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背後的含義是什麼,春節習俗的含義?

2021-03-20 02:54:03 字數 5641 閱讀 4694

1樓:匿名使用者

乾乾淨淨過大年,開開心心過大年,平平安安過大年,團團圓圓過大年,倖幸福福過大年,和和睦睦過大年。少晦氣,多財運,幸福美滿一整年。

2樓:匿名使用者

歲末年初,家人團圓的日子

3樓:匿名使用者

勞累一年了,休息一下,期待明年再創輝煌

春節習俗的含義?

4樓:妄與梔枯

1、春節期間貼年紅、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春節民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2、春節是個歡樂祥和、閤家團圓的節日,也是人們抒發對幸福和自由嚮往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過節前,別井離鄉的人們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

3、春節也是敦親祀祖、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祀是一種信仰活動,是人類在遠古生存活動而創造出來的期望與天地自然和諧共生的信仰活動。

4、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傳統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

春節習俗的意義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其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新春賀歲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攘災、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

5樓:宋慫慫慫慫慫慫

主要含義是辭舊迎新,為新的一年開啟一個良好的開端。

年夜飯,是年節習俗之一,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式,拜祭神靈與祖先後團圓聚餐。團年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

吃團年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後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年年有餘)、蠔豉(寓好市)、髮菜(寓發財)、腐竹(寓富足)、蓮藕(寓聰明)、生菜(寓生財)、生蒜(寓會計算)等以求吉利。

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

6樓:匿名使用者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7樓:女中君子

檢視全部21個回答

天蠍lgh544

lv.1 2019-02-13

一、掃塵

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二、祭灶神

傳說到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便要**,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百姓供上紅燭、糖瓜,以隆重的禮節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春節的背後意義是什麼

8樓:李華奎大哥

春節是中國漢字文化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辭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中國人過春節己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夏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15日又稱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辭海說:春季,春天的順序,夏曆元旦,即正月初一,一年伊始,永珍更新。

9樓:匿名使用者

近些年來有不少人在抱怨,說春節越來越沒有意思了,而在抱怨的同時總是把美好的回憶指向過去,指向童年,把這份節日的意義保留在童年的記憶裡。然而,節日真的沒有意義了嗎?我們是否還需要節日?

節日對我們有什麼樣的意義?為什麼在童年的記憶裡節日是美好的呢?

迦達默爾說:「什麼叫慶祝一個節日?就是把一切各自忙碌的人群結合到一個突然靜止的時間中去。

」節日是一個特殊的時刻,它是一切人共同的時刻。平常人們被緊張的工作所包圍,人們因工作總存在著利害衝突,甚至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在工作中感到身心俱疲,而節日把我們從工作中解放出來,利害衝突不存在了,人們共同來慶祝這個節日,所以能變得彼此相親、充滿了愛意。

人們因工作或其他種種原因,總是彼此分離,天各一方,包括夫妻之間、父母之間,而節日給我們這樣的時間,使我們能夠重新團聚,充分享受天倫之樂。它也不需要我們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行為,就像《常回家看看》那樣,這首歌之所以引起了我們的共鳴,是因為它唱出了我們共同的心聲。在平常我們甚至沒有時間向妻子或丈夫表達愛意,但在這時,我們不妨表達一下,愛,需要有勇氣表達。

在新年裡我們總是傳遞著這樣一句話,「新年好」「春節快樂」。也許是我們聽得太多的緣故,我們感到麻木,聽到好像沒有聽見一樣。的確,這些話成了俗套,就像「自動化」的語言。

但是,為什麼這俗套的話流傳這麼遠,因為愛在這些話裡面傳遞著,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在傳遞著,人們就是這樣一年一年傳遞著愛和祝福。我們不可能去創造一句「陌生化」的語言,讓每個人都不明白,因為語言就是約定俗成的。

如果說日常生活使人們沉浸在忙碌中任時間流逝,節日則能讓時間停止,讓人們重新體味時間和生命。因為時間對人來說就是生命,人的生命就是時間。我們中華民族沒有西方那種「狄額尼索斯式的酒神精神」,我們沒有狂歡節,所以我們更需要春節。

也許現在物質生活太豐富了,所以感覺不到春節的美好。童年由於物質的貧乏,所以我們渴望春節,在春節裡有好吃的,有新衣服,所以我們把春節的美好指向童年。然而,我要說不。

如果你問現在的兒童,春節是不是美好的,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兒童總是感到春節的美好呢,就像我們的童年一樣?「癥結」就在這裡,因為我們失去了兒童那種敏感的、好奇的、純潔的、遊戲的心態。

10樓:愛哭豆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柺杖,臂搭袋囊,銀鬚飄逸,目若朗星。

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

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

"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

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裡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著餘光……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有哪些習俗,各有什麼寓意

11樓:時代美妝學校

下面是春節期間的一些民俗及傳統習慣:

一、掃塵

「臘月二十三,撣塵掃房子」,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二、貼春聯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三、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四、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五、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六、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七、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八、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九、蒸年糕

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十、餃子

北方人的習慣,除夕晚上要吃餃子。按老習俗,早在除夕前一天,也就是農曆二十九,家裡就得開始包餃子了,除夕晚上和大年初一早上都要吃餃子。這兩頓的餃子比較特別,要隨機包進硬幣、糖果、年糕、紅棗、栗子等吉祥物,吃到硬幣代表來年不愁錢,小孩子吃到年糕會長個,吃到糖果則預示著甜甜蜜蜜。

春聯的來歷 各地過春節的習俗,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有哪些

我國古代春聯可以知識追溯到春秋時代,那時候的春聯是刻寫在門庭木掾或石柱上,也有篆刻在懸掛門庭的長幅竹片上,以後又墨寫在絲帛稠帶上 北方人稱之為幌子 以裝飾門庭。及至造紙術在我國古代發明後,春聯便由文人墨客書寫在紙製條幅上懸掛,進而再發展到人們用紅紙書寫並張貼在門亭與廳堂。春滿乾坤福滿門 門迎春夏秋冬...

怎麼寫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寫一個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400字左右

吃餃子囉,吃餃子囉!每年的正月初一,我們都要圍坐在一起,吃奶奶親手包的餃子。聽奶奶說,過年吃餃子是俺山東老家的老規矩,在明清就很盛行。爺爺呢,一吃餃子,就要說說那我都能倒背如流的典故 吃餃子取 更歲交子 之意,子 為 子時 交 與 餃 諧音,有 喜慶團圓 和 吉祥如意 的意思。難怪每年的餃子宴是我家...

江西春節的習俗有哪些?南昌的春節習俗是什麼?

拜年 換茶 上七大似年 元宵節。1 拜年 正月初一,幼輩依次向尊長拜年,尊長又率幼輩向左右鄰居賀年。南昌有句俗話 南昌話 初一的崽,初二個郎,初三初四老姑丈,初。三 初四也有專為亡親祭拜的。2 換茶 是 換財 的意思,就是大家都發財。用厚毛紙外加一層白紙包裹糕點,上貼一片紅紙,送來送去。凌晨家家戶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