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來歷,北京的由來

2021-03-20 12:30:07 字數 5225 閱讀 3555

1樓:艾小呆的我

2023年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在舊中都城東北郊修建新城,名大都。從此北京成為全國性都城。元代北京城規模巨集偉,為解決城市用水,特別是引水濟漕之需,郭守敬主持興修白浮堰,將昌平白浮泉水及西山其他大小流泉引入大都城內接水潭,再連線通惠河以達通州。

此外,又別開金水河,將玉泉山水引入大都宮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宮苑及大都城用水和通惠河水源問題。

由於京杭運河的通航和海上運輸發展,加強了中國南北部的經濟聯絡,也促進了大都城**繁榮。明初,為加強北方防禦,決定將首都從南京遷來此地。2023年稱都城為北京,這是北京城定名的由來。

2樓:超級史安迪

因為從前北邊有一個很精(京)的人,他那實時北京沒名字時的皇上,於是他就取啦北京這個名字

3樓:死之一款

北京因為有成分,所以今朝北京。

4樓:匿名使用者

siri siri siri siri siri siri我要用這個。

5樓:匿名使用者

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在舊中都城東北郊修建新城,名大都。

北京的由來!!

6樓:匿名使用者

北京城被稱為六朝古都,可久遠的燕國對於現在來說可以說是無跡可尋,可北京卻是中國歷史上最後期的五個朝代建都之地,這五朝指的是遼(公元916——2023年)、金(公元1115——2023年)、元(公元1279——2023年)、明(公元1368——2023年)、清(公元1644——2023年)。當初遼時,只把北京作為陪都,北京只不過是遼代「五京」之二,而真正在這裡建成**都城的,不始於遼而是始於金。據《金史·海陵紀》記載說燕京就是北京在當時的名稱,金建都之後改稱中都。

當時為公元2023年4月21日,即正式將燕京定為首都。

不過我以為,說到北京城,還是要從遼代的燕京聊起。遼人,即契丹人,契丹族是世代生活於遼河上游的一個遊牧民族。公元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各部落,建立了契丹國,建都城在今內蒙古巴林左旗,稱為「皇都」。

隨後登基稱帝(遼太祖),改國號為「遼」。

同時期的中華大地的中原上正處在「五代十國」政權紛亂的時期。公元936年,即五代時期中的後唐清泰三年,後唐的節度使石敬瑭為篡奪政權,許諾割讓國土為條件,換取遼太宗(耶律阿保機次子耶律德光)發兵協助。石敬瑭篡位當上了後晉皇帝,隨之割讓北方國土幽、薊、雲、朔等十六個州(史稱「燕雲十六州」楊家將那裡面老說)送給遼國作為回報,並尊稱遼太宗為「父皇帝」,石敬瑭自己則做了現在著名的罵名千載「兒皇帝」。

當時割讓給遼國的幽州城,在今天北京西南的廣安門一帶。公元938年,遼太宗將國都「皇都」改名為「上京臨潢府」,定幽州為「南京析津府」,定遼陽(今遼寧省遼陽)為「東京遼陽府」,其後於公元2023年定今內蒙古寧城為「中京大定府」,後又定雲州(今山西省大同)為「西京大同府」。以上就是我所說的遼國的「五京」,一個國都和四個陪都。

幽州被升格為遼國的陪都後,改稱為「南京析津府」,也稱「燕京」。北京城的別稱「燕京」的稱號即始於此。

後在遼國統治的塞北地區,世居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逐漸強大。公元2023年的夏天,遼國天祚帝到混同江(今日叫松花江)漁獵,按慣例女真各部落首領都要前來朝拜。在宴會上,女真族完顏部落的首領完顏阿骨打不肯屈尊獻媚,險些被處死,由此引發完顏阿骨打決意反抗遼的統治的想法。

次年,完顏部落聯合其他女真部落正式起兵反遼。

公元2023年,完顏阿骨打建立了大金國,建都與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1123元金軍攻陷了遼國的「南京析津府」(即燕京);2023年,金兵又俘獲了遼國皇帝天祚帝,遼國正式滅亡;2023年,即靖康之恥那年(靖康元年),金兵攻陷北宋國都開封。隨後金國在燕京設立了「中書樞密院」和「行尚書省」,以便就近統治新徵服的北宋領土。

公元2023年,位居金國丞相的完顏亮(金太祖之孫)發動政變,殺死金熙宗。完顏亮即位後,為了鞏固帝位和有效地統治中原,下詔遷都燕京。

定下遷都大計之後,完顏亮派**樑漢臣、張浩、蔡鬆年等徵調軍隊40萬人、工匠民夫80萬人去燕京,全力營建宮殿城池;另派畫工去北宋故都開封,測量和描繪北宋的宮殿園囿,依樣在燕京仿建。

公元2023年,金正式遷都燕京。完顏亮特意下詔改元,改新年號為「貞元」,升內外文武**皆進級一等。為促使留戀故土的王公貴族們儘快搬遷,也為了防止親族中的敵對勢力盤踞故都,完顏亮又下令拆毀了會寧府的宮殿宅第以消除後患。

遷都後,完顏亮仿效遼國的「五京」制度,定燕京新都為「中都大興府」,另外定四個陪都:今內蒙古寧城西南為「北京大定府」,北宋故都開封為「南京開封府」,今遼寧省遼陽為「東京遼陽府」,今山西省大同為「西京大同府」。

遼國時期的燕京城(南京析津府),是遼國「五京」之中規模最大和最為繁華的一個城池。中心位置在今廣安門一帶。現在北京僅存的遼代建築,也是北京城裡現有年代最古老的地上建築物,就是當年矗立在遼燕京城內的密簷式十三層八角磚塔,位於廣安門北濱河路西側的天寧寺院內,距今已有上千年曆史了。

金中都城是環繞著遼燕京城擴建而成的。基本是在燕京城的基礎上全城外擴三裡,外城牆平面基本呈正方形,宮城完全仿照北宋都城開封皇宮的樣式,其部分建築構件和大量的珍寶陳設,也是當年從開封搜掠來的原物。完顏亮還將先帝的皇陵也遷移到金中都來。

後建的皇陵在西郊大房山,至此金遷都宣告完成。金中都也正式出現在歷史舞臺上。

只可惜輝煌的金中都城在歷史也只閃光了63年。

金貞元元年(2023年)完顏亮建立中都一直到2023年金宣宗迫於蒙古成吉思汗的威脅而遷都「開封府」,再至遷都的次年中都城被蒙古鐵騎徹底搗毀。金中都短暫的命運就此結束,在這63年中,中都還是為北京留下了大量的名勝古蹟。今天的釣魚臺、玉淵潭、香山、玉泉山、北海、陶然亭都曾經是當年金代皇家的離宮別苑。

北京 名稱的由來

7樓:神祕火車頭

北京名稱是由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準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北京由於經歷了很多的朝代,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名稱:

1、燕都

據史書記載,公元前2023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2、幽州

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定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3、京城

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4、南京

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

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2023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2023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7、北京明永樂元年(202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準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8、京師

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2023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9、京兆**廢順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隸**,其範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十七年(2023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8樓:深海是深藍深藍

中國「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西周初年,是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證據,2023年在陝西雞賈村出土的一口「何尊」(尊為古代的灑器,用青銅製成)上的銘文寫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則遷告於上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

(意思是: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後,就舉行了一個莊嚴的儀式報告上天:我已經據有中國,自己統治了這些百姓)。

銘文的前面還提到「惟王初遷,宅於成周,復稟武王禮」,可見是周成王時的紀錄。

那麼「中國」的本意是什麼呢?這還得從「國」字說起。「國」與「或」字相通,原意是指城、邑。

當先民因農業的發展而定居下來以後,以部落首領的居住地為中心,逐漸形成了初期的居民點和城市,城裡稱為國,城外近處就叫做郊人。

開始時,國的差別並不大,但以後有的國發展較快,有的則已經擴充套件到原來幾個國的範圍。於是大的單位就被稱為「邦」,小的單位才稱為「國」。

周朝西周時,周王被稱為天子,由他分封或得到他承認的國稱為諸侯;但無論天子還是諸侯,他們居住的城邑都是「國」。既然同時存在那麼多的國,在名稱上就漸漸產生了區別。

天子所住的「國」(京師)處於中心、中樞地位,理所當然地被稱為「中國」。前面提到,周武王在滅商後,認為上天將「中國」交付給了他,就是因為已經佔有了商的京師。

周朝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犬戎攻入鎬京,殺了周幽王。犬戎雖然暫時退出了鎬京,但隨時威脅著周人。第二年,幽王之子平王適都洛邑。

周人大多隨平王東遷,豐鎬一帶都給戎人佔了,自然就喪失了「中國」的地位,而洛邑及其周圍地區就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

春秋時期春秋時的「中國」還具有民族意義。如秦國,不僅已經從戎人手中奪取了豐、鎬和周人的發祥地周原,而且向西征服了戎人各部,其勢力已足以與晉、鄭等國抗衡。

這樣一個大國,又佔有原來的「中國」,照理可以名正言順地稱「中國」,但由於秦人出於東夷,又長期處於戎狄之間,因此在春秋時代始終被「中國」的諸侯看作「夷狄」,擠不進「中國」諸侯會盟的圈子。

春秋戰國到了戰國,小國已被滅得差不多了。餘下的七雄中,齊國本來就是「中國」;韓、趙、魏是從晉國分出來的,自然繼續為「中國」;秦、楚、燕三國也被承認為「中國」了。

隨著這些諸侯國疆域的擴充套件,「中國」的範圍也越來越大。例如秦國滅了巴、蜀,疆域向南擴大至四川盆地,秦國還向蜀地大量移民。巴蜀成了秦國的一部分,又有來自秦國的移民居住,就取得了與秦國一樣的「中國」地位。

明朝疆域在明朝以前,外國人如何稱呼當時的中原王朝,我們還不大清楚,因為像《馬可波羅遊記》這樣專門記載中國情況的著作畢竟不多,而東方的歷史文獻大多用漢文,與中國的沒有什麼區別,西方和阿拉伯的又很不一致。

但從明朝後期開始,來中國的西方人一般都用中國或中華、中華帝國、**帝國來稱中國,而不是用明朝、清朝或大明、大清。鴉片戰爭以後,在國際交往中中國開始被作為國家或清朝的代名詞。

清朝疆域17世紀以來的西方著作中也往往將清朝建省的地區稱為中國或中國本部、中國本土,而稱其他地區為韃靼、蒙古、**或新疆(中國突厥)等等。我們以前往往將這類稱呼看得非常嚴重,認為這是西方人別有用心,意在侵略。

其實應該在時間和物件上加以區別,可以認為大多數西方人並無惡意,而只是概念上的不同。這種混淆連魏源這樣一位愛國的傑出學者都未能避免,外國人這樣用也就不心大驚小怪了。

**疆域2023年中華**建立以後,中國才成為國家的正式簡稱,成了國家的代名詞。中國也有了明確的地理範圍。歷史上的中國說到這裡,道理就很清楚了。

我們今天講歷史,講歷史上中國的統一和**,應該有我們的特定含義,而不是運用當時人那些模糊不清、前後不一致的概念。

參考資料

土兒衚衕的來歷,北京胡同的由來

土兒衚衕位於東四北大街西側,屬交道口街道辦事處管轄,呈東西走向,東端北折。北起交道口東大街,西止交道口南大街,南有支巷通香餌衚衕 全長560米,寬4米,瀝青路面。土兒衚衕,明朝屬教忠坊,稱土衚衕。清朝屬鑲黃旗,乾隆時稱補兒衚衕,宣統時稱土兒衚衕。後沿稱。1965年整頓地名時將吉照衚衕併入。中一度改稱...

北京城的由來,北京城的由來傳說

北京是世界上建城最早的歷史名城。商朝的時候,如今的北京地區存在著薊 燕兩個自然生長的古國。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滅商,分佈於此的燕和薊被納入周的版圖,成為西周王朝的諸侯國。史記 載 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 封召公奭與燕 召公奭與周王室同姓,沿用舊俗建立燕國,此為西周燕國。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工作...

北京龍澤地名的由來

北京建城傳說 傳說,永樂皇帝朱棣決定建造北京城,他命工部人員來執行。眾 都非常恐慌,不敢領下這個聖旨,說他們不能夠降服苦海幽州底下的孽龍,因為這塊地方不像一般的地方,是一片苦海幽州,有孽龍作怪。大軍師劉伯溫和二軍師姚廣孝自告奮勇,聯手擔當起建城之責。這裡倆人還有點爭風吃醋,最後倆人都領命了。兩位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