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佛學的最高境界是什麼,人生最高境界是什麼境界

2021-03-25 22:10:40 字數 5533 閱讀 8762

1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最高著個說法本來就是不合時宜的,因為佛每提高一個層次就會發現有更高的一個層次在上邊,佛法也是如此,所以佛曾說過:法無定法。因為法每到一個新的層次又有更新一曾的意思,所以佛也是如此的。

正如佛曾說過:每一粒沙子裡就有一千個大千世界。每一個大千世界有多少個佛陀呢?

著根本就沒有答案的。

希望可以幫助你!!

2樓:匿名使用者

「明心見性」是佛教修學的最高境界,那「明心見性」是什麼意思呢?

3樓:匿名使用者

成就佛果,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之位

4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有個什麼「境界」在,就不是佛學的「最高境界」。

阿彌陀佛

5樓:匿名使用者

看破 放下

相比較而言看破比較容易,但是真正的放下卻很難。

準確、通俗易懂。

6樓:鷥金

看破 放下

相比較而言看破比較容易,但是真正的放下卻很難。

7樓:匿名使用者

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8樓:匿名使用者

佛家的最高境界是"仙"!

9樓:anban小櫻桃

用高來形容,本來已經遠了

10樓:雪兒樂樂園

我認為最高境界是:能心平氣和地對待世事,以理服人,不計較得失!

11樓:素嘉厲慧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出自一則佛教典故。

據宋代釋普濟《五燈會元》記載,當時有位高僧名叫景岑,號招賢大師,其佛學造詣極高,常被各地請去傳道講經。一天,他應邀到佛寺講經時,有僧人施禮請他解答關於佛教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問題。為了說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麼回事,招賢大師當場唱了一句偈語:

「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為如果道行的修養到了百尺竿頭那樣的境地不再前進,那麼,雖然了得,卻還不是純真,即使修到百足竿頭的頂端,仍然不能鬆勁,絕對不能自滿,也絕對不能中輟,繼續用心去做,仔細去做,才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語出自《景德傳燈錄》,講的是景岑禪師的故事。

景岑禪師是唐朝時湖南長沙人,師從於南泉普願(溈山),法號「招賢大師」,世人稱為「長沙和尚」。

一日,一僧見過了南泉普願,景岑派小和尚去問話。曰:「和尚見南泉後如何?」默然。再問。曰:「未見南泉時如何?」曰:「不可更別有也。」

景岑禪師聽了小和尚的彙報,作了一偈:「百尺竿頭不動(坐的)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人生最高境界是什麼境界

12樓:上帝永遠愛我們

付出第一步,把帶到正確的路上,指出對與錯,讓人正確選擇,耶穌愛你。

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13樓:愛佳佳的恐龍

佛教的最高境界叫做涅盤。涅盤,華譯為圓寂,圓是圓滿一切智德,寂是寂滅一切惑業。即是修行得道的聖者,形體滅盡,入於不生不滅的解脫境界。

涅盤是梵語,正音為波利匿縛男,舊雲涅盤,今順古亦云涅盤。又名泥洹,或雲涅盤那,皆音之訛略,或楚夏不同。舊譯為滅度,或雲寂滅、無為、解脫、安樂、不生不滅等,名雖異其義則同。

今單舉滅度和寂滅二義釋之:滅度,即『滅』除煩惱,『度』脫生死的意思。

14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我記得在哪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

人的最高最高的境界,是接近於神的,但世界上極少有這樣的人。我們都是凡人,就算是得道高僧,也不能完全的看破紅塵,佛是最為我崇敬的,絲毫不敢褻瀆。

佛的最高境界,這凡世中恐怕沒有幾個人能解釋的透徹。我只能盡我所能解釋。

佛的最高境界,就是,到了那種心比靜止的水還要平靜千萬倍的境界,任何人,是,都無法使其動之絲毫。真真正正的看破紅塵,心裡不摻一絲雜念,對湮滅也沒有絲毫的懼怕,笑對所有冥冥中的定數。

15樓:匿名使用者

這種白痴的回答也行?我來告訴你

佛教中分大乘佛法小乘佛法相信大家都知道,而佛教中有術語八正道之說正式佛的修煉之法之一下面是詳細的八正道的內容:

八正道亦稱八支正道、八支聖道或八聖道。意謂達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盤)的八種方法和途徑:1、正見。

正確的見解,亦即堅持佛教四諦的真理;2、正思維。又稱正志,即根據四諦的真理進行思維、分別;3、正語。即說話要符合佛陀的教導,不說妄語、綺語、惡口、兩舌等違背佛陀教導的話;4、正業。

正確的行為。一切行為都要符合佛陀的教導,不作殺生、偷盜、邪淫等惡行;5、正命。過符合佛陀教導的正當生活;6、正方便。

又稱正精進,即毫不懈怠地修行佛法,以達到涅盤的理想境地;7、正念。念念不忘四諦真理;8、正定。專心致志地修習佛教禪定,於內心靜觀四諦真理,以進入清淨無漏的境界。

清淨無漏也就是所謂的佛家最高境界,當然道家也有最高境界這裡我就不多說了

16樓:且看天地造化機

應該是佛的境界吧,阿彌陀佛!

17樓:可靠的王者

最高境界是忘我,奉獻,無私,和藹可親,漂亮

18樓:匿名使用者

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諸行無常),一切情緒皆苦(諸漏皆苦),一切事物皆無專自性(諸法無我),涅磐超屬越概念(涅磐寂靜)真誠、清靜、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唸佛。

修行,行、是思想、見解、言語、造作、行為有了錯誤把錯誤修正過來就是修行。

發現自己想錯了、看錯了、說錯了、做錯了,就是開悟。悟後起修,就是修行

19樓:蘇鈺如

最高境界 出六道 離苦得樂 得涅槃之樂 得無上正等正覺

20樓:東方不敗

佛有十地(佛的每一地都是平等的無有高下之分),可惜鄙人手頭上沒資料。鄙人的師傅書籍裡面有。

密宗寧瑪巴把佛、菩薩境界劃分為十六地。第十六地為普賢王如來(英譯有:samanthabadra tathagata、vajradhara、adi buddha、primordial buddha、dorje chang buddha)所在的境界,處在此地的佛菩薩被稱為金剛總持;毗盧遮那佛在十三地,處在此地的佛菩薩被稱為金剛持,此地又名圓覺位、無上正等正覺位;十二地菩薩是妙覺位,第十一地菩薩是等覺位,第十二地的菩薩是妙覺位。

第十二地到十六地的菩薩名之曰佛。

一般顯教把未達佛位的菩薩劃分為十地:法雲地、善慧地、不動地、遠行地、現前地、極難勝地、焰慧地、發光地、離垢地、歡喜地。(法雲地最高而歡喜地最低)顯教再把徵得妙覺位(破第十二品無明)的菩薩稱之為佛。

《菩薩瓔珞本業經》裡把菩薩十二地劃分為大乘階位五十二位,即十信以及四十二賢聖位——十心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第四十一賢位(等覺位)、第四十二賢位(妙覺位)。

密教又依《大乘要道密集》(此典籍的另外一個漢譯本為《密集金剛根本續》,英譯為《mahayana guhyasamaja》或《guhyasamaja tantra》)與《廣大明覺自現續》而建立十三地、十六地之說。

《大乘要道密集》有云:「……金剛句偈注云:外緣起為迴風轉氣,及景象、夢等外在境相粗略所現,內緣起為心氣集攝於脈字宮殿,密緣起為斷世間道而現出世間身脈等四壇城,真如緣起為初地以上之外,內、真如驗相生現明點、氣、心,究竟緣起為融入四行於十三地證果。

」《廣大明覺自現續》雲:

「一、於體證勝義諦時生喜悅,得初地成就。即『極喜地』。

二、了悟證悟乃根本覺之自覺,為第二地,即『離垢地』。

三、於道上能對證悟得覺受,為第三地,即『發光地』。

四、由觀光明而得覺受,為第四地,即『焰慧地』。

五、由法爾清淨諸煩惱,及由觀本始智所得證量覺受而現證本始者,為第五地,即『難勝地』。

六、能見光蘊,為第六地,即『現前地』。

七、因圓滿一切覺受而遠離諸煩惱,為第七地,即『遠行地』。

八、住遠離煩惱之境界而不動,為第八地,即『不動地』。

九、圓滿一切功德,為第九地,即『善慧地』。

十、行者將自識攝於所觀之本始智中,令所觀自然生起,隨見諸相皆如虛空之雲,為第十地,即『法雲地』。

十一、行者於斷一切虛妄顯現之際,生起諸總集之所觀境(總集諸佛自性之皈依境),為第十一地,即『普光地』。

十二、無任何執受,即對所觀諸總集亦不執,不為內外諸法汙染者,為第十二地,即『淨蓮地』。

十三、自行者心中本始智所生之金剛鏈,化為虛空光明五總集者,為十三地,即『咒蔓大集地』。

十四、住於所觀之本始智,為十四地,即『大樂地』。

十五、於法爾境界得決定成就,為十五地,即『金剛持地』。

十六、於本淨境界法爾生起本始智,為十六地,即『無上智地』。」

21樓:匿名使用者

「明心見性」是佛教修學的最高境界,那「明心見性」是什麼意思呢?

22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涅槃 nirvana

佛學的最高境界是? 5

23樓: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佛家中人生的三大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為人生的第一境界。從字面意思上解釋就是,看見山就認為是山,看見水就認為是水。我們在來到世界的最初都是處於這種境界,是人性最本真的時刻。

所謂的人之初,性本善,便是說的此時。處於這個境界的人一般是還不諳世事的少年,沒有經過大風大浪,沒有經歷難以言說的痛楚,沒有體會到生命中有些無法改變的無奈。沒有被人欺騙,沒有被人下套,沒有領略到社會的黑暗面,沒有理由的選擇相信,認為懷疑是對別人的不尊重。

我們看過很多的偶像劇,其中讚揚的女主角一般都是處於這個境界,雖然是假的,但卻將這一時刻的性格詮釋的很好。如《海豚灣戀人》中的易天邊,在海邊成長,一心追求自己的**夢想,一心等待童年時的達達回來。如《天國的階梯》中的陶艾青,依然相信許願,喜歡動物,對人毫不設防。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此為人生的第二境界。從字面上解釋就是,看見山覺得山不是山,看見水覺得水不是水。這是一般人在經歷一些事後對待人生的一個態度。

被人騙後,選擇了不再相信,戴著有色眼鏡看待身邊的人,看待社會,不願但又覺得必須懷疑。受傷害後選擇了自衛心理,不會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將自己的真性情隱藏在面具之下。

有些時候寧願忍著淚滴看著自己珍視的東西漸漸失去,也不願意說出自己原來在意,不願意讓人看見自己的脆弱。這個時候的人最可悲,原本對世界充滿愛,對人熱情的心,漸漸被冷漠填充,不再相信,不在善良,不願再去付出。認為一切與人的交集都是功利化的,沒有人之初的善良,也沒有原本對夢想天真的執著。

很多人一生中都只活到這個境界,這又是人生的一大悲哀,一個戲劇化的無奈——最痛苦的那個境界卻困住了最多的人。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此為人生的第三境界,也是佛學的最高境界。一般處於這個境界的人都是經歷過很多事情後,看穿世事的人。古代的隱士,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以及一曲高山流水覓知音的伯牙,不屑於權勢的梅妻鶴子。

處在這種狀態的人看透了人生的各種無奈,瞭解了其中的辛苦,卻能夠脫離其中的苦楚,好似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他們脫離了世俗的苦海,尋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快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句佛語怕是他們淡然心態的最好寫照。一切毫不在意,萬事放下,不為世俗所苦,真正得到超脫。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從形而上的哲學看,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放下,因為人生的痛苦源於內心的執著,你只有學會放下,人生才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這也是佛教最為推崇的東西。但做為一個自然人,人性的弱點是否認不了的,誰都有貪念,只有找到利與義最佳平衡,才可以追尋人生的真諦。從形而下的實用看,中國人一般重視自身品德的修養,在古代品德修養...

美的最高境界是什麼人生最高境界是什麼境界

美的最高境界是什麼?老子說上善若水 是指品性。在我看來,女人之美,非若水,乃即水也!女人,如果只講修煉,時時刻刻要求自己按照至善標準規範自己,即便若水,也是假的。像寶釵,對人極體貼,周到,為人寬容,柔和。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好,但卻並不讓大多數人喜愛,因為,她的性格當中有許多虛偽的地方。雖然她修煉的很到...

你覺得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世事無常,斗轉星移,生活磨礪了人生。這一路走來,人學會了接受。心若回簡單,生活就簡單答,心若複雜,生活就充滿痛苦。學會放下,就會通向澄明。一切不過是空無的色相,是人把它賦予了各種意義。感覺,意味,變的逍遙是人生心理變化和精神狀態,從認識到實踐 體悟到昇華的過程。人生 藝術 科學 競技都貫穿著思維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