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三歲生日有什麼講究,古人過生日有哪些習俗

2021-03-28 04:24:50 字數 5429 閱讀 2830

1樓:帥氣的

古代三歲以下的孩子,古人稱之為孩提,孩提過生日時是比較低調的,不會大張旗鼓的。在近代以來,一些地方在孩子滿3、6、9、12週歲時,也會大事慶祝。

如南京一帶,男孩滿6週歲,主家通常又會大張旗鼓的設宴為孩子過生日。

孩提: 2~3歲的兒童。幼兒時期· 孩提之童。——《孟子·盡心》 是古代對人年齡的稱呼 指幼兒始知發笑尚在襁褓中。

孩提之童。——《孟子·盡心》

指幼兒始知發笑尚在襁褓中。顏師古注:「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

孩者,小兒笑也。」《老子》:「如嬰兒之未孩。

」也作「孩抱」和「提孩」。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參考資料

2樓:cb森森

人三歲生日的講究是三歲定終生特別重要

古人過生日有哪些習俗

3樓:逍可宣

在過去,「過生日」和「祝壽」是有嚴格區別的。因為「壽」字的本意是指人的年齡大,如《說文》所釋:「壽,久也。

」《廣韻》所釋:「壽,壽考(同老)。」《篇海類編》所釋:

「壽,老年也。」

民間把「五福」俱全視為人生最大的幸福,所謂「五福」就是《尚書·洪範》中記述的:「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同有)好德,五曰考終命(即有一個好的人生結局)。」把「壽」推為「五福」之首。

正是在這種人生觀的指導下,從古至今人們十分重視各種追求和祝願長壽的活動,由此也就產生了祝福長壽的禮儀。這種禮儀大都是在老年人的生日時舉行的,當地稱之為「祝壽」、「拜壽」、「賀壽」、「慶壽」、「做壽」、「過好日子」等等。

從上述傳統觀念出發,把幼、少、青、壯年的生日禮儀,叫做「過生日」,而不能叫做「祝壽」,俗以為這樣叫了是會「折壽」、「短命」的。那麼,在什麼年齡「過生日」才能叫「祝壽」呢?這從來沒有統一的規定。

從當地民間習慣來說,一是要在50歲以上或是有了孫兒;二是父母已經去世。一個人如果父母健在,即使已經過了50歲,也不能在家中「祝壽」,只能「過生日」,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尊親在不敢言老」。古人把「壽」分為上中下,100歲稱上壽,80歲稱中壽,60歲稱下壽。

因此,並不是人的每一個生日都可以稱作「壽」的。古人對於祝壽和人的年齡段,都有一些專門的稱呼和比喻。首先,對於男性和女性的祝壽有不同的稱呼,男性稱為「椿壽」,女性稱為「萱壽」。

天命之年指男子進入五十歲這個年齡段。花甲之年指人進入六十歲這個年齡段,六十歲又稱「耳順之年」。古稀之年指人進入七十歲這個年齡段。

耄耋之年指**十歲的高齡老人。期頤指人滿百歲。百歲以上的壽星,也有以「天年」作喻的,意思是上天賜予的高壽。

另外,在關於祝壽的稱呼中,還有三個專門的稱呼:七十七歲被稱為「喜壽」,因為喜字的行書,和七十七這三個字很相近;八十八歲被稱為「米壽」,因為把米字拆開,上面兩點像個八字,中間是個十字,下面又是一個八字,合起來就是八十八;九十九歲被稱為「白壽」,因為百字缺一橫,即「白」字,一百缺一,從數字上推就成了九十九。

「請吃酒,掗拜生」,說明做壽是兒孫主動張羅,不必送請貼。已分家或出嫁子女要全家都到,以示隆重。親戚間的平輩、晚輩及老人好友均前來祝賀。

給老人祝壽忌間隔,直到老人壽終。若有遺忘,子女謂之「不孝」,親友謂之「失交」。因故缺席應提前告知。

慶壽者多屬年高長輩。建國前,平輩的「親家」多送長壽麵、壽桃、大發糕等禮物。富裕之家則送金或銀製的「壽星公」。

晚輩致送現金,名為給「壽星公添食」。主人款待賓客時「早面晚席」,中午吃精製麵條,叫吃「長壽麵」,晚上設宴招待,稱喝「長壽酒」。建國前,有些大戶做壽還要演步堂戲,以顯示其豪華富有。

壽禮中必須有壽燭、壽桃和長壽麵。壽燭,為紅色,長一尺左右,重約一斤,蠟面上印有金色的壽字或松鶴圖,上壽時點燃。壽桃又稱壽包,是壽誕的主要禮品,要有104只,意謂「出頭出腦」。

長壽麵,壽宴上食用的麵條,壽日吃麵,取「綿長」之意,以祝壽星延年益壽。壽誕前一天,慶壽之家先要設壽堂,高掛「壽」字、壽軸、壽星和壽聯等。壽星是分管長壽的神,被畫成老人模樣。

壽日凌晨需祭神。下午壽公壽婆接受晚輩跪拜,分贈「壽錢」。拜壽畢,開筵席,壽公壽婆坐正席首位,眾晚輩分別敬酒。

筵畢,向四鄰分贈壽包、金團。一般人家多不做壽,無論長幼,每逢生日,僅吃頓麵條以示祝賀。建國後,過生日之風仍很盛行。

由於群眾思想覺悟,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迷信色彩逐漸淡薄,過生日時,食品花樣逐漸增多。近年來,為老人祝壽的方式,增添了現代色彩,如子女陪老人旅遊;當地黨政領導親往祝壽、送壽幛、贈禮品、致祝詞;老年協會在老人節期間,為當地逢十的老人照相留影、饋送禮物,為百歲老人祝壽;群眾業餘文藝組織為老人作專場演出。家庭則開筵席,宴請賓客,晚輩為長輩贈送禮物如舊。

非逢十生日,一般送蛋糕,不受年齡限制,有的舉辦生日派對(聚會),相互祝賀。

4樓:yc西環

中國古代人一般不過生日,只過大壽,也就是60起才操辦,10年辦一次。

古代人對各個年齡段的稱呼分別是什麼?

5樓:張敦揚小男神

1.赤子: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強葆」,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3.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亦作「孩抱」。

4.齠齔(tiáochèn):兒童換齒。《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齠齒。」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5.垂髫:指三四歲至**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兒童。

6.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注:「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7.總角:指**歲至十三歲的少年兒童。《禮記・內則》:「拂髦,總角。」鄭玄注:「總角,收發結之。」後因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因謂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9.及笄:女子十五歲。

10.束髮:男子十五歲。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為成童的代稱。

11.破瓜: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字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12.弱冠: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故用以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齡。

13.而立:三十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後因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14.不惑:四十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用作四十歲的代稱。

15.知命:五十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謂到五十歲才懂得天命。後人因以「知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16.耳順:六十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何晏集解引鄭玄曰:「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後以「耳順」為六十歲的代稱。

17.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18.耋(dié):七十至八十歲。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19.耄(mào):八十至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

十、九十曰耄。」

20.期頤:一百歲。《禮記・曲禮上》:

「百年曰期頤。」孫稀旦集解:「百年者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於養。

方氏愨曰:『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後因稱百歲為「期頤」。

稱呼指的是人們在日常交往應酬之中,所採用的彼此之間的稱謂語。

在人際交往中,選擇正確、適當的稱呼,反映著自身的教養、對對方尊敬的程度,甚至還體現著雙方關係發展所達到的程度和社會風尚,因此對它不能隨便亂用。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總角是**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6樓:亨時達奢侈名錶售後

襁褓:指不滿週歲的孩童

孩提時代:指2至3歲的孩童

黃口小兒: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髫年:女子七歲

金釵之年:女子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之年:女子十五歲。女子年滿十五時,用簪子將頭髮束起,代表到了出嫁的年齡

碧玉年華:女子十六歲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韶年:男子七歲

舞勺之年:男子十三至十五歲舞象之年:男子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之年:男子二十歲。這一天父親長輩要為其舉行及冠之禮,表示成年。

而立之年:男子三十歲

不惑之年:男子四十歲知命之年:男子五十歲花甲或耳順之年:男子六十歲古稀之年:老人七十歲

杖朝之年:意思是年紀過了八十歲便可以撐著柺杖上朝

耄耋(mào dié):八十至九十歲

米壽:老人八十八歲

鮐(tai)背之年:男子九十歲。因為這時老人身上會長斑,就像鮐魚背

白壽:即一百去掉一,老人九十九歲

期頤:老人一百歲,指的是期待頤養天年的意思,說明老人年邁,需要子孫贍養

茶壽:老人108歲。茶上面的「艹」字頭為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點一個八,二十加八十加八,就是108

7樓:苦心居士

古人創制了各式各樣的年齡稱謂,很多今天還在繼續使用。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學習古文並加以承傳。

0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襁褓:未滿週歲的嬰兒。

2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歲的兒童

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髮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髮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巍=柚贛啄輟t謖飫錚

8樓:匿名使用者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代印章有怎樣的講究,古人刻章有什麼講究

印章,亦稱圖章,用作印於檔案上表示鑑定或簽署的文具,一般印章都會先沾上顏料再印上,不沾顏料 印上平面後會呈現凹凸的稱為鋼印,有些是印於蠟或火漆上 信封上的蠟印。製作材質有 金屬 木頭 石頭 玉石等。印章的類別很多,歷史也很悠久,下面就說說幾種印章的種類 1 戰國古璽 古璽是先秦印章的通稱。我們現在所...

古代人留鬍子有什麼講究,古人留鬍子有什麼講究?

在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男人,鬍鬚式樣是不同的。古人鬍鬚式樣主要體現的是經歷特點。如留一字胡的人,說明他已經成家,留八字鬍的人,標誌他開始步入社會,或已有子女留子孫胡的人,表示他的子女已婚配,或有了孫兒女。我國歷史上的經典鬍鬚 1 戰國時的鬍鬚,造型就像倒立的菱角一樣向上翹起。2 隋朝,人們按照不同的身...

過66歲生日時要特別重要過嗎有啥講究

祝壽是各族群眾普遍的習俗,過去和現在沒有多大變化。民間素以進入60歲為壽年,50歲以下或有父母健在者均不能稱壽,只以過生日相稱。未足60歲的人,每年在出生之日過生日。過生日這天煮雞蛋 吃麵條。雞蛋叫 喜蛋 麵條叫 長壽麵 表示祝願 長壽百歲 如今除了吃喜蛋 長壽麵之外,還買生日蛋糕,有的還按年齡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