、盪鞦韆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傷之餘,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關於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種傳說。最古老的傳說,是說為了紀念教民稼穡耕作的祖師—神農氏,後來由此發展出祈求長壽的意蘊。

再晚點的傳說與介子推有關。據說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發現介子推死前曾經靠過的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更晚點的傳說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疫。

有一個踢「蹴鞠」習慣,找就是一項十分有趣的活動。蹴鞠,就是現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相傳蹴鞠早於商代已有,戰國時期流入民間,至漢代更成了軍中用以練身習武,並列於兵書。

10樓:南寧西京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在冬至後的第108天。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鍊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

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 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

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

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

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

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為節日的傳統風俗,於端午、重九擊球。

《金史·禮志》也記金人於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

《續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當時的**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

「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鞚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

慶雲隨逸足,繚繞殿東頭。」北京白雲觀前也有群眾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後,馬球才消失了。

2023年開始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後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踏青:又**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清明節植樹的習俗,發端於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關於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種傳說。最古老的傳說,是說為了紀念教民稼穡耕作的祖師—神農氏,後來由此發展出祈求長壽的意蘊。

再晚點的傳說與介子推有關。據說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發現介子推死前曾經靠過的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更晚點的傳說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疫。

放風箏: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

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

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

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

到唐朝才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

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區號亡人的名諱,如:

「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籤,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

關於包袱裡的冥錢,種類很多。

插柳: 清明節,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專家介紹說,清明插柳習俗,其**普遍存在三種說法。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據說,插柳的風俗,是為了

清明與柳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活到**,年年插柳,處處成蔭。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

中國人將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節。清明節正是百鬼出沒頻頻、索討多多的時節。受佛教的影響,觀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眾生,許多人便認為柳條有驅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稱為「鬼怖木」。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寫道:「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便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另外一種說法是,此俗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為明志守節而焚身於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群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燬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

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後,群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清明插柳戴柳成為紀念介子推的一種象徵。

射柳: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鬥雞: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中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蠶花會:「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最為精彩隆重。

馬鳴廟位於洲泉鎮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王」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臺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

清明節緬懷先烈文章,清明節緬懷先烈文章800字 1000字。

shendeguangrunsideweida 清明節緬懷先烈作文800字15篇 四月的天氣,晴朗而清爽。萬物復甦孕育著新的生機,活力中隱藏著機會,在充滿養分的土壤裡蠢蠢而欲動。而這充滿養分的大地,是萌生萬物的搖籃,也是那些為了別人的春天而逝去的人們的歸屬。他們長眠地下,他們安息,我說他們是清醒的,...

求清明節緬懷先烈作文還要我演講呢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 掃墓,還有踏青 盪鞦韆 蹴鞠 打馬球 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盪鞦韆這是我國...

祭掃革命先烈的留言怎麼寫,清明節緬懷革命烈士怎麼留言 詳細點

英烈們,來在您們 艱苦的奮源鬥之下,我們bai祖國繁榮昌盛,今du天的美好的生活,zhi是靠的您們的鮮dao血換來的,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才,為國家做貢獻,您們人雖然犧牲了,但是依然活在我們的心中,我向您們致敬 田莊鎮大寨小學牛藝淞 沒有革命先烈,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今天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