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見水會全身發白出灰是什麼情況

2021-03-17 21:29:07 字數 3332 閱讀 1565

1樓:倩女幽辰

沒看**,怎麼會知道呢

2樓:夏商周戰國

發**yansu617@163.***

剛買的古玉,水裡泡了拿出來就表面泛白,如下圖,然後上了點油,如下圖了,請各位大師點評下!!!

3樓:大名中醫

一般來說,古玉放到水裡泡了拿出來表面泛白,那叫反灰,是鑑別高古玉的一種方法,但是現在有些高仿玉器也可以做到這一點,反覆清洗擦拭後高仿的反灰就不會再出現了,而真正的高古玉還可以泛出白色。

這種情況最好不要上油,先用棉布盤玩一段時間後,就可以佩戴了。佩戴久了,原始玉的本色就出來了,晶瑩漂亮!

古玉上面出灰是怎麼回事?

4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俗稱的皮殼,也可以說是風化層,硬度不太高的古玉通常會出現這些現象,所以不少人都不敢過分地洗刷和長時間地浸泡古玉,以免影響包漿。從你形容的情況來看,應該是個老玉了。好好摸摸,慢慢把玩,一定會找到古玉傳遞給你安定從容的感覺的。

5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皮殼~鈣化了~真

為什麼古玉沾水後長一層白膜很難擦掉

6樓:呼延薄

這是入土古玉侵食麵因用水浸去人油後的原貌

古玉放在水裡泡一個月會壞嗎

7樓:向無名者致敬

有可能的。

不是所有的古玉都可以入水浸泡。在浸泡古玉過程中,有過不可挽回的抱憾和深刻教訓,回顧一下,是不無有益的。

第一種,出土不久、皮殼已經鈣化的古玉,不能冒然入水。曾經有一件西漢精彩雲龍紋白玉筆筒,皮殼全部鈣化,普遍出現沁孔,顯得髒汙。明知此種玉器入水可能會出現問題,但還是抱有試試看的心理,刷洗一下不是會更乾淨嗎?

於是,就放入水中,刷子過後,帶有髒汙的雞骨白色皮殼,眼看著片片脫落。立即拿出水盆,但是鈣化皮殼全部鼓脹,繼續脫落,與玉表分離。玉器表面只有很小一條條保留著原來皮殼。

玉器表面原來細膩的鈣化皮殼消失殆盡,變得與粗糙的漢白玉石(名為漢白玉的石頭,非為漢代的玉器)無異。經過十多年,玉表至今沒有泌漿,包漿。後來反思其因,應是:

一、玉器皮殼之內已經全部受侵,玉質解理而疏鬆。

二、疏鬆的玉質之內尚未泌漿,縫隙尚未彌合(粘合)。

三、因是幹坑玉品,相當乾燥,大量吸納水後,玉質迅速膨脹,皮殼便脫落。這種古玉品如果擺放在溫度、溼度適當的環境中,鈣化皮殼會自行復原和包漿的。

第二種,遠高古玉器中的白玉品,不能冒然入水。我曾收藏一件漢代浮雕九龍大玉圭,玉質剔透,屬於一種精良白玉,只是腋窩和紋飾中彌有較多的泥沙等髒物。如果自然擺放,泥土都會自行脫落。

由於性急,非要看看清理乾淨之後古玉的品相,於是入水侵泡。泥土自行脫落乾淨,從盆中拿出玉圭,不禁大吃一驚,原來明透的白玉質判若白石。玉質之中全部佈滿雲霧狀、絮狀的水白色,跟白石料相差無幾。

產生此狀的原因與古玉皮殼脫落相近似,由於此古玉皮殼雖未鈣化,但還處於出土時的疏鬆階段,一未堅硬,二未充分包漿。古玉乾燥,具有強烈的吸水性,此因與第一種情況相同。

此種玉器如果自行擺放,經十多年自行復原,泌漿,包漿,會十分精美,亮潤。可是至今玉表面雖然有所復原,但是一次性大量吸水後的水白色狀仍歷歷在目。

第三種,正在泌漿的古玉,不能入水。古玉玉體需要入水,保持相應的水分,才能泌漿。而泌漿之後未乾之時再入水,漿體因未乾燥,未凝固,遇水稀釋後而消失(古玉初始泌漿,為膠水狀物,遇水會溶於水中)。

古玉器入水浸泡與否,須謹慎觀察、研究、斟酌之後再決策,以防冒然失誤。

水泡古玉有什麼好處?

第一,生坑遠高古玉器,往往身彌泥土,甚至髒兮兮,不堪入目。如果運用器物清理,泥嘎巴又乾又硬,紋線中、凹窩中、穿孔中的髒物很難清理,溫水浸泡則是清汙除泥的最好方法。運用溫水或涼水,以漫過玉器為準,輕放玉器於盆中。

此時要仔細觀察玉表的變化,如果是生坑真品遠高古玉器,玉體上的泥沙或附著物會即刻從玉體上分離,自行沉落,祥雲軒早在二十年前就發現古玉遇水自行褪塵的規律。當代仿品上塗抹當代膠粘物不會輕易除掉。水泡玉器,不但可以驗證其真偽,還是清潔古玉的最好方法之一,經反覆浸泡,頑固的髒汙褪去較快。

第二,新石器時期或夏商時期的玉器,鈣化(風化)嚴重,沁孔、沁瑕、侵裂洞深,由於皮殼包漿,往往不為人所見。此種玉器入水,會從玉表某處出現微小珠狀水泡,連續的氣泡似白色線狀的珠鏈向水上冒,有的連續幾分鐘,甚至個把小時,可謂古玉自我表現的一種奇觀。這是由於水的壓力進入沁孔或沁洞的空間,逐漸把氣體擠壓出來而出現的現象,也可能是古玉質深層內侵入或受侵產生某種化學物質,遇水之後產生氣體而出現的現象。

不管怎樣,這種古玉遇水出現氣泡的現象,祥雲軒認為,是古玉自身證明其真品的一種依據。

第三,遠高古玉器浸泡幾小時或數十小時,從水中拿出時會感到玉表粘滑,這說明古玉體已經泌漿。粘滑物無色,只能感知,是玉漿融水的感覺。不能擦乾,要把水淋淋的古玉放在玻璃或硬塑板上,片狀古玉應該用兩隻鉛筆架起,待古玉自行乾燥後再移動。

玉表上所泌之漿如果較厚,可能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乾燥。幹後才能移動或撫摸。泌漿是古玉受侵後獨具的受沁跡象之一,是驗證其真偽的可靠方法之一。

新仿玉器有在玉表面塗抹膠質物者,水泡後也渾身粘糊糊的,但是晾乾後玉表面沒有古玉所泌出的漿珠、漿塊、漿片。

第四,古玉出水後,會散發出更加濃烈的氣味,氣味有多種莫明物質氣味的混合特徵,最多的氣味為泥土味、草腐味、葬氣味,甚至還有樟腦味、冰片味、檀香味等。有的仿品上塗抹古墓葬土,但是洗泡一次之後氣味便消失,真品古玉的氣味幾十年也不會消失。

第五,古玉出水之後,受侵的沁斑、沁坑、沁紋、沁瑕,會更加鮮明的顯現,土沁的微黃色,鹽鹼沁的鹼醭白色,以及沁色上部的皮殼之色(或白,或黃,或灰,或紅)更加鮮明,更具有穿透性,可以準確判斷所沁皮殼深處的沁色。

總之,專家認為,浸泡玉器,是驗證玉器真偽的可靠方法之一。這種鑑定古玉的方法,目前尚不為多人知曉,也不被多人運用。因為這種方法,是藏家收藏玉器之後的「馬後客」鑑定法,於上當買假無補。

但是對於進一步鑑定、印證、清理自己藏品的真偽,不但十分必要,更是對自己收藏質量的檢驗和收藏境界的提高。

古玉往外滲的白色粉末是什麼 - 百度

8樓:匿名使用者

是古玉出灰現象,出土古玉的特徵,溫水清洗後,更為明顯,盤玩後立刻消失,再遇水或長時間放置後又會出灰,待到古玉盤熟(完全通透)後,此現象會消失。

遇水出灰的玉是不是古玉,請高人師傅指點。

9樓:廖淑及葉飛

酸腐蝕的仿高古玉遇水不會出灰。因為,真高古玉(生坑)遇水出灰是高古玉特有現象

而酸腐蝕的仿高古玉則是玉表被酸腐蝕破壞的現象,看起來好像是出灰。

10樓:陶心齋主

遇水出灰的玉,不一定是古玉,具體是不是真品古玉品種,補充**看看就知道。

求懂石頭的師傅看看,這塊石頭見水會變色,求告知是什麼石頭,有

很漂亮,看花紋應該屬於梅花玉一類的石頭,梅花玉屬矽化杏仁狀安山岩,在墨黑 褐紅或淺綠的底色上,佈滿了芭蕉綠 紫羅蘭 瑪瑙紅 雪花白 檸檬黃,竹葉青等色彩組成的天然花紋。圖案多似連枝梅花,蛇曲宛轉,栩栩如生。梅花玉中的梅花圖案是天然形成的。因此,梅花玉的價值以梅花的多少 枝幹是否齊全 圖案的美觀程度而...