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對古代的統治者和為修築萬里長城付出生命的勞動人民說些什麼

2021-03-23 20:49:12 字數 6060 閱讀 9105

1樓:匿名使用者

謝謝你們為中國的歷史作出的偉大貢獻,對於今天來說我覺得你們的付出是絕無僅有的光榮,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你們的鮮血創造了輝煌的歷史。

你想對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說些什麼?請寫下來。

2樓:匿名使用者

從個人角度來說,修長城致使他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受盡了風霜勞碌,吃盡了人間疾苦,流盡了熱血情淚,可憐他們,為他們感到同情,對暴君秦極度痛恨,恨不能掘其墳撻其骨。為我生在這個和平年代暗暗自喜,在國家角度來說,他們的血和淚鑄成的鋼鐵長城,保衛者中華兒女,他們是極偉大的!致敬!

3樓:一家

在沒有高科技能夠在崇山峻嶺之中修築長城

4樓:匿名使用者

你們畢生的奴役和精血換來了子孫後代的驕傲與輝煌。

5樓:匿名使用者

同志們辛苦了 雖然你們是執行義務 為當時的封建王朝修建屏障 同時也保護自己的父母妻兒

它體現了你們驚人的毅力和智慧 是中國人眾志成城的象徵 作為後人 不是衝著懸賞值我也要感謝你們

6樓:匿名使用者

萬里長城的建造者,中國文明成就者,華夏智慧的體現者,世界人民的崇拜者。

7樓:匿名使用者

都把老婆叫來哭吧,向孟姜女學習

8樓:實驗中學歷史

為你們的聰明和智慧點贊,為你們辛勤勞動點贊

古代勞動人民是如何修築長城的?

9樓:百度使用者

要修築萬里長城這樣規模巨集大而又艱鉅的工程,在勞動力的調配、材料**、規劃設計和施工等方面都是相當龐大複雜的。首先談一下勞動力的問題。

修築長城的人力**,大約有如下幾方面:第一是戍防的軍隊,這是修築長城的主要力量。如秦始皇時修築長城,即是大將軍蒙恬在打退匈奴之後,以三十萬大軍戌防並修築購。

它經過了九年多的時間才修成(《史記》上記載為三十萬,《淮南子》上記載為五十萬)。(在秦始皇以前各諸侯國家修築長城也都以軍隊為主要勞力,《竹書紀年》上即有樑惠成王十二年(公元前358年)龍賈帥師築長城於西邊的記載。)第二是強迫徵調的民夫,這是修築長城的重要力量。

秦始皇時除所派蒙恬率領的幾十萬軍隊之外,還強徵了大量的民夫,約有五十萬左右。各個朝代修築長城都大量強徵民夫,歷史文獻上已有不少記載,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修築首都平城(今大同)南面的「畿上塞圍」,即徵發四州十萬人。北齊天寶六年(公元555年),皇帝下詔,徵發一百八十萬人修築從幽州夏口(居庸關南口)至恆州(大同)九百多裡的長城。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發丁男三萬修築朔方、靈武長城,四年(公元584年)又發丁十五萬修築沿長城的城堡數十座。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發丁男百餘萬築長城,四年(公元608年)又發丁二十萬築長城。由於丁男人口已經徵發殆盡,最後連寡婦也被強徵去修築長城了。

第三是發配充軍的犯人,在秦漢時候,專門有一種刑罰叫做「城旦」,就是罰去修長城的人。據《史記·秦始皇本紀》上記載,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採納了丞相李斯的主張,下令除秦紀、醫藥、種樹等類書籍之外,民間所藏詩、書一律都要焚燬。「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凡抗拒不燒書的,就在你面上刺字塗墨後罰去修長城。

城旦所罰,據《史記》集解引如淳日:「《律說》論決為髡鉗,輸邊築長城,晝日伺寇虜,暮夜築長城。城旦,四歲刑」。

就是說如果把你判為城旦之罪,剃了頭,頸上加上鐵圈,送去修築長城。白天還要輪流看守巡邏,夜間則修築長城,是十分辛苦的。這種刑罰為期四年。

第四歷代統治者為了證調修築長城的勞力,還巧立了許多名目,強迫人民去修築長城。

兩千多年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完成萬里長城這一偉大工程的時候,發揮了高度的聰明才智,不僅在規劃設計上「因地形,用險制塞」,完成了設防的需要,而且在施工管理、材料**、施工方法等方面都有著重大的發明創造,克服各種困難,完成了艱鉅的任務。

長城經行的地理情況千變萬化,高山峻嶺、大河深谷、沙漠草原、戈壁灘石等等都有長城穿越。因此,在修築長城的時候,勞動工匠和軍事家們,在實踐的基礎上,創造了一條利用自然地形,在險要處修築城牆、關隘和烽燧、煙墩、城堡等建築物,用以阻擊來犯者達到防禦的目的。

「因地形,用險制塞」這一條寶貴的經驗是勞動人民從實踐中創造的,秦始皇時已經把它肯定了下來。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時都是遵循著這一原則的。試想假如不利用高山險阻修築城牆,那將花費多出許多倍的人力與材料。

如果不利用大河深谷作為屏障,而硬是平地築牆,所費人力物力更無法計算。我們從現在長城的遺址調查中可以看出,萬里長城是利用地形條件來修築的,凡是修築關隘的地方不是兩山之間的狹口就是河谷會合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道。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與材料。

修築烽火臺、堡子等更是仔細選擇地形,因地制宜而建。如唐杜佑《通典》上說。「烽臺,於高山四顧險要之處置之,無山亦於孤回平地置」,說明修建烽臺應在高山之上,或孤曠的地方,四面都便於**得到。

宋曾公亮《武經總要》上也記載:「每三十里置一烽,須在山嶺高峻處」,也是利用地形便於觀望的意思。

假如有山岡隔絕,地形不便的,就不能死限三十里一烽,而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但是一定要使烽火互相能夠看到,才能達到傳遞軍情及時援救的目的。這不僅說明要利用地形而且還說明了不要按死框框,要按實際情況而定的靈活性。

至於修築城牆利用地形,處處都是。如居庸關八達嶺的城牆都是沿著山脊的脊背修築,因為山脊本身就好似一道大牆,再在山脊上修築城牆就更加險峻了。而且在修築時更注意到利用山脊的崖壁來修築城牆,有的地段從外側看去長城非常陡險,但裡側卻較平緩,因外側是御故而內側則是防守士卒上下的。

有的山脊外側巨石懸崖本身即可防禦,長城修到這種地方即利用原來的懸崖巨石或陡坎險坡稍加修築平整即成險阻。漢元帝時的郎中侯應說:「或因山岩石,木柴僵落,溪谷水門,稍稍平之」。

還有十分高峻的懸崖,長城到此也就中斷,因為象這樣的懸崖是不可能上人的,用不著修城牆了。利用大江大河,深谷作為天然屏障與人工長城配合使用的例子還很多,總之使它能夠達到防禦的目的就可以了。

長城修築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工作。由於長城綿延萬里,工地很長,施工管理更為複雜。當時所採取的辦法是與防守任務相統一,即採用分割槽、分片、分段包乾的辦法。

如漢朝河西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的長城就是由四郡的郡守負責各自的境內長城的修築,郡再把任務分到各段、各防守據點的戍卒身上去。當然在大的工程和關城的修築則要由郡守調集力量去修。**政權也從全國各地徵調軍隊和募集勞力到重點地區去修築。

明朝的時候,沿長城設了九個重要的軍事轄區「鎮」來管轄長城,同時也擔任所轄區內長城的修築和維護。如山海關外遼東鎮長城即是由提督遼東軍務王翱、指揮僉事畢恭、遼陽副總兵韓斌、都指揮使周俊義以及張學顏、李成樑等人在任遼東鎮軍事首領時相繼修築而成的。從山海關到居庸關的長城沿線的上千座敵臺是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相繼修築的。

至於分到長城的一段或一處峰臺、煙墩,也多用包乾修築的辦法。

在八達嶺長城上,發現了一塊記載明朝萬曆十年(公元2023年)修築長城的石碑。從這塊石碑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修築長城的人力主要是利用軍隊的力量,用分段包修的方法來施工的。

碑文如下:

欽差山東部司軍政僉書,輪領秋防左營官軍都督指揮僉事壽春陸文元奉分分修居庸關路石佛寺地方邊牆東接右騎營工趙長柒拾五丈二尺,內石券門一座。督率本營官軍修完,遵將管工**花名豎石以垂永久。

管工官:

中軍代管左部千總濟南衛指揮 劉有本

右都千總青州左衛指揮    劉光前

中部千總濟南衛指揮     宗繼光

官糧把總肥城衛所千戶    張廷胤

管各項窯廠、石壙辦料

署把總:趙從善、劉彥志,宋典、卞迎春。趙光煥。

萬曆拾年拾月 日鼎建

從這塊石碑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一段包修工程用了幾千名官軍,加上許多民夫才包修了七十多丈(約合200米)城牆和一個石券門,可以想見工程的艱鉅。這一批包修工程的官兵是從山東濟南衛、青州衛、肥城千戶所等處調來。

關於修築長城的建築材料,在沒有大量用磚以前,主要是土,石和木料、瓦件等。需用的土、石量很大,一般都就地取材。在高山峻嶺的地方,就在山上開取石料,用石塊砌築。

在平原黃土地帶即在就地取土,用土夯築。在沙漠地區還採用了蘆葦或紅柳枝條層層鋪砂的辦法來修築,如像今天還儲存的新疆羅布泊與甘肅玉門關一帶的漢長城就是這樣修築的。修築的方法是鋪一層蘆葦或紅柳枝條,上面鋪一層砂石,砂石之上再鋪一層蘆葦或紅柳枝條。

這樣層層鋪築,一直鋪砌到

五、六米的高度,蘆葦或柳枝的厚度約五釐米左右,砂石的厚度約二十釐米左右。若修五米高的城牆就要鋪到二十層左右的蘆葦柳枝和砂石。在東北的遼東長城還有用編柞木為牆、木板為牆的。

充分說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採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辦法。

明朝的長城在許多重要的地段採用了磚石壘砌城牆,所用的建築材料更多了。除了土、石、木料之外,還需用大量的磚和石灰。這些建築材料也都採用就地取材的辦法。

磚瓦都是採取就地開窯廠燒製,石灰也就地採石燒製。修築關城和堡子、敵臺房屋用的木料也就近採伐。如果近處沒有可供採伐的林木,就要從遠處採運。

在每一段分包修築的施工組織中還專門設定了辦料的部門和石場、窯廠。如在居庸關、八達嶺發現的石碑上就記載有各項窯廠和石場辦料部門的名稱。而區這些部門的人員為數甚大。

可以看出當時修築長城備辦建築材料的任務是很大的。

修築長城的施工更為艱鉅。舊時的長城沿線,不是高山深谷,就是沙漠草原,又沒有先進的施工機具和運輸工具,施工之難可想而知。如像我們今天在居庸關、八達嶺上所見到的長城,砌牆用的條石有的長達三米,重兩千多斤。

而長城隨著險峻的山脊修築,坡度十分陡峭,遊人徒手上城還感到十分吃力,當時修築的人們要把兩千多斤的大條石和一塊就有數十斤重的大城磚以及大量的石灰運上山去,其困難可想而知。

砌築城牆牆身的條石先要「找平」,即是層層條石,每層都要平砌,不能紊亂。這樣才能使受壓面的壓力均布,不致產生塌陷。我們在居庸關、八達嶺所見到的長城,只見長龍起伏于山嶺之間,但是每層牆身的條石都是平行的。

其次要「順勢」,就是說城牆要順著山嶺起伏彎曲的形勢,這樣利用山脊作基礎,使之堅固,而且也便於防禦。

城牆先砌兩幫,即是把基礎打好之後,劃出外線,把條石層層上砌。然後層層填廂,砌到規定的高度之後便鋪磚砌垛口。城牆牆面和磚砌垛口有兩種砌磚方法,一種是斜砌,一種是梯狀平砌。

一般在坡度不十分大的牆面可用斜砌,如果超過45度的坡度,就分成梯道平砌。在山海關外有一段長城牆面作雙重梯級的砌法,解決了非常陡峭的修築問題。

其砌法是把牆面分作許多大梯,有的高一米,有的高達兩三米。在大梯之內又砌小梯級供人上登。

運輸是修築長城施工中的重要問題。把大量的土方、石灰、大條石、大城磚運上山去。修築工匠們想出了許多辦法。

根據記載和傳說,搬運建築材料上山的方法大約有以下幾種:

一、是人力搬運,這種方法是最原始的方法,用人背、肩扛、筐挑,槓子抬等方法把大量的城磚、石灰、石塊搬運上山嶺去。當時的人們還採用了傳遞的方法,把人排成長隊,從山腳下或已修好的一部分城牆上排到山脊上,依次把城磚和小石塊一塊塊傳遞上去,把石灰一筐筐、一挑挑傳遞上去。

這種傳遞運輸的優點是減少來回跑路。特別是山路狹窄,可以減少來回的人互相碰撞,提高運輸的效率。

二、簡單機具運輸,除了人力的運送之外,當時已經利用了簡單的機具,如像手推小車,這是用在比較平緩的山坡之上。修築關城和堡子等平地建築時就更多的利用推車。在運送上千斤的大石上山時還採用了滾木和撬棍,並且在山上安置絞盤把巨大石塊絞上山脊去。

在跨過深溝狹谷運送磚瓦和石灰時,還採用了「飛筐走索」的辦法,即把磚瓦石灰裝在筐內從兩岸拉固的繩索上滑溜過去,大大地節約了勞力。

三、利用動物運輸,傳說在八達嶺高山之上修築長城的時候,曾經利用過善於爬山的動物山羊和毛驢;把筐內盛滿了石灰跨在毛驢背上把毛驢趕上山去。在山羊角上繫了城磚把山羊哄上山去代替人力運輸。總之想盡了一切辦法利用一切條件來修築長城。

但是大量的運輸和修築工作都靠笨重的人力來完成。在封建統治階級層層壓迫之下,為了修築長城,不知喪失了多少勞動人民的生命。一千多年來不少詩人用詩詞歌謠等形式,揭示了勞動人民對奴役築城的憤怨。

漢朝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詩中寫道:「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唐朝貫休的《杞梁妻》詩中:

「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北胡,築人築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復孤。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

」明朝尹耕的《修邊謠》寫道:「去年修邊君莫喜,血作邊牆牆下水。今年修邊君莫憂,石作邊牆牆上頭。

邊牆上頭多凍雀,侵曉霜明星漸落。人生準不念妻孥,畏此營門雙畫角」。這些詩詞歌謠所反映的正是勞動人民反抗控訴的一個方面。

長城上的一磚一瓦一土一石都浸透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同時,從長城這一雄偉工程來看,它充分表現了我國古代建築工程的高度成就,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古代統治者加強思想控制的哪些措施

這個多了吧。比如說,秦始皇焚書坑儒,就是加強思想控制。還有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了中國的主流思想,同時也宣揚了君權神授,也是加強思想控制。某歷史興趣小組準備以 古代封建統治者加強思想控制的措施 為主題辦一期黑板報,同學們紛紛投稿。其中無 c試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的古代封建統治者加強思...

中國古代朝代歌和各朝代的時間統治者

簡單版夏商周,春秋戰。秦朝以後是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夏遼。金元明清二十朝。人教版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香港版本1 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並六國,嬴政稱始皇。楚漢...

宋代統治者推行重文輕武的國策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宋代的科舉考試非常發達 教育事業在民間有了較大發展,各地普遍設立學校 士人地位提高,為文人世界的多姿多彩提供了根本條件。提 員文化水平 削弱武將權利 在宋朝建立之初,為使宋王朝能長治久安,而不致成為繼五代後的第六個短命的王朝,宋太祖趙匡胤除了致力於結束五代十國的 割據局面之外,還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