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那首詩作者是誰

2021-03-24 23:46:37 字數 5238 閱讀 8823

1樓:匿名使用者

[編輯本段]李紳

憫農詩1

憫農(唐)李紳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註釋]

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鬆禾苗周圍土。

[簡析]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

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裡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

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於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告訴人們應該節約事物,不浪費

在表現手法上,作者採用相互對比,前後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唐代詩人。

[編輯本段]李紳憫農詩2

憫農唐 李 紳

春 種 一 粒 粟,

秋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閒 田,

農 夫 猶 餓 死。

[註釋]

1.憫:憐憫。

2.粟:(sù) 小米,穀子。這裡泛指糧食的種子。

3. 猶:還要。

4:四海:到處,天下。

[簡析]

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閒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閒置著。

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句卻是「農夫猶餓死」。

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民於死地呢?

「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唐代詩人。

[編輯本段]李紳憫農詩3

壟上扶犁兒,

手種腹長飢。

窗下織梭女,

手織身無衣。

我願燕趙姝,

化為嫫女姿。

一笑不值錢,

自然家國肥。

李紳的三首憫農詩,千百年來人們只見到前兩首。這第三首《憫農詩》被傳到皇宮,後來**去了呢?直到近代,人們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詩卷中發現。

[編輯本段]關於李紳憫農詩的故事

唐朝時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詩人,名叫李紳。李紳自幼好學,二十歲中了進士,皇帝見他學識淵搏,才學出眾,招官翰林學士。

有一年夏天,李紳回故鄉亳州探親訪友。恰遇浙東節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經亳州,二人是同榜進士,又是文朋詩友,久別重逢,自然要盤桓一日。這天,李紳和李逢吉攜手登上城東觀稼臺。

二人遙望遠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餘,吟了一首詩,最後兩句是:

何得千里朝野路,

累年遷任如登臺。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臺這樣快就好了。李紳此時卻被另一種景象感動了。他看到田野裡的農夫,在火熱的陽光下鋤地,不禁感慨,隨口吟道: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聽了,連說:「好,好!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飯得來都不易呀!」

李紳仰天長嘆了一口氣,接著又吟道: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籽。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李逢吉一聽,天呀,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嗎?這小子好大膽,回到書房,李逢吉對李紳說:「老兄能否將剛才吟的兩首詩抄下來贈我,也不枉我二人同遊一場。

」李紳沉吟一下說:「小詩不過三四十字,為兄聽過,自然記得,何必抄錄?若一定落筆,不如另寫一首相贈。

」李逢吉只得說:「也好,也好。」於是,李紳又提筆寫下一首:

壟上扶犁兒,

手種腹長飢。

窗下織梭女,

手織身無衣。

我願燕趙姝,

化為嫫女姿。

一笑不值錢,

自然家國肥。

寫好,遞與李逢吉斧正。李逢吉看了,覺得這首詩在指責朝廷方面,比上兩首更為具體。第二天,李逢吉便辭別李紳,離亳進京了。

李逢吉表面上對李紳很好,可內心裡卻想拿他作墊腳石,再高升一級。他回到朝中,立即向皇上進讒說:「啟稟萬歲,今有翰林院學士李紳,寫反詩發洩私憤。

」武宗皇帝大吃一驚,忙問:「何以見得?」李逢吉連忙將李紳詩奉上。

武宗皇帝召李紳上金殿,拿出那首詩來,李紳看看,說道:「這是微臣回鄉後,看到民生疾苦,即情寫下的,望陛**察!」武宗說:

「久居高堂,忘卻民情,朕之過也,虧卿提醒。今朕封你尚書右僕射,以便共商朝事,治國安民。」李紳叩頭道:

「謝皇上!」武宗又道:「此事多虧李逢吉舉薦。

」李紳則對李逢吉感激不盡。而李逢吉呢,聽說李紳反而升了官,又驚又怕,正膽顫心驚,李紳卻登門向他表示謝意。李逢吉更是矇在鼓裡,只好哼之哈之。

不久,李逢吉被調任為雲南觀察使,降了官。這時他才感到自己是偷雞不著蝕把米。李紳的三首憫農詩,千百年來人們只見到前兩首。

這第三首《憫農詩》被傳到皇宮,後來**去了呢?只到近代,人們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詩卷中發現。

[編輯本段]2、其它憫農詩

憫農老天不憫農,

遍地起黃風。

無雲難下雨,

百姓少收成。

評析:此詩四句皆因果順承。首句「老天不憫農」以擬人化手法突顯天公無情。

次句由「老天不憫農,引出「遍地起黃風」。三句「無雲難下雨」寫黃風將雲吹走,故致天旱無雨。末句寫天旱無雨的結果:

「百姓少收成」,從而引出全詩主題。全詩明白如話,氣韻深沉,於樸實鋪敘中顯出對民生艱難的悲憫。作之似娓娓道來,讀之

則如泣如訴.愴然於胸。

苦旱百村連年旱,

地底無墒情。

天爺懶布雨,

秋來又是空。

注:墒情:農業生產術語,指土壤的溼度情況。

評析:首二句「百村連年旱,地底無墒情」寫連年天旱導致深在地底的土壤都沒有一點墒情。末二句「天爺懶布雨,秋來又是空」,用擬人化的寫法,表現了對秋來

無望豐收的失望。

傷農天上飄來布雨雲,

不見甘霖只見風。

白日田間無農影,

夜月卻照哭禾人。

評析:天旱雨難之時,苦苦盼來一片彷彿會下雨的雲彩,往往又被一陣風兒吹跑。首二句「天上飄來布雨雲,不見甘霖只見風」講的就是這種叫人乍喜還憂,哭笑不得的無奈。

末二句「白日田間無農影,夜月卻照哭禾人」寫白天太陽毒熱,田間見不到農民的影子,夜晚的月亮卻能照見哭焦禾的農民。此詩讀來,頓生酸楚,民生多艱,實可傷懷。

旱日偷灌

東鄰爭水打死架,

西鄰趁機偷灌田。

三小時澆一分半,

戰戰兢兢心難閒。

評析:作者所處的呂梁山區十年九旱,每逢天旱都會有農民爭水打架的事情發生。此詩記錄了一個「西鄰」趁「東鄰」與人爭水打架之機,偷水灌田,而又忐忑不安的滑稽場面。

首二句講述偷灌情節。第三句「三小時澆一分半」,以澆水之慢突顯當地水量之少,從而更體現出「東鄰打架」與「西鄰偷灌」在當時當地的必然性。末句「戰戰兢兢心難閒」,描寫西鄰偷灌時的慌張心態,以喜劇的手法寄予了作者對同處旱日的「東鄰」與「西鄰」的同情。

八月初二淫雨感懷

自古天旱紅棗收,

萬戶糜谷晒已休。

八月初二淫雨降,

粱農空嗟棗農愁。

評析:紅棗耐旱不喜雨,故遇天旱則紅棗豐收。糜子穀子則不耐旱而喜雨。詩寫八月初二糜子穀子均已晒壞,無望豐收。而紅棗卻眼看就要豐收。但是一場淫雨既

破壞了棗農的好夢,也沒能給粱農帶來希望。首二句「自古天旱紅棗收,萬戶糜谷晒已休」,以「糜谷」的悲慘遭遇告訴人們雖然糜谷已無希望,但紅棗快要豐收了。其中之辛酸雖很明顯,但畢竟又給人們留下了一絲喜悅。

末二句「八月初二淫雨降,粱農空嗟棗農愁」,恰如當頭一棒,把人們僅有的一絲喜悅全部撕扯成七零八落的碎片,而後又消失得無影無蹤。全詩格調低沉,用筆蒼勁有力,既充滿憂思與無奈,又含有對大自然的**與不平。

(原載劉小烽《天有霓裳》)

2樓:匿名使用者

鋤禾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3樓:你好

憫農 (唐)李紳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4樓:匿名使用者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膾炙人口、婦孺皆知的詩作出自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二首》。

李紳因此獲得了「憫農詩人」的稱號。但「文如其人」之說對李紳而言絕對是個謬論,他其實是個生活奢侈、人品低劣的官僚。

李紳家幾代為官,但他六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全靠母親含辛茹苦將他養育**。因此,李紳年輕時寫出《憫農》這樣反映農民艱辛的詩作,是有生活基礎的。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李紳考中進士,步入仕途。他從國子助教(唐朝國子監分設六館,每館均設博士及助教)做起,晚年官至宰相,封趙國公,逐漸蛻變。野史中記載,李紳為官後「漸次豪奢」,一餐的耗費多達幾百貫。

他特別喜歡吃雞舌,每餐一盤,耗費活雞300多隻,院後宰殺的雞堆積如山。

只是生活奢侈倒無可指摘,但他發跡後愛耍權威,無情無義就是人品低劣了。《云溪友議》中記載,李紳發跡之前,經常到一個叫李元將的人家中做客,每次見到李元將都稱呼「叔叔」。李紳發跡之後,李元將因為要巴結他,主動降低輩分,稱自己為「弟」,為「侄」,李紳都不高興,直到李元將稱自己為孫子,李紳才勉強接受。

還有一個姓崔的巡官,與李紳有同科進士之誼,有一次特地來拜訪他,剛在旅館住下,家僕與一個市民發生爭鬥。李紳聽說後,竟將那僕人和市民都處以極刑,並下令把崔巡官抓來,說:「過去我曾認識你,既然來到這裡,為何不來相見?

」由於李紳為官酷暴,當地百姓常常擔驚受怕,很多人甚至渡過長江、淮河外出逃難。

5樓:h遺忘的光年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那首詩作者是誰

6樓: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之一.

全詩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其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是:有誰知道人們碗裡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呢?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讀了這首詩,明白了什麼道理

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今天所付出的所有辛苦,將會變成碩果累累的成果,汗水裡的微笑那是最迷人的。鋤禾這個壞蛋把當午,汗...

盤中餐食用油是非轉基因的嗎

盤中餐的花生油和橄欖油不是,大豆油 調和油有可能是。判斷是不是轉基因 1 轉基因標籤。當你去選購轉基因食用油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看清楚它上面的標籤。如下圖,矩形框中,都標示了。像這種比較好辨別。2 認準品牌企業。目前生產轉基因食用油的企業很多,建議購買的時候選擇一些大品牌,按照常規的思維,一般的大企業...

許多動物都成了人類的盤中餐,有的人吃膩了平時常吃的動物,又把目光瞄準了野生動物,認為野味更有營養

1 a為老鷹的足銳利 具有鉤爪,適於捕捉小動物 b為啄木鳥的足兩隻朝前,兩隻朝後,便於抓握樹幹,能抓握和鉤掛在樹上,適於攀援在樹上 c為野鴨的足趾間有蹼,適於在水中游泳 d丹頂鶴的足三隻朝前一隻朝後,便於行走,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較大,而由於沼澤地或淺水灘土地比較溼潤,這樣的足不至於深陷其中,所以右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