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節都有哪些習俗

2021-03-25 11:36:44 字數 5098 閱讀 2229

1樓:湘雪晨晨

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節習俗有:吃元宵、觀燈、猜燈謎、耍龍燈、舞獅子、送孩兒燈、偷菜節 迎紫姑 走百病 逐鼠 踩高蹺等等。

2樓:匿名使用者

1、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2、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我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據說踩高蹺這種形式,原來是古代人為了採集樹上的野果為食,給自己的腿上綁兩根長棍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蹺技活動。

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3、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正月十五鬧元宵,為什麼是鬧元宵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人民群眾過元宵節的狂歡、大鬧特鬧,所以是鬧元宵。

這個「鬧」字的由來,有兩段有趣的民間軼事。

傳說,古代的元宵節,叫做 「金吾不禁夜 ,星橋鐵鎖開」 ,在這一夜,皇帝 「與民同樂」 ,老百姓可以肆無忌憚地大鬧特鬧,前三後四,一共七天七夜,不受拘束。所以叫做 「鬧元宵」 。

還有另一個傳說, 元宵節起源於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

因為這種群眾的狂歡,顯然體現了這個「鬧」字,傳達出百姓對於來年的美好期望與熱切生活的企盼,所以「鬧」元宵的說法便沿襲至今。

4樓:匿名使用者

鬧元宵是中國節日民俗活動,起源於漢代。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充套件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

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5樓:deer咔

正月十五鬧元宵,「鬧」體現在:正月十五晚上,人們點起萬盞彩燈,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同慶佳節。

元宵節起源於漢代。相傳,漢文帝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戡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道教文化中,這一日是上元天官的生日,傳說此日他會下到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所以又名「天官賜福」。

漢武帝也會於這一日,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古人常把夜稱為「宵」,正月又稱元月,故而稱「元宵」,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將元宵節定為民間節日之一。

6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正月十五日為元宵

節,民間又稱『正月半』,素有『正月十五鬧元宵』之說。舊時的習俗是:晨起燒香和燒黃元紙敬神,早飯吃圓子,傍晚家家門前張燈結綵。

一個『鬧』字,道出了元宵節的歡騰、熱烈,也道出了元宵節與其他節日的不同之處。」元宵節「鬧」的方式很多,有張燈、觀燈、猜謎、舞龍、舞獅、扭秧歌、踩高蹺等等。鑼鼓喧天,滿街鼎沸,遊人摩肩接踵,笑逐顏開。

所以有人說,元宵節是中國人的狂歡節。

正月十五鬧元宵寓意是什麼?

7樓:肥腸

元宵節被人們視為春節最後的高潮,因為過了這天,人們就要真正進入新一年的生產生活,所以人們在元宵節全民歡慶,以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這也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國民間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習俗。

8樓:雅澤雙魚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充套件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

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群眾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太原一帶,太谷縣的燈是很有名氣的。

太谷的燈,以品種繁多、製作精巧、外觀引人出名。

9樓:瀟筱這來

正月十五鬧元宵寓意:元宵節強調「普天同慶」。

元宵節被認為是春節的最後一個高潮,因為過了這一天,人們就真正進入了新年的生產和生活,所以人們慶祝元宵節是為了祈求上帝保佑來年的好天氣和豐收,這也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希望。

正因為如此,中國人有「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習俗。

因為元宵節從古至今都是「鬧」字,而且是「鬧」之夜。在明月高懸的夜晚,人們點燃成千上萬的燈籠,點燃它們,像猜燈謎一樣,一起吃元宵,聚在一起慶祝節日。

關於「鬧」字的由來,民間有兩件趣事。據說古代的元宵節叫「金吾不禁夜,星橋鐵鎖開」。在這個夜晚,皇帝「與民同樂」,老百姓可以肆無忌憚地大鬧特鬧。

前三天,後四天,一共七天七夜,無拘無束。所以叫「元宵節」。

10樓:匿名使用者

鬧元宵是中國節日民俗活動,起源於漢代。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有一些鮮為人知已經失傳的民間活動,這裡列舉二三。

正月十五鬧元宵的由來

11樓:匿名使用者

鬧元宵是中國節日民俗活動,起源於漢代。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有一些鮮為人知已經失傳的民間活動,這裡列舉二三。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

12樓:月似當時

相傳呂后一系在呂后死後害怕大全旁落,密謀叛亂,宗室齊王劉囊聯合開國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諸呂之亂」。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

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專家表示,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裡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徵著團圓吉利。因此,吃元宵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

元宵節吃湯圓,除了寓意喜慶閤家團團圓圓,還有禦寒、補脾胃、益肺氣之養生功效。元宵湯圓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綱目》中指出,糯米是補脾胃、益肺氣之谷。糯米味甘、性溫,吃後能補養人體氣血,滋養脾胃。

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雖然已過,但天氣乍暖還寒,寒冷天最容易虧損的就是胃氣。古人在正月十五鬧元宵時用糯米材料製作湯圓,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圓容易下鍋不會散開,還因糯米具有禦寒方面的特性。

13樓:tao睡不著

來歷: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相傳呂后一系在呂后死後害怕大全旁落,密謀叛亂,宗室齊王劉囊聯合開國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諸呂之亂」。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14樓:匿名使用者

源於佛教說。

這種說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編的《社會風俗三百題》中:「佛教教義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無量壽經》有『無量火焰,照耀無極』說法。在佛教教義中,燈一直是作為佛前的供具之一。

而且佛教經典中反覆宣傳:『百千燈明懺悔罪』(《菩薩藏經》),『為世燈明最福田』(《無量壽經》)。逢遇佛教盛會都要大明燈火。

在佛教傳說中,於正月十五張燈有關係的是有關佛祖神變的事蹟。

據《僧史略》載,佛祖釋迦牟尼示現神變、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東土正月十五日,為紀念佛祖神變,此日需舉行燃燈法會。東漢明帝時,摩騰竺法蘭東來傳教,漢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變之日燃燈,並親自到寺院張燈,以示禮佛。

自此以後,元宵燈便蔚然成風。」但是也有學者認為,此種觀點站不住腳,認為佛教只是在這一天利用人們的節慶氣氛來擴大自己的影響。

15樓:說的很酸

元宵節又叫「燈節」、「上元節」,是我國民間非常隆重、熱鬧的娛樂型盛大節日。

元宵節起於漢朝,關於元宵節的起源眾說不一。

一說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雉)臨朝稱政,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呂雉死後,周勃、陳平等人平叛諸呂,擁立劉恆為帝,稱漢文帝。因平叛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是夜,漢文帝都要微服出訪,與民同樂,以示紀念。

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日

正月十五有哪些花燈,元宵節有哪些花燈

中國花燈是多種技法 多種工藝 多種裝飾技巧 多種材料製作的綜合藝術,其種類繁多,有龍燈 宮燈 紗燈 花藍燈 龍鳳燈 稜角燈 樹地燈 禮花燈 蘑菇燈等,形狀有圓形 正方形 圓柱形 多角形等。龍燈,亦稱 龍舞 是中國民間燈飾和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中國的很多地方。龍燈前有龍首,身體中間節數不等,但一般為單...

元宵節的詩詞,描寫元宵節的古詩有哪些 元宵節古詩詞精選

1 正月十五夜 唐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2 青玉案 元夕 南宋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 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提起寫元宵節的詩詞,這兩首是最具代表性的。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始自...

正月十五元宵節日記

記 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這天皓月當空,人們都喜氣洋洋地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廣場上頓時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你瞧那兒,一盞盞彩燈掛起來了,真是形態各異,千奇百怪。有的像一朵欣然怒放的荷花亭亭玉立,有的像一隻正在打鳴的公雞,有的像一隻正在草坪上跳來跳去的小白兔,有的像一隻正在啃骨頭的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