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誰知道這幅圖兩邊的字寫的是什麼意思?在古代這個朝服是什麼官?謝謝

2021-03-19 08:40:49 字數 5167 閱讀 9553

1樓:大和

根據你所提供的這個**來看的話。他這個座位上店兩旁的字可能是一個裝飾的作用。但是具體的意思的話暫時還不明白。

如果在古代像這種朝服的話,他的品級應該是非常高的。所以說呢,至少也是一個朝廷命官。

2樓:匿名使用者

字應該是背景畫上的題字,寫的是畫作於某年某地等內容,看樣子像清朝五品的白鷳

3樓:匿名使用者

圖看不太清楚,如果朝服前面的是一隻仙鶴,應該是一品文官。

4樓:自己努力吧射手

字看不到!

但是官服是清朝的!

5樓:殘燭老翁

意思是繪製時間是已酉年(1849或2023年)八月(桂月)。可能是兩人之手,一個是ⅹ錦華,另一個是康鏡南。地點在福建汀州(上杭)。

朝服是清朝的,具體品階,請參考下圖:

清朝朝服到底是什麼顏色的?

6樓:匿名使用者

朝服分為皇帝、親王貴族、**三類。

一、皇帝

清代皇帝服飾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種類。皇帝的龍袍以明黃、金黃或杏黃等亮黃色為主色,上繡九條龍,但以實物來看前後只有八條,實際上被繡在衣襟裡面,一般不易看到。這樣一來,每件龍袍實際即為九龍,而從正面或背面單獨看時,所看見的都是五龍,與九五之數正好相吻合。

龍袍下襬則繡著許多彎曲的線條,名為水腳。水腳之上,還有許多波浪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綿延不斷的吉祥含意之外,還有「一統山河」和「萬世昇平」的寓意。

二、親王貴族

清代親王的朝服一般都是龍袍,而貝勒是蟒袍。關於蟒、龍的區別,歷來沒有明確的答案。一般根據《野獲編》「蟒衣為象龍之服,與至尊(即皇帝)所御(龍)袍相肖,但減一爪」及《大清會典》中「凡五爪龍緞立龍緞團補服 ......

官民不得穿用。若頒賜五爪龍緞立龍緞,應挑去一爪穿用」的禁例,得出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結論。親王的朝服的顏色只能用土黃或者暗黃,不能是明黃,而龍必須是盤龍或者降龍,不能是升龍或者正龍。

親王朝服的下襬也繡有「海水江涯」。

三、**

清代**的朝服以深藍色為主顏色,朝服上有一塊方形圖案稱為補子。補子又分為文官、武官兩種。清代官服補子大體與明朝官服補子類似。

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鴛鴦,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藍雀。武官:

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羆,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另外,御史與諫官均為獬豸。獬豸乃神獸,專司辨別忠奸。

補子上除了有飛禽走獸外,還繡有海水和岩石的圖案,寓意「海水江崖,江山永固」的意思。

7樓:雪月葬花人

清會典講到親王補服之時如是說:

「親王補服,繡五爪金龍四團,前後正龍,兩肩行龍,色用石青。凡補服,色皆如之。」可見清代定製以後補服顏色均為石青色。

會典再到後面臣工之補服,就只提補子上繡紋,不再提顏色了——預設都是石青色。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56個民族中,她們所穿的服飾特點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1、春秋戰國時期

的衣著,上層人物的寬博、下層社會的窄小,已成為趨勢。深衣有將身體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階層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禮服,男女通用,可能形成於春秋戰國之交。深衣剪綵獨特,衣與衫相連在一起,製作時上下分裁,中間有縫相連線,用途最為廣泛,隆重程度僅次於朝祭之服。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頒胡服令,推行「胡服騎射」。胡服指當時「胡人」的服飾,與中原地區寬衣博帶的服裝有較大差異,特徵是衣長齊膝,腰束郭洛帶,用帶鉤,穿靴,便於騎射活動。

2、秦漢時期

衣料較春秋戰國時期豐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發展。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張騫奉命兩次出使西域,開闢了中國與西方各國的陸路通道,成千上萬匹絲綢源源外運,歷魏晉隋唐,迄未中斷,史稱「絲綢之路」。於是,中華服飾文化傳往世界。

3、隋唐時期

中國由**而統一,由戰亂而穩定,經濟文化繁榮,服飾的發展無論衣料還是衣式,都呈現出一派空前燦爛的景象。隋唐時期最時興的女子衣著是襦裙,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

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中唐時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較寬闊一些,其它無太大變化。隋唐女子好打扮。

從宮廷傳開的「半臂」,有對襟、套頭、翻領或無領式樣,袖長齊肘,身長及腰,以小帶子當胸結住。因領口寬大,穿時袒露上胸。

半臂歷久不衰,後來男子也有穿著的。當時還流行長巾子,系用銀花或金銀粉繪花的薄紗羅製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帶上,再披搭肩上,旋繞於手臂間,名曰披帛。**男性化是唐代社會開放的表現之一,婦女穿著**是當時一種時尚。

4、宋朝時侯的服飾宋朝的**大體上沿襲唐代樣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領或圓領的長袍,做事的時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帶上,衣服是黑白兩種顏色。當時退休的**、士大夫多穿一種叫做「直掇」的對襟長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領口、衫角都鑲有黑邊。

頭上再戴一頂方桶形的帽子,叫做東坡巾。宋代的**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長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對襟的長袖小褙子,很像現在的背心,褙子的領口和前襟,都繡上漂亮的花邊。男服服飾:

冕服,宋朝開始減少冕服的種類,大典禮穿非冕服的情形,就經常出現。

朝服,宋代在勁下加上特別的裝飾謂之方心曲領。公服,宋代以常服為公服。女服服飾:禮服,其服色大致與唐代相同。常服,均以大袖上衣,長裙、霞帔為常服。

5、元代

是中國歷史上民族融合的時代,服裝服飾也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元太祖成吉思汗自2023年建都,滅西夏、金之後,民族組成主要以蒙古族為主。元代由於****比較尖銳,長期處於戰亂狀態,紡織業、手工業遭到很大破壞。

宮中服制長期延用宋式。

直到l321年元英宗時期才參照古制,制定了天子和百官的上衣連下裳上緊下短,並在腰間加襞積,肩背掛大珠的"質孫服"制,漢人稱"一色衣"或"質孫服"。這是承襲漢族又兼有蒙古民族特點的服制。元代女服分貴族和平民兩種樣式。

貴族多為蒙人,以皮衣皮帽為民族裝,貂鼠和羊皮製衣較為廣泛,式樣多為寬大的袍式、袖口窄小、袖身寬肥,由於衣長曳地,貴夫人外出行樂時,必須有女奴牽拉。這種袍式在肩部做有一雲肩,即所謂"金繡雲肩翠玉纓",十分華美。

作為禮服的袍,面料質地十分考究,採用大紅色織金、錦、蒙茸和很長的氈類織物。當時最流行的服用色彩以紅、黃、綠、褐、玫紅、紫、金等為主。 元代平民婦女穿漢族的襦裙,半臂也頗為通行,漢裝的樣子常在宮中的舞蹈伴奏人身上出現,唐代的窄袖衫和帽式也有儲存。

6、明清時期

明代以漢族傳統服裝為主體,清代則以滿族服裝為大流。而兩代上下層社會的服飾均有明顯等級。上層社會的官服是權力的象徵,歷來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

自唐宋以降,龍袍和黃色就為王室所專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來紫色為貴。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為正色。

又因《論語》有「惡紫之奪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廢除不用。最有特色的是用「補子」表示品級。補子是一塊約40~50釐米見方的綢料,織繡上不同紋樣,再縫綴到官服上,胸背各一。

7、現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服飾崇尚簡樸實用。50~70年代,中山裝漸成男子主體服裝,此外流行過軍便裝,人民裝;**受蘇聯影響,連衣裙風靡城市,此外還流行過列寧裝等。但在農村,上衣下褲一直是大多數農民的傳統裝束。

2023年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體現時代精神。

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服飾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面貌簇新。其中長期代表中國傳統服飾且受多民族服飾影響的漢服大放異彩。20年代前後出現中山裝,逐漸在城市普及。

廣大農村一直沿用傳統的襖褲,頭戴氈帽或斗笠。腳著自家縫納的布鞋。**。

辛亥革命帶來了多樣化,一身襖褲之外,又多穿用襖裙套裝。20年代以來,婦女喜愛旗袍,旗袍逐漸成為時裝而不衰。

青島的歷史名人有誰?

9樓:原來是知恩

1、黃培

黃培(1603~1669),字孟堅,號封嶽,即墨城裡人。其祖父黃嘉善,明萬曆年間兵部尚書、贈太保銜。

明亡後,黃培返歸故里,憂鬱悲憤,常以詩文抒發情感。清康熙五年(2023年),因自刻《含章館詩集》致禍,遭姜元衡告發,史稱「黃培詩案」。

黃培被囚禁於濟南,清廷判曰:「黃培因系明朝世宦,隱懷反抗本朝之心,刊刻逆書,已屬不法,吟詠詩句,尤見狂悖,且寬袍大袖,延用前朝服制,蓄髮留須,故違當朝法令,大逆不敬。應按隱叛誹薄之罪,但律無正文,無從援引,謹援他律比附,定擬絞罪」。

黃培於康熙八年(2023年)四月初一被處以絞刑,臨刑時,昂然闊步,從容吟詩明志。終年六十六。

2、黃嘉善

明嘉靖二十八年(2023年),黃嘉善出生於即墨城,字惟尚,號梓山。黃嘉善從小聰慧,漸大學習勤奮努力,他少年時入嶗山石門西麓的上、下書院就讀,飽讀經史子集,精心體會治國安邦的道理,所作的文章流暢優雅,胸有韜略。黃嘉善成年後儀表端莊偉岸,風度儒雅,人品出眾。

3、秦紘

秦紘(2023年-2023年),字世纓,山東單縣人。明朝名臣。

景泰二年(2023年)進士。官至三邊總制、戶部尚書、太子少保。弘治十八年(2023年)卒,年八十,贈少保,諡襄毅。《皇明經世文編》有《秦襄毅公奏疏》。

秦紘長期在西北和南方邊區擔任巡撫和總督,兢兢業業,忠心耿耿,為明代邊疆地區穩定,尤其是西北九邊重鎮的鞏固做出了極大貢獻。《明史》贊其「文武兼資,偉哉一代之能臣矣!」

4、尤淑孝

尤淑孝(生卒年不詳),字孟仁,大興人。清乾隆十九年(2023年),尤淑孝被任命為即墨知縣。在任十幾年間,為即墨地方興利除弊,政聲顯著。

清乾隆二十四年(2023年),他將位於縣城南偏西的龍王廟移建至南門外偏東處。當時,位於縣城西南的淮涉河(今墨水河)大壩,由於年久失修,經常被洪水衝潰,不能預防河水氾濫。

為使百姓免受洪水之災,尤淑孝組織民工,重新修建了大壩。同時,由於位於城北部的北大河(今龍泉河)橋年久失修,早已倒塌,為方便地方百姓,2023年,對其進行重建。

尤淑孝還十分重視地方文化建設,在任期間,他組織人員,蒐集整理地方史資料,甄別真偽,確定體例,重新編纂了《即墨縣誌》,共計12卷,儲存了大量珍貴的地方史料。

清乾隆二十九年(2023年),即墨百姓在縣南三裡的登高埠建造了遺愛祠,四時奉祀。

5、郭孟澤

郭孟澤(1913—1972),山東省平度縣(今平度市)人。七七事變後投身抗日活動。同年冬,受中共膠東特委委派,來平度協助郭士先組織抗日武裝。

202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23年3月任平南縣行署主任兼縣大隊大隊長。2023年3月任中共平南縣委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財政部監察司監察專員、甘肅省高階法院辦公室主任、中共民勤縣委書記、武威地委紀委書記等職。2023年病逝於青島。

請問誰知道這個是誰,請問誰知道這個圖的作者是誰啊?

樓主你好!因為很多女大學生太優秀了,各方面條件都很好,而且自己的要求大都很高,父母對她們的期望值也很高,自己對自己的期望值也很高,對另一半的期望值也很高。並且很多人的穿著打扮都會讓很多男的覺得這女的是富家女不太容易接近更不大容易相處,很多男生都能通過對女生的觀察感受出來,而且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優秀的...

這幅字是什麼,誰寫的,誰知道這幅字是誰寫的叫什麼名字

泉流雲際月 風動雨中山落款 延軍書 印章 蘇延軍 誰知道這幅字是誰寫的?叫什麼名字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此作與侄女樑遙共勉。乙丑年冬月 華國。求助,有人認識這幅字是誰寫的嗎,寫的什麼?作者有沒有名,有沒有價值?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雲下遺影 朱熹...

請問誰知道這幅畫的作者是誰?該作者有什麼其他畫作?另外這幅畫

是國產插畫師 張旺 老師,印章上都寫著了,他的風格全都是這種類似於工筆風格的。張旺老師的畫很好找的,因為是個很出名的插畫師了。找到的最大的一張就這麼大了,你點開就能放大。二樓瞎扯淡了 作者叫黃山 望採納 謝謝 美女,看不出來,有點抽象。不是名畫 看不出了 色調有曹勇的感覺 畫風不像 功底不錯 幫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