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曆與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還是陰曆劃分的

2021-03-20 08:23:14 字數 5455 閱讀 3144

1樓:打鐵60年

太陽曆就是我們常說的陽曆,是根據太陽的公轉週期得來的,二十四節氣也是陽曆的表現.二十是節氣是古代中國人的智慧結晶,與西方的星座有異曲同工之處.例如,現在剛過二十四節氣的清明,在之前的15天左右是春分,在春分清明期間對應的就是西方的白羊座,一到穀雨,就進入西方的金牛座,其它的可以推出,我就不多寫了.

我的可都是自己打字出來的喲,是乾貨呀.不是複製的呀,最佳給我吧.那我幸苦也值喲.

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還是陰曆劃分的?

2樓:追番少年

按陽曆劃分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曆範疇。

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現在使用的農曆吸收了干支歷的節氣成分作為曆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使其符合迴歸年,形成陰陽合曆。

擴充套件資料

二十四節氣為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確定,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攝提);每一旋轉週期,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採用的是「定氣法」劃分,即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執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定氣法」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一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二十四節氣」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

3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氣,一定是按照陰曆劃分的啊!

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

24節氣分別為: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在易經**中,年月的界限都以節氣為準。每個月有兩個節氣,前邊的叫節,後邊的叫氣。每個陰曆年都是從立春這天開始,到下一個立春結束。兩個陰曆年之間以立春為界,以此為標準。

每年陰曆第一個月叫寅月,也是從立春開始,到驚蟄結束,中間夾了個雨水。寅月中的節就是立春,氣即為雨水。每個月都有一節一氣。每個月都從節開始,到下一個節結束。

4樓:匿名使用者

是陽曆劃分的

二十四節氣(24 solar terms),是指干支歷(太陽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我國干支歷二十四節氣開始的日期,與國際通用的公曆基乎一致,最多相差一兩天,這也正是因為干支歷和公曆一樣,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繞太陽公轉一週作為依據。

干支歷是用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歷法。干支紀法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它用二十四節氣劃分出十二個月,每個月含有兩個節氣,沒有閏月。

5樓:次次次蛋黃米亞

二十四節氣是以陽曆劃分的,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分為24等分為24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代人們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氣候規律。

干支歷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一個週期作為一個輪迴,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時節太陽在黃道上位置的不同、寒來暑往的準確時間、降雨降雪等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以及記載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現象的時刻。「二十四節氣」是一部反映太陽對地球產生影響的太陽曆。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

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個節;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12個氣。

每兩節、氣相距天數平均約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陰曆每個月的天數則為二十九天半,所以每過大概三十四個月,必然會遇到有兩個月僅有節而無氣或者僅有氣而無節。有節無氣的月份農曆上稱為閏月,有氣無節的月份就不是閏月。

6樓:

是按陰曆劃分的,以下是24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

六、甘一,下半年逢

八、甘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隨著中國曆法的外傳,二十四節氣已流傳到世界許多地方。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7樓:翼飛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二十四節氣是通過地球圍繞太陽週年運動得出的,當然和陽曆相符。

8樓:析從安

24節氣是按照陰曆來劃分的,這是中國的24節氣

9樓:匿名使用者

不管是按什麼,當你翻開萬年曆的時候你會發現,每一個節氣與陽曆每年都是那兩天,不會跑到第三天。農曆就相差甚遠了。眼見為實。

10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要知道中國的歷法,官方用的是陽曆,很低大農村還在用農曆,這個農曆是陰陽結合的歷法,月份用的月亮的週期,二十四節氣是用的太陽的週期,應該說是節氣陽曆的,上半年逢

六、直十一,下半年逢

八、二十三都是對太陽曆有關,因為中國民間稱農曆這陰曆,節氣又與陰曆混在一起多數人認為節氣是陰曆的,實際上節氣是陽曆的。

11樓:

當然是公曆即陽曆,拿幾個大家印象深些的節氣:你看春分秋分冬至夏至,都是在公曆的21-23日之間;再如清明節氣總在公曆的4-6號,他跟農曆(即月亮圍繞地球週轉產生的歷法)半毛錢的關係都沒有。二十四節氣都是按照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產生的,而公曆就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歷法。

農曆相關的是月圓月缺潮漲潮落。

12樓:

簡單說: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的節氣,是對應「陽曆」(陽曆是根據太陽公轉制定的),不是對應陰曆(陰曆是月亮圍著地球轉制定的)。我們用的日曆是公曆,確切的說是公曆高度吻合了我們老祖宗發明的「陽曆」,所有直觀感覺和「公曆」吻合。

13樓:半夏丶溫柔

中國古人認為陰曆是用來指導節日和生活的,陽曆是用來指導工作和勞動的,二十四節氣直接對應的是古人耕作,所以使用陽曆。

並不是說只要是古代的節就一定按照陰曆。

要明白這背後的理路。

農曆二十四節氣是按農曆還是公曆推算的?

14樓:我是誰

二十四節氣是按公曆推算的,也就是陽曆。

二十四節氣節氣是傳統農曆的一部分,它本質上是陽曆,通用的公曆也是陽曆,兩者自然吻合度很高,但有1-2天的波動。

二十四節氣本質上是太陽在黃道上進行視運動的24個固定位置(黃道均分成24分,每份15°)。其中四個最重要的是:春分(黃經0°,晝夜平分),夏至(黃經90°,影子最短,白晝最長),秋分(黃經180°,晝夜平分),冬至(黃經270°,影子最長,夜晚最長)。

在觀測出二分二至之後,其餘的節氣都可以推算出來。所以每個節氣的間隔大致為365/24=15天(實際上地球公轉不是勻速,所以並非簡單除法)。但是節氣是一個精確的黃經度數,所以節氣實際上是一個精確的時間,而不是一個日子。

只是說節氣落在某日,這個日子就被稱為某某節氣。

15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是按公曆推

算的,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曆範疇。它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現在使用的農曆吸收了干支歷的節氣成分作為曆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使其符合迴歸年,形成陰陽合曆。

二十四節氣對聯,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對聯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初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廿四節氣歌 立 春北陸辭寒暑 東皇告協風。柳條漏洩傳春早 梅萼芳菲得氣先。太昊司權,寒收北陸 勾芒布令,春迓東郊。月動游塵,風消積雪 寒收北陸,氣轉東郊。春 分三春過半 百刻平分。採雲母石 奉延壽齋。立 夏銜杯傾綠蟻 煮豆愛青蠶。晨鐘報...

請問二十四節氣歌,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別指立春 春雨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 指春季的開始。春雨 指的是雨水量漸增。驚蟄 指喚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春分 春...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代人們根據地球在黃道 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 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 所到達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氣候規律。地球繞太陽執行的軌道古人命名為 黃道 也稱 日道 將黃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間相隔15 就形成了24個節氣。24個節氣其實就是24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