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國演義》以蜀國為正統,而《三國志》以魏國為正統

2021-03-29 00:03:44 字數 4882 閱讀 7577

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寫《三國演義》是,社會普遍尊劉貶曹,《三國演義》為政治服務,當然要以蜀國為正統啦。而《三國志》是紀實的,順應歷史的發展,後來是為國最終得以統治中國北方,最終演化成了晉代(當然,統治者已換了),所以是以魏國為正統。

個人的愚見啦,不一定正確!呵呵。

2樓:樊廣中

作者羅貫中的階級侷限性,因為劉備是漢室子孫,是最正統的繼承者,也算是對漢室的變相延續。中國人講求正統思想,所以不管好壞都要支援。歷史的真實原因其實還是淹沒在歷史了,我們不得而知,估計是不會有最真實的答案

陳壽是晉朝朝臣,晉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國志》尊魏為正統

3樓:被捂熱的心

一方面,史書《三國志》的思想是正統的,它的作者陳壽雖然是蜀漢後期時人,但他並沒有將蜀漢作為正統,而是很公允地以魏國為正統。這當然是非常正確的,因為與蜀、吳兩國相比,魏國的面積要大些,人口要多些,經濟和軍事實力要大些,政治影響也要大些。而更重要的,後來統一全國的晉朝的前身也是魏國,追本溯源,魏國的正統地位應該得到尊重。

另一方面,**《三國演義》則站在民間的立場上,主觀地將蜀漢作為三國的正統,對蜀漢的人物予以了熱情的謳歌,都予以充分的肯定,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於是,《三國演義》作者雖然極力地讚頌劉備集團,突出劉備的仁慈、諸葛亮的智慧和關羽的忠義,但他卻沒有辦法改變三國曆史的本來面目,不管這些人在他的筆下多麼有本事,但他們都最終只能被強大的魏國所取代,歸於失敗。所以,你提出的問題,實際上是後人主觀認識與歷史客觀存在之間的矛盾,只能辯證地來看。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是史書,以歷史為準。《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擁劉反曹,宣揚以德治國。

5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是以正史為主,就是當歷史書來看的,三國演義是**!帶有嚴重的個人感**彩。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劉備為漢室宗親,其餘諸侯視為叛逆。

7樓:我該怎麼辦

作者的性格不同吧,在民間都是尊劉扁曹的

8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的本身性質所決定。

9樓:笑傲江湖之三國

三國志是歷史,三國演義是**

為什麼三國演義以劉備為正統,而曹操卻是**

10樓:戀勞

首先,是羅貫中自身原因。

羅貫中貶低曹操,是與他自生有密切關係的。羅貫中為「有志圖王者」,為張士城幕僚,想通過輔佐張士誠成就圖王之業,但最後張士誠失敗,朱元璋取而代之。他覺得他的遭遇同諸葛亮極為相似,而曹操就成為了他想象中的朱元璋,他當然要抒發不滿了。

其次,封建主流思想影響有關。

三國的故事並非羅貫中原創,而擁劉貶曹的傾向早在宋元朝的時候已經萌發,中國儒家文化的千年積澱已經形成這個民族的文化內涵是講究「忠」、「仁」的,崇尚正統的,這種思想特別是在宋元時期****激烈的時代表現得尤為特出。

所以三國演義中,肯定劉備「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政治理想,頌揚了他寬人愛民從而深得人心的政治品質,讚美了他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政治風度;而批判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極端利己主義,揭露了他狡詐、忌刻和專橫,這種擁劉貶曹的思想實際上是寄託著作者對歷史上漢族政權的依戀、對明君的期盼和對暴君的憎惡。

貶低曹操是從宋朝開始的。唐太宗還曾自比曹操表現自己的理想抱負,連皇帝老子都這樣當時肯定沒貶低曹操的事。但到了宋元二朝,尤其是南宋元朝,在中原(三國時魏的主要領土)的是少數民族,漢族代表的朝廷偏安一隅,就好似三國時的蜀國,貶低曹操就這樣開始了。

用為**它總要樹一個反面人物的吧,很不幸曹操被羅貫中選中。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解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說明了問題。

正統論是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不管當朝的皇位是怎麼來的,一旦坐穩了江山,肯定以自己為正統大肆宣揚了。而曹操當初「挾天子以令諸侯」,威逼東漢漢朝皇帝肯定為歷代的皇權所不恥。所以在明代以前,無論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對曹操這種行為都加以貶低,並新增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極端自私的話及很多表現狡詐的事件,什麼夢中殺人、官渡之戰殺糧官等。

反過來,劉備則以漢室宗胄自據,由他來繼承漢業是正當的,所以在官方或民間都認為劉備是正統。

最後,與改編者有關。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是歷史演義**的經典之作。**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書語言生動、場面巨集大、個性鮮明,塑造出曹操、劉備、關羽、張飛等許多不朽的歷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學成就,使它的影響事實上已深入到中國文學、藝術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11樓:匿名使用者

漢亡後,**人是魏。魏亡後,**人是晉。以此類推,南北朝按正常是東晉後的劉宋,但北方實力要遠強於南方,而且隋也是出自北方。所以兩漢魏晉南北朝

12樓:匿名使用者

晉朝認為曹魏是正統,陳壽的《三國志》就是最好的證明;晉朝以後就沒什麼正統不正統之說了,只是廣大人民心中更期望劉備那樣的「仁君」,所以後來大都是奉劉抑曹,把諸葛丞相的形象無限高大化就是最好的證明。羅貫中是明代的人,那時候這種「仁君」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了,所以他也是遵從奉劉抑曹的思想。

還有一個原由,就是明王朝的歷代皇帝都很暴戾,這也是表現人們的一種對所謂「仁君」的渴望。

13樓:窨井蓋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志,**文學是社會意志的具體表現之一,還包括統治者的思想控制,這都是由當時的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決定的。

14樓:驃騎大將軍馬超

毛氏父子將驃騎將軍馬超也改了,本來原版三個回合便敗張合,到了他們那就變成了二十合.真是誇好張合,另外因為曹操的實力雄厚,**不是歷史,所以自然要把有情節的蜀漢來當正統,畢竟,三國之前的東漢獻帝,劉備可是他叔叔.這就是興漢啊,而三國志就是中立的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成者王 敗者寇

道理很簡單的

作者站的立場不同

16樓:匿名使用者

封建讀書人總是喜歡正統統治者一些。建議看看易中天講的三國,分析的比較透徹。

17樓:

因為劉備是漢室後裔,曹操是奪漢室而立,更「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稱他為賊一點都不 為過

18樓:

《三國演義》是文學藝術,作者為了增加藝術效果,改變了一些事情,與歷史事實有一定的不同

19樓:逸水雲天

大概是寫給清朝統治者看的,說他們奪了漢家江山,是賊寇~~~~~~~~~~~~~~

20樓:快跑榴蓮

他可是劉皇叔呀,劉家的天下

21樓:匿名使用者

封建啊,以我們現在的眼光看都一樣,可那時候是姓劉的當皇帝,認為劉姓的人才是正統

22樓:弘毅大師

《三國演義》是擁劉貶曹。

2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古代很強調正統,而劉備是「帝室之胄」,漢景帝玄孫。

24樓:五角形

這主要取決於寫書的人,寫書的人認為誰對,誰就是主角.

25樓:匿名使用者

姓不同啊,因為漢朝是姓劉的,劉備當然就是正統了,

26樓:倫斯德貝格

本人還是比較支援曹操的

三國演義很多都是不符合真實歷史的

2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漢朝當時名義上是劉家的天下,當時又是世襲制,所以劉備為正統!

28樓:匿名使用者

也許是作者偏向蜀國。

為什麼三國演義大部分情節是以蜀國為視角看的???

29樓:匿名使用者

家裡有很多三國相關的歷史觀點叢書

都是以演義為基礎的

因為我覺得演義固然有他的藝術價值和文學地位在羅貫中以蜀為正統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因為蜀比較有正統漢室的意味

而陳壽把魏當正統也情有可原

誰叫司馬炎是篡魏自立的呢....

呵呵...這些問題是很現實的呀...

至於把公瑾醜化的地方我也很恨呢....

不過...

基本上只要弄清楚演義並不完全是正史這樣就好啦^^還有1,三國演義是**,有**創作的需要,雖然主要參考了三國志尤其是裴注三國志,但是裡面仍然有些虛構的內容和對於人物個性調整的方面 2,三國志首先是晉朝寫的,當時晉朝的皇位是從曹魏這裡禪讓過來的,因此在晉朝的時候,都是尊曹抑劉的;而到了南北朝,裴松之批註三國志,這時的整個風格已經是尊劉貶曹了。 3,三國演義主要是參考裴注三國志,尤其是南北朝開始,歷朝皇帝推行的儒家學說來進行統治,而儒家學說講究正統,在他們眼中無論曹魏政權(讓劉氏禪讓)還是晉朝政權(讓曹魏禪讓)都不是正統的,只有劉氏政權才是正統的,而劉備恰巧是姓劉,還是劉氏皇族之後,因此晉朝之後的歷朝皇帝都是尊劉貶曹,所以三國演義裡面也是尊劉貶曹。 4,總體上而言,三國演義也不能算是美化劉備,只是裡面寫劉備的仁義方面有些太過頭,按照魯迅先生的話說是「似偽」,就是劉備的仁義寫的太過頭,給人的感覺是假的。

而三國志裡面真正的劉備也有著武勇,暴躁的一面,比如打督郵歷史上是劉備做的,而不是三國演義裡面張飛做的,但是三國演義需要豐富張飛的人物性格,而把這個變成是張飛做的了。 5,歷史上的曹操應該是很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改革家,雖然曹操有曹操人性上面的弱點,但是絕不是三國演義裡面貶低之後的曹操。 6,總之,三國演義是一部**,雖然是歷史**,單並不是真正的歷史,裡面有著為了藝術創作需要而修改歷史以及人物的一方面,而且三國演義是秉承尊劉貶曹的風格的,因此裡面對於劉備必然會根據整個創作需要加以調整。

30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比較喜歡蜀國的和魏國有過節

三國演義中蜀國為什麼會敗,三國演義蜀國會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當初失荊州時 劉備未聽諸葛亮勸誡 傾全國之力攻打吳國 結果夷陵一敗國力大損 導致三國鼎立前期 蜀國國力疲敝 民生凋零 諸葛亮終其一生都在為恢復國力打拼 但由於蜀國人才凋零 諸葛亮凡事俱細 親力親為 導致其身心俱疲 頑疾入骨 6出祁山也未能從根本上動搖魏國國本,雖然各自消耗了國力,但只是給了蜀國喘息的...

三國演義中蜀國是因為什麼而衰敗的

關羽失荊州。隆中對 把荊州作為蜀國北伐中原的一個戰略據點,忽視了 荊州在揚州上游,關係吳國的安顧,孫權對荊州是勢所必爭的,否則便不能有吳國 劉備 諸葛亮在夷陵之戰以前,對此始終無深刻認識,從而反覆同吳國爭奪荊州,把蜀軍主力10餘萬消耗在荊州戰場,劉備 關羽也為此喪命。蜀漢 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之間的...

三國演義五虎上將馬超兒子,《三國演義》裡 蜀國五虎將中的馬超是怎樣死的?

馬超至少有過4個兒子,1個女兒.兩個在冀城連同正妻楊氏被叛變了的部下殺害了。另外一個馬秋被張魯親手殺了。在成都重新娶妻生子,兒子叫馬承,繼承了臺鄉侯的爵位 女兒嫁給了劉備的兒子安平王劉理 一 馬超兒子是 馬承 馬秋。二 簡介 1 馬承,蜀漢驃騎將軍馬超之子。仕蜀漢 馬超死後繼承其斄鄉侯爵位。在馬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