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民族才是世界的」可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誰說得這句話

2021-03-24 23:01:47 字數 5029 閱讀 8251

1樓:匿名使用者

你這個想法好,還有很多這樣的話:「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時間就是金錢」

英語哲學界對這種簡練的句式過分偏好,它給聽者一種包羅永珍的深邃感,所以聽的人很容易給一棍子打懵了,不去細想,更不會反駁。

不過你說的這句話,說者的初衷是好的,是為了勸各民族不要去迎合流行的東西。也許是聯合國的什麼教科文組織**吧。有點類似搞動物保護的,動物變得珍稀瀕危了,才想到要去保護,過去對動物有善惡美醜的評判,此時一概不分了。

我不知道你聽的hip-hop、搖滾是些誰的,其實上榜的歌有九成都經流行手法處理過了。你關心這個的話應該清楚,現在的美國歌手錢越賺越多了,說明他們比過去的人迎合的聽眾範圍更廣了,幾十年間,歌手們給訓練得越來越商業化的過程中,每一輩都比前一輩更失原汁原味。目前的搖滾,其實很多搖滾前輩都在罵。

2樓:真好人

嗯!想到了:自己的就是大家的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句話是誰說的?

3樓:

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集》中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一方面,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決定了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色。

另一方面,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由於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

尊重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因為世界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組成的,世界的本質就是多樣化,而每個民族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先尊重自己的文化,保持自己文化的獨特性,才能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世界文化也才稱其為世界文化。

誰能告訴我「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句話是怎麼來的?

4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集》中說:「只有民族

的,才是世界的。」各國各民族間經濟的、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文化間的差異、個性和特色。世界的本質就是多樣化,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尊重文化,保持文化的獨特性,才能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且介亭雜文》(「且介」讀作「租界」,因為有一段時間,魯迅先生住在上海閘北帝國主義越界築路的區域,這個地區有「半租界」之稱。魯迅先生有很強烈的民族尊心,對帝國主義十分憎恨,因此將「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

「且介亭」標明這些雜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間裡寫的,將「租」與「界」的「禾」與「田」去掉,表示先生不願將國家的「禾」與「田」讓給帝國主義。二字形象地諷刺了當時國民黨統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現實。)

2023年,魯迅居住在上海閘北四川路帝國主義越界築路區域,即「半租界」收集2023年所作雜文,命名為《且介亭雜文》,「且介」即取「租界」二字各一半而成,意喻中國的主權只剩下一半。後又有《且介亭二編》、《且介亭末編》。

《且介亭雜文》共三集,於一九三七年七月同時出版。前兩集由魯迅編定,後一集裡部分稿件也經集中,其餘則由夫人許廣平代為輯成。

這些雜感不僅技巧圓熟,論證豐富,而且作者對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也大都經過融會貫通,遵循雜感的特點結合在具體的內容裡,符合於中國成語的所謂「深入化境」,在藝術上表現了突出的簡約嚴明而又深厚朴茂的風格。

擴充套件資料:

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集》中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何理解這句話?

不少人都容易將之理解為「只要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其中還有ー些人,有意無意地將此話作為拒絕外來文化的有力證明。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邏輯上是必要條件關係,用比較好理解的話說就是,沒有民族的,就沒有世界的。「只要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邏輯上是充分條件關係,也就是說,只要是民族的,就ー定是世界的。

在這裡,可以將「民族的」理解為「民族的文化」,「世界的」理解為「世界的文化」,「世界的文化」是由世界上各個民族的文化構成的的ー個集合體的集合概念,賦予這個集合概念ー個特質。

根據集合概念的定義和性質,這個集合概念的特質並不意味著每ー個個體都必然地具有,而單個個體的某些特質也並不都會是集合概念的特質。

比如說「中華民族是ー個勤勞的民族」這句話中的「中華民族」的集合概念的「勤勞」特質,並不是每ー箇中華民族的個體成員都必然具有的,而單個個體成員的某些特質諸如「懶惰」等也並不成為中華民族的特質。

因此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並不等於說「只要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更不應該以此話作為拒絕外來文化的證明。

可將魯迅先生這句話理解為:要尊重「民族文化」的獨特性,並且要在方**上關注和重視「民族文化」的內容呈現以及表徵或表達方式的運用,但無論是其內容呈現以及表徵或表達方式的運用,都要與「世界文化」的特質相ー致。

如果說賦予「世界文化」以「真善美」的特質時,「民族文化」的內容呈現以及表徵或表達方式的運用就不能背離它。

關於「民族的」和「世界的」關係問題,可以參考ー下黃玉順教授2023年9月29日在山東大學世界文明對話研究中心舉辦的首屆「世界文明對話論壇」上的發言。

黃玉順教授認為,中國朝野的最大共識是現代化。中國的現代化固然有其民族歷史文化特點,但也必須符合現代性的基本價值取向。

黃玉順教授特別指出,「現代性」(modernity)和「現代化」(modernization)不是一個概念。現代性是一元的,是人類社會的現代生活方式的必然的、也是應然的要求;而現代化模式是多元的。

就是說,在不同的民族國家、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背景下,現代性確實表現為現代化模式的多種不同的面貌,這是事實。看整個西方的那些先發國家,比較一下他們的現代化模式,差別確實很大。

中國的現代化模式肯定也會有特點,這也是現代化模式的多元化的表現,而這就和中國的儒家文化傳統有密切的關係;但無論如何,現代性總會有它的基本的共通性、即一元性。

黃玉順教授提出了「現代性訴求的民族性表達」的觀點:一方面,中國未來的模式一定是中國人的「民族性表達」,與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尤其是儒家文化傳統有關;但另一方面,中國未來的發展模式畢竟是「現代性訴求」,它一定要符合現代文明的基本指標。

例如公平、民主、法治等等,這些基本指標都被列入了「核心價值觀」。

黃玉順教授也指出了現代性觀念的產生,它的社會基礎就是城市的繁榮、市民生活方式的興起。

(以上黃玉順教授的發言內容摘《愛思想》上《黃玉順:儒家應善待**教——儒家與**教在中國的現狀與未來》)

資訊化、人工智慧化是當下以及未來社會現代化發展的趨勢,這種發展的趨勢會促使與之相匹配的現代性觀念的產生,亦即會促進人的思維和思想的發展,並會導致社會意識形態的改變和風俗習慣的變化。與時俱進更新觀念以及不斷實踐創新,才能追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尊重並運用民族的、傳統的東西,不是要成為世界文明發展趨勢的阻力,而是要成為推動力!本民族文化與其它民族文化的交流互動、取長補短,才能避免閉、大、傲,才能豐富、強大、發展本民族的文化。

常說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非常感性,但在邏輯上卻不太嚴謹。這句話一般來說是有關民族的獨特性和世界的普遍性而言的,這句話的邏輯是「越是獨特的,越是普遍的」。但事實上,並非所有獨特的東西,都具有普遍性,只有符合普遍性的獨特東西才具有普遍性。

因此,相反說「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倒是相當合理,只有當民族獨特的東西符合世界的普遍性時,才越顯出獨特東西的價值。

5樓:huaheng歲月

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集》中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一方面,各國各民族間經濟的、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自文化間的差異、個性和特色。另一方面,世界的本質就是多樣化,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尊重自身文化,保持自身文化的獨特性,才能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堅持以人為本,激發居民對民族文化的熱愛,讓他們自覺接過保護與傳承民族文化的接力棒,成為掌握多樣性文化的『文化人』。將民族生態博物館建設與文化旅遊開發結合起來,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品牌,提高地方社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讓當地群眾從中獲得經濟效益。

擴充套件資料

《且介亭雜文》(「且介」讀作「租界」,因為有一段時間,魯迅先生住在上海閘北帝國主義越界築路的區域,這個地區有「半租界」之稱。魯迅先生有很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對帝國主義十分憎恨,因此將「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

「且介亭」標明這些雜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間裡寫的將「租」與「界」的「禾」與「田」去掉,表示先生不願將自己國家的「禾」與「田」讓給帝國主義。二字形象地諷刺了當時國民黨統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現實.

2023年,魯迅居住在上海閘北四川路帝國主義越界築路區域,即「半租界」收集2023年所作雜文,命名為《且介亭雜文》,「且介」即取「租界」二字各一半而成,意喻中國的主權只剩下一半。後又有《且介亭二編》、《且介亭末編》。

《且介亭雜文》共三集,於一九三七年七月同時出版。前兩集由魯迅親自編定,後一集裡部分稿件也經集中,其餘則由夫人許廣平代為輯成。這些雜感不僅技巧圓熟,論證豐富,而且作者對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也大都經過融會貫通,遵循雜感的特點結合在具體的內容裡,符合於中國成語的所謂「深入化境」。

6樓:添宇好個秋

我感覺是我黨宣傳出來的吧.這個也不是很好理解,但是接受就好了.

7樓:愛心使者

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集》中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意思是說民族大眾的東西才有時效性,才會被老百姓認同,流通才有生命力。

「誰說不是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8樓:俺是小小孩

反問句,意思為「是的」。

反問句就是用疑問的句式,表達肯定的觀點。反問句表面看來是疑問的形式,但實際上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問句之中。

反問的形式比一般的陳述句語氣更加強烈,更能引起人們的深思與反思。反問句是修辭手法中的一種。

1.當土夫子,難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識了嗎? ——強調當土夫子也需要文化知識。

2.吳邪這不是呆氣的表現嗎?——說明吳邪這就是呆氣的表現。

3.難道吳邪和張起靈不是真心相愛?——強調他們真心相愛的。

4."那怎麼是一樣的呢?"----說話者在強調那是不一樣的。

5.難道我們能浪費時間嗎?——強調要珍惜時間,突出時間的重要性。

6.你們怎能破壞環境呢? ——強調要保護環境。

7.你們怎麼能不承認錯誤呢?——強調要勇於承認錯誤。

8.你們怎麼能不回家呢?——強調不能不回家。

參考資料

誰能告訴我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句話是怎麼來的

魯迅先生在 且介亭雜文集 中說 只有民族 的,才是世界的。各國各民族間經濟的 政治的 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文化間的差異 個性和特色。世界的本質就是多樣化,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尊重文化,保持文化的獨特性,才能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且介亭雜文 且介 讀作 租界 因...

吃虧是福這句話是欺壓老實人的,人們都說吃虧是福,那這句話是吃虧的人的自我安慰嗎

吃虧是福這句話是哄騙老實人的。告訴你,他欺負你,你也不要反抗。所以告訴你吃虧是福。吃虧是福完全抄 是自己在人前的一種襲安慰 免得面子掛不住,讓人覺得自己軟弱。其實內心,因為吃了虧是很不爽的 為什麼我就要被人利用?為什麼我就得吃虧,為什麼好處全讓你們佔了?吃虧就是有所失去,不是等價交換,怎麼就是福了呢...

吃虧是福這句話是欺壓老實人的,人們都說吃虧是福,那這句話是吃虧的人的自我安慰嗎?

吃虧是福,在邏輯上和廠裡上解釋的話,就是一個看吃虧的人,大都是有一定人際的素專養素養,懂得謙讓屬,不輕易與人發生爭執的人,這樣的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大概都不會,被人打壓或排擠,給人的感覺是厚道了,實際這是一種大智慧,一種處事的態度,和他人相處,經常自己讓著別人,寧肯自己經濟利益受損,也讓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